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人物传总集】

宣化法师(1918~1995年)


  一九九五年六月七日,在美国弘化三十余年,创办万佛城及其他许多道场的宣化法师,在万佛城圆寂,消息传出,使他遍及世界各地的信徒,无不感到震惊与哀悼。
  宣化法师是少数最早来美弘法的僧侣之一,早在六〇年代,中国僧侣来到美国本土弘扬大乘佛法的,第一位是来自台湾的妙峰法师(他是一九六二年三月来到旧金山),第二位就是由香港来的宣化法师了。宣化法师于一九六二年四月抵达旧金山,最初在华埠一处地下室中,主持佛教讲堂,一九七〇年在华埠创设金山寺,一九七五年在洛杉矶创设金轮寺,一九七六年在北加州创设万佛城,以后又在西雅图创设金峰圣寺,在加拿大卡城创设华严圣寺,在温哥华创设金佛圣寺。此外,并成立国际译经学院、《金刚菩提》海双语佛教月刊、法界佛教大学、僧伽居士训练班等文教机构,对美国佛教发生了相当的影响。
  宣化法师,俗家姓白,吉林省双城县人,一九一八年出生。父亲讳富海,务农为业,母亲胡氏,育有子女八人,宣化是最小的一个。他家住偏僻的农村,人家不多,所以他到十一岁时尚没有见过死人。一日与玩伴在村外玩耍,见草捆裹着一个婴儿,合眼闭口,呼之不应。宣化问同伴,同伴告诉他说“死了”。他回家问母亲什么叫死?她母亲虔诚信佛,告诉他说:“是人都要死,有老死的,有病死的,也有横死的。不论富贵贫贱,士农工商,早晚都要死。”
  “怎么样才能不死呢?”他问母亲。
  他母亲说:“信佛修行,成了佛就能不死。”
  自此,他幼稚的心识里,就有了信佛修行的意念。
  宣化十五岁时,因缘成熟,于哈尔滨市南平房站的三缘寺,皈依常智老和尚,成了老和尚的在家弟子。他曾随老和尚学打坐,日久而工夫纯熟。农村教育不发达,没有学校,他十五岁才入私塾,读了两三年启蒙书和《论语》《孟子》等,以后就失了学。后来宣化学通内外,他的学问是自我修习而来的。
  他十九岁的时候,母亲逝世,他将母亲丧事料理完毕,迳赴三缘寺,依常智老和尚剃度出家,法名安慈,字度轮(宣化一名,是他受命为沩仰宗第九代嗣法传人时,虚云老和尚赐给他的法号),于受沙弥戒后,披缁结庐于母墓之侧,为母守制三年。且在庐中礼拜华严,修习禅观,甚为乡里人士所敬重。
  一九四五年,中国八年抗战获得胜利,东北光复,翌年国内交通恢复,宣化由东北入关,自天津乘轮船抵上海,转赴普陀山受具足戒。戒期圆满,赴广东曹溪南华寺,礼参虚云老和尚。老和尚很器重他,许之为法器,委任他为南华戒律学院监学,后来升为教务主任。南华传戒,他曾担任尊证阿阇黎。一九四九年,国内战火蔓延到华南,宣师辞去戒律学院教务,到云门大觉寺辞别虚云老和尚,于一九四九年底,辗转到香港。
  在香港,他曾参加往泰国的僧伽观光团,实地考察南传佛教与大乘佛教的区别,他在曼谷龙华寺住了四个多月,重返香港。他离开大陆时,身无长物,这时依然故我。一位居士知道他要找一处修行的地方,就带他到荃湾芙蓉山观音洞。那是一处小而幽暗的石洞,中有一块平坦的大石可坐禅,附近有东普陀寺可以赶斋,他就住在观音洞潜修。一九五一年,受请在一处通善坛讲《地藏经》。经期圆满,信徒们在西湾找了一块地为他建精舍,这就是后来的西乐园寺。以后他在此地打佛七,做法会,信徒日多。
  一九五〇年前后,香港的佛教寺院不多,只有大屿山的宝莲寺、荃湾的东普陀寺等。这时是国民党政府自大陆撤退时期,许多僧侣逃难到香港,无处依止,宣师感到应兴建道场予以安置,而苦于力量不足。直到一九五三年秋天,有一位信徒董果耆居士,捐出他大屿山万丈瀑附近的一幢两层楼旧别墅,充作道场。适巧这栋别墅的右邻,是一所已废弃的国清禅院。此禅院在日军占领香港时期遭焚毁,只剩下断垣残壁。宣师商得国清寺有关人员的同意,将二者合而为一,逐步予以修复,这就是后来的兴慈禅院。
  一九五六年四月,虚云老和尚自云居山写信寄给宣师,传他为沩仰宗第九代法嗣,续沩仰宗宣字派系,赐名宣化,他以前是以度轮法师之名行世的。宣师人虽在香港,但他的愿力是把佛法种子散布到没有佛法的地方。一九六一年,他不避艰苦,决定到澳洲去看看弘法的因缘。他曾到过雪梨和墨尔本。那时澳洲佛法尚未萌芽,没有佛教寺院,也没有人知道什么是佛法。雪梨有一个规模极小的澳洲佛教会,是年佛诞节宣师曾应邀去做了一次演讲,由雪梨大学教授刘季宁居士传译。在澳洲停了一年,因缘未具,一九六二年初仍返回香港。
  宣师赴澳洲之前,已申请赴美签证,此时早已批下,美国领事馆也屡次催促,于是他乃在一九六二年三月飞往檀香山,受到同是虚云老和尚弟子知定法师的接待。停留周余后,四月初飞抵旧金山,他比第一位到美国本土弘法的妙峰法师晚了一个月,妙峰法师是三月到达的。
  初到美国,他的生活颇为窘苦,他在华埠一处名叫吕宋巷的街上,租了一处没有窗子的地下室,设置了佛堂,命名为“佛教讲堂”,作为弘法之所。地下室空气不流通,又极潮湿,有如一座坟墓,因此他自号“墓中僧”,在“墓”中默默修行,以待机缘成熟。
  六年之后,西雅图的华盛顿大学,有三十多位包括研究生在内的美国学生,对佛法极感兴趣,特地到旧金山请宣师到西雅图讲经。透过中国同学的口译,宣布为他们讲《楞严经》,一部《楞严经》讲完,许多学生皈依了宣师,其中更有五个学生依宣师剃度出家,成为上人座下第一批的西方出家弟子。
  一九七〇年前后,依宣师出家的弟子日渐增多,为解决安居问题,宣布在旧金山华盛顿街购得一处较大的房屋,做为图书馆和道场。后来又得信众们的相助,在Sacramento Street购得一所旧工厂,由弟子们自己动手加以改造,做为修行的新道场,而原先华盛顿街的道场就做为“国际译经院”的院址和数十位尼众的清修之所。至于Sacramento Street的新址,原是一座旧的火柴工厂,加以改造之后,宣师在这里创立“中美佛教会”和“金山寺”。金山寺是一栋三层楼房的建筑物,改造之后,有大殿、禅房、讲堂、图书馆、寮房、餐厅、厨房等,数十位来自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的年龄和生活背景的比丘,和合而居,共修佛道。
  住在金山寺共修的比丘,过着紧张而严肃的生活。他们依师父--他们共尊的宣化法师,早上四点起床,礼佛、诵经、坐禅、拜忏,听上人讲经,学习古代或现代不同的语言,此外要翻译教材,编辑刊物,以至于淘米洗菜,自行烹饪。他们日中一食,夜间以坐禅代替睡眠。他们过着最简陋的生活,但他们的内心是充实而快乐的。由下面两段偈子中,表达出他们共同的信念:
  在寒冻中,我们不发抖,
  饿极了,我们不乞讨,
  穷到死,我们也不要求什么。
  我们一切随缘,可是不变一切,
  我们不变一切,可是我们一切随缘。
  我们重唤起我们的生命来做佛事,
  在僧团中,我们做了一番改革,
  在我们的活动中,我们了解了这些原则,
  因此我们的原则在我们的行动中显现,
  我们实践了教主内心深处传达给我们的脉息。
  一九七六年,宣师在距旧金山一百一十英哩处,购得一座占地四百八十亩的政府产业,那原是一所旧的精神病院,有大片大小不等的建筑物,上人把它改造为世界佛教中心的十方道场,名为“万佛城”,是附属于法界佛教会的道场之一。万佛城内设有法界佛教大学、培德中学及育良小学。万佛城对内专注于戒律与修行,对外并积极弘扬佛法,到一九九四年止,法界佛教总会所属的道场,除万佛城外,在旧金山有金山寺、国际译经院,在洛杉矶有金轮寺,在西雅图有金峰寺,在加拿大温哥华有金佛寺,在加拿大加尔各里有华严寺。此外,台湾、香港、马来西亚等地,也各有法界佛教总会的寺院与分支机构。
  国际译经院在宣师的美籍弟子恒隐、恒珍、恒持诸师的努力下,译出了很多大乘经典,重要者如《华严经》《法华经》《楞严经》《金刚经》《阿弥陀经》《地藏经》等,使西方人士有志学佛者,有可读的英文经典。
  宣化法师一生的行持,着重于“羼提波罗密”--以忍辱自持,他忍饥、忍渴、忍困、忍苦,而作为修持上的增上缘。在香港,他住在芙蓉山的石洞里;初到旧金山,他住在阴暗潮湿的地下室中。在美国遭遇到古巴飞弹危机的时候,他曾断食五星期;一九八九年,他在台湾主持护国息灾法会,也曾断食三星期。他以此功德,回向法界众生。
  一九九〇年以后,他风尘仆仆,往返于台湾、欧洲各地弘法,由于过度劳累,终至影响健康,罹患糖尿病以及肾功能不良等。一九九四年病情日重,一九九五年六月七日于万佛城示寂,世寿七十八岁,僧腊五十九年。
  (于凌波着)(根据网上资料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