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人物传总集】
宋建阳晦庵朱先生熹
字元晦。志行端恪。晢理精详。集儒学之大成者。公一人而已。仕至焕章阁待制。赠太师徽国公。谥曰文。年十八从学刘屏山。尝兀坐一室。覃思终日。屏山意其留心举业。及搜其箧中。唯大慧语录一帙而已。后到径山访大慧。慧曰。汝从前记持文字。心识计校。不得置丝毫许在胸中。但以狗子话时时提撕。后复请益开善谦公。谦曰某二十年不能到无疑之地。后忽知非勇猛真前。便自一刀两断。今但把这狗子话一念提撕。不要商量。不要穿凿。不要去知见。不要强承当。自然有入处。及谦卒。公祭以文曰。我昔从学。读易语孟。究观古人之所以圣。既不自揆欲追其风。道绝径路卒莫能通。下从长者问所当务。皆告之言要须契悟。开悟之说不出于禅。我于是时则愿学焉。师出仙洲我寓潭上。一岭间之但有瞻仰。丙寅之秋师来拱宸。乃获从容笑语日亲。一日焚香请问此事。师则有言决定不是。始知平生浪自若卒。去道日达无所问津。未及一年师以谤去。我以行役不得安住。往还之间见师者三。见必款留。朝夕咨参。师亦喜我为说禅病。我亦感师恨不速证。别其三月。中秋一书已非手笔。知病可虞。前日僧来为欲往见。我喜作书曰此良便。书已遣矣。仆夫遄言。同舟之人告以讣传。我惊使呼问以何故。呜呼痛哉。何夺之遽。恭唯我师具正遍知。惟我未悟一莫能窥。挥金办供泣于灵位。稽首如空超诸一切。或问曰。今士夫家晚年都被禅家引去者何故。公曰是他高似你。你平生读许多书。记诵文章。所藉以取功名利禄之计者。到这里都靠不得。所以被他降下。他底且省力。人谁不悦而趋之。王介甫平生学许多道理。临了舍宅为寺。又曰只缘他打并得心下洁净。所以本朝李文靖公王文正公杨文公刘元城吕申公。都是甚么人物。也都去学。他又曰释氏说六根六识四大十二因缘之类。皆极其精妙。故前辈谓此孔孟所不及。又曰释氏之学与吾儒有甚相似处。如云。有物先天地。无形本寂寥。能为万物主。不逐四时凋。扑落非他物。纵横不是尘。山河并大地。全露法王身。若人识得心。大地无寸土。看他是甚么见识。今区区小儒怎生出得他手。宜乎为他挥下也。又曰尝见画底诸师人物皆雄伟。宜其杰然有立如此。妙喜赞临济曰。当初若非这个。定是做个渠魁观之。信然气貌如此。则富贵利达。声色货利如何笼络得他住。他视之无足动其心者。公晚年有斋居诵经诗云。端居独无事。聊披释氏书。暂息尘累牵。超然与道俱。门掩竹林密。禽鸣山雨余。了此无为法。身心同宴如。
文公于释氏之学。或赞或呵抑扬并用。其扬之者所以洗世俗之陋。其抑之者所以植人伦之纪。盖以其身为道学主盟。故其诲人之语不得不如此耳。然愚观其斋居诵经之作。则有得于经者不浅。非特私心向往之而已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