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哲学大词典(日莲)】

庚申


读音:[geng1 shen1]

(1)干支之一。庚是天干的第七位,年龄、岁数之意。申是地支的第九位,陈述、舒展之意,或时辰名。(2)以逢庚申日的禁忌行事为中心的信仰。或谓其祭神。虽源自中国的道教,后来揉合佛教中,帝释天的使者?青面金刚的信仰,而为民间所信奉。中国相传于庚申之夜,人体中的三尸虫,趁人在睡眠中升天,向天上的天帝报告其人所犯罪恶,天帝依其罪而定夺寿命。因此,每逢此夜,人们皆彻夜不眠,不让三尸虫有升天机会,以避其难,此称守庚申。晋、葛洪着中载有三尸虫升天的故事,可见三国时代末期至西晋初期即已有此习俗。日本受道教影响,据说每逢庚申夜,便吟咏诗歌、演奏管弦,设宴不眠。守庚申的习俗,盛行于平安时代的贵族社会,称之为庚申游。于中世纪的武士社会,亦有所谓的“等庚申”,举行会餐谈论以过夜的习俗。此称庚申讲,后来才普及于地方、民间。庚申信仰又甚早即与信奉猴子的日吉山王信仰结合,所以近世的“等庚申”已几乎不见三尸虫的传承影子,膜拜山猴的信仰虽仍残存,但因佛教的传入,故一般皆信奉青面金刚的形貌为庚申神。御书立正安国论(第三二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