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光大辞典】

大宝积经


梵名Maha^ -ratnaku^t!a-su^tra 。凡一二○卷。又作宝积经。唐代菩提流志等译。收于大正藏第十一册。系纂辑有关菩萨修行法及授记成佛等之诸经而成。宝积,即‘积集法宝’之意。因其为大乘深妙之法,故谓之‘宝’;聚集无量之法门,故谓之‘积’。全经计收四十九会(部),其中,魏晋南北朝隋唐之诸译经家用不同经名陆续译出二十三会八十卷余,称为‘旧译’,菩提流志新译出二十六会三十九卷半,称为‘新译’,本经即为新旧译之合编本。全经内容泛论大乘佛教之各种主要法门,涉及范围甚广,每一会相当一部经,亦各有其独立之主题,例如四十六会‘文殊说般若会’主要论述‘般若性空’之思想;第五会‘无量寿如来会’宣说弥陀净土之信仰;另如第二、第三、第七、第十一、第二十四会等则阐扬密教之各种重要教义。此外,本经各会所属部类亦极纷杂,如第十四会‘佛说入胎藏会’属于小乘部,第一‘三律仪会’、第二十三‘摩诃迦叶会’属于律部,第四十六会‘文殊说般若会’属于般若部,第四十七会‘宝髻菩萨会’属于大集部。故可说全经每一会虽然各有特色,然若就整体而言,则缺乏一贯之系统。又于菩提流志所译二十六会中,有十一会二十二卷为初次翻译者,其余十五会则属重译部分。本经之异译本极多,兹为便于比较,特将四十九会名称、卷数、译者(新译即指菩提流志)列表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