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缘所生之法,究竟而无实体曰空。又谓理体之空寂。维摩经弟子品曰:‘诸法究竟无所有是空义。’小乘观法缘起内无真主为空义。虽能观空,而于空未能都泯,故不究竟。大乘在有不有,在空不空,理无不极,所以究竟空义也。大乘义章曰:‘空者就理彰名,理寂名空。’又曰:‘空者理之别目,绝众相故名为空。’万善同归集曰:‘教所明空,以不可得故,无实性故,是不断灭之无。’
一、‘一空’言一空者,如寂调音所问经明一空。法数云:‘一空者,谓一切诸法,皆无自性。若色若心,若依若正,乃至圣凡因果之法,虽种种不同,求其体性毕竟皆空。’经云:‘如瓦器中空,宝器中空,俱同一空,无二无别是也。’
二、‘人法二空’法藏般苦心经略疏云二空。
一、人空即我空也,亦曰生空。谓凡夫妄计五蕴是我,强立主宰,引生烦恼,造种种业。佛为破此计故,说五蕴无我。二乘悟之,入无我理,是名人空。
二、法空谓二乘之人,未达法空之理,犹计五蕴之法实有。佛为破此执故,说般若深慧,彻见五蕴自性皆空。菩萨悟之,入法空理,是名法空。
三、‘内外二空’内外二空者:
一、内空言内身之空无。
二、外空言外器之空无。
四、‘但不但二空’:
一、但空小乘之空但见空也。
二、不但空大乘之空,不但见空,见空亦为空,即归于中也。
五、‘我法俱三空’我法俱三空者:
一、我空二、法空三、俱空
我法二空如前说,言俱空者,谓我法二执既遣,能空之空亦除,空执两亡,方契本性,是名俱空。
六、‘空无相无作三空’空无相无作三空即三解脱门,义已见前,兹不复述。
七、‘法相等四空’四空者:
一、法相空言有法之空无。三、自法空言自性之空无。
二、无法空言无法之空无。四、他法空言他法之空无。
八、‘六空’仁王经曰:‘色受想行识十二入十八界空,六大法空,四谛十二因缘空,列之为六空。’:
一、果报空五蕴空是也。四、遍到空六大空是也。
二、受用空十二入空是也。五、境空四谛空是也。
三、性别空十八界空是也。六、义空十二因缘空是也。
九、‘七空’入楞伽经云七空,法数云:‘由凡夫执着妄想自性故,如来为说空法以破之。’诸经所说空义不一。今言七种者,乃赴一时之机,如应病与药也。
一、相空谓一切诸法之性,自他共离之相皆空,是为相空。
二、性自性空谓于当念观一切所生之法,悉由因缘和合而成。本无自生之性,是为性自性空。
三、行空谓五阴之身,本无有我,亦无我所。众生不了,执阴成我,从我起行。若能顺性推求,则五阴之法,了不可得,是为行空。
四、无行空谓不离前所作行,而能了达诸阴展转缘起,无有自性可得,亦无所作之行,是为无行空。
五、一切法离言说空谓一切法,皆是妄想而成,本无自性,离诸言说,是为一切法离言说空。
六、第一义圣智大空谓佛自觉圣智能空一切见过习气,所空既空,能空亦空,是为第一义圣智大空。
七、彼彼空谓彼外道所计之空,但能空于彼而不能空于此,是为彼彼空‘空于彼而不能空于此者,谓能空于境而不能空于心也。’
十、‘智度论之七空’广说十八空,略说七空:
一、性空五、无法空
二、自相空、六、有法空
三、诸法空七、无法有法空
四、不可得空
十一、‘十三空’仁王经十三空:
一、内空六、无始空十一、波罗密空
二、外空七、性空十二、因空
三、内外空八、第一义空十三、佛果空
四、有为空九、空空
五、无为空十、大空
十二、‘十六空’:
一、内空五、大空九、毕竟空十三、自性空
二、外空六、胜义空十、无际空十四、一切法空
三、内外空七、有为空十一、散空十五、无性空
四、空空八、无为空十二、本性空十六、无性自性空
十三、‘十八空’
一、内空六、胜义空十一、散空十六、无性空
二、外空七、有为空十二、一切法空十七、自性空
三、内外空八、无为空十三、本性空十八、无性自性空
四、空空九、毕竟空十四、自相空
五、大空十、无际空十五、共相空
但智度论则分:
一、内空六、第一义空十一、散空十六、无法空
二、外空七、有为空十二、性空十七、有法空
三、内外空八、无为空十三、自性空十八、无法有法空
四、空空九、毕竟空十四、不可得空
五、大空十、无始空十五、诸法空
真谛法师十八空论,亦同此,惟名称略有一二不同耳。
十四、‘二十空’大品二十空:
一、内空内即内六入,谓眼空,无我无我所等。
二、外空外即外六入,谓色空,无我我所等。
三、内外空合内外入,谓十二入中无我我所等。
四、空空以空破前三空,谓三空亦空也。
五、大空即十方空,不可思量故,一切处有故。
六、真实空亦名第一义空,不可得无受无著故。
七、有为空因缘和合生,无自性故。
八、无为空若离有为,无为不可得故。
九、毕竟空破一切法令无遗余,亦无虚实相待故。
十、无际空亦名无始空,一切诸法无初际故。
十一、散空如五阴离散,人不可得故。
十二、无变异空谓一切法如如不变,了不可得故。
十三、本性空谓一切法本性清净,离性离相故。
十四、自相空谓一切法虚幻不实,了无自相故。
十五、共相空谓一切诸法彼此之相,本来空寂故。
十六、一切法空一切法皆由心生,无自体故。
十七、不可得空一切法乃至无余涅盘,皆不可得故。
十八、无性空亦名无法空,谓法既灭已,是灭无故。
十九、自性空亦名有法空,谓诸法因缘故有,实性无故。
二十、无性自性空亦名无法有法空,合无法有法皆不可得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