【中华佛教百科全书】

青龙寺


  唐代密教名刹,日本真言宗之祖庭。位于陕西西安城南郊乐游原上。隋文帝开皇二年(582)创建,初名“灵感寺”。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寺废,高宗龙朔二年(662),城阳公主奏请复立为观音寺。睿宗景云二年(711),改名青龙寺。会昌五年(845)禁佛时被废,翌年复寺,更名护国寺。宣宗大中九年(855),恢复青龙寺名。至明‧万历年间,寺宇全毁。
  本寺与日本密宗(真言宗)有深厚的历史因缘,日本真言宗视之为祖庭。著名的入唐八家(即最澄、空海、常晓、圆行、圆仁、惠远、圆珍、宗睿),除最澄、常晓二人外,其余六家皆曾至此寺受法。其中,空海于唐‧贞元二十年(804)至长安,在青龙寺向惠果学习密法,后于元和元年(806)返日,成为日本东密的祖师。此外,诃陵国僧辨弘,新罗僧惠日、悟真也尝从惠果学习密宗教法。可见唐代的青龙寺已成为国际性的名刹。
  1963年,中共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西安工作队在青龙寺实地勘察,1973年十月至十二月进行挖掘,共掘出两处遗址,一为塔址,一为殿堂遗址。塔址位于寺院西部,塔基平面呈方形,边长约五公尺,中心有一个四点四公尺的方坑,据推测应是一方形木塔。塔的前方是中门,后方似曾有过佛殿,或为隋代灵感寺的遗址。佛殿遗址位于塔址东方五十公尺处,基坛平面呈长方形,东西长二十八点八公尺,南北宽二十一点七五公尺。台基面已被破坏,柱础石一无所存,但依据夯土墩形成的柱网看来,是面阔五间、进深四间格局。出土的遗物有长方砖、莲花方砖、板瓦筒瓦、莲花纹和兽面纹瓦当、鸱尾残片、鎏金小铜佛、银质小佛、三彩佛像残片(黄绿蓝三色)、小红陶塔、壁画残片以及石灯台经咒幢(幢作八面形,三面刻梵语音译佛顶尊胜陀罗尼咒)等。
  1981年,西安市同日本香川、德岛、高知、爱媛四县协议在青龙寺遗址共同修建空海纪念碑,1982年纪念碑竣工。1984年,西安市又与日本真言宗各派总大本山会、日中友好真言宗协会共同修建惠果、空海纪念堂。
  ◎附︰戴蕃豫〈唐代青龙寺之教学与日本文化〉(摘录自《现代佛教学术丛刊》{81})
  [寺内规模] 唐代名刹,往往拟式五天︰长安西明寺拟祇洹精舍;五台山金阁寺拟那烂陀寺是其例。青龙寺者,旧传拟龙猛南天铁塔规制,缩华藏世界而作也。寺内结构有上中下三经藏;有灌顶道场,具云毗卢遮那灌顶道场,在东塔院内,令七僧持念。有东塔院,惠果阿阇黎存时居此,义真、义空诸老宿,并曾居焉。会昌灭法后,法全因玄法寺拆毁,隶名青龙寺,起传法院;院在寺西南角。寺内各部,络以复道。寺壁严饰画迹,中三门外东西壁,王韶应画;殿上东西壁相向,吴生画。据传,吴生之画,冠绝中古;王韶应画鬼神深有气韵,又喜山水人物,均为当时之大画师。
  [寺制] 唐时寺各有制。青龙寺制至今可考者五端︰
  (1)宗徒修省︰宗徒大阿阇黎并诸名德之童子,以时集会食堂,僧达一人,童达一人,共令习学五悔,藉自修省。
  (2)亲密团结︰寺内僧徒数千,务期和合,厥中若有一人不和,诸众共和调情操,令毌兴诤。
  (3)奖拔异能︰此寺为代表国家之密教道场,从数千僧众中,拔取学德兼优之士百名,为众矜式。
  (4)应供内廷︰自唐世崇佛,恒于宫中陈设佛像,供僧百名,经行念诵,谓之内道场;青龙寺中名德预应供之选者甚多。各以内道场正月施物上分,于天台山下建立伽蓝,名“新禅寺”,按时修理。此盖为后世“下院”之始。
  (5)照顾疾病︰寺中为照顾病人,惠果依律有开文之法,治病许用盐酒。日本平安朝时,入唐求法高僧,大半出身于青龙寺,学成归国后,遵循此种规制勿替。日本东大寺之年中行事,僧众威仪,皆移袭青龙寺之遗规。
  [密教弘传以前] 唐初以迄开元天宝,为青龙寺教学上之前期,此时青龙寺已蔚为学者渊丛。就诸德所治之学,约分四类︰
  (1)以著述显者,得道世、道氤二人。道世,字玄恽,年十二于青龙寺出家,特精戒律,三辅钦归。高宗显庆年中,参预玄奘译场,似又兼通悉昙之学。撰述弘富,现存《法苑珠林》《毗尼讨要》《诸经要集》诸书,资于佛教史学及戒律研究甚大。道氤,显名玄宗朝,深通大乘经典,广造新疏,于青龙寺宣讲,听者数盈千计。
  (2)善持咒者,得法朗一人。
  (3)修禅观者,得三人︰释光仪、昙壁与操禅师是。光仪洞明经律,尤善禅观,具如《宋高僧传》。昙壁与王维、王缙、王昌龄等结尘外之游,以翰墨相契,缙赋诗称美之为“问义天人接,无心世界闲,谁知大隐者,兄弟自追攀。……吾师久禅寂,在世超人群”之大禅师。操禅师与王氏兄弟及裴迪善。维诗有云︰“欲问义心义,遥知空病空”观此,师盖深通维摩得意忘言之旨者耶?
  (4)以文学鸣者,青龙寺诸德中当不乏人。韩翊同中书刘舍人题青龙上房诗云︰“笑说金人偈,闲听宝月诗”想见其时俗讲之盛。金人偈,盖叙汉明帝感梦,佛法东传故事,其偈今已无可考。宝月,于开元时与无畏法师译经十余部,复以篇翰见称,《全唐诗》(第十二函第一册)载其“行路难”一首,其诗情韵缠绵,饶有风致。
  除上四类有可考之文献外,尚有一公、昙上人、源公等,皆生开元天宝之际,诸文士赠诗并载《全唐诗》。
  [密教中心时代] 青龙寺后期教学为密教中心时代。密典汉译,虽远起三国时代竺律炎与支谦共译之《摩登伽经》《华积陀罗尼神咒经》。然纯密传华,实自唐‧开元三大士。盖梵僧金刚智、善无畏两三藏努力翻译,实地修行植其灵根;不空三藏尽心弘传,懋其枝叶;得汉僧惠果阿阇黎出,而发其英华也。(中略)
  [结论] 综上所述,爰得四端︰
  (1)青龙寺之盛衰,实吾国密教学之盛衰。
  (2)惠果教泽之广,远逾唐朝之国威,试观其弟子中有自新罗至者,有自日本至者,有自诃陵至者。诃陵,今印度尼西亚之爪哇。唐时惠宁,于诃陵求得《涅槃经后分》;而诃陵人学密不至天竺而至我国;亦令人回溯古代中外文化之密切交流为如何耶!昔印度三大士来华,有密教俱东之感,至惠果,而密教学之盛,凌驾乎五天,亦积薪之势然也。
  (3)唐时青龙寺,实以宗教学为中心而成为当时佛教最高学府。
  (4)日本文化吸取于青龙寺者尤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