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页 共 51 页
大正藏第 02 册 No. 0125 增壹阿含经No. 125
增壹阿含经序
晋沙门释道安撰
四阿含义同,中阿含首以明其旨,不复重序也。增壹阿含者,比法条贯以数相次也。数终十,令加其一,故曰增一也;且数数皆增,以增为义也。其为法也,多录禁律,绳墨切厉,乃度世检括也。外国岩岫之士、江海之人,于四阿含多咏味兹焉。
有外国沙门昙摩难提者,兜佉勒国人也,龆龀出家,孰与广闻,诵二阿含,温故日新,周行诸国,无土不涉。以秦建元二十年来诣长安,外国乡人咸皆善之,武威太守赵文业求令出焉。佛念译传,昙嵩笔受,岁在甲申夏出,至来年春乃讫,为四十一卷,分为上下部。上部二十六卷全无遗忘,下部十五卷失其录偈也。余与法和共考正之,僧[(丰*力)/石]、僧茂助校漏失,四十日乃了。此年有阿城之役,伐鼓近郊,而正专在斯业之中。全具二阿含一百卷,鞞婆沙、婆和须蜜、僧伽罗刹,传此五大经。自法东流,出经之优者也。四阿含四十应真之所集也,十人撰一部,题其起尽,为录偈焉,惧法留世久,遗逸散落也。
斯土前出诸经班班,有其中者,今为二阿含,各为新录一卷,全其故目,注其得失,使见经寻之差易也。合上下部,四百七十二经。凡诸学士撰此二阿含,其中往往有律语,外国不通与沙弥、白衣共视也。而今已后,幸共护之,使与律同,此乃兹邦之急者也。斯谆谆之诲,幸勿藐藐听也。广见而不知护禁,乃是学士通中创也。中本起康孟祥出,出大爱道品,乃不知是禁经,比丘尼法甚慊切真,割而去之,此乃是大鄙可痛恨者也。此二经有力道士乃能见,当以着心焉,如其轻忽不以为意者,幸我同志鸣鼓攻之可也。
增壹阿含经卷第一
东晋?宾三藏瞿昙僧伽提婆译
序品第一
自归能仁第七仙, 演说贤圣无上轨;
永在生死长流河, 世尊今为度?庶。
尊长迦叶及众僧, 贤哲阿难无量闻;
善逝泥曰供舍利, 从拘夷国至摩竭。
迦叶端思行四等, 此众生类坠五道;
正觉演道今去世, 忆尊巧训怀悲泣。
迦叶思惟正法本, 云何流布久在世?
最尊种种吐言教, 总持怀抱不漏失。
谁有此力集众法, 在在处处因缘本?
今此众中智慧士, 阿难贤善无量闻。
即击揵椎集四部, 比丘八万四千众,
尽得罗汉心解脱, 以脱缚着处福田。
迦叶哀愍于世故, 加忆尊恩过去报;
世尊授法付阿难, 愿布演法长存世。
云何次第不失绪? 三阿僧祇集法宝,
使后四部得闻法, 已闻便得离众苦。
阿难便辞吾不堪, 诸法甚深若干种,
岂敢分别如来教, 佛法功德无量智!
今尊迦叶能堪任, 世雄以法付耆旧;
大迦叶今为众人, 如来在世请半坐。
迦叶报言虽有是, 年衰朽老多忘失,
汝今总持智慧业, 能使法本恒在世。
我今有三清净眼, 亦复能知他心智,
一切众生种种类, 无有能胜尊阿难。
梵天下降及帝释, 护世四王及诸天,
弥勒兜术寻来集, 菩萨数亿不可计。
弥勒梵释及四王, 皆悉叉手而启白:
一切诸法佛所印, 阿难是我法之器。
若使不欲法存者, 便为坏败如来教;
愿存本要为众生, 得济危厄度众难!
释师出世寿极短, 肉体虽逝法身在;
当令法本不断绝, 阿难勿辞时说法!
迦叶最尊及圣众, 弥勒梵释及四王,
哀请阿难时发言, 使如来教不灭尽。
阿难仁和四等具, 意转入微师子吼,
顾眄四部瞻虚空, 悲泣挥泪不自胜。
便奋光明和颜色, 普照众生如日初;
弥勒睹光及释梵, 收舍迟闻无上法。
四部寂静专一心, 欲得闻法意不乱;
尊长迦叶及圣众, 直视睹颜目不眴。
时阿难说经无量, 谁能备具为一聚?
我今当为作三分, 造立十经为一偈。
契经一分律二分, 阿毗昙经复三分;
过去三佛皆三分: 契经、律、法为三藏。
契经今当分四段, 次名增一、二名中,
三名曰长多璎珞, 杂经在后为四分。
尊者阿难作是念: 如来法身不败坏,
永存于世不断绝, 天人得闻成道果。
或有一法义亦深, 难持难诵不可忆;
我今当集一法义, 一一相从不失绪。
亦有二法还就二, 三法就三如连珠,
四法就四五亦然, 五法次六六次七,
八法义广九次第, 十法从十至十一;
如是法宝终不忘, 亦恒处世久存在,
于大众中集此法, 即时阿难升乎座;
弥勒称善快哉说, 诸法义合宜配之。
更有诸法宜分部, 世尊所说各各异;
菩萨发意趣大乘, 如来说此种种别。
人尊说六度无极: 布施、持戒、忍、精进、
禅、智慧力如月初, 逮度无极睹诸法。
诸有勇猛施头目, 身体血肉无所惜,
妻妾国财及男女, 此名檀度不应弃。
戒度无极如金刚, 不毁不犯无漏失,
持心护戒如坏瓶, 此名戒度不应弃。
或有人来截手足, 不起瞋恚忍力强,
如海含容无增减, 此名忍度不应弃。
诸有造作善恶行, 身口意三无厌足,
妨人诸行不至道, 此名进度不应弃。
诸有坐禅出入息, 心意坚固无乱念,
正使地动身不倾, 此名禅度不应弃。
以智慧力知尘数, 劫数兆载不可称,
书䟽业聚意不乱, 此名智度不应弃。
诸法甚深论空理, 难明难了不可观,
将来后进怀狐疑, 此菩萨德不应弃。
阿难自陈有是念: 菩萨之行愚不信,
除诸罗汉信解脱, 尔乃有信无犹豫。
四部之众发道意, 及诸一切众生类;
彼有牢信不狐疑, 集此诸法为一分。
弥勒称善快哉说, 发趣大乘意甚广;
或有诸法断结使, 或有诸法成道果。
阿难说曰此云何? 我见如来演此法,
亦有不从如来闻, 此法岂非当有疑?
设我言见此义非, 于将来众便有虚;
今称诸经闻如是, 佛处所在城国土,
波罗捺国初说法, 摩竭国降三迦叶;
释翅、拘萨、迦尸国, 瞻波、句留、毗舍离。
天宫、龙宫、阿须伦, 干沓和等拘尸城;
正使不得说经处, 当称原本在舍卫。
吾所从闻一时事, 佛在舍卫及弟子,
祇桓精舍修善业, 孤独长者所施园。
时佛在中告比丘: 当修一法专一心,
思惟一法无放逸。 云何一法?谓念佛,
法念、僧念及戒念, 施念去相次天念,
息念、安般及身念, 死念除乱谓十念。
此名十念更有十, 次后当称尊弟子;
初化拘邻真佛子, 最后小者名须拔。
以此方便了一法, 二从二法三从三,
四五六七八九十, 十一之法无不了。
从一增一至诸法, 义丰慧广不可尽;
一一契经义亦深, 是故名曰增壹含。
今寻一法难明了, 难持难晓不可明;
比丘自称功德业, 今当称之尊第一。
犹如陶家所造器, 随意所作无狐疑;
如是阿含增一法, 三乘教化无差别。
佛经微妙极甚深, 能除结使如流河;
然此增一最在上, 能净三眼除三垢。
其有专心持增一, 便为总持如来藏;
正使今身不尽结, 后生便得高才智。
若有书写经卷者, 缯彩花盖持供养,
此福无量不可计, 以此法宝难遇故。
说此语时地大动, 雨天华香至于膝,
诸天在空叹善哉! 上尊所说尽顺宜。
契经一藏律二藏, 阿毗昙经为三藏;
方等大乘义玄邃, 及诸契经为杂藏。
安处佛语终不异, 因缘本末皆随顺;
弥勒诸天皆称善, 释迦文经得久存。
弥勒寻起手执华, 欢喜持用散阿难;
此经真实如来说, 使阿难寻道果成。
是时,尊者阿难及梵天将诸梵迦夷天,皆来会集;化自在天将诸营从,皆来会聚;他化自在天将诸营从,皆悉来会;兜术天王将诸天之众,皆来会聚;艳天将诸营从,悉来会聚;释提桓因将诸三十三天众,悉来集会;提头赖吒天王将干沓和等,悉来会聚;毗留勒叉天王将诸厌鬼,悉来会聚;毗留跛叉天王将诸龙众,悉来会聚;毗沙门天王将阅叉、罗刹众,悉来会聚。
是时,弥勒大士告贤劫中诸菩萨等:“卿等劝励诸族姓子、族姓女,讽诵受持增一尊法,广演流布,使天、人奉行。”
说是语时,诸天、世人、干沓和、阿须伦、伽留罗、摩睺勒、甄陀罗等,各各白言:“我等尽共拥护是善男子、善女人,讽诵受持增一尊法,广演流布,终不中绝。”
时,尊者阿难告优多罗曰:“我今以此增一阿含嘱累于汝,善讽诵读,莫令漏减,所以者何?其有轻慢此尊经者,便为堕落为凡夫行。何以故?此,优多罗,增一阿含,出三十七道品之教,及诸法皆由此生。”
时,大迦叶问阿难曰:“云何,阿难!增一阿含乃能出生三十七道品之教,及诸法皆由此生?”
阿难报言:“如是,如是,尊者迦叶!增一阿含出生三十七品,及诸法皆由此生;且置增一阿含,一偈之中,便出生三十七品及诸法。”
迦叶问言:“何等偈中出生三十七品及诸法?”
时,尊者阿难便说此偈:
“诸恶莫作, 诸善奉行, 自净其意,
是诸佛教。
“所以然者,诸恶莫作,是诸法本,便出生一切善法;以生善法,心意清净。是故,迦叶!诸佛世尊身、口、意行,常修清净。”
迦叶问曰:“云何,阿难!增壹阿含独出生三十七品及诸法,余四阿含亦复出生乎?”
阿难报言:“且置。迦叶!四阿含义,一偈之中,尽具足诸佛之教,及辟支佛、声闻之教。所以然者,诸恶莫作,戒具之禁;清白之行,诸善奉行;心意清净,自净其意;除邪颠倒,是诸佛教,去愚惑想。云何,迦叶!戒清净者,意岂不净乎?意清净者,则不颠倒;以无颠倒,愚惑想灭,诸三十七道品果便得成就。以成道果,岂非诸法乎?”
迦叶问曰:“云何,阿难!以此增一付授优多罗,不嘱累余比丘一切诸法乎?”
阿难报言:“增一阿含则是诸法,诸法则是增一阿含,一无有二。”
迦叶问曰:“以何等故,以此增一阿含嘱累优多罗,不嘱累余比丘乎?”
阿难报曰:“迦叶当知,昔者九十一劫,毗婆尸如来、至真、等正觉出现于世。尔时,此优多罗比丘名曰伊俱优多罗,尔时彼佛以增一之法嘱累此人,使讽诵读。自此以后三十一劫,次复有佛名式诘如来、至真、等正觉。尔时,此优多罗比丘名目伽优多罗。式诘如来复以此法嘱累其人,使讽诵读。即彼三十一劫中,毗舍婆如来、至真、等正觉,复出于世。尔时,此优多罗比丘名龙优多罗,复以此法嘱累其人,使讽诵读。
“迦叶当知,此贤劫中有拘留孙如来、至真、等正觉,出现于世。尔时,优多罗比丘名雷电优多罗,复以此法嘱累其人,使讽诵读。此贤劫中次复有佛,名拘那含如来、至真、等正觉,出现于世。尔时,优多罗比丘名天优多罗,复以此法嘱累其人,使讽诵读。此贤劫中次复有佛,名迦叶如来、至真、等正觉,出现于世。尔时,优多罗比丘名梵优多罗,复以此法嘱累其人,使讽诵读。
“迦叶当知,今释迦文如来、至真、等正觉,出现于世。今此比丘名优多罗,释迦文佛虽般涅槃,比丘阿难犹存于世。世尊以法尽以嘱累我,我今复以此法授与优多罗。所以者何?当观其器,察知原本,然后授法。何以故?过去时于此贤劫中,拘留孙如来、至真、等正觉、明行成为、善逝、世间解、无上士、道法御、天人师,号佛、众祐,出现于世。尔时,有王名摩诃提婆,以法治化,未曾阿曲,寿命极长,端正无双,世之希有,八万四千岁中于童子身而自游戏,八万四千岁中以太子身以法治化,八万四千岁中复以王法治化天下。
“迦叶当知,尔时世尊游甘梨园中,食后如昔常法中庭经行,我及侍者,尔时世尊便笑,口出五色光。我见已,前长跪白世尊曰:‘佛不妄笑,愿闻本末。如来、至真、等正觉,终不妄笑。’尔时,迦叶!佛告我言:‘过去世时于此贤劫中,有如来名拘留孙至真、等正觉,出现于世,复于此处为诸弟子而广说法。复次,于此贤劫中,复有拘那含如来、至真、等正觉,出现于世,尔时彼佛亦于此处而广说法。次复,此贤劫中迦叶如来、至真、等正觉,出现于世,迦叶如来亦于此处而广说法。’
“尔时,迦叶!我于佛前长跪白佛言:‘愿令后释迦文佛亦于此处,与诸弟子具足说法,此处便为四如来金刚之座,恒不断绝。’
“尔时,迦叶!释迦文佛于彼坐,便告我言:‘阿难!昔者此坐,贤劫之中有王出世,名摩诃提婆。乃至八万四千岁以王法教化,训之以德,经历年岁,便告劫比言:“若见我首有白发者,便时告吾。”尔时,彼人闻王教令,复经数年,见王首上有白发生,便前长跪白大王曰:“大王当知,首上已生白发。”时王告彼人言:“捉取金镊,拔吾白发,着吾手中。”尔时,彼人受王教令,便执金镊,前拔白发。
“‘尔时,大王见白发已,便说此偈:
“‘“于今我首上, 已生衰耗毛;
天使已来至, 宜当时出家。
“‘“我今已食人中之福,宜当自勉升天之德,剃除须发,着三法衣,以信坚固,出家学道,离于众苦。”
“‘尔时,王摩诃提婆便告第一太子,名曰长寿:“卿今知不?吾首已生白发,意欲剃除须发,着三法衣,以信坚固,出家学道,离于众苦。汝绍吾位,以法治化,勿令有失,违吾言教,造凡夫行。所以然者,若有斯人,违吾言者,便为凡夫之行。凡夫者,长处三涂、八难之中。”尔时,王摩诃提婆以王之位授太子已,复以财宝赐与劫比,便于彼处剃除须发,着三法衣,以信坚固,出家学道,离于众苦。于八万四千岁善修梵行,行四等心,慈、悲、喜、护,身逝命终,生梵天上。
“‘时,长寿王忆父王教,未曾暂舍。以法治化,无有阿曲,未经旬日,便复得作转轮圣王,七宝具足。所谓七宝者,轮宝、象宝、马宝、珠宝、玉女宝、典藏宝、典兵宝,是谓七宝。复有千子,勇猛智慧,能除众苦,统领四方。
“‘时,长寿王以前王法,如上作偈:
“‘“敬法奉所尊, 不忘本恩报;
复能崇三业, 智者之所贵!”’
“我观此义已,以此增一阿含授与优多罗比丘。何以故?一切诸法皆有所由。”
时,尊者阿难告优多罗曰:“汝前作转轮圣王时,不失王教,今复以此法而相嘱累,不失正教,莫作凡夫之行。汝今当知,若有违失如来善教者,便堕凡夫地中。何以故?时,王摩诃提婆不得至竟解脱之地,未得解脱至安隐处;虽受梵天福报,犹不至究竟;如来善业,乃名究竟安隐之处,快乐无极,天、人所敬,必得涅槃。以是之故,优多罗!当奉持此法,讽诵读念:莫令缺漏。”
尔时,阿难便说偈曰:
“于法当念故, 如来由是生;
法兴成正觉, 辟支罗汉道。
法能除众苦, 亦能成果实;
念法不离心, 今报后亦受。
若欲成佛者, 犹如释迦文;
受持三藏法, 句逗不错乱。
三藏虽难持, 义理不可穷;
当诵四阿含, 便断天人径。
阿含虽难诵, 经义不可尽;
戒律勿令失, 此是如来宝。
禁律亦难持, 阿含亦复然;
牢持阿毗昙, 便降外道术。
宣畅阿毗昙, 其义亦难持;
当诵三阿含, 不失经句逗。
契经阿毗昙, 戒律流布世;
天人得奉行, 便生安隐处。
设无契经法, 亦复无戒律;
如盲投于冥, 何时当见明?
以是嘱累汝, 并及四部众,
当持勿轻慢, 于释迦文尼!”
尊者阿难说是语时,天地六反震动,诸尊神天在虚空中,手执天华而散尊者阿难上,及散四部之众。一切天、龙、鬼神、干沓和、阿须伦、加留罗、甄陀罗、摩休勒等,皆怀欢喜而悉叹曰:“善哉!善哉!尊者阿难!上中下言,悉无不善,于法当恭敬。诚如所说,诸天、世人无不从法而得成就。若有行恶,便堕地狱、饿鬼、畜生。”
尔时,尊者阿难于四部众中而师子吼,劝一切人,奉行此法。尔时,座上三万天、人得法眼净。尔时,四部之众、诸天、世人,闻尊者所说,欢喜奉行。
增壹阿含经十念品第二
(一)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当修行一法,当广布一法;便成神通,去众乱想,逮沙门果,自致涅槃。云何为一法?所谓念佛,当善修行,当广演布,便成神通,去众乱想,逮沙门果,自致涅槃。是故,诸比丘!当修行一法,当广布一法。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二)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当修行一法,当广布一法;便成神通,去众乱想,逮沙门果,自致涅槃。云何为一法?所谓念法,当善修行,当广演布,便成神通,去众乱想,逮沙门果,自致涅槃。是故,诸比丘!当修行一法,当广布一法。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三)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当修行一法,当广布一法;便成神通,去众乱想,获沙门果,自致涅槃。云何为一法?所谓念众。当善修行,当广演布,便成神通,除众乱想,逮沙门果,自致涅槃。是故,诸比丘!当修行一法,当广演布一法。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四)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当修行一法,当广布一法;便成神通,除众乱想,逮沙门果,自致涅槃。云何为一法?所谓念戒。当善修行,当广演布,便成神通,除去众想,逮沙门果,自致涅槃。是故,诸比丘!当修行一法,当广布一法。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是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五)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当修行一法,当广布一法;便成神通,去众乱想,逮沙门果,自致涅槃。云何为一法?所谓念施。当善修行,当广演布,便成神通,除众乱想,逮沙门果,自致涅槃。如是,诸比丘!当修行一法,当广布一法。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六)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当修行一法,当广布一法;便成神通,除诸乱想,获沙门果,自致涅槃。云何为一法?所谓念天。当善修行,当广演布,便成神通,除去诸想,获沙门果,自致涅槃。是故,诸比丘!当修行一法,当广布一法。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七)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当修行一法,当广布一法;便成神通,除诸乱想,获沙门果,自致涅槃。云何为一法?所谓念休息。当善修行,当广演布,便成神通,去诸乱想,获沙门果,自致涅槃。是故,诸比丘!当修行一法,当广布一法。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八)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当修行一法,当广布一法;便成神通,除诸乱想,获沙门果,自致涅槃。云何为一法?所谓念安般。当善修行,当广演布,便成神通,去诸乱想,获沙门果,自致涅槃。是故,诸比丘!当修行一法,当广布一法。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九)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当修行一法,当广布一法;便成神通,除诸乱想,逮沙门果,自致涅槃。云何为一法?所谓念身非常。当善修行,当广演布,便成神通,去众乱想,得沙门果,自致涅槃。是故,诸比丘!当修行一法,当广布一法。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一〇)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当修行一法,当广布一法;便成神通,除诸乱想,获沙门果,自致涅槃。云何为一法?所谓念死。当善修行,当广演布,便成神通,去众乱想,得沙门果,自致涅槃。是故,诸比丘!当修行一法,当广布一法。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佛、法、圣众念 戒、施及天念
休息、安般念 身、死念在后
增壹阿含经卷第一
“‘“于今我首上, 已生衰耗毛;
天使已来至, 宜当时出家。
“‘“我今已食人中之福,宜当自勉升天之德,剃除须发,着三法衣,以信坚固,出家学道,离于众苦。”
“‘时,长寿王告第一太子善观曰:“卿今知不?吾已首上生白发,意欲剃除须发,着三法衣,以信坚固,出家学道,离于众苦。汝绍吾位,以法治化,勿令有失,违吾言教,造凡夫行。所以然者,若有斯人,违吾言者,为凡夫之行。夫凡夫者,长处三涂、八难之中。”时,王长寿八万四千岁善修梵行,行四等心,慈、悲、喜、护,身逝命终,生梵天上。时,王善观忆父王教,未曾暂舍,以法治化,无有阿曲。’
“迦叶!知不?尔时摩诃提婆,岂异人乎?莫作是观,尔时王者,今释迦文是;时长寿王者,今阿难身是;尔时善观者,今优多罗比丘是;恒受王法未曾舍忘,亦不断绝。时,善观王复兴父王敕,以法治化,不断王教。所以然者,以父王教,难得违故。”
尔时,尊者阿难便说偈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