卍新续藏第 21 册 No. 0379 盂兰盆经略疏
No. 379
佛说盂兰盆经略疏
△文二初题目。
佛说盂兰盆经
晋武帝时。刹法师。翻云盂兰盆经。盂兰是西域之语。此云倒悬。盆唐三藏翻云救器。若随方俗。应曰救倒悬盆。
△二本文三。初序分二。初证信序。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六缘阙众。然不说则已。说则必具徒众。故经末云。四辈弟子。欢喜奉行。闻缘为初。异余经者。各是译人之意。谓或云如是之法我从佛闻。或云我于佛边闻如是法。皆是指法之词也。不云我者。意彰圣人皆证无我理故。余经有者。即阿难自指五蕴假者。不同情计之我。亦无过也。祇树云云。长者布金买园。惟少一隅。太子遂施所余之地。置立门屋。施园中树。以为林阴。
△二发起序六。初目连道满。
大目犍连始得六通。
目犍连姓。唐言菉菽氏。彼国上古有仙。常食菉豆。故仍以为氏。尊者是彼之种族也。名尼拘律陀。即树名也。因祭此树神而生。故名之也。然时人贵其种。故令称其氏。始得六通者。初得圣道。便度二亲。本因亲而修道也。道虽无异。本愿各殊。诸圣者不必皆尔。
△二知恩欲酬。
欲度父母报乳哺之恩。
上句通举父母。下句偏重母也。度脱正是其报恩。
△三攀慕遍寻。
即以道眼观视世间。
观视世间。是天眼通。由证道而得。故云道眼。
△四得见所在。
见其父母生饿鬼中不见饮食皮骨连立。
生饿鬼中。是异熟果。酬引业故。不见饮食。是等流果。酬满业故。皮骨连立。是增上果。准正理论。鬼本住在此洲之下五百由旬。纵广亦尔。有琰魔罗界。人间一月为一日。乘此积月积年。寿五百岁。
△五恸哭往救。
目连悲哀即以钵盛饭往饷其母。
三藏科云摧恸。释云。感激彻于骨髓。号叫动于天地。
△六恶习现在。
母得钵饭便以左手障钵右手揣食食未入口化成火炭遂不得食。
左手障钵。悭恐余侵。右手揣食。贪于自给。揣揽取也。悭贪猛盛。如此现行。饭食劣缘。若何克济。
上序分竟。
△二正宗分二。初目连悲陈苦厄。
目连大叫悲号涕泣驰还白佛具陈如此。
子急告父。臣急告君。自力不及。理宜投佛。
△二如来广示因缘八。一彰母罪深。
佛言汝母罪根深结。
有经说。定光佛时。目连名罗卜。母字青提。罗卜出行。嘱其母曰。若有客来。娘当具膳。去后客至。母乃不供。仍更诈为设食之筵。儿皈问曰。昨日客来。若为备拟。母曰。汝岂不见设食处耶。从尔已来。五百生中。悭悭相续。故云罪根深结。问。自定光佛世已来。所生之母不一。如何偏救彼之青提。答。青提与目连缘深。今生复为其母。但救此身所生之母。非谓救彼远世青提。余论云云。皆为未达。
△二明子德劣。
非汝一人力所奈何。
汝母悭心。悭于一切。时经多世。事历多人。岂汝一人力可济救。
△三斥邪无力。
汝虽孝顺声动天地天神地祇邪魔外道道士四天王神亦不能奈何。
三藏云。纵汝感天灵于上界。激地祇于下方。纵摄邪魔。横罗外道。统六合以同一家。总八部以为一众。并其神力。亦不奈何。道士。外道之道士也。
△四显正有能。
当须十方众僧威神之力乃得解脱。
三藏云。一缕不能制象。必假多丝。一人不能制业。必资众德。
△五许以救方。
吾今当说救济之法令一切难皆离忧苦。
非但令汝母离苦。亦离一切忧苦。
△六示其正法二。初教弟子献供之法五。初定胜时。自恣日为胜时。
佛告目连十方众僧七月十五日僧自恣时。
僧自恣。僧字。于上众僧。为重语也。此是译人之失。何不云共自恣时。自恣者。自己之过恣他所举。谓一夏安居。虽谨护浮囊。犹恐当局者迷。必藉傍观得失。故偏袒于众中白言。大德长老。或见我过。或闻我罪。或疑我犯。恣任所举。哀愍语我。我当忏悔。如此则身心清净。供养此者。㧞济先亡。资熏现存。故三藏云。比丘受岁之日。大众自恣之时。僧多获道。于四果人。能济厄于七代。
△二发胜意。孝心为胜意。
当为七世父母及现在父母厄难中者。
七世者。儒教所宗。以形质为本。传体相续。以父祖已上为七世故。偏尊于父。佛教所宗。以灵识为本。四大形质。为灵识所依。世世生生。皆有父母。生养此身。已去乃至七生所生父母为七世也。然寄托之处。惟在母胎。生来乳哺怀抱亦多是母。故偏重于母。是以经但言报乳哺之恩。三藏云。天地覆载。既无惮于劬劳。幽显沉沦。理合答于罔极。
△三设胜供。百味五果为胜供。
具饭百味五果汲灌盆器香油锭烛床敷卧具尽世甘味以着盆中供养十方大德众僧。
饭为总统于百味。百者大数。非定百也。五果。一核果。二肤果。三壳果。四?果。如苏荏等。五角果。如菱豆等。汲灌盆器。沐浴所用。下着盆中。正是盂兰盆也。然如何床等。可置盆中。应是著于盂兰盆供会之中也。三藏云。汝须物华四事盆味八珍。历十方而运想。澄一心而供养。
△四赞胜田。贤圣为胜田。
当此之日一切圣众或在山间禅定或得四道果或在树下经行或六通自在教化声闻缘觉或十地菩萨大人权现比丘在大众中皆同一心受钵和罗饭具清净戒圣众之道其德汪洋。
钵和罗饭。钵中饭也。梵云钵多罗。此云应量器。和字讹也。今时但云钵者略也。经题云盆。即是钵。译时随俗云盆。盆之与钵。皆是器也。故三藏释题。翻为救器。
△五获胜益。存亡父母。离苦生天。为胜益。
其有供养此等自恣僧者现世父母六亲眷属得出三途之苦应时解脱衣食自然若父母现在者福乐百年若七世父母生天自在化生入天华光。
此等自恣僧者。指前胜田也。现世云云离苦。若父母云云得乐。而衣食自然一句。且翻三途生人天故。属拔苦之文。亦可得乐属于后也。初现世父母。生此身父母故云现世。非谓未亡名为现世也。故指得益云出三途。其现在未亡之父母下自有文。故指得益云福乐百年。
△二教众僧受供之仪。
时佛敕十方众僧皆先为施主家咒愿愿七世父母行禅定意然后受食初受食时先安在佛前塔寺中佛前众僧咒愿竟便自受食。
前半净三业。咒愿口业。禅定意业。受食身业也。后半具三宝。塔前是佛。咒愿是法。受食是僧也。塔者意通殿塔。塔安舍利。殿安佛像也。
△七孝子领悟。
时目连比丘及大菩萨众皆大欢喜目连悲啼泣声释然除灭。
净业既成。必知离苦。故喜而止啼也。
△八慈母获益。
时目连母即于是日得脱一切饿鬼之苦。
先受教领悟。次施设盆供。后当获益令领悟。次便云脱苦者。译经阙略也。应叙结集家文云。尔时目连。闻是法已。至七月十五日。施设盆供。供自恣僧。时目连母。即于是日。得脱一切饿鬼之苦云。则文义俱显矣。三藏云。孝子既献供于此晨。慈母乃除殃于是日。
上正宗分竟。
△三流通分三。一申请。
目连复白佛言弟子所生母得蒙三宝功德之力众僧威神之力故若未来世一切佛弟子亦应奉盂兰盆救度现在父母乃至七世父母可为尔不。
说此语时。亦是设供之后。非一席之事。至毕钵罗窟。方始总集为经也。
△二赞请。
佛言大善快问我正欲说汝今复问。
大善快问者深契圣心。下二句释所以。
△三答请五。一教起行。
善男子若比丘比丘尼国王太子大臣宰相三公百官万民庶人行慈孝者皆应先为所生现在父母过去七世父母于七月十五日佛欢喜日僧自恣日以百味饮食安盂兰盆中施十方自恣僧。
欢喜日。比丘九旬加行日满。倍更恳诚。称佛本意。宁不欢喜。
△二教发愿。
愿使现在父母寿命百年无病无一切苦恼之患乃至七世父母离饿鬼苦生人天中福乐无极。
愿者心之乐欲。欲得存殁咸乐。
△三教常作。
是佛弟子修孝顺者应念念中常忆父母乃至七世父母年年七月十五日常以孝慈忆所生父母为作盂兰盆施佛及僧以报父母长养慈爱之恩。
是佛弟子修孝顺者者。反明非佛弟子及不孝顺者也。亦可指上起行中比丘比丘尼乃至万民庶人行慈孝者也。何也。以闻佛所说。如说行。则皆是佛弟子也。故上申请。下受持中。皆云一切佛弟子。三藏云。父母结爱。既念念不去心。孝子报恩。须年年不绝供。
△四劝受持。
若一切佛弟子应当奉持是法。
智论云。信力故受。念力故持。奉即受也。
△五喜而奉命。
时目连比丘四辈弟子欢喜奉行。
四辈。僧尼士女。或云人天龙鬼。
曹溪山沙弥元奇书
No. 379-A
此疏。圭峰禅师。僧自恣日。供养三宝。已历多载。兼讲其诰。因归乡依日开设。道俗耆艾。悲喜遵行。异口同音。请制新疏。式?来请发挥要道者也。然其诸加悬谈一如华严圆觉等经慈悲攸暨。然则然矣。此经是人天因果。教依而行之则已。不必广说。且至于释文。多有引用。致使初学浅识未阅望门而退。故令略抄其直释之文。要使文义简而易近而彰。不是各说所见。览者幸勿深哨焉。
旹大清光绪庚辰五月日小林门人有炯书于杨州浮图庵塔光室中
0379 21.P0592 盂兰盆经略疏(一卷)〖清.元奇书〗
- 说明
- 分类:04.中国撰述·方等部疏
- 点击数: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