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藏》第79卷No.2516
No. 2516

秘密庄严传法灌顶一异义

  大日本国金刚峰寺沙门觉鑁记

  问。近代阿阇梨于两部灌顶。或授各别印明以为源底。有传同一印明而名最上。有用一印二明而目究竟。或授同明异印以称妙极。师师佥是我流。弟弟随非人传。各有赞扬自门。一无信知他家。于一家中犹生自他之异论。在同流内既兴彼此之别执。如此心行不可胜计。高祖大师本怀云何。答。于近代之人。贤愚区分矣。知法之人随机根卷舒。违教之辈任胸臆是非。偏执自学。妄谤他授。既非宗意。定背佛意。欲证大觉。宜舍偏执。愿抛狭心。应学普门。今案一宗大意可有十种灌顶。竖论一一浅深。横观各各平等。欲知优劣。早须遍学。才守井底一隅。莫测巨海九流。
  第一。两部各别。

  两部印明 各各不二 二界一法
  重重无尽 三密差别 过于刹尘
  五种无量 多于海滴 法身曼荼
  无尽萨云 遮情表德 皆是一门

  第二。两界不二(自门他门或同或异)。

  金刚一乘 不二圆海 独一无比
  胜绝不共 一字一印 三平四漫
  总持圆融 又是斯门

  第三。一印二期(于自他门各有异说)。
  一法身佛 具说两部 法门无边
  教主唯一 百亿诸经 牟尼独说
  诏文虽多 敕印无异 印三昧形
  冥离二相 明万法称 何必一途

  第四。同明异印(此亦非一)。

  种子同如 果实众多 本身不二
  本誓非一 重重诸教 出自一心
  种种异印 出从二手 云一云二
  同异似异 举源表本 其趣又同

  第五。两界互通(就此又伙)。

  两界不二 三密岂局 理智不二
  印明宁隔 一印明一 二明印二
  二印明二 一明印一 一佛一法
  何增何减 圆海圆涉 互让互显

  第六。五部同秘。

  三部五部 其本唯一 心王心数
  其体大日 竖差别门 四佛虽边
  横平等坛 八印皆中 五部四身
  皆是灌顶 两界三密 何非职位

  第七。万行皆是。

  入两部坛 升大日位 所作万行
  无非三密 举动住止 莫非密印
  开口发声 皆是真言 心之所起
  妙观自生 意之所趣 等持则成
  即身成佛 既融迷悟 我即法身
  何隔事理

  第八。三密平等。

  二界两部  犹已不二 三密平等
  那无同一  唯以一法 则名种子
  又三昧耶  亦相好身 目印号明
  庄严所座  眷属供具 道场佛土

  第九。秘奥最极。

  不二三谛  甚深难测 三密二门
  秘奥易迷  云有云空 越显中道
  若遮若表  过权心行 相用入体
  法界寂然  体性出相 三密显现
  本有性空  名之大空 性空本有
  谓之真有  真言深意 殊宗五轮
  密教秘趣  常住大空 三谛六大
  尽名佛性  大空一法 何漏灌顶
  亡空谖月  言亡虑绝 真实念诵
  则亦此门

  第十。轮圆具足。

  如上九门  一法异义 流派差别
  源本同一  若入一门 自见万法
  难思境界  慎勿是非 机堪遍学
  愿堪一海  法水普洒 智镜圆照
  两部职位  十种灌顶 二界各别
  两部一同  一印二明 同明异印
  两界互通  五部一秘 万行同位
  一法三密  深奥寂然 轮圆具足
  如是诸门  一法十议 竖各浅深
  横融平等  若知优劣 宜须遍学
  自非海慧  何辩浅深 上来十义
  各具十门  且约两部 同一一门
  略有十意

  一同一印明用两部故。谓两界之外无别不二。两部本一。假名不二故。
  二虽多印明同为两部故。
  三两部各别而克互通故。谓乍胎通金。正金兼胎故。
  四两部外更立不二故。谓两部是别相。不二为总体故。以总之源本摄二异之流派故。
  五两部各不二。不二一法其数无量。无量一法唯是一法故。
  六若以两一摄尽诸法之门。两部之外更无不二。若以二摄尽诸法之门。不二外更无两部。若以三一摄尽诸法之门。不二两界分为三法。乃至无尽也。
  七三部。五部。无非此不二佛位故。
  八真妄诸法。莫非不二法位故。
  九深奥寂然。而又是不二故。谓离言之言说。是名无相。无相之印相。此曰第九契。
  十如是诸门唯是一法也。一法法之上。必具如是义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