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梵语catva^ri dhya^na^ni,巴利语catta^ri jha^na^ni。又作四禅定、四静虑。指用以治惑、生诸功德之四种根本禅定。亦即指色界中之初禅、第二禅、第三禅、第四禅,故又称色界定。禅,禅那(梵dhya^na )之略称;意译作静虑,即由寂静,善能审虑,而如实了知之意,故四禅又称四静虑、四定静虑。此四禅之体为‘心一境性’,其用为‘能审虑’,特点为已离欲界之感受,而与色界之观想、感受相应。自初禅至第四禅,心理活动逐次发展,形成不同之精神世界。或谓自修证过程而言,前三禅乃方便之阶梯,仅第四禅为真实之禅(真禅)。
四禅能摄寻、伺,喜、乐等诸静虑支,为止(定)与观(慧)并行者;以其最能审虑,故其义最胜。盖四禅之差别,乃由所摄静虑不同而分为四种。据俱舍论卷二十八、大乘阿毗达磨杂集论卷九等所举,将四禅总分为三类、十八支(十八禅支)。三类,即指对治支、利益支、自性支。十八支,则指初禅所摄之五支、二禅所摄之四支、三禅所摄之五支、四禅所摄之四支。如下表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