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光大辞典】

阿阇世王


阿阇世,梵名Aja^tas/atru ,巴利名Aja^tasattu 。为佛世时中印度摩揭陀国频婆娑罗王(梵Bimbisa^ra )之子。略作阇世王。又作阿阇多沙兜楼王、阿阇贳王、阿阇多设咄路王、阿社多设咄路王。意译未生怨王、法逆王。其母名韦提希,故亦称阿阇世韦提希子。后弑父王自立,大张中印度霸权。其于处母胎时,占师预言此子降生后将弑父,父王听占师预言,十分惊恐,遂自楼上将之投弃,然仅折断手指而未死,故又称婆罗留支(梵Balaruci ,折指之义),并以其未生前即已结怨,而称之为未生怨。

及长,立为太子,因听信提婆达多之唆使,幽禁父王于地牢中,欲致之死。即位后,并吞邻近诸小国,威震四方,奠定印度统一之基础。后因弑父之罪而遍体生疮,至佛前忏悔即平愈,遂皈依佛陀。佛陀灭度后,为佛教教团之大护法。摩诃迦叶于七叶窟结集经典时,阿阇世王为大檀越,供给一切之资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