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佛教百科全书】

龙谷大学


  日本净土真宗本愿寺派在京都所设立的大学。“龙谷”之名可能是来自本愿寺第十四代寂如悬于本寺佛殿,作为本山山号的匾额(一说谓“龙谷”二字系指亲鸾庙堂之地)。其滥觞可推溯至宽永十六年(1639),良如宗主在本愿寺境内所创办的僧侣学校。翌年准玄任能化职,其后百余年间有西吟、知空、若霖、法霖、义教、功存、智洞相继传承,形成所谓的学林时代前期。至第七代智洞之时,发生中央学林和在野学者在安心上的论争,此即“三业惑乱”,使学林的鸿运一度受挫。文化四年(1807)四月学林始再次开设,以后并在一流的学界耆宿中,遴选劝学一名,任期为一年,依次交替来管理学林,此即“年预劝学制”,往后七十年学林皆循此规范以迄于明治初年。
  学林主要是讲宗乘,并兼修余乘,但随时势所趋,受到一般学问风潮的影响,至幕府末期不得不因应内外思想,而采纳皇学、儒教、破邪学。其后,由于学林之气氛,及派内先进者之意见,学林遂脱离旧有传统形态,改行一般学校的体制,而设立大教校。此大教校与创立于明治十七年(1884)的普通教校,于明治二十二年统合成大学林。大学林采考究院、内学院、文学寮之二院一寮制,至明治三十三年,乃联合成为佛教大学。
  明治四十一年,以培养学者、布教者、执务者为目的,而设立三科,但并无多大功效。明治四十五年废除讲座制,改成学年制。大正十一年(1922)又获大学令设立认可,改称为龙谷大学。首任校长是铃木法琛,设有研究科、文学部、大学预科、专门部。昭和二十四年(1949)改成新制大学,并陆续增设短期大学、大学院修士课程与博士课程。
  本校文学部(院)佛教学科内设有专攻真宗学之研究部门,此为本校特色之一。此外,本校图书馆之藏书甚丰。教授亦多知名学者,如井ノ口泰淳、武邑尚邦、上山大峻、瓜生津隆真、静谷正雄、小笠原宣秀、小川贯一、福原亮严、长尾雅人、二叶宪香等人皆系此校教授。而自此校取得博士学位之著名学者,也有深浦正文、月轮贤隆、高雄义坚、明石惠达、福原亮严、真锅广济、芳村修基、二叶宪香等人。
  [参考资料] 《龙谷大学三百年史》(龙谷大学出版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