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人物传总集】
天台祖父北齐慧文《释门正统》
北齐慧文,高姓。当高齐时,应迹人间,值夷狄杂霸,道梗不通。入佛法者,浅深莫决。师先依慧多受学,每用蹈心,内外中间,求心不可得,泯然清净,五处止心(顶上、发际、鼻柱、脐间、地轮)。后又用觉心重观三昧,灭尽三昧,于一切法,心无分别。慧多从鉴多,鉴多从就多,就多从嵩多,嵩多从神最,神最从明最,明最至师凡七世,只修小乘七方便耳。
师夙植德本,天真独悟。因阅《大智度论》至三十卷,引大品云:“欲以一切种智断烦恼习,当行般若波罗蜜多。舍利弗,菩萨摩诃萨应如是学般若波罗蜜。”论问云:“一心中得一切智,一切种智,断一切烦恼习。今云何言以一切智具足,得一切种智,以一切种智断烦恼习?”答曰:“实一切一时得此中,为令人信般若波罗蜜故,次第差别说;欲令众生得清净心,是故如是说。”复次“虽一心中得,亦有初、中、后次第。如一心有三相,生因缘住,住因缘灭。”又如“心心数法不相应诸行,及身业、口业,以道智具足一切智,以一切智具足一切种智,以一切种智断烦恼习亦如是,先说一切种智即是一切智,道智名金刚三昧,佛初发心即是一切智、一切种智,是时烦恼习断,一切智、一切种智相巳,先说断一切烦恼习。”师依此深文,以修心,观论中三智,实在一心中得,且果既一心而得因,岂前后而获?故此观成,时证一心三智,双亡双照即入初住无生忍位也。所以远指龙树为师,盖虽不识龙树之面,巳见龙树之心矣。是故一家以中论为所禀,龙树为所承,而智者观心论,归命龙树师。
孤山曰:“得龙树智论一性之教,依论立观。”慈云曰:“得龙树智论一心三智之文,依论立观。”吴兴颖云:“读中论第二十四谛品第十七偈‘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亦名为假名,亦名中道义’恍然独醒,顿了说法无非因缘所生,而此因缘有不定有,空不定空,空有不二,立名中道,皆是谓也。”师独步河淮,时无竞化,聚徒数百,道俗高之。既以心观口授慧思。思获六根清净,即圆十信、别三十心、华严十梵行,璎珞铁轮也。望烟别薪,见鹤知池。弟子所证如此,师位高下不言可知。昔人叹曰:“戴天者不知天之高,履地者不知地之厚。”僧史失传,不及具载,惜哉!有谓背手探藏,得论明禅者,遂讹习[(女/女)*甘]语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