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佛教百科全书】

须大拏太子(梵Sudāna,巴Sudāna)


  释尊于因位为太子修菩萨行时之名。又作须太拏太子、须达拏太子、须提拏太子、苏达拏太子、苏达那太子、须帝□拏太子;意译善施太子、善与太子、好爱太子、善牙太子、一切施太子。又名毗输安呾啰(Viśvāntara)。
  据《六度集经》卷二〈须大拏经〉所载,释尊往昔为叶波国太子须大拏,慈孝聪明,好行布施,凡有求其衣服饮食、金银珍宝、车马田宅者,太子无不施与。后因将国宝白象赠予敌国,遂遭父王流放至檀特山。太子与其妃曼坻、子耶利、女儿罽拏延入山中后,随道士阿周陀学道,又将儿女施予鸠留县的穷老梵志,将妻子施予帝释所化的梵志而无悔。
  此须大拏太子传,乃佛本生经之一,其情节深感印度人心,后人为之歌咏 1作画者颇不乏人。如《南海寄归内法传》卷四载(大正54‧228a)︰“东印度月官大士作毗输安呾啰太子歌,词人皆舞咏,遍五天矣!旧云苏达拏太子者是也。”今之印度马德拉斯(Madras)省阿摩罗婆提(Amarāvatī)塔的栏楯、山崎(Sanchi)大塔南门的横梁、中亚米兰(Mīran)废寺的壁画等遗迹,多雕有此故事。又,东魏‧武定元年(543)所造的碑像中,亦曾细雕此故事之一部分。
  [参考资料] 《太子须大拏经》;《菩萨本行经》卷下;《大智度论》卷十二;《洛阳伽蓝记》卷五;《大唐西域记》卷二〈健驮逻国〉条;《菩萨本缘经》卷上〈一切施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