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佛教百科全书】
频婆娑罗王(梵Bimbi-dāra,巴Bimbi-sāra,藏Gzugs-can-sñiṅ-po)
释尊之世,中印度摩揭陀国国王。又称频毗娑罗王、频头娑罗王或瓶沙王;意译影坚、模实。此王是沙依苏那加(śaiśunāga)王朝的第五世,姓洗尼(śreṇika),于佛在世期间君临中印度摩揭陀国。《有部毗奈耶出家事》卷一说王是大莲华(Mahāpadma)王的太子,与释尊同日诞生,并记述其命名由来云(大正23‧1020c)︰
“大莲华王以诞子遇光,便谓子瑞,作是念言︰我子威德如日出时,我子威光能照世界。以其光影殊胜,用表休祥,因遂名为影胜太子。”
此王有两位夫人,一称憍萨罗夫人,乃憍萨罗国舍卫城波斯匿王之妹;一称韦提希夫人,为东方弥絺罗城毗提诃族之女。两人与王皆信仰释尊之教法。
关于王归依释尊成为优婆塞,供养僧伽,大力保护佛教等事,经律中有诸多记载。根据《佛本行集经》卷四十四及《佛所行赞》卷三以下所述,释迦牟尼佛于未成道时,至摩揭陀国王舍城边,就阿罗罗、郁陀罗二仙人受教。频婆娑罗王得知后走访释尊,劝其改变出家学道之志,顺从父命返回本国。后见其心志不可动摇,乃谓︰“他日成道必先度我!”释尊成道后,首先度化五比丘,旋即依约至王舍城。途中又度化三迦叶,相伴前往。王见而大惊,于迦兰陀地建竹林精舍,供养佛陀及门弟子,成为最初的外护者。
根据《撰集百缘经》卷六〈功德意供养塔生天缘〉所载,佛在王舍城迦兰陀竹林时,频婆娑罗王每日三时率诸官属,往诣佛所,礼觐世尊,其后由于年渐老大,身体渐衰,无法日日前去礼拜,乃索佛发爪置于后宫塔寺,以香花明灯礼拜供养。又根据《有部毗奈耶破僧事》卷十七的记述,太子阿阇世与提婆达多共谋篡夺王位,将频婆娑罗囚禁于后宫,予以种种折磨。但王仍由窗□向耆阇崛山遥拜佛影,后以不堪苦刑,迷闷而死。依《大史》所载,王十五岁即位,在位五十二年,依此推算则其年寿应是六十七岁。
依《四分律》卷三十三所载,频婆娑罗王初为太子时,曾发下列六愿︰(1)若父寿终我登位为王,(2)当我治国时愿佛出世,(3)使我身见世尊,(4)设我见佛已,生欢喜心于如来所。(5)发欢喜心得闻正法,(6)闻法已,寻得信解。在王之一生中,此六愿皆已达成。
[参考资料] 《长阿含》卷五〈阇尼沙经〉、卷十七〈沙门果经〉;《杂阿含经》卷十七;《阿罗汉具德经》;《众许摩诃帝经》卷十一;《佛本行集经》卷二十三;《五分律》卷十七、卷十八;《十诵律》卷三十六;《鼻奈耶》卷四;《大智度论》卷二;《大唐西域记》卷八;Nārada《The Buddha and His Teach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