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湖北当阳县玉泉山之东南麓。以玉泉山形似覆船,故又名覆船山或覆舟山,颇富胜景。东汉建安年间(196~220),普净禅师初结茅于此,梁宣帝敕建覆船山寺。
历来高僧来住者甚多,如道立、法常、法隐、法忍皆曾入山。隋代开皇十二年(592),智顗亦来此,倡立法门,并建立一寺。次年四月,智顗于此讲法华玄义。文帝原敕寺额‘一音寺’,后敕改‘玉泉寺’,以其由洞穴出水,注凝为泉,色似琉璃,味如甘露,故称玉泉。十四年四月,智顗在此说摩诃止观,玉泉之名由是大着,而与当时之栖霞、灵岩、天台并称天下丛林四绝。唐代仪凤年中,神秀亦于寺东结庐,号‘度门寺’。其后怀让、惠真、承远等亦来住此。宋代成为禅院,天禧(1017~1021 )末年,明萧皇后重建,改称‘景德禅寺’,自是规模扩大,达九楼,十八殿,三千七百僧舍,占地左右各五里,前后十里,被誉为荆楚丛林之冠。元明之间,有藏山、常镇、无迹等人住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