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人物传总集】

清心法师(1882~1963年)


  清心老法师,俗家姓黎,出家后法名清心,字腾廉,中国广西省桂平县人,一八八二年(清光绪八年)壬午岁十一月二十八日出生。他后来出家,是曹洞宗寿昌法脉的传承。寿昌法脉的世系是“慧元道大兴,法界一鼎新,通天并彻地,耀古复腾今”二十个字,清心就是腾字辈。清心夙具慧根,生而颖悟,志行超迈于常儿。且赋性慈祥,事亲笃孝,协助父母操作家务,任劳任怨;父母对他亦十分钟爱。唯观他的性情,有识者曾告诉他父母说:“此儿如果不是黎家的千里之驹,则必将为佛门之龙象。”
  清心幼年入乡塾受学,十五岁时,读《论语》至“朝闻道,夕死可矣”之句,乃曰:“道是甚么呢?何至于闻而可死?”为此心中疑惑,每每以此问乡间长辈,各人所答,都不能使他满意。一日遇到一出家师父,他问曰:“如何是道?”这位师父十分惊奇,回答他说:“道是我佛世尊无上的理体,非是世间所称的仁、义、礼、智而已。”并授以佛经,要他读诵,清心自佛经中悟出宇宙人生的真谛,自此每见世人系缚于尘劳,桎梏于名利,碌碌一生,空无所获,目冥气尽,枉入三途,往往为之长叹,而出尘之志,因此而萌起。及至年长成人,随着乡人至南洋群岛,于槟榔屿工作谋生。
  一九一六年,清心三十五岁,因缘成熟,乃毅然弃俗,投入怡保广福岩,乞度于微嘉老和尚。老和尚见他六根端秀,举止稳重,他日必为法器,遂欣然允诺,并示以念佛法门,以一心不乱为宗旨。清心唯唯,自感半生浮沉,于此得度,喜不自胜。老和尚乃为他剃发,成为一名三十五岁的沙弥。落发之后,清心刻意精修,寤寐一如,且志尚高澹,不与世争,其道业之精纯,器识之渊雅,诚属少见。
  清心在广福岩修学两年,奉师命回中国,到福建鼓山涌泉寺瞻礼祖庭,及受持三坛大戒。乃于一九一八年,在鼓山梅峰受持具足大戒。圆戒之后,自思《律藏》有云:“五夏之前,专究戒律,五夏之后,方许习教参禅。”因是留山居住,研学三藏律仪,数年之间,辄能娴熟。既而行脚参访,朝礼名山,曾到过普陀山、九华山等名刹。
  返回马来西亚后,途经吉隆坡,寓锡灵山寺。灵山寺的会因法师,时于增江创建大觉华寺,因挽留清心法师去监督照应。清心乃承担下这项监督建寺的任务。到工程竣工时,他因事赴新加坡,不料为善信所挽留,提供土地,请他在芽笼建寺,为专修道场。他推辞不得,乃又在芽笼建寺。寺成之日,额之曰天济寺。
  一九二二年夏,清心法师应达明和尚之邀,担任玉皇殿住持,他晋山之后,修茸殿堂,凡数月,使玉泉殿焕然一新。他并与达明和尚在玉泉殿广征道侣,共同熏修,培育菩提种子,种植往生极乐世界因缘。于是信众云集,山门如市。一九二三年冬季,槟城极乐寺本宗和尚弘传戒法,清心法师率徒众五十余人,到槟城极乐寺受具戒。回到新加坡后,得到嘉微老和尚手谕,命他返回怡保市,继任广福岩住持。他回到怡保,在老和尚主持下晋山接位。次年春,经其全盘规划后,庇材鸠工,重兴广福岩。捐缘踵接,十方云集,兼得达聪法师的辅助,期年而成,殿堂寮舍,飞檐夺目,颇为壮观。当其重修广福岩时,应其他因缘,同时也重修了怡保市的金刚洞,使之巍然一新。
  继而在一九二六年夏季,清心和尚以吉隆坡的灵山寺年久失修,风蚀雨淋,有倾圯之危,他遂带领亲信弟子数人,前往兴工修缮,在僧侣与工匠的努力下,竟于年底即告完成,交由会因法师住持。嗣又倡建宝子庵,为四众共修道场,而清心功成身退,仍回到广福岩,寄情空山,韬光养晦。翌年初春,清心和尚发心朝礼南传佛教圣迹,到缅甸仰光朝礼大金塔,及其他圣迹,事毕旋归。
  怡保郊区有个天然石窟,名叫三宝洞。有位宏昌法师,是清心和尚的挚友,他曾在洞中居住过。宏昌来约请清心和尚,要他出面开创三宝洞为佛教道场。清心和尚到三宝洞察看后,认为值得施工进行,他和宏昌自行设计建设蓝图,即于一九二七年动工兴建。他率领门下弟子宗道、宗乘、宗绕等,与工匠同住洞中,合力芟棘锄荆,开林凿石,依着一座百仞的石灰岩峭壁上,施工建筑。土木之役,莫不亲自督导,经过十多年的岁月,一座殿宇与山洞结合的寺宇终于完成。三宝洞的大殿,一半利用天然石洞,一半在洞外建筑,内部宽敞,可容纳五、六百人共修。大殿外面,开辟的有花园,花园中有莲花池,还有楼阁亭台,可说是布置得雅致非常,尤其是花园中还有小桥曲径,绿草如茵,似乎是到了另外一个境界。这时由清心和尚出任洞主,以此作为他驻锡弘法之所。
  在三宝洞开工兴建的中期,清心和尚的小弟子宗鉴,也加入了三宝洞的建寺行列。宗鉴俗家姓林,出家后法名宗鉴,别号起愿,广东省清远县人,一九一六年出生。宗鉴随家人侨居马来西亚,十六岁投入三宝洞,依清心和尚披剃出家,随着师父参加三宝洞的建寺工作,并学习朝暮课诵、佛门仪轨。二十一岁时,奉师命返回中国广东,在南华寺依虚云老和尚受具戒。圆具后留寺学习毗尼,举凡僧团规律,学佛应有行仪,一一娴悉,戒行益坚。继而返回怡保,侍师以礼,为众服务,劳累不辞。应行之事,观察深刻,人事酬对,殊为敏锐,凡事尽心负责,深为清心上人信任,诸事委以处理。
  清心和尚之兴建三宝洞,不攀外援,亦不向信徒募化,全凭愿力持心,随缘任用,虽历经艰难而不稍气馁。清心和尚虽常年建寺,而于修持从不稍懈,他每日侵晨持〈大悲咒〉、诵《楞严经》,夕则兼修净业,以回向莲邦,数十年未尝少废。一九三五年初秋,清心法师在三宝洞传授三皈五戒,戒子数以千计,法缘之盛,时称独步,这是三宝洞开山以来首次的重大佛事活动。
  清心老法师于一九五五年秋,在三宝洞掩关一载,诵《华严》、阅《大般若》、礼《法华经》。出关后,游化星马各地,各方缁素,翕然倾心。这时老和尚年逾古稀,尚与道侣共同劳作,四十余年来,从无一息以便自安。他胸次浩然,虽临广众,未尝以师道自居。老和尚于一九六三年癸卯岁七月十一日酉时示寂。世寿八十有二,僧腊五十有八,戒腊五十有七。他辛劳多年,一手创建的三宝洞,由剃度徒宗鉴继任住持。
  (于凌波着)(根据网上资料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