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台教学辞典】

蕅益


明代高僧(1599~1655),吴县(江苏)木渎人,俗姓钟。 号智旭字蕅益,又号八不道人。由于晚居灵峰(浙江杭县)建寺、创社、着书,故世称灵峰蕅益大师。少好儒学,誓灭释老,偶阅袾宏大师之‘自知录’‘竹窗随笔’,遂取所著辟佛论焚毁而转信佛教!

服父丧期间,闻‘地藏菩萨本愿经’,始萌出家之志。

二十二岁专致念佛。翌年发四十八愿,自称“大朗优婆塞”。二十四岁,恭就憨山大师之门人雪岭大师剃度。

师尝学华严、天台、唯识,欲统一禅、教、律,综合佛教诸家体系,惟实践上偏重念佛!并兼治儒家、景教。主张融合佛、道、儒三教。

其着『弥陀经要解’乃为调和禅与念佛。门人成时师别编其遗文‘灵峰蕅益大师宗论’十卷。师与憨山、紫柏、莲池大师被称明代四大高僧。

[净土圣贤录卷六、灵峰蕅益大师宗论卷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