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人物传总集】
明寿宁虎皮庵金汉道人
本邑九都人。宣德间年三十二入虎皮庵修道。清苦炼行略无倦色。弘治二年十月十五日将化。豫约乡人。程途相距各六七十里。一时躬请俱遍。至期升柴塔。自剔灯花烟焰四起。身塔俱焚。少顷半空中掷下僧舄一只。
烧身之行。大乘所开小乘所禁。意以大乘则悲愿既重。忍力已充故可开。开之者或为供大法而烧。或为护大法而烧。或为说大法而烧。其为益大矣。小乘则自利心重厌苦情深。急欲烧之为益既𦕈。况忍力未充。恐临危而失其正念。则其害可胜道哉。世复有为魔所著者。或有贪身后之名者。或有激而为之者。正念既失必招恶果。轻入鬼伦重沉阿鼻。可弗禁欤。兹集若哀公化后得舍利数合。金道人于空中掷下僧舄。其为可烧无疑矣。第恐无知之徒妄相效仿。则余未见其可也。
论曰。释氏之学。道其本也。神通其末也。法当务道。道成而通发矣。若意在求通则必失道。道失而通得是为魔事。况通亦必失乎。故正见者宁得道而无通。非厌通也。法不可务也。且通之发大略有五。有修大乘而得者。有修小乘而得者。有修凡夫乘而得者。有修外道法而得者。有因宿修感报而得者。大小不同邪正亦异。未可概而齐之。如瑞岩扣冰奖山。慧空则古圣垂迹。无可疑者。至于哀公暨公辈。或偏获小果。或尚滞凡夫。或落在鬼伦。或傍出外种。或亦大权菩萨方便摄化。既有此数种差别。不容概抑。讵可俱扬。在俗之士固莫能辨。学道之士应知所务。若徒见异迹而生欣。必将流邪辄而罔觉。可不慎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