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光大辞典】


梵语stu^pa,巴利语thu^pa。音译作窣睹婆、窣堵婆、窣都婆、薮斗婆、数斗波、苏偷婆、素睹波、私俞簸、率都婆、卒都婆。略译作塔婆、偷婆、兜婆、佛图、浮图、浮屠、佛塔。意译作高显处、功德聚、方坟、圆冢、大冢、冢、坟陵、塔庙、庙、归宗、大聚、聚相、灵庙。为‘顶’、‘堆土’之义。

原指为安置佛陀舍利等物,而以砖等构造成之建筑物,然至后世,多与‘支提’(梵caitya )混同,而泛指于佛陀生处、成道处、转法轮处、般涅盘处、过去佛之经行处、有关佛陀本生谭之圣地、辟支佛窟,乃至安置诸佛菩萨像、佛陀足迹、祖师高僧遗骨等,而以堆土、石、砖、木等筑成,作为供养礼拜之建筑物。然据摩诃僧只律卷三十三、法华义疏卷十一等之记载,则应以佛陀舍利之有无为塔与支提之区别,凡有佛陀舍利者,称为塔;无佛陀舍利者,称为支提。准此,则安置佛陀舍利之拘尸那、摩揭陀等八塔为窣堵波,另如迦毗罗城佛生处塔、佛陀伽耶菩提树下之成道处塔、鹿野苑之转法轮处塔、祗园精舍大神通处塔、曲女城边三道宝阶处塔、耆阇崛山大乘经处塔、庵罗卫林维摩现疾处塔、沙罗林中涅盘处塔等‘八大灵塔’则皆属支提。

有关造塔之起源,可远溯至佛陀时代,如十诵律卷五十六所载,须达长者曾求取佛陀之发与爪,以之起塔供养;另如摩诃僧只律卷三十三所载,波斯匿王仿效佛陀,建立迦叶佛塔礼拜供养。于佛陀入灭之后,则有波婆国、人遮罗国、罗摩伽国等八国,由香姓婆罗门八分佛陀舍利,八国各自奉归起塔供养,此即建造窣堵波之嚆矢。此外,据阿育王传卷一、善见律毗婆沙卷一等载,佛陀入灭后二百年顷,君临摩揭陀国之阿育王,曾于其领土各地建八万四千宝塔。据日本学者逸见梅荣之考证,山琦(Sanchi)遗迹中之古塔(如图),其核心部位之砖造塔即昔时阿育王所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