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说佛法,以化导利益众生!与说教、说经、演说、法施、法读、法谈、谈义、赞叹、劝化、唱导等同义。佛说法乃应众生之能力、根机等,各施以适当教法,以达完全效果。又于一座说法中,佛以一音演说教法,听者各依其根机而理解深浅互异。
据‘思益梵天所问经’卷二:佛以五力而有五种说法。即:
1.言说:指以契合真理之言说,说三世、世间与出世间、有罪无罪、有漏无漏等法。
2.随宜:随应众生之能力、性质而说偏圆、渐顿教化。
3.方便:善巧方便,说布施能得大富、持戒能升天等,使众生修之而得以脱离苦海。
4.法门:宣说殊胜法,显示菩提道俾使得安身立命!
5.大悲:为救度众生,以大悲心导引之,为执着“无”者说“有”、执着“嗔恚”者说“慈悲”等。
宣说经论有五种人,称为五说或五种说人。据‘大智度论’卷二所举:五种说人为佛、佛弟子、仙人、诸天、化人(佛、菩萨,或罗汉等,隐其本相,示现种种形像而说法者)。善导大师‘观经疏玄义分’则举出佛、圣弟子、天仙、鬼神、变化等五种。
在佛十大弟子中,富楼那尊者即被誉为“说法第一”。此外据‘华严经疏’卷一所举,佛、菩萨、声闻、众生、器界(山河、大地等)五种,宣说‘华严经’中之教法,称为五类说,或五类说法。又据一行大师‘大日经疏’卷七所举:说真言者:有如来、菩萨金刚、二乘、诸天、地居天等五种。
说法属法施,乃出家者应行之布施行为。又据‘五分律’卷二十六载:于自恣之终夜,应行说法、经呗(配合节拍歌咏经文)等教团行事。
有关说法据‘法华经’卷四法师品:说法者应入如来室(大慈大悲)着如来衣(柔和忍辱)、坐如来座(诸法空)。
‘优婆塞戒经’卷二亦举出,时说、至心说、次第说、和合说、随意说等十六事。
有关说法之仪式,详见‘佛本行集经’卷四十九说法仪式品。此外经论中:有德法者所应注意;说者与听者须注意事项,统称为说听方轨。
据‘优婆塞戒经’卷二载:说法有清净、不清净二种。凡先施食而后说法,或为增长三宝、断自他烦恼、分别正邪、使听法者得最胜而说法,称清净说法;存有利己心与他人竞争心,或为报、为世报,或有疑而说法,均为不净说法。
我国举行斋会时之说法,称为唱导:梁‘高僧传’卷十三,载有善于唱导之高僧传记。
日本自平安朝后期以降,出现专门以唱导技术为家业者,其中部分逐渐俗化,与说经祭文、佛寺缘起等,配合节拍而宣说,复配以三弦而歌咏之。
[大品般若经卷二四四摄品、法华经卷七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四分律卷五二、五分律卷十八、十住毗婆沙论卷七、瑜伽师地论卷四五、大智度论卷一、二八、显扬圣教论十七、法华经玄义六上、法苑珠林二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