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业清净身、口、意。
四威仪具足行、住、坐、卧。
三千威仪略。
八万细行略。
三业供养身、口、意。
三业相应身、口、意。
三秘密印契、真言、观想。
三句菩提心、大慈悲、方便。
十二合掌坚实、虚心、未敷莲、初割莲、显露、持水、归命、反叉、反背互相着、横拄指、覆手向下、覆手。
四种拳莲华、金刚、外缚、内缚。
三衣下(五条)、中(七条)、上(九至二十五条)。
苦行略。
乞食略。
长坐不卧略。
忏悔五法略。
三种忏悔作法、取相、无生。
事理二忏事、理。
三品忏悔上、中、下。
忏仪略。
发心略。
观照略。
观察略。
观念略。
观想略。
发愿总愿、别愿。
四弘誓愿度、解、安、涅盘。
二利自利、利他。
二十五方便具五缘、诃五欲、弃五盖、调五事、行五法。
具五缘持戒清净等。
诃五欲诃色、声、香、味、触。
弃五盖弃贪欲、嗔恚、睡眠、掉悔、疑。
调五事调心、身、息、眠、食。
行五法欲、精进、念、巧慧、一心。
七方便五停心、别相念、总相念、暖、顶、忍、世第一。
五停心不净、慈悲、数息、因缘、念佛。
别相念不净、苦、无常、无我。
十二头陀行住阿阑若、乃至但坐不卧。
三慧闻、思、修。
三断见、修、非、三所断。
四正断断、律仪、随护、修、四断。
四对治厌患、断、持、远分。
一行略。
二行顿成、遍成。
二观行寻伺、真如。
三种忍行身、口、意。
四安乐行身、口、意、誓愿。
身安乐行远离豪执等四。
口安乐行不乐说人及经典过四。
意安乐行不嫉谄四。
入道四行理入、行入。(报冤、随缘、无所求、称法。)
五行声、梵、天、婴儿、病。
修忍五相众生、法、无常、苦、无我、我所。
六调伏性乃至熟调伏印。
二种资粮福德、智慧。
近善知识等四善法近善知识、乃至如说修行。
乐住林间等四善法乐住林间、乃至勤行精进。
修行四法不舍菩提心、乃至不舍阿练若。
十种修三昧法摧抑我慢、乃至常念三昧。
破二执我、法。
除二障理、事。
印二空境空、识空。
无得略。
二转依转烦恼依菩提、转生死依涅盘。
转依六种损力益能转至广大转。
四种转依能转道、所转依、所转舍、所转得。
能转二种能(伏、断)道。
所转二种持种依、迷悟依。
所转舍所断舍、所弃舍。
所转得所显得、所生得。
转蕴成身转五蕴、成五分法身。
五分法身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
三德法身、解脱、般若。
转五蕴成三德色成法身,受、想、行三成解脱,识成般若。
转识成智八识、成四智。
三学对治三毒略。
六度对治六敝略。
三密对治三业略。
教理行证四略。
教理行果四略。
教行证三略。
境行果三略。
境智行三略。
境教理行果五略。
总持略。
教观略。
持律略。
参禅略。
念佛三种称名、观想、实相。
念佛四种定业、散业、有相、无相。
持明闻、义、咒、忍。
持念略。
持诵略。
二种却魔法修止、修观。
六种却魔法觉悟无惑,乃至增进功行。
治心病对粗病真实修行,对细病不存执见。
治身病正、助。
正治身病略。
助治身病信、乃至遮禁十。
三部灌顶事业、密印、心授。
五部灌顶三部加光明、甘露。
事业灌顶三种结缘、学法、传法。
四种檀法息灾、增益、降伏、爱敬。
五种檀法四种、加钩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