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传入东南亚地区,除阿育王时须那与郁多罗往金地传教之说外,据出土古物、遗址,最早的地区应在今日下缅甸之卑谬或泰国中部之佛统,此与西元二、三世纪印度古国案达罗(梵Andhra )之传布佛教关系颇大。古代东南亚佛教,小乘和大乘彼此兴废交替不定,而以南传上座部势力较大。西元七世纪末,下缅甸、泰国中部信仰上座部;占婆(位于今越南东南)以婆罗门教为主,兼有正量部、有部;高棉同时流行婆罗门教、佛教;爪哇、苏门答腊则在婆罗门教支配下。十二世纪,锡兰大力改革佛教,统归为大寺(巴Maha^viha^ra )之上座部佛教,东南亚部分国家纷遣比丘留学该国。此后二百年,缅甸、泰国、高棉、寮国均弘扬以锡兰为传承之上座部佛教。唯有越南自古受中国文化薰陶,受传大乘佛教。至于马来西亚、爪哇、苏门答腊则始终婆罗门教、大乘、小乘佛教并行,迄十三世纪,阿拉伯回教文化传入后,传统宗教亦随之覆灭。
就教团活动而言,东南亚佛教远比中国佛教接近印度早期佛教之色彩,特别在教制与比丘生活方面,更延续了原始佛教教团之精神;就历史而言,亦早过北传任何一地之佛教;就教义而言,又自成一系统。
(一)锡兰:西元前三世纪佛教传入。阿育王并曾将世尊成道处之菩提树幼苗一株移入。五百年后,自印度迎入佛牙,此二事始终激发锡兰人虔诚之宗教情感,至今犹然。巴利文为锡兰之文学语言,巴利文三藏经典在此保存无缺。(参阅‘锡兰佛教’6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