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佛教百科全书】

马尔巴(藏Mar-pa;1012~1097)


  藏传佛教噶举派塔布噶举支派的奠基者。生于西藏南部普曲城(Lho-brag)。初从有“八蛇精”之称的鲁杰巴读书习字。十五岁时从卓弥(Ḥbrog-mi)学梵语,后欲直接前往印度求学,遂返乡筹措学费,先至尼泊尔三年,学习《吉祥四座》等怛特罗。复由人引介至印度,蒙那洛巴传授喜金刚(hevajra)灌顶、怛特罗、成就法等各种秘义。又至印度西方,从塔巴朗敦与耶协领波学《秘密集会(Guhyasamāja)怛特罗》。复回那洛巴处获《秘密集会》的注疏──《灯作明》(Pradī-podyotana-nāma-ṭīkā),以及《大幻轮》(Mahāmāyā-cakra)及其秘义之传授后,返回西藏。
  不久,再经尼泊尔重回印度,但那洛巴已告示寂,遂返西藏。后因听说弥勒巴(Maitrī-pa)颇不平凡,于是第三度前往印度,从其学大手印(mahā-mudrā)而得直观智。返西藏后,再度前往尼泊尔,追随诸师研习各种教义。归途中,梦见吉祥山的萨惹哈(Saraha)大师传授秘义并予加持,因此获得一切事物混融一味的真实悟智。
  此后,游化西藏各地,教授《灯作明》《喜金刚轮》、怛特罗仪轨、《大瑜伽母》《大幻轮》等。1097年示寂,享年八十六。
  氏之门人众多,以号称为“四大柱”(Ka-chen bshi)之四大弟子为最著名。其中尤以密勒日巴为最出色。密勒日巴专事苦修,到后来传法于塔布拉杰(冈波巴),形成“塔布噶举派”,并追尊马尔巴为初祖。
  [参考资料] 张澄基译《密勒日巴尊者传》;王森《西藏佛教发展史略》;班班多杰《藏传佛教思想史纲》;唐景福编著《中国藏传佛教名僧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