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藏》第77卷No.2459

  No. 2459

  未决答决

  房觉记
  第一结集者疑 答
  大师付法传云。又大辨正三藏表制集曰。昔毗卢遮那佛以瑜伽无上秘密最大乘教传于金刚萨埵。金刚萨埵数百岁方得龙猛菩萨而传授焉(云云)次上文云。第三祖者释迦如来掩化之后八百年中有一大士。名那伽阏剌树那菩提萨埵(唐言龙猛菩萨)遂则入南天铁塔中。亲授金刚萨埵灌顶。诵持此秘密最上曼荼罗教。海云传法次第记云。龙智阿阇梨自云。从毗卢遮那如来(即释迦如来。是约法性身为名)在世。以金刚界最上乘法付属普贤金刚萨埵。金刚萨埵经数百年。以法付属龙猛菩萨(云云)。
  私云。如此文者。释迦灭度八百年时毗卢遮那说大日经者。颇乖自宗相承旨欤。若有彼证欤。示其文。
  付法传云。金刚智三藏说。如来灭后有一大德。名龙猛。先持大毗卢遮那真言。大毗卢遮那佛而现其身。现无量身。于虚空中说此法门及文字章句。次第令写讫即灭。即毗卢遮那念诵法要一卷是也。时龙猛大德持诵成就。即至南天竺大菩萨藏塔前。愿开此塔。于七日中绕塔念诵加持。白芥子打此塔门。至第七日塔门乃开(云云)。
  私云。疑者所存传闻此说欤。若尔彼此遥异。向文可知。
  金刚顶义决云。大德云。得诸佛菩萨指授。所堪记持不忘。便令于塔塔门还闭如故。尔时书写所记持法有百千颂(云云)
  私云。金刚萨埵以秘密法授龙猛时。诸佛菩萨加力证明。是云指授。非如来灭后八百年中毗卢遮那说秘密教也。
  大日经开题云。ma ya zrU ta者。金刚萨埵释云。离传闻出工音。我金刚萨埵亲从大日尊闻也(云云)秘藏记云。么耶(我)输鲁陀(闻)。
  私云。如此文者。我闻之词既金刚手。结集之类宁余人乎故。
  秘藏记云。结集修多罪(阿难)毗尼耶藏(优婆离)阿毗达磨(迦旃延)般若(文殊)秘密藏(普贤)是守护国界经所说。又显教中说云。佛灭度后普贤文殊菩萨等。阿难于铁围间结集诸经。是则总守护国界经所说别耳(云云)。六波罗蜜经第一云。后次慈氏我灭度后。令阿难陀受持所说素怛览藏。其邬波离受持所说毗奈耶藏。迦留衍那受持所说阿毗达磨。曼殊室利菩萨受持所说大乘般若波罗蜜多。其金刚手菩萨受持所说甚深微妙诸总持门(云云)。金刚顶义决云。其大经本阿阇梨云。经箧广长如床。厚四五尺。有无量颂。在南天竺界铁塔之中(云云)。
  私云。此无量颂本非龙猛所传。萨埵秘在铁塔之中。彼广本梵箧非金刚手所结集者。谁结集乎。
  又云。此经有百千颂。广本非此土所闻。并是诸佛大菩萨等甚深秘密境界相示。非声闻缘觉及人天小智之所闻知(云云)。
  私云。以此文案。十万颂分流本尚非声闻缘觉所知。无量颂结集本岂是人天小智所闻乎。金刚顶经既以尔也。大日经王亦可同之。若尔谁谓普贤菩萨交杂人间结集大日经。普贤萨埵玄隐法身地。在如来神力所造铁塔中。与秘密内证法大眷属俱所结集。此两部奥藏也。凡见疑难体。定佛灭以后八百年中毗卢遮那佛说大日经储诸征结也。本宗既无其说。会释总有何劳耶。
  第二经处疑 答
  二教论上云。金刚顶经说如来变化身为地前菩萨。及二乘凡夫等说三乘教法。他受用身为地上菩萨。法显一乘等并是显教也。自性受用佛自受法乐故。与自眷属各说三密门。谓之密教。此三密门者。所谓如来内证智境界也。等觉十地不能入室。何况二乘凡夫谁得升堂(云云)下文云。问。显密二教其别如何。答。他受用应化身随机之说。谓之显也。自受用法性佛说内证智境。是名秘也(云云)。
  私云。如此文者。能说教主云自性身。及自受用所居之土定可彼土。故法界宫非显乘说他受用土也。
  十住心论第十云。一切持金刚者皆悉集会者。此明心数妙眷属心王所住之处。必有尘沙心数。心数为眷属。今者心王毗卢遮那成自然觉。尔时一切心数无不即入金刚界中。成如来内证功德差别智印。如是智印唯佛与佛乃能知之○所谓虚空无垢及秘密主等微尘数金刚。皆是毗卢遮那如来内证智印也○次经云。及普贤菩萨慈氏菩萨妙吉祥菩萨除一切盖障菩萨等。诸大菩萨前后围绕而演说法。又云○今此菩萨义兼定惠。又兼慈悲故别受名也。亦是毗卢遮那内证功德(云云)。金刚顶礼忏文云(不空译)如上金刚界三十七尊。并是法佛现证菩提内眷属。毗卢遮那互体(云云)。
  私云。如此文者。金刚平等诸大菩萨皆悉云集共见共闻者。此经菩萨法身内证之眷属。舍那万德之一门。既非显宗所谈。地地迁登实行菩萨。圣众全不可有下位见异。
  大日经疏第一云。次又释叹加持住处。故云广大金刚法界宫。大谓无边际故。广谓不可数量故○此宫是古佛成菩提处。所谓么醯首罗天宫。释论云。第四禅五种那舍住处名净居天。过是以往有十住菩萨住处。亦名净居。号曰大自在天王宫是也。今此宗明义以自在加持神心所宅。故曰自在天王宫也。谓随如来有应之处无非此宫。不独在三界之表也(云云)。
  私云。今见此文。释论云。以下引智度论文释彼自在宫即此法界宫。今此宗以去以自宗心明法界宫周遍法界。若尔自宗心别不指方处。更不可付处不遍失。就中一尘遍法界。其文于诸教设虽指方所。何况不遍失。况不指其所宁成重难乎。
  第三即身成佛疑 答
  苏悉地经下云。我从过现未来所发胜心修诸善业。六波罗蜜一切功德尽皆回施一切众生。归于正路。同升妙果。速成佛道(云云。如是文等大日经等处处非一)。大日经第六云。随彼彼方便。以四摄法摄取众生。皆使志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云云。苏悉地等可有此文)。
  私云。如此文者。真言行者修六波罗蜜行四摄事。菩提心论意。谓行愿胜义三摩地心为成佛因。无遮以彼六度等行不为即身因。何况行愿菩提心中可摄万行诸波罗蜜也。故结文云。终不以二乘之法而令得度(云云)若如所难。今此宗心全不修习六度等。行者狭不可嫌二乘之法。广可遮彼三乘万行也。既非如是更不可勘行不具失。以此三种菩提心为戒。三密为本。六度四摄等尘沙万善悉具足之也。故菩提心论云。佛说此中具万行满足净白能净法也(云云)。
  菩提论云。我当利益安乐无余有情界。观十方含识犹如己身(云云)秘藏记云。菩提心为因。大悲为根。方便为究竟。是则真言行者用心也。从凡位修行六度圆满成佛。故曰以方便究竟。成佛以后以大悲济度众生。故曰方便为究竟(云云)。
  私云。如此文者。真言行者大悲深重灭显然者乎。凡菩萨行愿不同。机根顿渐寔异。一类大根者速疾成佛道。是有何菩萨为拔众生苦。先务自行。是岂可非大悲之功毕而行。疑者云。真言行者遗弃众生。自先成佛。慈悲何有。亦何异二乘自利行(云云)阙慈悲哉否。智增菩萨早证变易弃含识欤。何今以其答心欲会彼难势。
  即身成佛义云(大师)问曰。诸经论中皆说三劫成佛。今建立即身成佛义有何凭据。答。秘密藏中如来如是说。问。彼经说云何。金刚顶经说修此三昧者。现证佛菩提○又云。若能依此胜义修。现世得成无上觉○大日经云。不舍于此身逮得神境通。游步大空位。而成身秘密(云云)。
  私云。如所引文者。即身成佛如来所说。诚显然者欤。而今疑者引花严经云。无量劫修行之文为我宗证。今真言行人从凡位入佛位者。此是龙猛说。何背佛说信菩萨语(云云)即身成佛义非龙猛胸臆。依金刚顶等于如来金言也。何云非佛语乎。若自铁塔中龙猛诵出故大疑密教欤。若尔佛灭以后六百年中入于龙宫。诵出花严广令流布阎浮提内。亦是龙猛威神力也。如何以其诵传之本信为佛语乎。以龙宫诵出之显乘信如来之说。指铁塔传受之秘藏下菩萨所造。宁非爱语耶。谁为重难。
  发菩提心论云。惟真言法中即身成佛故。是说三摩地法。于诸教中阙而不出(云云)二教论上云。问。若如汝说诸教中有斯义。若如是者。何故前来传法者不谈此义。答。如来说法应病设药。根器万差。针亦千殊。随机之说。权多实少。菩萨造论随经演义不敢违越。是故天亲十地驰因分可说之谈。龙猛释论挑圆海不谈之说。斯则随经兴词。非究竟。唱传显法。将会深义。而从浅遗秘旨而未思(云云)。性灵集九(大师)云。上从应化经下至论章疏。韫自证而不说随他病。以垂训虽云希有甚深。而是权非实。传法圣者非不知。秘而传显知而相让。良有以也。末学不知此趣。人人以自学为是。家家以未知为非。教是迷方之示南。开示众生之迷衢。欲证佛智不可局执(云云)。
  私云。以花严经释摩诃衍论为其证据。成经劫石义并难即身成佛之义。以此等文可会也。

  第四五智疑 答
  秘藏记云。建立二十五部如何。五部即五智。一智所互具足五智。所以成二十五部。如是展转有无量部(云云)。
  私云。以此文知互具五智之能也。
  十住心论第一云。若能明察密号名号。深开庄严秘藏。则地狱天堂。佛性阐提。烦恼菩提。生死涅槃。边邪中正。空有偏圆。二乘一乘。皆是自心佛之名字。焉舍焉取。虽然知秘号者。犹如驎角。迷自心者。既似牛毛。是故大慈说此无量乘令入一切智。若竖论则乘乘差别浅深。横观则智智平等一味。恶平等者未得为得不同为同。善差别者分满不二即离不谬(云云)。
  私云。如此释者。今宗大意立横竖二门。安立平等差别之义。若约竖门不废浅深智。不平等失谁强恐之乎。佛地唯识诸文佛果胜劣为过。自宗学者不可劬劳。显密施设自本不同。至胜劣失始不可惊之。况以平等门可会其难也。若据横义分满不二。所具全能不异性德智。不平等失全不可来。法身内证之境界神通乘之不思议。以具缚凡智何探其底。彼以一念入无量劫。以无量劫摄入一念。根本劫数摄入劫数。更无其别。以须弥山入芥子中。以四大海摄一毛端。所摄须弥能入毛端。岂有彼本末乎。神通不思议若绮绝思虑者。五智平等义强不可难之。
  大日经疏第七云。若就随自意语明探密义。随入一门皆具一切法门。乃至诸世天等悉是毗卢遮那。何有浅深之别。若行者能于无差别中解差别义。差别中解无差别义。当知是人通达二谛义。亦识真言相也(云云)。
  私云。五智各具互相平等义。以此释心可成立也。
  胎藏私记上云。问。何故中台必有九尊。答。有情根性本有九品。所断惑业亦有九品(上三。中三。下三)转凡成圣。断惑证理。为显此义果有九品(因位九品竖而可知之。果位九品横而可知之)问。果位九品云何应知。答。大日尊是法界性智。为上上品。宝幢佛是大圆镜智。为上中品。花王佛是平等性智。为上下品。仁胜佛是妙观察智。为中上品。鼓音佛是成所作智。为中中品。普贤是布施门。为中下品。文殊是爱语门。为下上品。观音是利行门。为下中品。弥勒是同事门。为下下品。约用差别分为九品。非谓其体实有胜劣也(云云)即身成佛义(大师)云。心色虽异其性即同。色即心。心即色。无障无碍智即境。境即智。智即理。理即智。无碍自在。虽有能所二生都绝能所。法尔道理有何造作。能所等名皆是密号(云云)秘藏记云。问。于真言教立有为无为耶。答。将立。问。何立。答。四种曼荼罗如帝网。摄入摄持是诸尊即无为。此诸尊作业应化等是有为。克正云有为皆有为。云无为者皆无为(云云)。
  私云。如此等释者。色心无碍。理智不二。今此宗意也。而今疑者云。法界体性智是真如理智体性故名智。实无智用等者。不开本宗所立性相。只任自宗所谈道理也。显密二门废立不同。彼此混杂不可为难。次所谓余佛无智失非可劬劳之大难也。四维如来摄四方佛。上下诸佛属五方尊。是有何妨乎。
  第五决定二乘疑 答
  菩提心论云。又二乘之人。声闻执四谛法。缘觉执十二因缘。知四大五阴毕竟磨灭。深起厌离。破众生执。勤修本法。克证其果。趣本涅槃。已为究竟。真言行者当观二乘之人。虽破人执犹有法执。但净意识不知。其他久久成果位。以灰身灭智趣其涅槃。如太虚空堪然常寂。有空性者难可发生。要待劫限等满方乃发生。若不定性者无论劫限。遇缘便回心向大。从化城起。次为越三界。谓宿信佛故。乃蒙诸佛菩萨护念力。而以方便遂发大心(云云)。
  私云。定性二乘身智灭已永不成佛。是法相宗所定性相也。劫限满已方乃发生。是有何失乎。前身智亡后亦发生。有何所乖。付自语相违耶。种性致排虽入无余。昔信佛为因。以佛菩萨加持力为其方便。自湛然常寂无余涅槃理。发生身智有何所障。凡真言宗心。事理相即。色心融通。凝然常住无余之理。劫限满后更生色心。即以诸佛菩萨加持不思议力回心向大。何可生疑。既理以为因。以佛加持为方便。缘无因生失更不可来。佛性论等显密意也。彼此性相云泥差别。不可为难。
  胎藏界私记上(子岛)云。问。阿字为所烧。若其体raM耶。答。不尔。阿字自性为身本体。此身所有烦恼罪障。犹如尘沙埋藏阿字。而不显现本不生理。譬如砂矿埋藏真金。今以智慧为能烧火。以业烦恼为所烧薪。烧炼自体阿字门故。阿字本性明白显现。如百炼金。其本性者即是真如佛性理也。故阿字体都无亡失。大日经疏云。然既焚竟。岂如二乘断灭灰尽而不复生。此不如是。诸垢薪尽更妙生(云云)即此义也。因论生论。问。何故二乘灰身灭智更不还生。佛入无余亦得还起。答。二乘之人无大悲因。加行心中无有。还起利生之愿。既入无余。永灰尽竟。诸佛不尔。具大悲故。由因位中先所修习方便般若加行势力虽入无余。有心生起。如其本愿说法利生。如睡眠觉。如灭定起。问。若尔诸有入无余时。其第八识灭不灭耶。答。二乘之人决定永灭。若约诸佛无舍灭义。当知此事犹如变化。具如深密瑜伽佛地论等。此义可秘。非凡所知也。
  私云。如此释者。真言之家见立二乘决定种性。如何可会耶。答。疏释之心望阿字体亡失。释二乘灰断更不还生旨也。非遮劫限。圆满之后方乃发生。子岛先德私以真言同唯识宗。显密两宗彼此相即一义心也。故彼记云。余初学此道犹如婴儿居山。料简未闻师说(云云)既云未闻师说。宁是自宗相承之义耳。

  第六开示悟入疑 答
  菩提心论注云。如疑者所引。法花开题云。众生不知不觉宅中宝藏。佛能知见。此宝藏欲令开。授众生故。又云。诸佛世尊唯以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开示悟入众生。所谓开示悟入四字与大日经四种a字义趣大同。初a字菩提因即开义。第二A字行则示义。第三aM字证大空则悟义。第四aH字大般涅槃则入义。第五AH字方便具足义。此经无第五字。义理亦同有(云云)。
  私云。此开题文虽不过彼菩提心论所经之文。一宗祖师所习性相故重出之也。以开示悟入配四佛知见。善无畏三藏自梵本中所伺之口决也。是大日经之大意也。所释义门若不乖违。何强储难违法花论三番解释。真言学者不可为恐。显密不同不始于此。何以违显乘押为密教失乎。以五智佛属五方主。十六大生配十六空。亦此论之意也。于开示悟入不可始惊欤。
  第七菩萨十地疑 答
  大日经第一云。所谓初发心乃至十地次第。此生满足(云云)大日经疏第九云。如声闻法中。虽有具足烦恼学无学等阶次不同。然所发无作律仪则无优劣之异。今此菩萨律仪亦复如是。虽复最初发心乃至四十二地阶次不同。然一时普遍法界发起无作善根。则与如来更无增减之异(云云)秘藏记云。据密教十念成就。谓十波罗蜜圆满也。或难云。经曰十念成就得生西方净土。西方净土者初地菩萨所生之土也。十波罗蜜者于十地中地地修地地圆满。若以十念成就拟十波罗蜜者。生净土时十地可究竟。何故云初地菩萨所生之土也。答云。是密教所谓横义也。初地与十地无高下故。今卿所难次第义耶。十地自布施波罗蜜至于智波罗蜜。地地各有一波罗蜜。是显教所说地地迁登义也。今密教所说言菩萨地者是心也。法文也。佛也。菩萨也。凡异余尊。如此真言行菩萨超过十地者如何。所修之行也。非谓所得之果。如何其行超过。初从阿阇梨入曼荼罗灌顶授法之人。其所修之行是佛境界之行也。非十地菩萨分际。是故曰超过十地。所修之行佛镜界。行者所得之果亦可佛果。不然现身获得初地经文明说(云云)即身成佛义云。又云。若有众生遇此教。昼夜四时精进修。现世证得欢喜地。后十六生成正觉(谓此教者指法佛自内证三摩地大教王。欢喜地者非显教所说初地。是则自宗佛乘之初地。具说如地位品中。十六生者指十六大菩萨生。云云)胎藏界私记(子岛)上云。依密义者大日经云。然此经家从初地即得入金刚宝藏(云云)三么地云。现世证得欢喜地。后十六生成正觉(云云)秘密宗人若得初地不经劫数。唯十六生疾得成佛。何更建立地地修道容预之位。是故今文显其深义。不可狐疑。问。若尔何故大日疏中。设种子牙疱叶花果等八种心。配初地等十地次第。释十地行。答。其安立宜树门也。以义通论。非决然理也。可秘可秘(云云)。
  私云。以此等释委可会之。凡其大旨者。若论长劫。修行十地真言行人不可经之。菩提心论云。亦超十地菩萨境界者。即此意也。若言同时。刹那成就地位功德者。修真言门秘密应器成就十地诸大功德也。大日经云。成就十地等自在善通达(乃至)成佛十智力故。号三菩提。是其意也。以花严等不足为难。显密所说自本不同。宁始惊之耶。菩提心论引密教诸文成立即身成佛之义。从凡入佛源出佛语。更非龙树胸臆之说。就中若不信龙树论者。如何前引彼所造论成立多劫修行之义。如所难者总不可用智度论等。
  胎藏界私记上云。问。若非即身一刹那中作此观行。更有何益。答。建立劫数懈怠人。今真言者安立通途三劫行相。勤修精进超越其劫。一生成佛。或人初地故。大疏云。若秘密释(说有六十心也)超一劫瑜祇行。即度一重粗妄执。名一僧祇超二劫行。又度一重细妄执名二僧祇。后越一劫。更度一重极细妄执得至佛惠。故云三祇劫成佛也。若一生度此三妄执。一生成佛。何论时分耶(云云)又云。能于此生满足地。更不复历劫。修对治行(云云)。问。若尔何故三世诸佛唯有历劫成佛行相。不言一佛即身成佛。答。略有二义。一云。此难荒凉诸佛成道所不观见。何妨其中有即身成佛。如大品云。或有菩萨。初发心时上菩萨位得不退转。或有菩萨。初发心时即得菩提便转法轮(云云)二云。所言劫时不相应法延短促长在行者意。解怠之人刹那为长。精进之人多劫为短。今真言者由精进力。于多劫中为一刹那。由意乐故无有妨难。故摄大乘云。处梦谓经年觉乃须臾顷故。时虽无量摄在一刹那愚修。虽少时念心疑已久。佛于无量劫勤勇谓须臾(云云)又大般若云。菩萨不应生久远想。谓佛菩提要经多时。乃能证得便生怖畏。何以故。前际后生劫数长远。皆一刹那心相应故(云云)问。三世诸佛无有一佛不修秘密不行精进。若尔应即身成佛。何劳修行多劫成佛。答。今真言门是宿秘密。非一切人皆入此门。若入顿成不入历劫。不必兼修。故无诸难。问。若尔亦有不知秘密修菩提行得成佛者。答。地前可有其类。地上法尔自觉故。最胜王经说。初地以上十地菩萨得十种陀罗尼。岂非入秘密门乎。又于第三地成就大法陀罗尼故方知秘密。今约初心论其兼否也(云云)。
  第八梵字疑 答
  大日经二云。此真言相非一切诸佛所作。不令他作亦不随喜。何以故。以是诸法法如是故。若诸如来出现。若诸如来不出现。诸法法尔如是住谓诸真言真言法尔故(云云)同疏第七释此文云。此真言相声字皆常。常故不流无有变易。法尔如是非造作所成。若可造成即是生法法。若有生则可破坏。四相迁流无常无我。何得名为真实语耶。是故佛不自作不令他作。设令有能作之亦不随喜。是故此真言相。若佛出兴于世若不出世。若已说若未说。若现说法住此位。性相常住是故名必定印。圣众道同。即此大悲曼荼罗一切真言。一一真言之相皆法尔如是(云云)。
  私云。梵字非是造作之义。源出佛说。一宗所玩。更非真言学徒任。名私胸臆性相耳。
  疏第二云。不坏因缘即入法界。亦不动法界即是缘起。当知因缘生灭即是法界生灭。法界不生灭即是因缘不生灭。故曰离有为无为界。若如来出世若不出世。诸法法尔如是住。故曰离诸造作(云云)。
  私云。疑者所出彼答曰。非有为非无为但佛说显耳者。若指此文欤。凡此释心生灭不生灭各别有为无为此宗不许之。故云离有为无为界也。法界缘起彼此相即。有为无为非无圣义门。故此梵字非如㝹角等。三世不生法。何无诠用乎。
  十住心论第十云。复次世尊以未来世众生钝根故。迷于二谛不知即俗而真。是故殷勤指事言。秘密主云何真言道。谓加持此书写文字。以世间文字语言实义。是故如来即以真言实义而加持之。若出法性分别有世间文字者。即是妄心谬见。都无实体可求。而佛以神力加持之。是则堕于颠倒非真言也(云云)疏十四云。然此悉昙字母世间童子亦常修习。何能顿辨如是事耶。然此诸事皆是如来以加持力。从如来内证体性而流出之。故有是不思议业用(云云)。
  私云。然此梵画朗法然理。以佛神变加持之身流出世间。乃至童子所修习之。若尔设虽法尔法然道理翰墨所画何有其难耶。加之此宗之意理事相即色心不二。于翰墨类更不轻之。
  字母释(大师)云。是文字者自然道理之所作也。非如来所作。亦非梵王诸天之所作。若纵有能作者如来不随喜。诸佛以佛眼观察此法然之文字。即如实而说之。利益众生。梵王等传受转教众生。世人但知诸字字相。虽日用而未曾解其字义。如来说诸实义。若随字相而用之。则世间之文字也。若解实义则出世间陀罗尼之文字也(云云)。
  私云。依此释者。遁伦师释西域记文。梵王等传受转教众生。故云梵天所制。非始造画欤。

  第九毗卢舍那佛疑答

  性灵集第九云。欲得大觉应当学诸佛自证之教。自证教者。所谓金刚顶十万颂及大毗遮那十万偈是也。此经则净妙法身大毗卢遮那佛。与自眷属法佛住法界秘密心殿中。常恒所演说自受法乐之教也。故金刚顶经说。自受法乐故说此理趣。不同应化之所说(云云)。
  私云。自性法身自受法乐故。与法身内证诸大眷属各说三密门。是今宗心也。说经会座所云集之金刚手等。四曼不离本有圣众。舍那互体性海大士也。皆是非彼显宗所谈地地移登实行菩萨。共见共闻是有何惮乎。然非对会等觉十地二乘凡夫说此秘密内证法门者。他受用及变化身应无用失。如经处疑出其诸文。私寻云。显密二教所说。金刚手等菩萨同异如何。若是同者。他受用身无用之难当以难遁。若亦异者。既是同名。以何知异乎。答。显宗所谈地地修行诸大菩萨自法身地所出现之权化类也。心王如来现应化形说五乘教。心数萨埵出垂迹门示修行相耳。

第十经卷数疑 答
  都部陀罗尼目(不空译)云。依毗卢遮那成道经大本十万偈可有三百卷。唐土所译本七卷(云云)大日经开题(大师)云。此经总有三本○三略本有三千余颂。虽颂文三千经卷七轴(云云)。
  私云。准此文者。此第七卷亦是佛说更非人造。前之六卷总明法佛最深秘密。今第七卷别显内证修行仪则。同是一经。所宗各别故。第六末载嘱累品。其终行云欢喜奉行。是有何过耳。
  第七卷云。稽首毗卢遮那佛。开敷净眼如青莲。我依大日经王说供养所资众仪轨(云云)同卷疏(零妙寺不思议撰)上云。我者文殊也○问。此中归敬三宝与初分归敬佛宝其义云何。答。初分者显文殊自敬。此中明后代修行者法则(云云)。
  私云。以此疏文云。会稽首毗卢遮那佛之难也。专举文殊见次下文。
  不思议疏上云。小子○经历五十余国(乃至)北天竺乃有一城名乾陀罗。其国之王仰凭和上受法念诵。其经文广义深不能寻。遂供养次第求请和尚。和上受请于金粟王所造塔边。求圣加被。此供养法忽现空中。金字炳然。和上一遍略读分记着。仰空云。谁所造也。云我所造也。云何谁我也云。我是文殊师利也。即唤书人遂便写取。即与其王一本自写一本。随生行流通四方也。所谓小子者厥号善无畏三藏和上。即是少僧不思议多幸面咨和尚。所闻法要随分抄记(云云)大日经义释(十四卷第八。十卷第六本)云。阿阇梨于乌杖曩国。撰出毗卢遮那供养次第法(云云)演密抄(觉苑撰)第七释此文云。阿阇梨即指无畏三藏。于乌杖曩国或云于阗国。言撰者集也。谓于大品中拣取此一品所有津要。独成一卷。分为五品。即此经第七卷是也(云云)义释序云。禅师又请三藏解释其义。随而录之。无言不穷。无法不尽(云云)。
  私寻云。若依不思议疏意者。无畏三藏北天竺国依文殊加被感得第七卷。非是大日如来所说秘密教门也。若依义释。无畏三藏于五天外葱岭之东于阗国内。于大众中撰出此卷也。此亦云非龙猛所传铁塔之本也。二家所传或云文殊所现。或云无畏所集。或云北印度。或云于阗国。如是所说虽有不同。俱不许彼供养法卷是佛说也。若尔疑者所难妙叶正理深探奥旨。如何可会耶。
  菩提心论(龙猛)云。故大毗卢遮那经供养次第法云。若无势力广增益住法。但观菩提心佛说。此中具万行满足净白纯净法也(云云)。
  私云。若第七卷非大日说又非铁塔所传之教者。龙猛大士何以引之乎。
  菩提心义(安然)第一云。供养法疏云。和尚于金粟王塔下感得文殊现金色字。于虚空中持供养法以授无畏。故知无畏在乌杖曩。出彼所承。时人不了。云三藏撰出。此义释本三藏说。一行记。智俨治。温古再治。故本记外多加人言。故知菩提心论所引供养次第法者。天竺本见彼文。非引三藏在乌杖曩所造文也(云云)。
  私云。以此文可知义释之非也。一行禅师本记之文不载此说故。二十卷本阙无此文。故知后人加其言也。又不思议疏意第七卷文殊造者。非文殊始造。是示铁塔所传略本之中第七卷也。

  第十一铁塔疑 答
  广付法传云。第三问答决疑者。溺派子问了本师曰。如来正法者佛所悬记。传法圣者等迦叶阿难等师师相付。诚有凭据。今所谓秘密佛乘者如汝所言。如来灭后八百年中龙猛菩萨入南天铁塔。受金刚萨埵。龙猛得此法时。一人受耶。为当有同受人耶。一切经首皆列同闻众。为决如是疑滞。尔明言了本师答。金刚智三藏说。如来灭后有一大德名龙猛。先持大毗卢遮那真言。毗卢遮那佛而现其身。现无量身。于虚空中说此法门及文字章句。次第令写讫即灭。即毗卢遮那念诵法要一卷是也。时龙猛大德持诵成就。即至南天竺大菩萨藏塔前。愿开此塔。于七日中绕塔念诵。加持白芥子打此塔门。至第七日塔门乃开。塔内诸金刚神一时跃怒不令得入。唯见塔内。香灯光明一丈二丈。名花宝盖满中。悬列。又闻赞声。时此菩萨至心忏悔发大誓愿。诸金刚神出来问曰。汝有何事。答曰。如来灭后邪林繁郁大乘欲灭。闻之此塔中有三世如来一切法藏。愿受持利济群生。金刚命入。入已其塔寻闭。观其内即法界宫殿毗卢遮那现证卒都婆是也。三世诸佛诸大菩萨所谓普贤文殊等皆住其中。即蒙金刚萨埵等灌顶加持。诵有所有秘密法门。宣布人间。又如前说。楞伽经如来悬记其明证。彼经曰。我乘内证智妄觉非境界。如来灭世后谁持为我说。如来灭度后未来当有人。大惠汝谛听。有人持我法。于南大国中有大德比丘。名龙树菩萨。能破有无见。为人说我乘大乘无上法。是其证也。又云。虽有斯文无同闻众。何可信受。答。花严经是此菩萨入龙宫诵持所传。此经亦不定信受耶。又如汝言。瑜伽论不合信受。何者斯论者西域记云。如来灭后一千年中有一菩萨名无著。夜升天宫。于慈氏菩萨所受瑜伽师地论庄严经论中边分别论等。昼为大众讲宣妙理。又或曰。弥勒夜分下无著室说此论等。无著闻受时曾无同闻人。何故举世奉行乎。溺派子曰。此是金刚智三藏之口说无经论诚文。不足信受。了本师曰。经中明鉴前已陈讫。纵使虽无经证。何不信受传法圣者言乎。若不信三藏口说者。玄奘三藏所记西域记等亦不合信。何以故。玄奘三藏游天竺之日都无从者。随自见闻载之翰墨。缘传法者不妄语。信其事而已。然前所述事略载金刚顶义决中。溺派子问曰。此铁塔狭少。法界无边。何得称此塔中即是法界。了本师答。子所疑有道理。夫蟭螟不见大鹏。蝘蜒何信巨鲲。然粗为子说宜莫惊怪。诸佛威神大士所为汝不曾闻乎。维摩经说住不思议解脱。菩萨威神力者。一毛端纳四大海。小芥子藏大须弥。又花严说一尘中有尘数刹。一一刹有难思佛。一一佛处众会中我见恒演菩提行。普尽十方诸刹海。一一毛端三世海。又云。十方所有佛画入一毛孔。各各现神通。智眼能观见。毗卢遮那佛愿力周法界。一切国土中恒转无上轮。如是难信之事诸佛境界。非声闻缘觉之所能知。子未脱具缚。宁得能入乎。如是深法以信能入。思量分别何得其底。又人有愚智。器亦顿惭。顿机能信。渐人何得。又问。此塔者为人功所造乎。为当如何。答。此塔者非人力所为。如来神力所造。又问。此塔中所有法藏者。为释迦如来所说耶。为何佛说乎。答。非释迦所说。何以故。应化佛不说内所证法故。问。若非应化佛说。为法身说。答。说此有二义。如法身说法章说。
  经卷数疑处
  成就妙法莲花经王瑜伽观智仪轨(不空译)云。归命释迦牟尼佛。宣说方广大乘经。为诸菩萨而开示甚深最胜真实教。我今依于大教王遍照如来成道法。若能依此胜义修现世得成无上觉(云云)慈氏仪轨(善无畏译)云。稽首?噜左曩佛一生补处妹怛唎(二合)耶。四智四波罗蜜多。八大有情摩诃萨。五部诸明定惠相诸波罗蜜。男女像十方护世天王众。我今尽皆稽首礼(云云。如此文经轨在之)。
  私云。如此文者。稽首毗卢遮那佛之初归敬颂。未必文殊所置之词。若结集人所安词欤。若翻译家所置词欤。追可决之。
  住处疑处
  私寻云。若如所言真言教法唯佛与佛之境界者。如何凡夫修行得道耳。
  大日疏第一云。然此自证三菩提。

  写本奥云
  保元(丁丑)正月壶坂抄之。上代曩哲既为未决。下愚之辈何生决智。只集一两文弥为惊疑端耳 真言末叶房觉记之(云云)
  元享元年(辛酉)大和州兴福寺别院四恩院上莲坊书写了 赖觉(生年四十六)
  元德二年六月七日。于仁和寺中路如法道场书写毕 融贤
  贞治四年春比誂宽绍阇梨令书之了。此抄先年先师披阅之克。可写置之旨依有芳命也。可□可□。一交了
  闲亭阴者贤宝(生三十三)
  宝历五年岁次乙亥六月晦日修补了
  劝学院末资贤贺(春秋七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