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哲学大词典(日莲)】

四无量心


读音:[si4 wu2 liang4 xin1]

亦称四无量、四等心、四等。四种无法计量的利他心,即谓慈、悲、喜、舍的四心。此四心以众多众生为缘,给与无量之福,故名无量心;又因平等利益一切众生,故名四等心。慈无量心是能为众生与乐的心,悲无量心是能除众生苦的心,喜无量心是能令众生离苦得乐而起欢喜心,舍无量心是能平等念及众生而舍爱憎的心。第二十卷云:“四无量心者,慈、悲、喜、舍。慈名爱念众生,常求安稳乐事,以饶益之。悲名愍念众生,受五道中,种种身苦、心苦。喜名欲令众生从乐,得欢喜。舍名舍三种心,但念众生,不憎不爱。修慈心,为除众生中瞋觉故。修悲心,为除众生中恼觉故。修喜心,为除众生不悦乐故。修舍心,为除众生中爱憎故”(大正第二十五卷第二○八页)。又于第二十九卷有云:“无量有四种者:一慈、二悲、三喜、四舍。言无量者,无量有情为所缘故,引无量福故,感无量果故”(同第二十九卷第一五○页)。云:“大梵天王是三界之天尊,居色界之顶,以魔王、帝释为从,手握三千大千界,修行有漏之禅定,更作慈悲喜舍四无量心之修行者也”(第一○八三页),说示大梵王为三界的主宰是依于修行四无量心所得的功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