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印度,作为大乘有宗的瑜伽行学派,亦讲二谛,但对真俗二谛的解释则不同于空宗。《显扬圣教论》卷二载︰“世俗谛者,谓名、句、文身,及依彼义一切言说,及依言说所了解义,又曾得世间心及心所法,及依彼所行境义。”又,该论卷五曰:“初世俗谛,说我、说法、及说作用,……是谓世俗谛,应知,此虽非实有,然依世俗谛故说有。”关于真谛(即胜义谛),《显扬圣教论》卷二载:“胜义谛者,谓圣智、及彼所行境义,及彼相应心心法等。”又、该论卷十九曰:“若清净所缘,若清净性,若彼方便,皆名胜义谛。”论文于俗谛中的名身、句身、文身,心、心所,以及说我、说法、说作用,都是“假名施设”的假法。也就是众生心识活动及心识缘取的境界。这一切“假名施设”的假法有二种,一者是无体随情假,就是凡夫外道认定我、法为实有,佛教为随顺凡夫外道亦说我法,但此我、法都是假有,故称“无体随情假”。二者是有体施设假,佛教主张有我、法的本体,但“本体”无名无相,不可言说,勉强名之我、法,此为随顺众生施设而有,故名“有体施设假”。至于真谛,是圣者智慧所缘的境界,也就是亲契真如,脱离生死轮回的涅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