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佛教百科全书】
饿鬼(梵preta,巴peta,藏yi-dwags)
三恶道之一、五道之一、六道之一。音译薜荔多、闭戾多、闭丽多、闭黎多、鞞礼多、卑礼多、辟荔多、弥荔多、闭多、薜荔。又称鬼道、鬼趣,或饿鬼道。《立世阿毗昙论》卷六云(大正32‧197c)︰“云何鬼道名闭多?阎摩罗王名闭多故,其生与王同类,故名闭多。复说此道与余道往还,善恶相通,故名闭多。”所谓闭多(或□多),指人间最初的死者,亦即开劫初冥路之阎魔王。故诸经论多将阎魔王界(或称薜荔多界、饿鬼世界)当作饿鬼的根本住所,其主为阎魔王。如《正法念处经》卷十六云(大正17‧92a)︰“饿鬼略有二种。(中略)一者人中住,二者住于饿鬼世界。”人中鬼者,若人夜行,有见者即是;饿鬼世界者,住于阎浮提下五百由旬。
关于饿鬼的种类,诸经论所说互有不同,如《大智度论》卷三十谓有弊鬼、饿鬼二种。弊鬼者,如天受乐,但与饿鬼同住,为饿鬼之主;饿鬼者,腹如山谷,咽如针头,唯有黑皮、筋、骨三事,无数百岁不闻饮食之名。《大毗婆沙论》卷一七二谓有有威德、无威德二种鬼。有威德者,住花林果林,乃至住余清净处,受诸福乐;无威德者,住厕粪水坑,乃至住种种杂秽诸不净处,薄福贫穷。
《瑜伽师地论》卷四则谓饿鬼略有三种︰
(1)由外障碍饮食者︰谓彼有情由习上品悭故,生鬼趣中,常与饥渴相应,处处驰走。所到泉池,余有情手执刀杖等护,令不得食。或强趣之,便见其泉变成脓血,自不欲饮。
(2)由内障碍饮食者︰谓彼口或如针,或复颈瘿,其腹宽大。由是因缘,纵得饮食,无他障碍,亦不能若啖若饮。
(3)饮食无有障碍者︰如猛焰鬘饿鬼,其所饮啖,皆被烧然;或如食粪秽饿鬼,唯能饮食粪溺或极可厌恶之生熟臭秽。纵得余香美食物,竟不能食。
依《彰所知论》卷上所载,饿鬼有外障、内障、饮食障、障饮食等四种。《顺正理论》卷三十一则分无财、少财、多财三种,此三者略如下列︰
(1)无财饿鬼︰包括炬口、针口、臭口三种饿鬼。此三者全无食物,常陷饥渴之苦。纵使偶获食物,将食之际,又化作火焰,无法啖食。
(2)少财饿鬼︰包括针毛、臭毛、瘿三种饿鬼,专食血、脓等。
(3)多财饿鬼︰包括希祠、希弃、大势三种饿鬼,专食人残物或布施物。
《正法念处经》卷十六则广举迦婆离,乃至魔罗迦耶等三十六种饿鬼之名,并广明其业因业果之相。
关于转生于此饿鬼道之业因,诸经论多以悭贪、嫉妒为此道之业因。《十地经论》卷四,则主张作下品恶者当生于此趣。《业报差别经》则谓令众生得饿鬼报之业因有十,即(1)身行轻恶业;(2)口行轻恶业;(3)意行轻恶业;(4)起多贪;(5)起恶贪;(6)嫉妒;(7)邪见;(8)临终爱着资生;(9)因饥而亡;(10)枯渴而死。
关于此饿鬼之受生方式,《杂阿毗昙心论》卷八云(大正28‧936a)︰“饿鬼化生,亦有胎生。”关于其身长,《法苑珠林》卷六谓极大者身长一由旬,最小者如小儿,或仅长三寸。关于其寿命,《观佛三昧经》谓极长寿者八万四千岁,短者不定。《成实论》则谓极长寿者七万岁,短者不定。《优婆塞戒经》卷七谓人间之五十(或谓五百)年,为饿鬼中之一日一夜,其极长寿者一万五千岁,即人间之二亿七千万余岁。
◎附︰《大毗婆沙论》卷一七二(摘录)
赡部洲下五百逾缮那有琰魔王界,是一切鬼本所住处。从彼流转亦在余处。于此洲中有二种鬼︰(一)有威德,(二)无威德。有威德者或住花林、果林,种种树上、好山林中,亦有宫殿在空中者,乃至或住余清净处,受诸福乐。无威德者或住厕溷、粪壤、水窦、坑堑,乃至或住种种杂秽诸不净处,薄福贫穷,饥渴所苦。东毗提诃、西瞿陀尼亦有此二。北拘卢洲惟有大威德者。有说,全无。(中略)四大王众天及三十三天中虽有大威德鬼,与诸天众守门、防逻、导从给使。有说,于此赡部洲西有五百渚、两行而住。于两行渚中有五百城,二百五十城有威德鬼住,二百五十城无威德鬼住。
[参考资料] 《阿毗昙毗婆沙论》卷七;《俱舍论》卷十一;《分别业报略经》;《饿鬼报应经》;《辩意长者子经》;《优婆塞戒经》卷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