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佛教百科全书】

龙龛手鉴


  四卷。辽‧行均撰。又作《龙龛手镜》。系广收佛典、外典中之音义不明确之字,而加以解释的一部字典。书中凡收录二万六千余字,并以部首分类。各部首及该部所属之字,依四声判其前后顺序,揭示各字之古今字形、反切、字义等,并注释其音义。
  依卷首智光〈序〉所引︰“以新音偏于龙龛,犹手持于鸾镜,形容斯鉴,妍丑是分,故目之曰龙龛手鉴。”可知其题号由来。又,本书内容虽大抵承继《说文》《玉篇》,然其中对于佛典中之特殊用字,常援引窥基、玄应诸师之说加以注释,颇具特色。此外,由于此书未被收入大藏经中,因此后世知之者甚少。民国二十三年(1934),上海商务印书馆重新加以影印。收在《四部丛刊续编》〈经部〉。又,除四卷本外,另有八卷本,刊行于朝鲜与日本。
  ◎附︰沈括《梦溪笔谈》卷十五(摘录)
  幽州僧行均集佛书中字为切韵训诂,凡十六万字,分四卷,号《龙龛手镜》。燕僧智光为之序,甚有词辩。契丹‧重熙二年集。契丹书禁甚严,传入中国者,法皆死。熙宁中,有人自虏中得之,入傅钦之家。蒲传正帅浙西,取以镂板。其序末旧云,重熙二年五月序,蒲公削去之。观其字音韵次序,皆有理法,后世殆不以其为燕人也。
  [参考资料] 《经籍访古志》卷二;野上俊静《龙龛手鉴杂考》《辽金の佛教》〈辽代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