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藏》第75卷No.2392
No. 2392
苏悉地对受记
安然
云记云。夫行者欲作法当知三部大意。胎藏从阿字生起以五轮成身。金刚界从鑁字生起以五相成身行者今此中从吽字生起。以三吽成身。行者先心观吽字。一诵吽字变成五智金刚。次舌上置同字。次置顶上共变成五股金刚(诵吽准上)即结五股印五处加持。想自身成金刚牙菩萨是则此界初入门也。
海说云。受触印。左金拳按腰。右作拳直立大指安脐。三诵了印五处。谓额左右肩。心。咽。次至顶上右三转回。渐从右头侧下至心二拳相并。次至顶上散之。散了渐从两边下至心一度转回舞散之。
角说云。作印同上。唯七诵然后亦诵三遍加持五处。以印立右三转回。以拳徐徐乘上。即合拳举顶上散之(云云)。
云记云。往秽处左手作拳安腰。右手作拳大指直竖。以印安脐上。诵真言七遍。或三遍。而五处加持。即以印立顶上三遍右转。从顶右边徐徐下至于心前。即两手合掌举顶上散之。
朱云。师说曰。先于四处观置吽字(心。额。喉。顶)顶字变作大火聚流出黑焰烧除内外一切不净悉成清净。次右拳三弹指诵唵枳哩枳哩嚩唠捺啰吽泮。而后以所加持瓶水洒自身(欲往秽处者加持瓶水)竟出即如上护身。
分土洗净印。海说云。轨云。分土洗净者。谓以五指取土为一聚也。三聚七聚准此亦然。其洗法者以右手五指握取土而入于右掌。洗于下部。第五度亦然。然后以三聚土洗小便处。洗法准前。次以三聚土独洗左手其洗法者。师云。平右安地。其石上当掌以土摩洗。用土度数同前。次以七聚土共洗两手。其洗法同前。以七聚洗之。不净者任意洗之以净为限。其三聚土以受触真言印印土。诵一七遍然后用之。五聚七聚亦准此用此真言印。
角说云。右手掌仰上直申五轮。无名屈中节。大指屈付头根下。右手执水瓶泻印掌中诵真言三遍饮三度无有声。即以无名指头触着左右吻。次洒净左右肩顶后(三处)然后诵真言以印触二目。口。二耳。鼻及二肩。咽。脐。心。顶上。即成护身诸根清净。若口中于齿间以舌触垢秽喷噱欬嗽。更后如前饮水拭唇。亦名洗手面也。
洒身印。海说云。洒身印。仰右掌中五指屈无名指与掌相当。大母指付头指下向前。左拳持水瓶泻水入右掌中。三诵无声饮之三度。饮了以屈无名指端判口两唇先右次左。以印水洒三处。谓右肩。左肩。顶也。起洒眼后次复入水右掌洗口并右转掌先面上勿逆洗也次以水入印掌两度拭唇。于齿间以舌触垢秽喷噱欬嗽者更饮水洗口。如前还以此印真言触两目。次口。次两耳(右左)次鼻。次两肩(右左)次喉。次脐。次心。次顶。触之即成护身诸根清净。云记云。洒身(又名洗手面)右手仰掌五轮直舒。无名指屈中节。大指屈着风轮本根。左手持水瓶泻于右掌诵真言三遍。饮之三度勿令有声。即以无名端着左右吻。次三处洒净。三处者左右肩顶后也。而后诵真言以印触两目。口。两耳。鼻及两肩。喉。脐。心顶上。便成护身诸根清净。若口中齿间以舌触垢秽及喷啑欬嗽。更复如前饮水拭唇。朱记云。师曰。二手作金刚印。先外缚仰掌。二地端相跓。以印掬水饮之。具如文。
金刚轮印。角云。一说用金刚合掌。又说。先合掌二小二无名相叉入掌中。二头指直立头相跓。二中指绞食指上节 。二大指入掌中是别印。又云。是涂地印内缚二火合立。以风付绞二火。其端均之二空屈入掌中。心上三诵加持大轮坛。
云记云。涂地洒净(又名无垢印)一说明金刚合掌。又说。先合掌二小二无名相叉入掌中。二风直竖端相柱。二中指绞食指上节 。二大指入掌中。初通印后别印也。
除萎华印。海说云。谓除坛上萎华。右手执持拂子。拂子者谓以练绢段段裂竹枝着之拂也。其拂法者先从中心佛坛为始。从内渐向外扫去萎华。口诵真言除华。
角说云。右手执持拂子。拂子者谓以练绢等裂竹枝端着是等也。其拂法者先从中心尊像上为始。从内渐向外扫之。当诵真言拂除。左手安腰。又说。以华作拂子扫之是也。云记云。除萎华右手持拂子者扫地印。海说云。右手持帚。先从四方起旋扫于坛上。左手同前(拳安腰)。
角说。师口私疑坛边地欤。
云记云。右手把彗其扫地法者自西起右回扫之。
涂地印。海说云。右手五指舒散涂摩坛地如涂壁势。如是渐一寸二寸及一尺二尺从狭至广涂成坛地。又云。涂地者申右手触着坛上地与手不相离。从腕自东北角发手涂。二说同成一事。角无此说。
角说。右手五指舒散涂摩坛地如涂之势起自东北角涂之。其涂法者如言渐一寸及一尺二尺从狭及广涂成坛地。
云记云。涂地右手散舒五轮如涂壁之势。自东北角起涂之。其涂法者一寸二寸及一尺二尺徐徐自狭而及广。
加持供物印。海说云。如轨左手如掌。凡加持供物印触类不同。若作军荼利右手作三股(以空押地甲)加持供物。轨云。右手作拳。直立头指印五处。谓额。右肩。左肩。心。喉。至顶散之。次印诸供。
角说云。轨云。右手作拳直立头指。又说如文。若作军荼利同三股印。右手以大指押小指。各舒三指如三古杵。若作不动尊用大刀印。
云记云。加持供物印。右手作拳风指直竖。又说。如文以印五处加持顶散如常。加持供物时。同用此两印。若作军荼利用三股印。右手以大指押小指甲。三指散舒如三股杵。若作不动尊用大刀印。以大指押无名小指甲也。
佛部。海说如文。角说同。
云记云。佛部三昧耶如文顶散之。
莲华部。海说如文。角说同。
云记云。莲华部三昧耶用莲华开敷印。顶散如常。
金刚部。海说如文。角说同。
云记云。金刚部三昧耶二手背相着。大指小指互相叉也。顶散如常。
军荼利印。海说印如文。作此印时当先诵唵字之时作此印也。次当诵真言中矩鲁字之时怒目视右边也。次当诵驮也字之时怒目视左边。次当诵娑嚩诃字之时怒目视前也。
轨云。此真言后置满驮满驮句者结缚之时置此句也。解界之时置闷奢闷奢句也。轨云即以两手三指便取作拳等者。不改前印只屈水火风三指入掌名尔也。把相捻指余并依旧者无改地空但用印式如前。
角说云。结缚印二手各作三古印。以左手安右肩上。以右手安左肩上。作此印时当先诵唵字之时作此印也。次当诵真言中矩噜字之时怒目视右边也。次当诵驮也字之时怒目视左边。次当诵发吒字之时怒目视前也。用脚之相如文。若欲结缚者真言后安满驮满驮句而不改前印中间三指作拳。若解界时安闷奢闷奢。师云。今案文云。临身向前就于左脚者。倚身于左方舒右足而立。今座主云。临于左脚者于别本置右字也。左字误欤。又说云。向南之时阔展右脚二尺许。以脚指地而踏。怒目左视。想自身如军荼利。又说云。二膊即便作拳。三遍诵满驮满驮句。应于发声二拳移各安腋下。谓在膊是辟除法界。在腋下是结缚。当于四方皆作此法。
云记云。结缚诸难二手各作三股印。以左印安右肩上。以右印安左肩上。始诵唵字时结印。次至句路字怒目视右边。次至驮野字视左边。次至泮吒字视前。但用脚之相如文。若欲结缚者于真言后安满驮满驮之句。而不改前印。屈中间三指入掌成拳。若解界时应安闷奢闷奢之句。
朱云。师曰。文云屈左脚膝。今案别本置右字。左字是误欤。又说曰。向前阔展右脚二尺。以脚指地踏之怒目左视。想自身如军荼利。又说。二肩上下印即便作拳。三遍诵满驮满驮句。应泮声二拳移置腋下(左拳右腋。右拳左腋)谓在肩上是辟除法界。置腋下是结缚也。当于四方作此法。
性记云。三种三昧耶已后。结缚一切诸魔障者咒印有。
澡浴印。海说云。外缚并二风以二空博着风下。以此印加持所取土。
角说云。澡浴印。独古印。
云记云。澡浴。二手作外缚。舒二风端相跓如针二大指并竖。
辟除印。海说云。左手忿怒拳三诵了怒辟临印顶上。左三转辟除。右三转法界。次印五处。谓额。右肩。左肩。心。喉也。右手三股按腰。
角说左手作三古安腰。左手作忿怒拳。顶上左右转辟除。及印身。又用脚如前。
座主说如文。左拳五处。后申辟从东南角辟除四方。准世间法可行作之。
云记云。辟除。左手作三古印按腰。右手作忿怒拳于头上左右三转而印五处。用脚之法如前。
朱云。师曰。左拳五处之后舒辟从东南角四方辟除。准世间法。
又辟除印名拍手辟除印。海说云。如文二掌相拍。
角说云。如文。师曰。仰左以右拍之。又说。二手作三古印。以右印指左印三指。指了即三返磨左掌上。
云记云。十轮舒开。以右掌拍左掌三遍。又说。二手作三股印以右印拍左印三遍。三拍已了即三遍摩左掌上。
又辟除印(名弹指辟除)海说云。右拳空风弹指。左拳按腰(或按脐上也)三弹指了上下四方一度各弹指。先弹上方。次下方。次东。次南。次西。次北。如次弹之。又始东南四角弹之。次印五处。次顶上散。
角说云。右手弹指是辟除印相三遍弹之。
云记云。辟除以右手弹指三遍。是辟除印相也。
性记云。次有三辟除咒印。
护身印。海说云。右三股举顶上逆顺三度四转辟法。次侧印打四方。次打四角(并如前次)次打上方。次打下方。每处一诵打之(以印五处顶散)。
角说云。左拳安腰。右手作三古印。以印举顶上。左转三返。右转三返。而侧印打于东方。次南方。次西方。次北方。次东南。次西南。次东北。次上方。次下方。如是次第各打一度。次加持五处。上来军荼利以下起作之见上。云记云。右手作三胡印。左手作拳按腰。以印举顶上。左转三遍。次右转三遍。而倒印打东方。次打西方。次南方。次北方。次东南。次西北。次西南。次东北。次上。次下。如是次第各一度打之。次五处加持。
性记云。次以咒手用印自身及以土水澡豆等物。
去垢印。海说云。印如文。唯以左手印印身五处。次触诸物及印水土等。
角说云。右手作三古印安腰。指端向前。左手又作同印加持五处。然后触诸物加持皆成清净。
云记云。右手作三古印按腰。指端向前。左手又作同印五处加持。而后触诸物加持皆成清净。
清净印
海说云。印如文。以印受水洒诸供物。言洒身者洒身右边。次洒左边。言洒顶者洒面上时或洒顶也。乃遍皆清净。左拳按腰。
角说云。右手作拳。小许开四轮勿着。当以印取水。诵七遍加持先洒右肩上。次左肩上。次洒面上。乃成清净。又云。洒面上是洒顶义。洒右左肩是洒身义。
座主说左手作三古印。加持水即解印。申五轮屈水以印取水洒净如前记。师口右手唯安腰。
云记云。清净。右手作拳小许开四轮汲水诵真言七遍加持之。先洒右肩上次左肩上。此是洒身之义也。次洒面上是洒顶上之义也。即成清净。
朱云。师曰。左手恐右手欤。作三古印加持水即解印舒五轮屈水。以印取水洒如前记。
光泽印。海说云。印如文。以印诸物及印五处。
角说云。光泽。左手作三古印申臂向外。右手亦作同印承左肘。肘者臂也。从臂至中指指末谓之肘也。
师口承臂下腕上言己身者加持五处也。
云记云。光泽左手作三股印舒臂向外。右手作同印承左肘。肘者臂也。自胘至中指末言肘。以印触诸物及己身己者五处加持也。
性记云。次作光泽。
搅水印。海说云。外缚二空入掌。二风屈拄空上风甲相着三诵了。申二风指入汤水中搅之三遍。
角说云。搅水印。外缚二大指入掌中二头指屈相着。又搅水印。右手作忿怒拳以中指无名指押大指甲甲背相付。是拳印。是加持洛水印即轨印也。诵真言即加持浴水法也。
座主说外缚大指入掌中。二风申立端相拄。以印取水(取水者可指入汤)。
云记云。加持浴水。先作金刚缚屈二风指端安大指上节。诵真言即舒立二风指散发而入汤中。右三转加持之。是加持浴水之法。
朱云。师曰。外缚二大指入掌中。二风舒立端相拄。以印取水。
性记云。次用搅水。
以土涂身印。海说云。先取土和水也。次二手各作三古取土互揩身上。然后以左手遍涂身上。又本不说印相。其手印相直以二手取土揩身。上右手取土涂身上。是遍涂身印也。
角说云。取土涂身印。二手各作三?以左手更互相揩。以右手取土遍涂身上。
座主说二手申五轮以掌揩身。
云记云。取土涂身如文。先取土和水二手大指各押小指甲上。余指散开更互相揩。以右手遍涂身上。是涂土洗身印也。
朱云。师曰。二手舒五轮以掌揩身。
性记云。次印土涂身。
军荼利持诵水印。海说云。印如文。又本云。以大指押中指无名指甲上。余同前也(云云)是军荼利搅水印也。
角说云。军荼利持诵水印。印如文。
座主说。但以大指押火甲。本说云。以印搅水然后。澡浴。
云记云。搅水澡浴。右手作忿怒拳。但以中指无名指押大指甲上以印搅水而后澡浴。
朱云。师曰。以大指押火甲。
性记云。次以军荼利搅水。
遣除身中毗那夜迦印。海说云。印如文。但三度略去(云云)。
角说云。二手各作拳各申风指。以右风指安左风背。互相入虎口。以印从顶上徐徐从前下至脐前即抽二食指。如是三度。师口此印当灵气病者抽如有验。
云记云。除遣身中毗那夜伽难。二手作拳各舒风指以右风安左风背互相入虎口。虎口者拳穴是也。以印举顶徐徐下心前。至脐拔风指。如是三度。想遣除身中毗那夜伽。
性记云。次遣除毗那夜迦。
军荼利护身印。海说云。印如文。
角记云。如文常被甲印。
云记云。护身。二小指相叉。以二无名指拘小指。二中指直竖端相拄。二风指随中指侧一麦许。相去勿令着之。
朱云。直竖大指左中指侧以印印五处。即成护身。是恒例被甲印也。
性记云。次以军荼利护身五处。
持诵分土印。海说云。印如文。文相背者水火背相去也。三聚土了三诵任意入深水浴。次还作印诵真言七遍了当心解之。亦名咒土印。遍转身者。师云。当于胸前右平转一度了顶散。
角说云。分土印。合掌二中指无名指入掌中勿相着背也。二小指二头指申立端相拄。二大指侧相着。具如文。事了以印当心三右转解印。
座主说同前。但诵军荼利大咒。以独钴印加持。师曰。口内缚二风头可合。
云记云。持诵分土。二手合掌屈二中指无名指入掌中背相背不令相着。二风二小端相拄。二大(朱云。指头)侧相着。具在轨中。事竟当心三右转解印。
性记云。次一一分土。
军荼利根本随意浴印。海说云。此处不印用前搅水印。本记诵此大咒以手搅水随意澡浴。亦用前搅水印。
座主说。右手中五轮搅水亦得。
云记云。次诵军荼利根本咒。以手搅水随意澡浴。用前搅水印也。
朱云。师曰。二手屈水火着掌。二风二地端相拄。二空着火侧莫相拄。覆印若诵军荼利大咒以独钴印加持。
性记云。次随意入水澡浴。
自灌顶印。海说云。如文。但仰印手入水。三诵灌顶。
角说云。结前被甲印以印取水。诵真言三遍而自灌顶。言以印取水者仰印少开而取水。师口。可开大指。
座主说军荼利大护身印。以二无名指押小指。是军荼利大护身印。非被甲。
云记云。自灌顶结前被甲印。以印取水诵真言三遍而自灌顶。以印取水者仰印取水灌顶也。
朱云。师曰。以二无名指押小指。是军荼利大护身印也。非被甲也。
性记云。次以咒印自身灌顶。
佛部结发印。海说云。如文。但以印安顶上。开散中指以下三指执之三度。如执发势。作了即中以下三指作拳。从右头边渐下至心二手至顶共发。左拳仰安心前。
角说云。左拳安脐上。右拳中头指大指相捻令圆团。以右手逆安顶上。即散舒余三指而更二掘如是三度作握发势即成结发言逆安者仰印安顶向前是师作样。
云记云。结发。左手作拳安脐上。右手作拳舒风指大指端相合令圆轮。以右手倒安顶上。即散舒余三指而更又不握。如是三度而作结发之势即成结发(是佛部结发)。
性记云。次结发三。
莲华部结发印。海说云。右拳。但风端不着空也。用印如前。左亦同前。
角说云。印相如前。但右手大指头指端不相合以为异也。用法皆如前。
云记云。莲华部结发。印相如前。但右大指风指以端不合为异。用法皆如前。
金刚部结发印。海说云。右拳安顶作执发势。仪式如前。左亦同前。以上三部印只一说如此。又云。三部结发印如文。但以印安顶即佛部也。安右顶即莲华部也。安左顶即金刚部也。
角说云。右手作拳安顶上。用结法同前。或云。佛部以印安顶上。莲华安右肩。金刚部安左肩。私疑。又云。三部结发印如文。但以印安顶即佛部也。安顶右即莲华也。安顶左即金部也。
云记云。金刚部结发。右手作拳安顶上。用法同前。凡于三印有二说。或云。佛部以印安顶上。莲华部安右肩。金刚部安左肩。
三部献水印。海说云。印如文。印一明三。
角说云。仰两手以风捻空。
云记云。阏伽(朱云。轨文名献三水)双合二手。以风指捻大指如常。
性记云。次献掏水本尊。
阿三忙祇宁解结印。海说云。印如文。但以手横之作而稍叉。二空下间以不开指与火院为别。
角说云。以右手背安左掌内。二大指向上直立横安之也。以解所结。
座主说。二手申五轮。以右手重付左掌。其右火端至左掌中。二空直立。此印与火院印别。
云记云。解结。以右手背安左掌内令无缝罅二大指向上直竖。左转一遍解所结印。
朱云。师云。二手舒五轮。以右手背重着左掌。右火端至左掌二空直竖。此印异火焰印。
佛部饮水印。海说云。印如文。以印入水。三诵饮之了洒顶。
角说云。仰申左屈无名指中说勿着掌。
云记云。三部饮水洒净如轨中说。但至金刚部印以风令相去中指以小指令相去无名。故云开散饮水。洒净法则如前说也。
性记云。次往诸室。次至神室已用前所说咒印。重更饮水洒净自身。始入神室恭其尊容有三饮水。
莲部。海说云。如文。仪式准前。
角说云。仰申右手屈无名小指向内勿着掌。
金部。海说云。义式前轨云。散开者风与火相去。水与地相去(云云)。
角说云。仰申右手屈无名指。向内勿着掌。散开头指小指。以头指相去中指。以小指令相去无名指。
门外洒净换衣印。海说云。右拳风以下四指屈勿着掌。但空风如拳时勿离。作了以印入水三诵洒净。
云记云。洒净换衣如轨文。
性记云。次以手印等洒门及所换衣。
着衣真言。海说云。此文无印。但印图中用普印。又样二手各作拳取衣三诵着之。
角说云。或以拳印取衣者。
座主说作虚心合掌以大指取衣。
云记云。着衣轨文不说印相。或说以拳执衣着之。
朱云。师曰。作虚心合掌以大指执衣。
性记云。次着衣咒。
入室真言印。海说云。文不说印。师云。如外缚二空端相拄。仰印安脐下是佛部。金刚部印仰右掌安左掌上二空相拄安脐三诵。口诵真言足入堂也。五净者乳·酪·苏·粪·尿也。神线者行坛之线名也。茅环者以茅草作环缠行者腰也。
角说云。本说无印。
座主说用金刚合掌。
五大院私疑无莲印。
云记云。入室之时。口诵真言而入足真言文名入室真言。无印契也。
性记云。次欲入神室口持诵咒而入。有咒。
佛部三昧耶印。海说云。如文。
角说云。本说三部印相如文。
云记云。三部三摩耶。三部之印相皆如前。
性记云。次坐定心已遂。重作三摩耶咒及印依前。
莲部。金部。海说云。亦如文。
遣除身中毗那夜迦印。海说云。如文。
角说云。印相用法如前。但云。加持五处。
云记云。遣除身中毗那夜伽难印相用法如前。
性记云。次以咒及印遣除身中毗那夜迦(有咒印)。
辟除诸障印。海说云。如文。
角说云。印相用法如前。安然问。何故辟除三耶。答云。可三部印。遣除亦尔。
云记云。辟除印相法皆如前。右手作三胡安腰。左手作忿怒拳顶上转及五处加持等也。后二印亦如前。具在轨文。
性记云。次辟除(三)。
拍掌辟除印。海说云。如文。
角说云。印相用法如前。
弹指辟除印。海说云。如文。
角说云。印相用法如前。
去垢印。海说云。如文。
角说云。如文。右手作三古安腰。左手作三古加持诸物。
云记云。去垢印相如前。右手作三?安腰。左手作三?加持诸物也。
性记云。次以咒印作泻净垢用印诸物令除秽(有四)。
三部心清净印。海说云。右拳中指少屈勿着掌。以水入掌洒诸物。一印三明。佛部心印内缚二空并立。莲部心印如文立右风。金部心印立左风。此三印轨不说。
角说云。印相如前。即轨印。若作别印先二手内缚二大指立之。是佛部印相。次依内缚申立右大指。是莲部印相。次依内缚申立左大指是金部印相。此三印文中所不说。
云记云。依清净印如前具在轨文。此印通用三部。
性记云。次作清净。
三部光泽印。海说云。如文。印一明三。
角说云。印相用法如前。
云记云。光泽印相用法皆如前。
性记云。次光泽(三)。
明王护身印。海说云。如文。
角说云。前被甲印如文。
云记云。护身印相用法如前。具在轨文。
性记云。次护身明王护身(同前)。
大护身印。海说云。与前印同。
云记大护身印相如前。
性记云。次作大护身。
被甲印。海说云。如文。散舒者。二手各散舒诸指。若坐作法不得至足下者想至膝上乃至足下如是三度。更于心前一度回转。印如舞。谓十指向内一度转之。
角说云。先作金刚合掌安顶上。散舒二手徐徐而下仰掌安左右膝上。次作回转。言回转被甲者二手作拳申二头指处处回转。如金刚界中唵砧被甲。
座主。二手申五轮相并仰不得相付。以印至顶徐徐下之。至足作被甲势。
云记云。被甲先作金刚合掌安顶上。散舒二手徐徐(朱云。下)仰掌安左右膝上。次作回转之被甲。回转被甲者二手作拳舒二风指处处回转。如金刚界中唵砧被甲。
朱云。师云。二手舒五轮相双莫相着。以印举顶徐徐下至脚作被甲势。
性记云。次被甲。
三部结发印。海说云。轨云。与前结发印同。
角说云。结发印。右作拳直申大指印顶上。是结发印通三部。
座主说以前印大指端逆印安十字处通三部。
云记云。结发。右手作拳直舒大指印于顶上。是结发印通三部。
朱云。师曰。以右拳竖大指以大指端倒置十字。通三部用之。
性记云。次以咒结顶发(三)。
大海印。海说云。仰内缚安脐上。二空付风侧。八指小动想如彼。然后右回转三度。
角说云。本说金刚界中大海印是。
云记云。大海用金刚界中大海印是别印也。
性记云。次欲置其座念五个真言。
宝山印。海说云。内缚令十指中节各有峰。上节间内缚也。
角说云。金刚界中八峰宝山印是也。
云记云。宝山用金刚界中八峰印。
朱云。是须弥山印也。
师子座印。海说云。二地二空侧相拄。六指各开而各屈二节 令伏而平之勿相着。想如八师子座(六指端相去稍远)。
角说云。开敷莲座印是也。
座主说。二手空风相捻。火水申立。稍屈如莲华。二地立相合。是师子座印相。故西三条问师子座印何作。
云记云。师子座用开敷莲华座印。
朱云。师曰。二手空风相捻水火舒立稍屈如莲华。二地立相合。是师子座印相。
莲华座印。海说云。作开敷莲华印。已上四个印文中不说。故云四玄印勿辄传之。
角说云。宝莲华印用金刚合掌。以上四真言文中隐不说。但说一印总摄四真言。所谓金刚合掌以右押左名诸事印。又云。此四印文中不说故云四玄。
云记云。宝莲华用金刚合掌。已上四真言轨中隐不说。但说一印。总摄四真言。所谓作金刚合掌以右押左名辨诸事印。
宝楼阁印。海说云。同前辨诸事印者即金刚合掌印也。有本云。自大海至楼阁用此一印。诵各各真言各各七遍。成就大海乃至楼阁等也。
角说云。宝楼阁印。但观行无印。师口楼阁印前海耳(云云)谓别时说云。金刚合掌稍屈手背是慈觉说也。
云记云。宝楼阁用前辨诸事。
阏伽印。海说云。以辨事真言印加持也。辨事真言印者前辟除等真言印是也。又以部母真言加持之。若奉献时以本真言印奉献。二阏伽器。一安左边用洒供物。一安右边用奉本尊。此印有二。一似护身印相。军荼利护身印。有所云。大指头指侧出寿法中。此印上安阏伽器捧而奉献。又一院云。合掌开之作掬。二空入掌想水。奉献阏伽水时。佛部顶上奉之。华部额上奉之。金刚面上奉之。又说云。阏伽器向尊方少倾想沿三部诸尊也。
角说云。无此说。以记中师师说有处有似护身印之印。又说。用开莲华印上安器。又说。作掬各风空相捻上安器。
云记云。阏伽具如轨文。
性记云。次遏伽以辨事真言持诵。复以部母咒咒之置于左边。辨事真言及手印前所说辟除等真言手印是也。所言部母者三部母也。
佛部母印。海说云。合掌二风付二火背。以二空付二火下安心三诵。以印从口唇上引至眉间。先以印拭右目上。次拭左目上。次三回拂面上。次印五处顶散。师云。三转即名为拂也。
角说云。合掌开二头指捻中指上节侧。二大指入掌中以用印法申师师云有尔说之处。
云记云。佛部佛眼(又名佛母)先合掌开二风指捻中指上节侧。二大指入掌中。
性记云。佛部母眼母咒法而两手相合屈二大指入掌中。当中节内不屈节 内微屈头指押中节上节背即成。
华部母印。海说云。莲华合掌。谓合掌令中大空。
角说云。合掌十指端相拄如未开敷莲华。
座主说。印同前说。但作此莲部时并立二肘相合。是莲华茎相。
云记云。莲华部佛眼。先合掌十指端相拄。如未开敷莲华相也。
朱云。师曰。莲华部母印。二腕相着并臂直竖。是莲华茎也。自余如文。
性记云。莲部母畔拏啰嚩。私作手印。其印两手合掌。十指并屈头相着合掌中虚空。如未开敷莲华即成。
金部母印。海说云。合掌二风二水屈入掌背相着也。余亦合直立也。
角说云。合掌屈二风二无名入掌。如马头印相。
云记云。金刚部佛母佛眼(名忙莽计)合掌二风二无名入掌中。如马头印相。
性记云。金刚部。部母摩莫鸡。手印相合掌二头指二无名指叉入掌中。又云。背相着。
佛部心印。海说云。内缚令诸指中节露出也。二空并直立之勿着风也。
师记云。以印安顶。
角说云。八指相叉入掌。令八指中节露出也。其大指并立勿着头指。云记云。佛部心。先金刚内缚二大指直竖勿着食指。
华部心印。海说云。前印唯屈左空入掌。
师记以印安顶右边。
角说云。如前印相以左大指入掌。
云记云。莲华部心如前印相以左大指入掌中。
金部心印。海说云。前印唯屈右空入掌。师记以印安顶左边。此用印式唯具口决。诸人不知勿辄传之。
角说云。如文。
云记云。金刚部心如前印相。但右大指入掌中。左大指直立。
性记云。次欲奉请时。先念净治空中道路。然后奉请本尊。欲奉请时先执香炉诵真言净治空中道路。净治真言。
唵苏悉地迦里入嚩(二合)里多喃哆慕啰多(二合)曳入嚩(二合)啰入嚩(二合)啰满驮满驮贺曩贺曩?泮吒(诵三遍)。
送车辂印。海说云。大师云。作此印已即以二大指着二中指端。外发去三度。是奉送意也。若召请时以此印以二大指着二中指向内三度召之。是召请意也。口决云。空与火令端爪有声。
角说云。先内缚开掌向上申二头指端相跓也。二大指付中指端每真言拨大指。如十八道送车作法。
云记云。奉请本尊(名送车)先作内缚开掌仰上舒二风指端相拄。二大指着二中指。每咒竟二大指散拨之(如十八道送车)。
朱云。师曰。二大指向外拨。
召请印。海说云。依前辂印唯以右空着左火端(面合)左空附风侧。此一印与师说异。召请明末文云。此中安来句者若奉请时加句云。唵翳醯呬翳醯呬若请佛部时可云唵翳醯呬翳醯。呬怛也哦妒。若请华部时可云唵翳醯呬翳醯呬钵娜摩。若请金刚部时可云唵翳醯呬翳醯呬嚩日啰。此即安来句也。后文亦有奉请句可检知。若送遣尊时云唵孽瑳孽瑳。若发遣佛部时云唵蘖瑳孽瑳怛他誐多。若发遣华部及金部时准上言之。大略以此可检教法。今私检梵语例可言怛他哦多翳醯呬。或怛他哦多孽瑳孽瑳等。余准知之。已上三部心奉请时。又真言中安来请可奉请之。
角说云。以前印大指向前招。佛部召请时云唵噎呬噎呬怛他娥多。若莲华部云噎呬噎呬钵度谟。若金刚部云噎呬噎呬嚩日啰(二合)若送佛部云孽瑳孽瑳怛他哦多。送莲华部云孽瑳孽瑳钵度谟。送金刚部云孽瑳孽瑳嚩日啰。
云记云。请车辂印相如前送车辂印。但以二大指向前拨根为异。此印与轨少异也。轨中安来句者噎醯噎醯多驮孽多。若莲华部云噎醯噎醯半乃母。若金刚部噎醯噎醯嚩日啰。若奉送佛部时者云孽奢孽奢多驮孽多。送莲华部云蘖奢孽奢半乃母。若金刚部奉送时云孽奢孽奢嚩日啰。
性记如文。
佛部心印。海说云。用前心印唯招为别。
角说云。如文。
云记云。又召请先作内缚竖二大指招之(佛部)。
性记云。依前部心印唯以二大指向前招三遍。余二部真言印在本文(云)。
华部心印。海说云。用前心印唯招为别。
角说云。如文。
云记云。又内缚竖右大指招之(莲华部)。
金刚部心印。海说云。用前心印唯招为别。
角说云。如文。
云记云。又内缚竖左大指招之(金刚部)。
净治路印。海说云。印文不说。
大师记云。右拳执香炉三诵捧空。右回转三度。净治空中道路。是佛部治路印也。若华部金刚部直手执香炉也。别作印得。二拳仰相着。二大直立背也。二风侧端相拄。当额三诵净治空路。然后奉请。寿法中云。香炉印内缚中节皆露出。大指并立勿着风。故文云。欲奉请乃至然后奉请佛部华部治路印相如前。轨云。作此法已乃至此一句一遍。此句在文诵此句已可诵奉请真言。末文有梵汉句其名未明(已上上卷)。
角说云。佛部以拳印执香炉。莲部金部不依印相执香炉。净治路印通三部。
师云。故座主云。大师说此真言于上文金刚轮真言之后。或时忘念等文云诵此明者是也。大师甚秘之不传也。未咨今座主。
云记云。治路。二手作拳执香炉(佛部)又不依印相而执香炉(是莲华金刚两部治路相也)。
朱云。师曰。想诸天往来桥路及修罗关钥悉皆开解。
性记云。在上明之。
除遣从魔印。海记云。右三股印安腰。左三股向外托之。托者捧也。师云。以此印先左三转辟除。次右三转结界。次印五处。未散前印而示三昧耶。
角说云。以侧三古嚩日啰印左转三遍成辟除(正记文右手作三古印安腰。左手作三古印向外先左转三遍。次右转三遍。次加持五处顶散)。
云记云。除遣从魔。右手作三股印安腰。左手又作同印向外。先左转三遍。右转三遍。次五处加持之。印未散即视三昧耶。
朱云。以下下卷印契也。
性记云。如文。
示三昧耶印。海说云。三昧耶者左三?印安腰。右三股印向外托之。托字恐误。作可作矺矺者捧也。
师云。以此印左三转右三转印五处如前角云。左手作三古印安腰。右手亦作同印向外。次记云。左转三遍。次右转三遍。次五处加持。师云。此记不似常法。常法者作前除遣已即捧其印令见之。
云记云。视三昧耶。左手作三古印安腰。右手又作同印向外。左转三遍。次右转三遍。次五处加持。
性记云。次以右手示三昧耶。印如文。
阏伽印。海说云。二地内叉以二水押叉上二火相拄。二风付火二空付风。是通用阏伽印。奉献仪式如文。唯以器安印上(云云)角说云。作前被甲印改大指安食指侧心想奉阏伽。然后奉莲华座是观心也。须有器者印上安之。
性记云。次奉遏伽。
三部奉座印。海说云。如文。唯搏著者开而屈之。轨云。先作四叶者。师云。将作印时先作四叶印。二地一叶。二空一叶。左水火风合一叶。右水火风合一叶。次作八叶印通奉三部。佛部于顶华部于额金部于面奉之。或献佛座之时。真言初加唵怛他哦多。献座已时即可诵善来等偈。
角说云。开敷莲华印。此印与轨别。佛部真言初加唵怛哦多。余如文。
云记云。奉座。先奉阏伽。然后请座。其阏伽以本真言特诵而献(言阏伽真言)或通用阏伽真言(在轨)当额(佛部)心(莲华部)膝(金刚部)或作护身印(被甲印)故大指安于风指侧。运心想奉阏伽。而后奉莲华座。其印相开敷莲华印也。通三部用之。此印与轨少异也。偈诵善来世尊(云云)具在轨文。
性记云。次作莲华座供养。晨朝。日中。日暮。奉座次言。
善来世尊 由本愿力
而来降赴 愿垂加持
受斯供养 唯垂纳受
辟除随逐本尊毗那夜迦印。海说用前辟除从魔印是也。
角说云。师轨注云。至此下置此句。或本无此文。
云记云。次辟除随逐本尊毗那夜迦。并视三昧耶真言法则如前。
性记云。次更作前除遣从魔印一遍及三昧耶。然后法界坐印通用之。
示三昧耶印。海说云。亦前示三昧耶印是也。
奉献衣裳等印。海说云。文云以辨事真言持献即枳哩枳哩真言三?印也。
性记云。又若辨衣服璎珞已以辨事咒念诵奉献之。
结地界印。海说云。如文。唯大指指地三度。
又云。以印三度触开于地以印触著于地举下之间名为触开。
角说云。如文十八道中地结印。但左右少别。
云记云。结界以左手中指无名指二风指二小指直竖端相拄。二大指直舒向下端相拄。是金刚撅印名地结印(十八道中地结印。但左右少异)诵真言三度。以大指端印地。
朱云。师曰。文云翼二臂者开张二肱。
性记云。次作结护法。以金刚撅用结地界(印如文)。
金刚钩栏墙印。海说云。如文。唯以二空付风侧名搏着。
大师记云。以印举顶。右三度结上方界。若解界时左三回转成解界。
角说云。以前撅印开二大指。付食指侧举顶。左转三遍成金刚钩栏。左转三遍成解界。
云记云。结上方作前撅印。开二大指着风指侧。以印举顶上。三遍右转是金刚钩栏墙印。若左转即成解界。
性记云。金刚钩用结上方(印如文)。
金刚墙印。海说云。如文。
大师记云。唯二空直立当前右三转。若解界时左三度转。
角说云。如文。前撅印开散二大指向前。右转三遍成金刚墙印。左转成解界。
师云。解界时撅印如拔撅。钩栏左转墙印左转。
云记云。金刚墙作前撅印开散二大指。当心前右转三遍成金刚墙。若左转成解界。
性记云。金刚墙印。从南右转三遍。用结八方。(印如文)。
金刚罥索印。海说云。二手各空风相捻令圆。以右左各三指并立。以右三指安左三指上。二空相对勿令着也。似定印相。唯不着空为别。身前右三转想结东方界顶散。
角说云。金刚罥索印。以左手食指付大指根。大指直立令有圆孔。右手亦如是。以右手三指付左手三指内。胸前三度右转成金刚罥索是结界义。以结东方。轨云。押头指甲者屈食指上节以大指竖押甲面。非押甲端。
云记云。金刚罥索。左手以风指屈着大指根下。以大指直竖押风指甲。微开令有孔。右手亦复如是。以右手三指背着左手三指内。于胸前三度右转。是成金刚罥索是结界义也。以结东方。
朱云。师曰。二手地水火各舒合。以右重置左掌似落。
性记云。次金刚罥索咒印。结东方。印如文。
金刚幡印。海说云。如文。唯二大指各直立之。置者着之。当胸右三转结西方界。
角说云。左手作拳直立大指。右手五轮直申侧置左大指上胸前右转三遍。或以左换右。亦复此印相以结西方。
师云。左拳向前。
云记云。金刚幡。左手作拳大指直舒立。右手五轮直舒。横侧置左大指上。于胸前右转三遍。以左代右。亦复此印相也。以结西方。
性记云。次金刚幡结西方。印如文。
金刚迦利印。海说云。印如文。
角说云。右手申五轮以头指付大指中节。左手作拳以头指付大指中节 。以左拳捻右大指端。胸前右转三遍。此印与轨文大相违。今亦依师传。
座主说外缚申二风端相拄或前记所结亦得。身前三转。结北方界。又样二拳各以风端着空中节内。以左拳握右大指端。此印名一古印。
云记云。金刚迦利(此云一古印)右手舒五轮以风指着大指中节作拳。以风指着大指中节。以左拳握右大指端胸前右转三边。此印与轨文大相违。今暂依师传。
朱云。师曰。作外缚舒二风端拄。或前记所结亦得。
性记云。次金刚哥利结北方。印如文。
金刚峰印。海说云。如文。唯右空付风。右手大指搏着头指名为相捻。右三转结南方。此中云峰者非金刚拳。
有师说云。二拳二空皆直立。以右拳握左空右三转。
角说云。先左手作拳直立大指。右手作拳大指头指相捻。右手横侧安左手大指上。又说。舒散右手中指以下三指。横侧安左大指上以结南方。
座主说或以左安右手印。
云记云。金刚峰。先左手作拳直竖大指。右手又作拳大指风指相捻。以右手横侧置于左手大指上。又说。右手中指以下三指舒散而横侧置左大指上以结南方。
朱云。师曰。或以左置右手印。
性记云。次金刚峰结南方印如文。
次结下界上界印。海说云。申右掌当口七诵。拍地七遍。又仰印拍上方。左手如常。
角说云。结上下方界印。左手作拳安腰。右手申五轮以掌七遍拍地成结下界。又以右掌仰拍上方虚空七遍成结上方界。
又说。左手作拳安胸上。右手申五轮以头指刺地七遍成结地界。
云记云。左手作拳安腰。右手舒五轮而以掌七遍拍地成结下界。又以右掌仰以拍上方虚空七遍即成结上方。又说。左手作拳安胸上。右手舒五轮而以风指指地七遍成结地界。
朱云。师说曰。从此已下皆如前记。
性记云。次用此咒持诵。以右手以拍地结下方上方亦然。印如文。此结界暂闲。
火院印。海说云。印如文。唯以手横相着。此印与常印稍别。决云。前云立手作之不可尔。须横手作之。
角说云。火院印。以右手背安左手内。二大指向上直立。
座主说以下说皆如前记。
云记云。火院。以右手背置左手内令无缝。二大指向上直竖右转一遍即成火院。
性记云。次普结火院。
重结大界印。海说云。印如文。以印左三转辟除。右三转结界。次结上方次结下方次印五处顶散。
角说云。结前被甲印举顶上左转三遍。次右转三遍。次上方。次下方。次五处加持顶散。
云记云。结前被甲印。于顶上左转三遍。次右转。次上方。次下方。次五处加持。结此大界印假令持念一字轮王者不能破坏之。
性记云。次以真言及印重结大界。
成就●●印。海说云。轨不说印。细寻文意。有云。左拳按腰右拳持●●当胸持之。文云真言主者青目金刚也。
性记云。次说备具金刚法中诸物(云云)。
三部净数珠印。海说云。文不说印。
大师记云。直以本部真言穿于珠孔。
三部成就数珠印。海说云。文不说印。
大师记云。直诵本部真言加持香华供养。持诵千遍成成就也。师云。以此成就者意在此也。
三部执珠印。海说云。大师记云。三部执珠印相并如文也。有云。印相如文。唯各随三部。以右手指握持珠颗。以左手二指相捻勿执珠颗。直悬付数珠。随诵真言抓之。
唐真和尚云。三部数珠如文。唯作诸法事。若取数珠欲念诵时。随自本尊先结根本印亦念其尊。次结定印摄其心了则取数珠。依三部执珠法也。其指相捻右三度引转了也。以数珠绕缠左手风以下四指了则脱之取珠安二掌中也。若佛部十指作虚心合掌势也。二中指稍开之。若华部中六指折开作莲华势。若金刚部作虚心合掌势也。屈二风安二空端也。而各以数珠安其中也。然后若佛部举顶上也。若华部与额上齐之。若金部与面上齐之。而各誓愿。然后依前法执持数珠。以右二指捻母珠边一今珠。以左二指除两今珠捻第四珠子。更依前三部法更各举三处随事誓愿。然后摄心诵持真言。其念持了更依前法以珠安掌发心誓愿安本处也。自初至终令生声是为善也。安珠了亦结根本印是通一切持念也。是执珠法则也。
角说云。佛部右手以大指头捻无名指端。直申中指小以头指付中指上节侧。以右手印执珠。以左手大指捻无名指。二指轮孔之中贯入珠鬘勿正执珠实。师云。是执持之间(なるへし)莲华部右手如前印。以中指大指相捻。左手亦然。金刚部右手作拳申大指捻头指端。左手亦然。
云记云。执持数珠。以右手大指捻无名指头。直舒中指小指而微屈着中指上节侧。
案轨文云。通三部应知此佛部印通摄三部。以右手印执珠。左手以大指捻无名。两指轮穴之中串入珠缦勿执珠。莲华部执珠。以右大指捻中指头。余三指直舒。左手亦如此。金刚部执珠。右手作拳舒大指端。左手亦如此。
性记如文。
臂钏法。海说云。具如文。
云记云。臂钏具如文。
性记云。臂钏如文。
次作镮法。如文。
腰线法。海说云。具如文。
云记云。腰线如轨文。
性记云。腰线如文。
三部奉涂香印。海说云。申右五指向外立之。以左手掘之(七遍)通三部用。谓顶额面。
角说云。如文。师云。仰左手把之文在此。而度草等伏之把。
云记云。涂香。右手舒五轮向外舒立。以左手把右手脘。四指在外大指在内而握之。
性记云。次奉涂香。去垢及光泽印。如文。
三部奉华印。海说云。如前车辂。唯改二空付风侧也。车辂印仰内缚二风相拄以空付火也。今改付风侧令六指稍高捧之。通三部用如前三处。
角说云。如文。作车辂改二大指付二头指侧。以此记申师云。余处作尔。想如盛华。
云记云。奉华用前车辂印。唯改二大指附二头指侧(先作金刚内缚仰掌二风指端相拄也)。
性记云。次奉华(去垢光泽。印如文)。
三部烧香印。海说云。中指以下六指屈之背相付也。二风申之勿端相拄也。寿法云。一麦道许。二空付风侧也。通三部用三处如前。
角说云。二手仰相并。以中指以下三指立之相背二头指端跓。但一麦许勿付。二大指付二头。
云记云。二手仰掌相双立。中指以下三指向上。二风端相着。但一麦许勿令相着。二大指着风指侧以印仰上。
性记云。次烧香(去垢光泽印如之)。
三部奉食印。海说云。二地侧着也。二水侧相着也。二火安水侧也。二风屈安火侧也。二空付风侧通三部用三处如前。
角说云。二手仰侧相付向上。二小指二无名指端相跓也。二头指小屈博着中指侧。以二大指博着头指侧。是与钵印少异。
云记云。奉食。二手仰掌向上。小指无名指端相拄。二风指小屈博着中指侧。二大指博着风指侧是与钵印少异。
性记云。次饮食(去垢光泽)。
三部奉灯印。海说云。右拳空火端相捻。左如常。通三部用。三处如前。
大师记云。右拳空风直立相捻齐端。余指如常。右印振之举之下之三度。如灯焰也。又有云。奉灯印。右拳火直立之。以空押风上超之押火面中节文上。
角说云。师本题首云。安国寺和上云。此奉灯印右手作拳以大指捻中指中节二指共相立。左手作拳安脐上。师云。是异说余处有之。
云记云。灯以右手作拳舒中指大指相捻直竖。已上五印皆有三转。性记云。次燃灯(去垢光泽)。
运心供养印。海说云。用普印。
角说云。如文。
云记云。运心普供养用金刚合掌。
性记云。次运心普供养。
赞叹佛法僧菩萨金刚等。
海说云。具如文。
灌顶前印。海说云。此秘密印如文。
角说云。上文灌顶印前云军荼利根本真言者前被甲印用法如文。
云记云。军荼利根本搅水澡浴印。
朱云。有二种印。以前护身以搅水。而念真言七遍。又三七遍及一百八遍随意澡浴。
次又印。海说云。如文。此灌顶印。加持土印。又印。此三印名为三玄印。可安彼前注处(云云)。
角说云。内缚申二头指。以大指安头指中。二小指端申相合。以印右转三匝即成结护。次后至辟除言已。上四个印前隐不说。故于此间说之。是秘密意也。前云三玄妙印是意也。
云记云。加持土别印。观手作三股印(观者右手也)此是军荼利菩萨羯磨印以当加持土。
朱云。文加持土后加二印。正在文也。今记云。作三股印者若澡浴印欤。
(朱)
宽治四年九月上旬直病之顷赐金刚寿院御本移点毕院昭 。
(别笔)
文安五卯十一
传领了实助之
2392 75.P0200 苏悉地对受记 (1卷)〖日本安然撰〗
- 说明
- 分类:20.续诸宗部
- 点击数: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