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页 共 10 页
卍新续藏第 24 册 No. 0449 大般若经纲要No. 449-A 大般若经纲要序
西方圣人所说修多罗。浩汗洋溢。自非摩诃衍上士。具闻持海。不足以受。盖非世间寻常文字。乃出世第一义天也。像法中有龙树大士。以智辩威猛力。直诣大龙宫中。穷所结集法藏。见华严经三本。上本之品偈。皆以微尘数计。中本亦千余品。约五十万偈。此二本。谓非阎浮人心力所能持。遂卷而怀之。不传于世。今之流通震旦八十一卷者。盖小本而犹未全者也。於戏。河伯望洋。鸴鸠控地。以此知佛演说海。佛言词海。非凡小之见可窥测矣。大般若经六百卷。为一大藏之冠。然文有定品。句有定数。凡有目有口。可捧可观。可读可诵。然而禅丛讲肆。展阅者良少。得非畏其繁重。不若八十卷之华严尚有讽诵者欤。以此徴龙树之言。能洞悉众生方俗根解。非苟然也。余年运既往。谢事宗社。从且至暮。略披一二。诸健苾刍见而笑曰。恶用是矻矻为。君子三戒。血气既衰。戒之在得。况在老尊宿数。欲何所冀。而用是矻矻为。余方捧经弗应。心知其惜我筋力。直未同我心志耳。甚矣。深经之难闻。菩提之不易种也。因作尊经远邪论以救末劫。七空居士葛公。毅调见之喜。而击节焉。盖葛公正以是经文句山积。浩难沙算。矢志节略。以便持受。不期而合。缄书修贽。持其录本就正。余叹曰。语有之。磁石吸铁。芒针引线。盖言流湿就燥。物从其类也。余与葛公素昧平生。乃因此作合葛公。方获余之心。余亦能通葛公之志。往昔殆皆般若会中人也。于是发经观之。纲要条理。井井有序。约六百卷之文于五册。纲要在是。全经在是。其节繁去复。裁酌运笔。大费精思。缘起六条。载诸卷端。公盖幼希出世。长阅沧桑。书史之余。鸡鸣而起。孳孳焉。正如空山老衲。讽是经为日课。诚所谓正信希有也。古称五度如盲。般若如导。此经宏词妙辩。层见叠出。其阐扬佛慧。深广幽玄。殊为法门修习之要。此龙树大论所由作也。惜今缁流宿学。有白首若不闻见。况悉其义哉。坐见黄口僧雏。每效呵佛。白衣广额。咸易说禅。将非魔作佛。恼乱我心者耶。嗟嗟有生。疲薾世间。灵根自弃。发虽短而心甚长。盖皆长于摄生。而不知所以生。或长于世智。而不长于般若。且不知经之与禅。从一佛流出。佛外无禅。经中有趣。初无文字之相。又何禅教之岐乎哉。夫世相无常。上天难谌。蓬莱之水。清浅几回。金铜仙人。泪流一梦。苟能闻薰般若。承事空王。馺娑馆。寻香城。可不作异观。菩提场。缺陷界。亦混成一相。即祗桓梵呗。洙泗弦歌。究竟无非一音。吾知葛公夙兴夜寐。从事深经。其所得多矣。埙吹篪应。人有同心。能不兴起。而想见灵山之法会焉。是为序。
康熙十年辛亥四月望日古南樗叟通门牧云氏书于懒斋之雨窗
No. 449-B 般若纲要小序
夫般若者。离言说相。离心缘相。迥绝中边。超诸限量。烈?宁容凑泊。迅雷不及思量。鞠其根源。觅一字脚了不可得。乃大藏经中。究览部类。至六百卷之多。将母文字般若。与实相观照之旨。固有大相径庭者乎。曰。何为其然也。自有祖以来。固曰不立文字矣。曰。别传直指矣。然离教而参。离教而悟。则先德所不许也。必以默然无言为极则事。谓才开口便落今时。大慧所诃。为默照邪禅者也。故虽有口。只堪挂壁。仍不碍横说竖说。虽戒人抄录其语。而善说法要者。自一言半句。以至遍界遍空。相续不断。为无尽藏。如或文字作文字解。无文字作无文字解。非从葛藤中绊倒。即向黑山下躲跟。皆不免担板之讥。堕落两头。未识宗趣者矣。曹溪大师示不识字。然亦从般若半偈顿彻心源。而忍祖尝劝人诵金刚般若。今是经。流转最广。智愚咸习。则黄梅会中为之发起也。是故缩之。则无住一言。该般若全部不为少。展之。则六百全经。用剖破微尘不为多。乃至森罗万象。义海炳然。云行鸟飞。风动尘起。种种现前。咸是第一波罗蜜多。彼情存数量。计少计多。未达法源。徒成戏论。兹藏本大般若部。凡六百卷。于世界海。刹尘数修多罗中。仅毛头许。而我等心量昧劣。未免望洋。品目弗窥。况及义趣。吾友复庵居士。(七空别号)克究大法。既积岁年。向上一机。忘言默契。游泳之暇。弥更温研。首尾紬绎者。三载。念部帙繁多。鲜能卒业。而其间义同文复。亦不可致诘。虽大圣微言。或繁或简。未易以常情臆测。而流通无力。披览多艰。接物之缘。将虞。或阙敬殚心思。提纲举要。约为十卷。略备大观。使一切获睹是编者。登第一义天。而天光常发。入法流漩澓海。而具足海味。弘法之怀。勤且切矣。倘增慢禅流。更掇拾绪言。谓我宗无语句。亦无一法与人。敢问如是十卷玄文。为是语句。为非语句。是有法与人。是无法与人。请具眼者。试判断看。
济宗学人法同学弟张立廉拜述
No. 449-C 般若纲要缘起
一提纲要 般若者何。般若部为三藏之首。大般若又为般若部之首。兹为大般若波罗蜜多经也。经凡六百卷。字字谈宗。其文浩博。兹提纲要。以明宗旨也。昔永明禅师。辑述大藏为宗镜。而不存经教之名。则夫后之以经为教者。其见斥于师也明矣。矧 大乘般若诸经之最尊最上。假言说。以显无言无说。晰名相。以显无相一相。而总销归于无所有不可得。此其所谈者何事。犹以教字活埋之。解经而不知经。诚自障也。后来祖师语句。如四句百非。有句无句。皆谓祖师创建。为不立文字之宗。而不知一本大经。释迦如来金口宣之矣。盖如来所以为教。祖师所以为宗。无二无别也。且如来圣中之圣。宁不知后此文字繁兴。而早堕言诠以为之俑。其不能离文字以为教。即其不能不离文字以为宗也。特大经卷分六百。叶计万千。名相析别。宗旨立破。不为提纲举要。观者能勿望洋。正使终帙犹难。何况思惟修证。徒成庋阁。流览莫周。如此大经。敬奉有余。亲闻不足。非所以助扬圣教启迪初心也。即如经中增语二十卷。诸法不可得。增语亦不可得。抉其指归。仅缀三行。便得稳括。又如清净一百一十三卷。互融诸法。一多交注。提纲五叶。亦已无疑。全经提掇。悉皆仿此。如是经文就简。义无或遗。毋俟博稽。方穷玄旨也。
一详条理 既提纲要。遂晰条理。纲要。所以明宗旨。条理。所以通机绪。经中有菩萨问。而如来答。有如来诘。而菩萨对。有菩萨与菩萨问难。而如来为之劝赞。为之证记。亦间有请问当来慈氏菩萨。而如来复为之证明者。层次循置。机绪相宣。一本原文。各还起讫。有一问一答。有数问数答。有数十问而数十答。句有来源。义无断续。
一顺经文。依经字 尝读慈恩法师传。当日译经文繁。将顺众意。除繁去重。夜梦警诫。还依广翻。众师启请。毋假删遗。何况凡夫。敢效品节。无如下士之流通念切。山野之行笈筋枯。资微难获弘经。时暂欣闻博义。种种方便。遂决探珠。既禀微诚。益矢谨恪。经文无一字倒置。元脚无一字移改。惟当节宣。慎循来脉。阅者。已堪灌溉灵苗。读者。仍捧宝函全诵。是以品题起止。卷帙载详。简首标宗。分段眉列。如通鉴有目录。而全史则具在。令得按图探索。数叶寻行。如线之针引。似闇之炬导。毋费穷翻。已到本所。
一问答。正反不并载。单行只句。毋遗忽 经文有问详。而答又复述者。有反说。而正又复陈者。叮咛诰诫。反覆乃辞旨倍温。权实兼施。正反而义趣洋溢。虽属重见。何病殷勤。奈卷帙渐丰。则守约宜讲。问答毋取两陈。正反仅开一道。接机远近。芥捷投针。义融水乳。铁逢磁吸。至若单词。乃复只句。来源暗度。语脉渊微。探会真龙。靡伤断鹤。
一心经。为般若体要 般若全文六百。心经二百余字。繁简不同。实为体要。其间有建有破。波涌云兴。要归无智无得。神珠澈映。心经五蕴。六根。六尘。十八界说起。乃至菩提萨埵。三世诸佛。般若并同。第其中间诸法名相。六度万行。立破层翻。奚止数百。而扫规却迹。弗留纤痕。神源宝珠。不逾无智无得两义。心经对待语句。只以生灭垢净增减三义括之。般若所载。若常若无常。若乐若苦等。广说乃至若有若无。若合若散。文非一指。各涵妙义。而三对待。广略虽殊。实已含摄心经。言诸法空相。空中无色等。而般若叠举无所有。不可得。心经远离颠倒梦想。而般若穷辩菩萨魔事。心经神咒作结。即密即显。而般若以六波罗蜜分六会说。收归全文。盖真言为总持门。而六到彼岸又为诸法总持。义正相等。心经起文。照空五蕴。更不及余法。即说度厄。乃至结经除苦。真实不虚。照应完密。般若始终。洗发诸法。如幻如梦。乃至如寻香城。而为有情拨转灵源。弘开愿海。成佛度生。其义如是。夫以万三千之弘文。大部提纲举要。不逾数卷。约矣。心经以二百三十字摄之。所谓河沙妙德。总在心源也耶。某于此二载间。舒之。则般若六百。卷之。则心经二百。从多出少。从少出多。每一诵持。辄标新义。不思议法。赞莫能穷。是则纲要无多。全经宛尔。已五百七十七卷。能断金刚分。即流通金刚经文也。喻指金刚。义标中道。般若骨髓。乃在两经。特以经题彰显。不复论列。
一纪年人 朽䵻。幼希出世。长遂硁拙。自申酉后。取家藏全史笔读一过。阅岁历时。裘葛四易。于终卷之夕。喟然兴慨曰。上下四千余祀。兴亡得丧尽在是矣。从此动厌世之想。谓幻起幻灭。无真实义。吾道断非兴亡得丧间事。不觉由史入禅。求一真实。信有此事。而气矜犹隆。五情未淡。虽多翻览。徒徇文词。纵切悔责。参差未一近。星霜日改。而诵持亦日积。习恼渐尔轻安。跧系渐尔消解。顿念无常。归心 般若。乃思粗净身口。方堪展卷受持。徘徊两载。至戊申春夏。绵历听讲者半年。得辍荤血。遂于己酉新正。开经迄今庚戌除月告竣。其间病疽病脱。心则无辍从事 大经。恰得二年。而以夜分计之。实惟三载。此一时中。更无杂想萦绕。亦止。余经兼进。因兹多病。恒虑无常。誓欲澈通。昼夜袪除盖眠。当夏候晓。露坐庭除。冷泉盥?。便复开卷。日射几席。乃移入户。冬夜熟睡一觉。吹灯起坐。鸡声月色。领纳甚亲。或时纸窗色青。短檠发赤。投笔而起。至于居恒键户。以阈自限。惟二时粥饭间。歇少顷。即二净。亦不远左右。后圃草色。室迩喁喁。疏散如客。亲者疑讶。已毕事之日。矻矻乍解。胸臆如释去一物。身心大休。颇为罄快。是晚。忽下停淤数升。而神思略无困倦。自念大经六百卷。阅时亦不下六百日。仗此智光。照瞩无量积愆。消除无始宿障。诚为多生庆幸。非假忏力奚从。遂邀道侣。陈供全经。筌表如云。䖍修忏法。能礼所礼。了不可得。是后终以心血枯竭。脾疾继作。欲书缘起。又复蹉跎。共惊头目沉沉。自喜返视了了。暂推药裹。疾写所怀。为例引六则。系经文之后。蚍蜉撼树。终哂绵劣。鷃鼠饮河。却已腹果。后之君子。正其遗漏。直其拘牵。毋使稍病于经。毋谓仅通乎教。宗风助起。实有望焉。
昆山葛䵻谨述
No. 449-D 般若纲要卷前大般若经缘起大般若经诸法要目大般若经关键
○大般若经缘起(载大智度论)
佛以何因缘。故说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譬如须弥山王。不以无事及小因缘而动。
答。三藏中广引诸喻。为声闻说法。不说菩萨道。中阿含经虽记弥勒作佛。亦不说种种菩萨行。今欲为弥勒等。广说菩萨行。故说摩诃般若波罗蜜经。
复次有菩萨修念佛三昧。佛欲令彼于此三昧得增益。故说般若波罗蜜经。
复次菩萨念本所愿。大慈大悲。故初生时放大光明。作狮子吼。出家修道。六年苦行。舍苦行处。到菩提树下。坐金刚处。降魔众已。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梵王帝释请转法轮。佛受请说法。诸法甚深者。般若波罗蜜是。是故说摩诃般若波罗蜜经。
复次有人疑佛不得一切智。佛自发诚言。我是一切智人。欲断一切众生疑。以是故说摩诃般若波罗蜜经。
复次有众生应得度者。以佛大功德智慧无量。难知难解。故为恶师所惑。心没邪法。佛以大悲手拔之。令入佛道。欲宣示一切诸法实相。断一切众生疑结。故说摩诃般若波罗蜜经。
复次有恶邪人。怀嫉妒意诽谤。言佛智慧不出于人。断彼贡高邪慢意。故于般若经中。自说神德无量。三界特尊。为一切覆护。若发一念恶。获罪无量。发一净信。受人天乐。必得涅槃。
复次欲令人信受法故。
复次欲令众生欢喜故。说是般若波罗蜜经。十力大师。难可值见。汝今已遇。我随时开发三十七品等。诸深法藏。恣汝采取。
复次一切众生。为结使病所烦恼。自有生死以来。无人能治此病者。我今出世。为大医王。是故说摩诃般若波罗蜜经。
复次有人念言。佛与人同。亦有生死。实受饥渴寒热老病。佛欲断彼意故。说是摩诃般若波罗蜜经。示言我身不可思议。梵天王等。诸天祖父。于恒河沙等劫中。欲量我身。寻究我声。不能测度。况我智慧三昧。
复次有人应可度者。或以无智但求身乐。或有为道修着苦行。佛欲拔此二边。令入中道。故说摩诃般若波罗蜜经。
复次分别生身法身。供养果报。故说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见舍利塔品中说)。
复次欲说阿鞞䟦致。及阿鞞䟦致相故。
复次欲说魔幻魔伪魔事故。
复次为当来世人。供养般若波罗蜜因缘故。又欲授三乘记莂。故说是般若波罗蜜经。
复次佛欲说第一义悉檀。故说是般若波罗蜜经(有四种悉檀见后)。
复次欲令长爪梵志等。大议论师。于佛法中生信。故说是般若波罗蜜经。
复次诸佛有二种说法。一者观人心随可度。二者观诸法相。今佛欲说诸法实相。故说摩诃般若波罗蜜经。
复次有二种说法。一者诤处。二者不诤处。诤处余经中已说。今欲说无诤处。故说般若波罗蜜经。
复次余经中多以三种门说法。所谓善门。不善门。无记门。今欲说非善门。非不善门。非无记门诸法相。故说摩诃般若波罗蜜经。
复次余经中随声闻法。说四念处。今欲以异法门。说四念处。故说般若波罗蜜经。
复次余经中佛说五众。无常苦空。无我相今欲以异法门说五众。故说般若波罗蜜经。
如摩诃般若波罗蜜。无量无边。说摩诃般若波罗蜜因缘。亦无量无边。是事广故。今略说摩诃般若波罗蜜因缘竟。
○大般若经诸法要目(细目详经本文)
(学般若菩萨。所应知。所应习。此成佛法门)。
世间法
有为法 有漏法。
出世间法
无为法 无漏法。
五阴
(色受想行识)。
六根
(眼耳鼻舌身意)。
六尘
(色声香味触法)。
十二处
(根尘)。
十八界
(根尘识)。
四大
(地水火风)。
四谛
(苦集灭道)。
十二因缘
(无明 行 识 名色 六入 触 受 爱 取 有 生 死)。
六波罗蜜
(布施 尸罗 羼提 精进 禅定 般若)。
四念处
(身受心法亦名四念住)。
五根
(信根 念根 精进根 定根 慧根)。
五力
(五根增长名五力)。
四正勤
(不善法已生为断 未生不令生 善法未生令生 已生令增长)。
四如意足
(正勤心小散摄之以定)。
七觉支
(择法觉分 精进觉分 喜觉分 除觉分 定觉分 舍觉分 念觉分)。
八正道
(正见 正思惟 正方便 正念 正定 正语 正业 正命)。
九想
(胀想 坏想 血涂想 脓烂想 青想 啖想 散想 骨想 烧想)。
八念
(念佛 念法 念僧 念戒 念舍 念天 念入出息 念死)。
十想
(无常想 苦想 无我想 食不净想 一切世间不可乐想 死想 不净想 断想 离欲想 尽想)。
八背舍
(内有色外亦观色是初内无色外观色是二净背舍身作证是三四无色及灭受想合为八)。
八胜处
(内有色相外观色少若妙若丑是名胜智胜见 内有色相外观色多若妙若丑是名胜智胜见 内无色相外观色少若妙若丑是名胜智胜见 内无色相外观色多若妙若丑是名胜智胜见 内无色相外观色青大不净观治遍一切处贪 内无色相外观色黄大不净观治遍一切处贪 内无色相外观色赤大不净观治遍一切处贪 内无色相外观色白大不净观治遍一切处贪)。
八解脱
(内有色观外色解脱 内无色观外色解脱 净胜解身作证具足住 超一切色想灭有对想不思惟种种想入无边空处具足住 超一切空无边处入无边识处定具足住 超一切识无边处入无所有处定具足住 超一切无所有处入非想非非想处定具足住 超一切非想非非想处入灭想受定具足住)。
十一切处
(即上胜处此则遍缘为异)。
四禅
(有漏 无漏 亦有亦无 非有非无)。
四无色定
(空无边处 识无边处 无所有处 非想非非想处)。
九次第定
(初禅 二禅 三禅 四禅 五虚空处 六识处 七无所有处 八非想非非想 九灭受想)。
十六行
(观苦四无常苦空无我观苦因四集因缘生观苦尽四尽灭妙出观道四道正行迹)。
十地
(正观地 种性地 第八地 见地 薄地 离欲地 已办地 独觉地 菩萨地 如来地)。
四果
(须陀洹 斯陀含 阿那含 阿罗汉)。
三乘
(声闻 缘觉 菩萨 亦有独觉称辟支佛)。
四缘
(因缘 次第缘 缘缘 增上缘)。
十喻
(如幻 如焰 如水中月 如虚空 如响 如乾闼婆城 如梦 如影 如镜中像 如化)。
十八空
(内空 外空 内外空 空空 大空 第一义空 有为空 无为空 毕竟空 无始空 散空 性空 自相空 诸法空 不可得空 无法空 有法空 无法有法空)。
三明
(宿命明 天眼明 漏尽明)。
五眼
(肉眼 天眼 慧眼 法眼 佛眼)。
六通
(神境 天耳 他心 宿命 天眼 漏尽)。
四无量
(慈 悲 喜 舍)。
四摄法
(布施 爱语 利行 同事)。
四无畏
(正等觉无畏 漏尽无畏 障法无畏 尽苦道无畏)。
四无碍解
(义无碍 法无碍 辞无碍 乐说无碍)。
十行
(欢喜行 饶益行 无瞋恨行 无尽行 离痴乱行 善现行 无著行 尊重行 善法行 真实行)。
十忍
(戒忍 知见忍 定忍 慧忍 解脱忍 空忍 无愿忍 无相忍 无常忍 无生忍)。
十力
(知是处非处智力 知过现未来业报智力 知诸禅解脱三昧智力 知诸根胜劣智力 知种种解智力 知种种界智力 知一切至处道智力 知天眼无碍智力 知宿命无漏智力 知永断习气智力)。
十八不共法
(身无失 口无失 念无失 无异想 无不定心 无不知已舍 欲无减 精进无减 念无减 慧无减 解脱无减 解脱知见无减 一切身业随智慧行 一切口业随智慧行 一切意业随智慧行 智慧知过去世无碍 智慧知未来世无碍 智慧知现在世无碍)。
三十二相
八十随好
一切智
道相智
一切相智
一切相微妙智
一切陀罗尼门
一切三摩地门
无忘失法
恒住舍性
真如法界
法性
不虚妄性
不变异性
平等性
法定
法住
实际
处空界
不思议界
十一智
(法智 比智 他心智 世智 苦智 集智 灭智 道智 尽智 无生智 如实智)。
三三昧
(有觉有观 无觉有观 无觉无观)。
三根
(未知欲知根 智根 知已根)。
三解脱门
(空 无相 无愿)。
十六知见
(我 众生 寿命 生者 养育士夫 补特伽罗 意生 儒童 作者 使作者 起者 使起者 受者 使受者 知者 见者)。
三十七助道品
(即四念处 五根 五力 四正勤 四如意足 七觉支 八正道)。
(附见)四悉檀
(一世界悉檀 二为人悉檀 三对治悉檀 四第一义悉檀)。
(论曰四悉檀中总摄一切十二部经八万四千法藏)。
三观
(空 假 中)。
(龙树偈云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亦名为假名亦名中道义)。
六相义
(总 别 同 异 成 坏)。
○大般若经关键
(般若譬彼神丹能点化世出世间法)。无生无著无住无二无舍无取无护无勤无思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无缚无脱无别无断不合不散空相离相寂灭相寂静相无相无愿无作无诤无所得但有名毕竟净不可得无二为方便无生为方便无所得为方便
(一法门如是一切法门亦如是)。不着色有性不着色无性不着色常不着色无常不着色乐不着色苦
(举色而受想行识皆然一切法亦然)。修行般若波罗蜜时不见若相应若不相应不着色寂静不着色不寂静色不与受合受不与想合想不与行合行不与识合过去世不与现在世合现在世不与未来世合萨婆若不与佛合佛不与萨婆若合佛不与菩提合菩提不与佛合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不见诸法性差别故
前列世出世诸法。即次以般若关键者。苟学人敏利。知此。则世出世诸法。总皆融化为般若矣。如曰。无生。则法法皆无生。如曰。无二。则法法皆无二。直至向后。无缚无脱。不垢不净等。类此推去。六百卷般若。思过半矣。
古南沙门通门记
No. 449
般若纲要卷一
古南沙门 通门 阅正
七空居士 葛䵻 提纲
○大般若经初会序
大般若经者。乃希代之绝唱。旷劫之遐津。光被人天。括囊真俗。诚入神之奥府。有国之灵镇。自非圣德远覃。哲人孤出。则玄音罕[卯/贝]。圆教岂臻。所以帝叙金照。皇述琼振。事邈千古。理镜三辰。郁矣斯文。备乎兹日。然则部分四二。昔徒掌其半珠。会兼十六。今乃握其全宝。窃案诸会别起。每比一部。辄复本以殊迹。各申一序。至如灵峰始集。宏韵首驰。控荡身源。敷弘心要。何者。夫五蕴为有情之封。二我为有封之宅。宅我而举。则逐欿之水方深。封蕴以居。则寻香之堞弥峻焉。识夫我之所根者想。想妄而我不存。蕴之所系者名。名假而蕴无托。故即空之谈启。亡言之理畅。阅纷俗于非动。置蠢徒于不生。齐谷响于百名。俦镜姿于万象。筌宰失寄。而后真宰独融。规准莫施。而后冲规妙立。虑途千泯。言术四穷。使夫浅躁投机。拘挛解桎。媲司南之有在。同拱北以知归。义既天悠。词仍海溢。且为诸分之本。又是前古未传。凡勒成四百卷。八十五品矣。或谓权之方土。理宜裁译。窃应之曰。一言可蔽。而雅颂之作联章。二字可题。而涅槃之音积轴。优柔阐缓。其慈诲乎。若译而可削。恐贻患于伤手。今传而必本。庶无讥于溢言。况搦扎之辰。慨念增损。而魂交之夕。炯戒昭彰。终始感贶。具如别录。其有大心茂器。久闻历奉者。自致不惊不怖。爰咨爰度矣。
唐西明寺沙门。玄则制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初分 卷一(缘起品) 卷二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住王舍城鹫峰山顶。与大苾刍众千二百五十人俱。皆阿罗汉。除阿难独居学地。得预流果。大迦叶波而为上首。复有五百苾刍尼众。皆阿罗汉。大胜生主而为上首。复有无量邬波索迦。邬波斯迦。复有无量无数菩萨摩诃萨众。声闻独觉不能测量。其名曰贤守菩萨。宝性菩萨。宝藏菩萨。宝授菩萨。导师菩萨。仁授菩萨。星授菩萨。神授菩萨。帝授菩萨。广慧菩萨摩诃萨等。皆法王子。堪绍佛位。而为上首。尔时世尊于师子座上。自敷尼师坛。结跏趺坐。入等持王妙三摩地。正知正念。从等持王安详而起。以净天眼。观察十方殑伽沙等诸佛世界。一一身分。各放六十百千俱胝那庾多光。此一一光各照三千大千世界。从此展转。遍照十方殑伽沙等诸佛世界。其中有情遇斯光者。必得无上正等菩提。尔时世尊。从其面门。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流出无量百千俱胝那庾多光。一一光中现宝莲华。诸华台中。皆有化佛结跏趺坐。演妙法音。皆说般若波罗蜜多相应之法。尔时世尊不起本座。复入师子游戏等持。现神通力。令此三千大千世界六种变动。时此三千大千世界所有地狱傍生鬼界。及余无暇险恶趣坑。一切有情。皆离苦难。从此舍命。得生人中。及六欲天。皆忆宿住。欢喜踊跃。同诣佛所。以殷净心。顶礼佛足。时此三千大千世界无量无数净居诸天。下至欲界四大王众天。及余一切人非人等。皆见如来处师子座。威光显曜。如大金山。各持种种无量天华。持诣佛所。奉散佛上。以世尊神通力故。各各见佛正坐其前。独为说法。尔时世尊不起于座。熙怡微笑。从其面门。放大光明。遍照三千大千佛土。并余十方殑伽沙等诸佛世界。一切有情。寻佛光明。普见十方殑伽沙等诸佛世界。一切如来应正等觉。声闻菩萨众会围绕。及余一切有情无情。品类差别。亦见此土释迦牟尼如来应正等觉。声闻菩萨众会围绕。及余一切有情无情。品类差别。尔时东方尽殑伽沙世界。最后世界名曰多宝。佛号宝性。时现在彼安隐住持。为诸菩萨摩诃萨众。说大般若波罗蜜多。彼有菩萨。名曰普光。见此大光。大地变动。及佛身相。前诣佛所。顶礼白言。何因何缘而有此瑞。时宝性佛。告普光菩萨言。善男子。从此西方尽殑伽沙等世界。最后世界名曰堪忍。佛号释迦牟尼。今现在彼安隐住持。将为菩萨摩诃萨众说大般若波罗蜜多。彼佛神力。故现此瑞。普光闻已。请往堪忍世界。观礼供养释迦牟尼如来。宝性佛即以千茎金色莲华授普光菩萨。而诲之言。汝持此华至释迦牟尼佛所。致问无量。时释迦牟尼佛受此莲华。还散东方殑伽沙等诸佛世界。佛神力故。令此莲华遍诸佛土。诸华台中各有化佛结跏趺坐。为诸菩萨说大般若波罗蜜多相应之法。有情闻者。必得无上正等菩提。是时普光及诸眷属。供养恭敬佛菩萨已。退坐一面。如是最后世界。已前所有东方一一佛土。各有如来。现为大众宣说妙法。亦各有一上首菩萨。向佛观礼。供养恭敬。退坐一面。尔时南方尽殑伽沙等最后世界名离一切忧。佛号无忧德。彼有菩萨名曰离忧。西方尽殑伽沙等世界最后世界名近寂静。佛号宝?。彼有菩萨名曰行慧。北方尽殑伽沙世界最后世界名曰最胜。佛号胜帝。彼有菩萨名曰胜授。东北方尽殑伽沙等世界最后世界名定庄严。佛号定象胜德。彼有菩萨名曰离尘勇猛。东南方尽殑伽沙等世界最后世界名妙觉庄严甚可爱乐。佛号莲华胜德。彼有菩萨名莲华手。西南方尽殑伽沙等世界最后世界名离尘聚。佛号日轮遍照胜德。彼有菩萨名日光明。西北方尽殑伽沙等世界最后世界名真自在。佛号一宝盖胜。彼有菩萨名曰宝胜。下方尽殑伽沙等世界最后世界名曰莲华。佛号莲华德。彼有菩萨名莲华胜。上方尽殑伽沙等世界最后世界名曰欢喜。佛号喜德。彼有菩萨名曰喜授。见此大光。大地变动。及佛身相。前诣佛所。顶礼白言。何因何缘而有此瑞。乃至请往堪忍世界。观礼供养释迦牟尼如来。见已欢喜。退坐一面。尔时于此三千大千佛之世界。众宝充满。种种妙华遍布其地。宝幢幡盖处处行列。周遍庄严甚可爱乐。如众莲华世界普华如来净土。妙吉祥菩萨。善住慧菩萨。及余无量大威神力菩萨摩诃萨。本住其中(缘起品竟)。
卷三(学观品)
尔时世尊知诸世界若天。魔。梵。若诸沙门。乃至龙神。若诸菩萨住最后身。绍尊位者。若余一切于法有缘人非人等。皆来集会。便告舍利子言。若菩萨摩诃萨。欲于一切法。等觉一切相。当学般若波罗蜜多。舍利子白佛言。云何菩萨欲于一切法。等觉一切相。当学般若波罗蜜多。佛告舍利子言。诸菩萨摩诃萨。应以无住而为方便。安住般若波罗蜜多。能住所住不可得故。应以无舍而为方便。圆满布施波罗蜜多。施者受者及所施物不可得故。应以无护而为方便。圆满净戒波罗蜜多。犯无犯相不可得故。应以无取而为方便。圆满安忍波罗蜜多。动不动相不可得故。应以无勤而为方便。圆满精进波罗蜜多。身心勤怠不可得故。应以无思而为方便。圆满静虑波罗蜜多。有味无味不可得故。应以无著而为方便。圆满般若波罗蜜多。诸法性相不可得故。
复次舍利子。诸菩萨摩诃萨。安住般若波罗蜜多。以无所得而为方便。应圆满一切法。如是诸法不可得故。
修行般若波罗蜜多。如实知六波罗蜜多。得大果报。
以无所得而为方便。修行一波罗蜜多。能满五波罗蜜多。
诸菩萨摩诃萨。欲得此等无量无数不可思议希有功德。应学般若波罗蜜多(此卷自舍利子发问起答应学义。直至卷末方竟)。
卷四
尔时舍利子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应行般若波罗蜜。多佛告具寿舍利子言。舍利子。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蜜多时。应如是观。实有菩萨。不见有菩萨。不见菩萨名。不见般若波罗蜜多。不见般若波罗蜜多名。不见行。不见不行。何以故。舍利子。菩萨自性空。菩萨名空。所以者何。色自性空。不由空故。色空。非色。色不离空。空不离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自性空。不由空故。受想行识空。非受想行识。受想行识不离空。空不离受想行识。受想行识即是空。空即是受想行识。何以故。舍利子。此但有名。谓为萨埵。此但有名。谓为菩提萨埵。此但有名。谓之为空。此但有名。谓之为色受想行识。如是自性。无生无灭。无染无净。菩萨摩诃萨如是行般若波罗蜜多。不见生。不见灭。不见染。不见净。由不见故。不生执着。复次舍利子。诸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应如是观。菩萨但有名。佛但有名。般若波罗蜜多但有名。色但有名。受想行识但有名。眼处但有名。耳鼻舌身意处但有名。色处但有名。声香味触法处但有名。眼界但有名。耳鼻舌身意界但有名。色界但有名。声香味触法界但有名。眼识界但有名。耳鼻舌身意识界但有名。眼触但有名。耳鼻舌身意触但有名。眼触为缘所生诸受但有名。耳鼻舌身意触为缘所生诸受但有名。地界但有名。水火风空识界但有名。因缘但有名。等无间缘。所缘缘。增上缘。但有名从缘所生诸法但有名。无明但有名。行。识。名色。六处。触。受。爱。取。有。生。老死愁叹苦忧恼但有名。布施波罗蜜多但有名。净戒。安忍。精进。静虑波罗蜜多但有名。内空但有名。外空。内外空。空空。大空。胜义空。有为空。无为空。毕竟空。无际空。散空。无变异空。本性空。自相空。共相空。一切法空。不可得空。无性空。自性空。无性自性空但有名。四念住但有名。四正断。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觉支。八圣道支但有名。空解脱门但有名。无相无愿解脱门但有名。苦圣谛但有名。集灭道圣谛但有名。四静虑但有名。四无量。四无色定但有名。八解脱但有名。八胜处。九次第定。十遍处但有名。陀罗尼门但有名。三摩地门但有名。欢喜地但有名。离垢地。发光地。?慧地。极难胜地。现前地。远行地。不动地。善慧地。法云地但有名。正观地但有名。种性地。第八地。见地。薄地。离欲地。已办地。独觉地。菩萨地。如来地但有名。五眼但有名。六神通但有名。如来十力但有名。四无所畏。四无碍解。大慈。大悲。大喜。大舍。十八佛不共法但有名。三十二大士相但有名。八十随好但有名。无忘失法但有名。恒住舍性但有名。一切智但有名。道相智。一切相智但有名。一切智智但有名。永拔烦恼习气相续但有名。预流果但有名。一来。不还。阿罗汉果但有名。独觉菩提但有名。世间法但有名。出世间法但有名。有漏法但有名。无漏法但有名。有为法但有名。无为法但有名。舍利子。如我但有名。谓之为我。实不可得。如是有情。命者。生者。养者。士夫补特伽罗。意生。儒童。作者。使作者。起者。使起者。受者。使受者。知者。见者亦但有名。谓为有情。乃至见者。以不可得空故。但随世俗。假立客名。诸法亦尔。不应执着。是故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不见有我乃至见者。亦不见有一切法性。舍利子。诸菩萨摩诃萨。如是修行甚深般若波罗蜜多。除诸佛慧。一切声闻独觉等位所不能及。以不可得空故。所以者何。是菩萨摩诃萨。于名所名。俱无所得。以不观见。无执着故。舍利子。诸菩萨能如是修行般若波罗蜜多。名善修行般若波罗蜜多。
舍利子。假使汝及大目乾连。充满十方殑伽沙等诸佛世界。如稻麻竹苇甘蔗林等。所有智慧。比行般若波罗蜜多一菩萨摩诃萨智慧。百分不及一。千分。百千分。乃至邬波尼杀昙分。亦不及一。何以故。菩萨智慧。能使一切有情趣般涅槃。一切声闻独觉智慧不如是故。
菩萨常作是念。我当修行一切法。乃至我当永拔一切烦恼习气。证得无上正等菩提。方便安立无量无数无边有情于无余依涅槃界。声闻独觉无如是念。
菩萨摩诃萨。常与一切声闻独觉作真福田。何以故。以依菩萨摩诃萨故。一切善法出现世间。
菩萨施诸有情无量无数无边善法。为大施主。不须复报诸施主恩(学观品竟)。
卷四之十四叶(相应品)
舍利子白佛言。菩萨摩诃萨。与何法相应故。当言与般若波罗蜜多相应。佛告舍利子。与一切法空相应故。当言与般若波罗蜜多相应。舍利子。与如是等空相应时。不见色乃至识。若相应若不相应。何以故。是菩萨摩诃萨。不见色乃至识。若是生法。若是灭法。若是染法。若是净法。不见色与受合。受与想合。想与行合。行与识合。何以故。无有少法与少法合。本性空故。所以者何。诸色空。彼非色。诸受想行识空。彼非受想行识。何以故。诸色空。彼非变碍相。诸受空。彼非领纳相。诸想空。彼非取像相。诸行空。彼非造作相。诸识空。彼非了别相。何以故。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不异空。空不异受想行识。受想行识即是空。空即是受想行识。何以故。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非过去。非未来。非现在。舍利子。如是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地界。无水火风空识界。无眼处。无耳鼻舌身意处。无色处。无声香味触法处。无眼界。无耳鼻舌身意界。无色界。无声香味触法界。无眼识界。无耳鼻舌身意识界。无眼触。无耳鼻舌身意触。无眼触为缘所生诸受。无耳鼻舌身意触为缘所生诸受。无无明生。无无明灭。无行。识。名色。六处。触。受。爱。取。有。生。老死愁叹苦忧恼生。无行识名色。乃至老死愁叹苦忧恼灭。无苦圣谛。无集灭道圣谛。无得。无现观。无预流。无预流果。无一来。无一来果。无不还。无不还果。无阿罗汉。无阿罗汉果。无独觉。无独觉菩提。无菩萨。无菩萨行。无佛。无佛菩提。舍利子。修行般若波罗蜜多菩萨。与如是等法相应故。当言与般若波罗蜜多相应。
卷五 卷六
舍利子。修行般若波罗蜜多。不见一切法若相应。若不相应。
修行般若波罗蜜多。入一切法自相空已。不观色乃至识。若相应若不相应。不观色乃至识与前际后际现在。若相应若不相应。何以故。不见前际后际现在故。
修行般若波罗蜜多。不观一切智与一切法。若相应若不相应。何以故。尚不见有一切法。况观一切智与一切法。若相应若不相应。不观一切智与佛。若相应若不相应。何以故。尚不见有佛。况观一切智与佛。若相应若不相应。不观一切智与菩提。若相应。若不相应。何以故。尚不见有菩提。况观一切智与菩提若相应若不相应。舍利子。一切智即是佛。佛即是一切智。一切智即是菩提。菩提即是一切智故。
修行般若波罗蜜多。不着一切法有。非有。常。无常。乐。苦。我。无我。寂静。不寂静。空。不空。无相。有相。无愿。有愿(五卷十六叶起至六卷末止)。
卷七
不为一切法故。修行般若波罗蜜多。何以故。不见诸法性差别故。
菩萨摩诃萨。不见少法能于法界现等觉。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不见有法离法界者。不见法界离诸法有。不作是念。此法能证法界。此法不能证法界。何以故。尚不见法。况见有法能证法界。或不能证。
修行般若波罗蜜多。不见一切法与空相应。不见空与一切法相应。若能如是与空相应。是为第一与空相应。诸相应中。与般若波罗蜜多相应为最第一。何以故。此般若波罗蜜多相应。即是空相应。即是无相相应。即是无愿相应。由此因缘最为第一(相应品竟)。
卷七之十三叶(转生品)
舍利子白佛言。安住般若波罗蜜多诸菩萨摩诃萨。从何处没。来生此间。从此处没。当生何处。佛告舍利子言。安住般若菩萨。有从他方佛土没。来生此间。有从睹史多天没。来生此间。有从人中没。生此人中。舍利子。若菩萨安住般若。从他方佛土没。来生此者。是菩萨速与般若波罗蜜多相应。由与般若波罗蜜多相应故。转生便得深妙法门疾现在前。从此已后。恒与般若波罗蜜多速得相应。在所生处。常得值佛。供养恭敬。尊重赞叹。能令般若波罗蜜多渐得圆满。舍利子。若菩萨安住般若。从睹史多天没。来生此者。是菩萨多为一生所系。布施。净戒。安忍。精进。静虑。般若波罗蜜多。自在现前。常不忘失。亦于一切陀罗尼门。三摩地门。自在现前。常不忘失。舍利子。若菩萨安住般若。从人中没。生人中者。是菩萨除不退转。其根昧钝。虽勤修般若波罗蜜多。而不能速与般若波罗蜜多相应。又于一切陀罗尼门。三摩地门。未得自在。
次答从此间没当生何处者。舍利子。是菩萨由与般若波罗蜜多相应故。从此处没。生余佛土。从一佛国。至一佛国。在在生处。常得值遇诸佛世尊。供养恭敬。尊重赞叹。乃至无上正等菩提。终不离佛。舍利子。有菩萨无方便善巧故。入四静虑。亦能修行六波罗蜜多。是菩萨得静虑故。生长寿天。随彼寿尽。来生人间。值遇诸佛。供养恭敬。尊重赞叹。虽行六种波罗蜜多。而诸根昧钝。不甚明利。诸有所为。非极善巧。舍利子。有菩萨入四静虑。亦能修行六波罗蜜多。是菩萨无方便善巧故。舍诸静虑而生欲界。当知是菩萨亦诸根昧钝。不甚明利。诸有所为。非极善巧。舍利子。有菩萨入四静虑。入四无量。入四无色定。修行六波罗蜜多。安住内空。乃至无性自性空。安住真如。安住法界。法性。乃至不思议界。修行四念住。四正断。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觉支。八圣道支。安住四圣谛。修行八解脱。八胜处。九次第定。十遍处。修行三解脱门。陀罗尼门。三摩地门。修行五眼。六神通。修行佛十力。四无所畏。四无碍解。大悲大悲。大喜大舍。十八佛不共法。修行无忘失法。恒住舍性。修行一切智。道相智。一切相智。是菩萨有方便善巧故。不随静虑无量无色势力而生。随所生处。常遇如来应正等觉。供养恭敬。尊重赞叹。常不远离甚深般若波罗蜜多。当知是菩萨。此贤劫中。定得无上正等菩提。舍利子。有菩萨入四静虑。四无量。四无色定。是菩萨有方便善巧故。不随静虑无量无色势力而生。还生欲界。若刹帝利大族。若婆罗门大族。若长者居士大族。为欲成熟有情故。不为贪染后有故生。舍利子。有菩萨入四静虑。四无量。四无色定。是菩萨有方便善巧故。不随静虑无量无色而生。或生四大王众天。或生三十三天。或生夜摩天。或生睹史多天。或生乐变化天。或生他化自在天。为欲成熟诸有情故。及为严净诸佛土故。常值诸佛。供养恭敬。尊重赞叹。无空过者。舍利子。有菩萨入四静虑。四无量。四无色定。是菩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有方便善巧故。于此处没。生梵世中。作大梵王。威德炽盛。过余梵众。多百千倍。从自天处。游诸佛土。从一佛国。至一佛国。其中有菩萨未证菩提者。劝证菩提。已证菩提未转法轮者。请转法轮。为欲利乐诸有情故。舍利子。有菩萨一生所系有方便善巧故。入四静虑。四无量。四无色定。修行六波罗蜜多。安住内空。乃至无性自性空。安住真如。安住法界。法性。乃至不思议界。修行四念住。四正断。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觉支。八圣道支。安住四圣谛。修行八解脱。八胜处。九次第定。十遍处。修行三解脱门。一切陀罗尼门。一切三摩地门。修行五眼。六神通。修行佛十力。四无所畏。四无碍解。大慈大悲。大喜大舍。十八法不共法。修行无忘失法。恒住舍性。修行一切智。道相智。一切相智。是菩萨不随静虑无量无色势力而生。现前奉事亲近供养现在如来应正等觉。于是佛所。勤修梵行。从此处没。生睹史多天。尽彼寿量。诸根无缺。具念正知。无量无数百千俱胝那庾多天众。围绕导从。游戏神通来生人中。现修苦行。证得无上正等菩提。转妙法轮。度无量众。舍利子。有菩萨得六神通。不生欲界。不生色界。不生无色界。游诸佛土。从一佛国。至一佛国。供养恭敬。尊重赞叹。无量如来应正等觉。修诸菩萨摩诃萨行。渐次证得所求无上正等菩提。舍利子。有菩萨得六神通。自在游戏。从一佛国。至一佛国。所经佛土。无有声闻独觉等名。唯有一乘真梵。行者是菩萨于诸佛土。供养恭敬。尊重赞叹。无量如来应正等觉。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渐次圆满。严净佛土。成熟有情。常无懈废。舍利子。有菩萨得六神通。自在游戏从一佛国。至一佛国。所经佛土。有情寿量不可数知。是菩萨于诸佛土。供养恭敬。尊重赞叹。无量如来应正等觉。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渐次圆满。严净佛土。成熟有情。曾无懈倦。舍利子。有菩萨得六神通。自在游戏。从一世界。至一世界。有诸世界。不闻佛名。法名。僧名。是菩萨往彼世界。称扬赞叹佛法僧宝。令诸有情深生净信。由斯长夜利益安乐。是菩萨于此命终。生有佛界。修诸菩萨摩诃萨行。渐次证得所求无上正等菩提。利益安乐诸有情类。舍利子。有菩萨从初发心勇猛精进。得四静虑。得四无量。得四无色定。修行六波罗蜜多。安住内空。乃至无性自性空。安住真如。安住法界。法性。乃至不思议界。修行四念住。四正断。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觉支。八圣道支。安住四圣谛。修行八解脱。八胜处。九次第定。十遍处。修行三解脱门。一切陀罗尼门。一切三摩地门。修行极喜地。乃至法云地。修行五眼。六神通。修行佛十力。四无所畏。四无碍解。大慈大悲。大喜大舍。十八佛不共法。修行无忘失法。恒住舍性。修行一切智。道相智。一切相智。是菩萨不生欲界。不生色界。不生无色界。常生能益诸有情处。利益安乐一切有情。舍利子。有菩萨先已修习六波罗蜜多。初发心已。便入菩萨正性离生。乃至证得不退转地。舍利子。有菩萨先已修习六波罗蜜多。及余无量无边佛法。初发心已。便能展转证得无上正等菩提。转妙法轮。度无量众。于无余依大涅槃界而般涅槃。般涅槃后。所说正法。住世一劫。或一劫余。利乐无边诸有情类。舍利子。有菩萨先已修习六波罗蜜多。及余菩萨摩诃萨行。初发心已。便与般若波罗蜜多相应。与无量无数菩萨。前后围绕。游诸佛土。从一佛国。至一佛国。供养恭敬。尊重赞叹诸佛世尊。成熟有情。严净佛土。
卷八 卷九
舍利子。有菩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得四静虑。及四无量。四无色定。于九等至。次第超越。顺逆入出。自在游戏。非诸声闻独觉等境。是菩萨于诸等至。方便善巧次第超越。自在游戏。然于其中无染无著。
有菩萨虽住六波罗蜜多。而以一波罗蜜多常为上首。具足修习。劝诸有情。亦令修习。
有菩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方便善巧。化身如佛。遍入地狱傍生鬼界。若人。若天。随其类音。为说正法。令获殊胜利益安乐。
有菩萨安住六波罗蜜多。化身如佛。遍至十方殑伽沙等诸佛世界。为诸有情宣说正法。于诸佛所。听闻正法。严净佛土。周览十方。最胜佛土。微妙净相。而便自起最极庄严清净佛土。于中安处一生所系诸大菩萨。令速证得所求无上正等菩提。
有菩萨安住六波罗蜜多。常为邪见盲冥有情。作法照明。亦持此明。常以自照。乃至无上正等菩提。此法照明。曾不舍离。是菩萨由此因缘。于诸佛法。常得现起。是故舍利子。修行般若波罗蜜多。于身语意三有罪业。无容暂起。
有菩萨安住般若波罗蜜多。能成胜智。由此智故。虽行一切法。而不得一切法。虽能圆满一切佛法。而于诸法无执无取。以一切法自性空故。
有菩萨修行六波罗蜜多。得净五眼。如是六种波罗蜜多。总摄一切清净善法。谓声闻善法。独觉善法。菩萨善法。如来善法。舍利子。若正问言。何法能摄一切善法。应正答言。甚深般若波罗蜜多。何以故。能生六种波罗蜜多。及五眼等。无量无边不可思议胜功德故。能学如是清净五眼。定得无上正等菩提。(卷八)。
有菩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能引发六神通波罗蜜多。一者神境智证通。二者天耳智证通。三者他心智证通。四者宿住智证通。五者天眼智证通。六者漏尽智证通。舍利子言。云何神境智证通。佛言。菩萨神境智证通。起无量种大神变事。所谓震动十方各如殑伽沙界大地等物。变一为多。变多为一。或显或隐。迅速无碍。山崖墙壁。直过如空。凌虚往来。犹如飞鸟。地中出没。如出没水。水上经行。如经行地。身出烟焰。如燎高原。体注众流。如销雪岭。日月神德。威势难当。以手扪摩。光明隐蔽。乃至净居。转身自在。如斯神变。无量无边。是菩萨虽具如是神境智用。而于其中俱无所著。不作是念。我今引发神境智通。为自娱乐。为娱乐他。唯除为得一切智智。舍利子言。云何天耳智证通。佛言。菩萨天耳智证通。最胜清净。过人天耳。能如实闻十方各如殑伽沙界情非情类种种音声。所谓遍闻地狱声。傍生声。鬼界声。人声。天声。声闻声。独觉声。菩萨声。如来声。诃毁生死声。赞叹涅槃声。弃背有为声。趣向菩提声。厌恶有漏声。欣乐无漏声。称扬三宝声。摧伏异道声。论议决择声。讽诵经典声。劝断诸恶声。教修众善声。拔济苦难声。庆慰欢乐声。如是等声。若大若小。皆能遍闻。无障无碍。是菩萨虽具如是天耳作用。而于其中俱无所著。不作是念。我今引发天耳智通。为自娱乐。为娱乐他。唯除为得一切智智。舍利子言。云何他心智证通。佛言。菩萨他心智证通。能如实知十方各如殑伽沙界他有情类心心所法。所谓遍知他有情类贪心。离贪心。嗔心。离瞋心。痴心。离痴心。爱心。离爱心。取心。离取心。聚心。散心。小心。大心。举心。下心。寂静心。不寂静心。掉心。不掉心。定心。不定心。解脱心。不解脱心。有漏心。无漏心。有衅心。无衅心。有上心。无上心。菩萨虽具如是他心智用。而于其中俱无所著。不作是念。我今引发他心智通。为自娱乐。为娱乐他。唯除为得一切智智。舍利子言。云何宿住随念智证通。佛言。菩萨宿住随念智证通。能如实知十方各如殑伽沙界一切有情诸宿住事。所谓随念若自若他。一心。十心。百心。千心。多百千心。诸宿住事。或复随念一日。十日。百日。千日。多百千日。诸宿住事。或复随念一月。十月。百月。千月。多百千月。诸宿住事。或复随念一岁。十岁。百岁。千岁。多百千岁。诸宿住事。或复随念一劫。十劫。百劫。千劫。多百千劫。乃至无量无数百千俱胝那庾多劫。诸宿住事。或复随念前际所有诸宿住事。谓如是时。如是处。如是名。如是姓。如是类。如是食。如是久住。如是寿限。如是长寿。如是受乐。如是受苦。彼没生此。此没生彼。如是状貌。如是言说。若略若广。若自若他。诸宿住事。皆能随念。菩萨虽具如是宿住智用。而于其中俱无所著。不作是念。我今引发宿住智通。为自娱乐。为娱乐他。唯除为得一切智智。舍利子言。云何天眼智证通。佛言。菩萨天眼智证通。最胜清净。过人天眼。能如实见十方各如殑伽沙界情非情类。种种色像。所谓普见有情类生时死时。妙色粗色。若胜若劣。善趣恶趣。诸如是等种种色像。因此复知诸有情类。随业力用。受生差别。如是有情。成就身妙行。语妙行。意妙行。赞美贤圣正见因缘。身坏身终。当升善趣。天上人中。受诸妙乐。如是有情。成就身恶行。语恶行。意恶行。谤毁贤圣邪见因缘。身坏命终。当堕恶趣。或生地狱傍生鬼界。或生边地下贱。秽恶有情类中。受诸剧苦。如是种种受果差别。菩萨虽具如是天眼作用。而于其中俱无所著。不作是念。我今引发天眼智通。为自娱乐。为娱乐他。唯除为得一切智智。舍利子言。云何漏尽智证通。佛言。菩萨漏尽智证通。能如实知十方各如殑伽沙界一切有情。若自若他。漏尽不尽。此通依止金刚喻定。断诸障习。方得圆满。得不退转菩萨地时。于一切漏亦名为尽。毕竟不起现在前故。菩萨虽得此漏尽通。不堕声闻及独觉地。唯趣无上正等菩提。不复希求余义利故。菩萨虽具如是漏尽智用。而于其中俱无所著。不作是念。我今引发漏尽智证通。为自娱乐。为娱乐他。唯除为得一切智智。
有菩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安住六种波罗蜜多。严净一切智。一切相智道。由毕竟空无去来故。无布施。无悭贪。唯假施设故。无净戒。无犯戒。唯假施设故。无安忍。无忿恚。唯假施设故。无精进。无懈怠。唯假施设故。无静虑。无散乱。唯假施设故。无般若。无愚痴。唯假施设故。是菩萨不着趣入。不着不趣入。不着己度。不着非己度。不着布施。不着悭贪。不着净戒。不着犯戒。不着安忍。不着忿恚。不着精进。不着懈怠。不着静虑。不着散乱。不着般若。不着愚痴。当于尔时。于着不着亦无所著。何以故。达一切法毕竟空故。
佛说般若波罗蜜多胜功德时。会中无量大苾刍众皆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世尊面门出种种色光。告阿难陀言。此从座起无量苾刍。从是以后。六十一劫星喻劫中当得作佛。皆同一号。谓大幢相如来。十号具足。是诸苾刍从此殁已。当生东方不动佛国。于彼佛所。勤修梵行。复有六十百千诸天子众。闻佛所说甚深般若波罗蜜多。功德胜利。皆发无上正等觉心。世尊记彼。当于慈氏如来法中。净信出家。勤修梵行。慈氏如来皆为授记。尔时此间一切众会。以佛神力。皆见十方各千佛土诸佛世尊。及彼佛土功德庄严。微妙殊胜。时此众会无量诸有情类。各发愿言。以我所修诸纯净业。愿当往生彼彼佛土。世尊面门又放种种色光。谓阿难陀言。是诸有情。从此寿尽。随彼愿力。各得往生彼彼佛土。于诸佛所。修菩萨行。乃至无上正等菩提。在所生处。当不离佛。精勤修习一切法。及余菩萨摩诃萨行。得圆满已。俱时成佛。皆同一号。谓庄严王如来。十号具足(转生品竟)。
卷十(赞胜德品)
舍利子。大目连。大饮光。善现等众。合掌白佛。赞说般若波罗蜜多。世尊。修行般若波罗蜜多诸菩萨。最尊最胜。最上最妙。具大势力。能修行无等等诸法。能圆满无等等诸法。能具足无等等诸法。能得无等等自体。所谓无边殊胜相好妙庄严身。能证无等等妙法。所谓无上正等菩提。世尊。如来亦由修行般若波罗蜜多。能修行安住圆满。具足种种功德故。得无等等色。得无等等受想行识。证无等等菩提。转无等等法轮。度脱无量诸有情类。令获殊胜利益安乐。佛言。如是如是。如汝所说。
卷十之十一叶(现舌相品)
尔时世尊现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复从舌相。出种种色光。普照十方殑伽沙等。诸佛世界。是时十方殑伽沙等诸佛土中。各有无量无数菩萨。各诣其佛。何缘而有此瑞。佛告菩萨。堪忍世界。有释迦牟尼如来。说大般若波罗蜜多。今所见光。即是彼佛舌相所现。时诸菩萨欢喜踊跃。欲往观礼供养。并听般若波罗蜜多。经须臾间。至此佛所。尔时世尊微笑。复出种种色光。告阿难言。是从座起多众。已于诸法悟无生忍。于当来世。经六十八俱胝大劫修菩萨行。华积劫中。当得作佛。皆同一号。谓觉分华如来十号具足。
卷十一(教诫教授品)至卷三十六
佛告善现。汝以辩才。当为菩萨众宣说般若波罗蜜多相应之法。教诫教授。令修学究竟。时菩萨众。及大声闻。天龙药叉。人非人等。咸作是念。尊者善现。为以自慧辩才之力。为当承佛威神力耶。善现。知诸所念。便告舍利子言。诸佛弟子所说法教。当知皆承佛威神力。何以故。诸佛宣说法要。彼承佛教。情勤修学。便能证得诸法实性。由是有所宣说。皆与法性能不相违。故佛所言。如灯传照。我当承佛威佛加被。为诸菩萨宣说般若波罗蜜多相应之法。非以自慧辩才之力。所以者何。甚深般若波罗蜜多相应之法。非诸声闻独觉境界。尔时善现白佛言。此中何法名为菩萨摩诃萨。复有何法名为般若波罗蜜多。世尊。我不见有法可名菩萨摩诃萨。亦不见有法可名般若波罗蜜多。如是二名。亦不见有。云何令我为诸菩萨宣说。佛言。善现。菩萨摩诃萨但有名。谓为菩萨摩诃萨。般若波罗蜜多。亦但有名。谓为般若波罗蜜多。此之二名。不生不灭。唯有想等想施设言说。如是假名。不在内。不在外。不在两间。不可得故。诸菩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于一切法。名假。法假。及教授假。应正修学。
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不应观一切法若常。若无常。若乐。若苦。若净。若不净。若空。若不空。若有相。若无相。若有愿。若无愿。若寂静。若不寂静。若远离。若不远离。若有为。若无为。若有漏。若无漏。若生若灭。若善。若非善。若有罪。若无罪。若烦恼。若无烦恼。若世间。若出世间。若杂染。若清净。若属生死。若属涅槃。若在内。若在外。若住两间。若可得。若不可得。
菩萨般若二名。不见在有为界中。亦不见在无为界中。何以故。菩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于一切法不起分别。无异分别。住无分别修一切法。唯正勤求一切智智。
佛告善现。如汝所说。色等法不可得故。菩萨摩诃萨亦不可得。菩萨摩诃萨不可得故。所行般若波罗蜜多。亦不可得。菩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应如是学(卷十五之十起。卷十七之七止)。
佛告善现。如汝所说。色等法。及色等常无常等法。不可得故。色等法增语。及色等常无常等法增语。亦不可得。法及增语不可得故。菩萨摩诃萨亦不可得。菩萨摩诃萨不可得故。般若波罗蜜多亦不可得。菩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应如是学(卷十七之八叶起至卷三十六之四叶止)。
复次善现。汝先所言。我不见有法可名菩萨摩诃萨者。如是如是。如汝所说。善现。诸法不见诸法。诸法不见法界。法界不见诸法。法界不见法界。菩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于一切法。都无所见。无所见时。其心不惊不恐不怖。于一切法心不沉没。亦不忧悔。所以者何。是菩萨不见色受想行识。乃至不见诸佛无上正等菩提。善现言。世尊。何因缘故。于一切法。心不沉没。亦不忧悔。佛言。是菩萨于一切心心所法。不得不见。由此于一切法。心不沉没。亦不忧悔。善现言。云何其心不惊不恐不怖。佛言。是菩萨普于一切意界。意识界。不得不见。于一切法不惊不恐不怖。善现。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于一切处。不得般若波罗蜜多。不得般若波罗蜜多名。不得菩萨。不得菩萨名。不得菩萨心。应如是教诫教授诸菩萨。令于般若波罗蜜多修学究竟(教诫教授品竟)。
卷三十六之七叶(劝学品)
舍利子答善现言。若菩萨无方便善巧。而行六波罗蜜多。住三解脱门。堕于声闻。或独觉地。不入菩萨正性离生。如是名为菩萨顶堕。即此顶堕。亦名为生。舍利子言。何缘名生。善现答言。生谓法爱。若诸菩萨顺道法爱。说名为生。何谓菩萨顺道法爱。善现言。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住一切法而生想着。是为菩萨顺道法爱。如是法爱。说名为生。如宿食生。能为过患。云何菩萨入正性离生。善现言。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不见内空。不待内空。而观外空。不见外空。不待外空。而观内空。乃至不见自性空。不待自性空。而观无性空。不待自性空。而观无性自性空。不见无性自性空。不待无性自性空。而观自性空。若作是观。名入菩萨正性离生。
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菩提心不应着。菩提心名不应着。无等等心不应着。无等等心名不应着。广大心不应着。广大心名不应着。何以故。是心非心本性净故。舍利子问善现言。是心云何本性清净。善现答言。是心本性非贪相应。非不相应。非瞋相应。非不相应。非痴相应非不相应。非诸缠结随眠相应。非不相应。非诸见趣漏暴流轭取等相应。非不相应。非诸声闻独觉等相应。非不相应。是心如是本性清净。舍利子言。是心为有心非心性不。善现答言。非心性中。有性无性为可得不。舍利子言。不也善现。善现答言。非心性中。有性无性既不可得。如何可言是心为有心非心性不。舍利子言。何等名为心非心性。善现答言。于一切法无变异。无分别。是名心非心性。舍利子言。如心无变异。无分别。色亦无变异。无分别耶。受想行识亦无变异。无分别耶。乃至无上正等菩提亦无变异。无分别耶。答言。如是。舍利子赞善现言。善哉善哉。应如是学。应知已住不退转地。善现。如是般若波罗蜜多中。广说开示三乘法。若菩萨学般若波罗蜜多。则为遍学三乘。亦于三乘法皆得善巧(劝学品竟)。
卷三十六之十八叶(无住品) 卷三十七
善现白佛言。世尊。我于诸法。不得不见。若集若散。云何可言此是诸法。是诸法名。皆无所住。亦非不住。何以故。诸法名义既无所有。故诸法名皆无所住。亦非不住。世尊。若菩萨摩诃萨。闻以如是相状。说般若波罗蜜多时。心不沉没。亦不忧悔。其心不惊不恐不怖。当知已住不退转地。以无所住方便而住。
善现复白佛言。修行般若波罗蜜多菩萨。不应住色。不应住受想行识。何以故。色。色性空。受想行识。受想行识性空。世尊。是色非色空。是色空非色。色不离空。空不离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乃至不应住一切陀罗尼门。一切三摩地门。亦复如是。若菩萨无方便善巧。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我我所执所缠扰故。心便住色。心便住受想行识。由此住故。于色作加行。于受想行识作加行。由加行故。不能摄受般若波罗蜜多。不能修行般若波罗蜜多。不能圆满般若波罗蜜多。不能成办一切相智。所以者何。本性空故。菩萨应以本性空。观一切法。作此观时。于一切法。心无行处。是名菩萨无所摄受三摩地。此三摩地。微妙殊胜。广大无量。能集无边无碍作用。不共一切声闻独觉。其所成办一切相智。亦不应摄受。所以者何。一切相智。非取相修得。诸取相者。皆是烦恼。何等为相。所谓色相。受想行识相。乃至一切陀罗尼门相。一切三摩地门相。于此诸相而取著者。名为烦恼。所以者何。以一切法本性皆空。不可取故(无住品竟)。
卷三十八(般若行相品) 卷三十九 卷四十 卷四十一
复次世尊。菩萨审谛观察。若法无所有不可得。是为般若波罗蜜多。于无所有不可得中。何所徴责。时舍利子问善现言。此中何法为无所有不可得耶。善现答言。谓般若波罗蜜多法无所有不可得。一切法无所有不可得。所以者何。内空故。乃至无性自性空故。如是审谛观察。能于般若波罗蜜多常不舍离。舍利子问善现言。何缘故能常不舍离。善现言。如实知般若波罗蜜多。离般若波罗蜜多自性。如实知一切法。离一切法自性故。舍利子问言。何者是般若波罗蜜多自性。乃至何者是一切法自性。善现答言。无性是般若波罗蜜多自性。无性是一切法自性。舍利子。般若波罗蜜多。离般若波罗蜜多相。一切法。离一切法相。自性亦离自性。相亦离相。自性亦离相。相亦离自性。自性相亦离相自性。相自性亦离自性相。若菩萨于此中学。则能成办一切智智。何以故。知一切法无生无成办故。舍利子言。何因缘故。一切无生无成办。善现言。色空故。色生成办不可得。受想行识空故。受想行识生成办不可得。乃至善不善无记。乃至在内在外在两间法空故。善不善无记。乃至在内在外在两间法生成办不可得。若菩萨作如是学。便近一切相智。是菩萨得身语意清净。不生贪瞋痴俱行心。不生慢謟诳悭贪俱行心。不生一切见取俱行心。由不生故。毕竟不堕女人胎中。常受化生。亦永不生诸险恶趣。除为利乐有情因缘。
善现白佛言。若菩萨无方便善巧。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若行色。若行色相。非行般若波罗蜜多。若行受想行识。若行受想行识相。非行般若波罗蜜多。乃至若作是念。彼是菩萨摩诃萨。是有所得行相。非行般若波罗蜜多。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是有所得行相。非行般若波罗蜜多。
善现语舍利子言。若菩萨无方便善巧。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若于色住想胜解。便于色作加行。若于受想行识住想胜解。便于受想行识作加行由加行故。不能解脱生老病死。及当来苦。乃至若于声闻独觉菩萨如来。及于彼法住想胜解。便于声闻独觉菩萨如来及于彼法作加行。由加行故。不能解脱生老病死及当来苦。时舍利子问善现言。云何菩萨有方便善巧修行般若波罗蜜多。善现答言。若菩萨有方便善巧。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不行色。不行色相。是行般若波罗蜜多。不行受想行识。不行受想行识相。是行般若波罗蜜多。乃至不行四无所畏。四无碍解。大慈大悲。大喜大舍。十八佛不共法。一切智。道相智。一切相智。不行四无所畏。乃至一切相智。是行般若波罗蜜多。如是有方便善巧修行般若波罗蜜多。能得无上正等菩提。舍利子。是菩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于一切法不取有。不取非有。不取亦有亦非有。不取非有非非有。于不取亦不取(三十九卷之十七叶起四十一卷之七叶止)。
菩萨于一切法。及般若波罗蜜多。都无所取。无所执着。是名菩萨无所取着三摩地。此三摩地。微妙殊胜。广大无量。能集无边无碍作用。不共一切声闻独觉。更有诸余三摩地。恒住不舍。速证无上正等菩提。当知住如是等诸三摩地者。已为过去诸佛之所授记。亦为现在十方诸佛之所受记。是菩萨虽住如是诸三摩地。而不见此诸三摩地。亦不着此诸三摩地。舍利子问善现言。为别实有菩萨。住如是等诸三摩地。已为过去现在诸佛所授记耶。善现答言。不也舍利子。般若波罗蜜多。不异诸三摩地。诸三摩地。不异般若波罗蜜多。菩萨摩诃萨。不异般若波罗蜜多及三摩地。般若波罗蜜多及三摩地。不异菩萨摩诃萨。所以者何。以一切法性平等故。舍利子言。若一切法性平等者。此三摩地可示现不。善现答言。不可示现。舍利子言。是菩萨于此三摩地。有想解不。善现答言。彼无想解。何故无想解。善现答言。彼无分别故。彼何故无分别。善现答言。一切法性。都无所有。故于彼定不起分别。何以故。以一切法。及三摩地。俱无所有。无所有中。分别想解无由起故。时薄伽梵赞善现言。菩萨欲学般若波罗蜜多。应如是学。乃至欲学一切相智。应如是学。时舍利子白佛言。世尊。菩萨作如是学。为正学般若波罗蜜多。乃至为正学一切相智耶。佛告舍利子。为正学般若波罗蜜多。以无所得为方便故。乃至为正学一切相智。以无所得为方便故。舍利子言。无所得者。为何等法不可得耶。佛言。我乃至知者见者不可得。毕竟净故。色受想行识不可得。毕竟净故。乃至菩萨如来不可得。毕竟净故。舍利子言。毕竟净者。是何等义。佛言。诸法不出不生。不没不尽。无染无净。无得无为。如是名为毕竟净义。尔时舍利子白佛言。如是学时。为学何法。佛告舍利子。于一切法都无所学。何以故。非一切法如是。而有诸愚夫异生所执。可于中学。舍利子言。若尔。诸法如何而有。佛言。诸法如无所有。如是而有。若于如是无所有法。不能了达。说名无明。舍利子言。何等法无所有。若不了达。说名无明。佛言。色无所有。受想行识无所有。以内空故。乃至无性自性空故。乃至一切智。道相智。一切相智无所有。以内空故。乃至无性自性空故。舍利子。彼由无明。及爱势力。分别执着断常二边。由此不知不见诸法无所有性。分别诸法。由分别故。便执着色受想行识。乃至执着一切相智。由执着故。分别诸法无所有性。由于此法不知不见。舍利子言。于何等法不知不见。佛言。于色受想行识不知不见。乃至于一切相智不知不见。堕于愚夫异生数中。不能出离。舍利子言。彼于何处不能出离。佛言。彼于欲界不能出离。于色界不能出离。于无色界不能出离。由不能出离。于声闻法。独觉法。不能成办。于菩萨法。如来法。不能成办。由不成办。不能信受。舍利子言。彼于何法不能信受。佛言。彼于色受想行识空。不能信受。乃至于一切相智空。不能信受。由不信受。则不能住。舍利子言。于何等法彼不能住。佛言。谓不能住四念住。不能住四正断。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觉支。八圣道支。不能住六波罗蜜多。不能住不退转地。不能住五眼。六神通。不能住佛十力。不能住四无所畏。四无碍解。大慈大悲。大喜大舍。十八佛不共法。一切智。道相智。一切相智。由此故名愚夫异生。以于诸法执著有性。舍利子言。彼于何法执著有性。佛言。彼于色执著有性。彼于受想行识执著有性。乃至彼于一切智道相智一切相智执著有性。于诸法空。不能信受。由不信故。不能成办声闻独觉菩萨如来所有圣法。故于圣法不能安住。舍利子言。何缘有菩萨作如是学。非学般若波罗蜜多。不能成办一切智智。佛言。若菩萨无方便善巧。于般若波罗蜜多分别执着。于静虑乃至布施。分别执着。作如是学。非学般若波罗蜜多。不能成办一切智智。乃至于一切智。道相智。一切相智。分别执着。作如是学。非学般若波罗蜜多。不能成办一切智智。若菩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不见般若波罗蜜多。乃至不见一切相智。是学般若波罗蜜多。则能成办一切智智。何以故。以无所得为方便故(般若行相品竟)。
卷四十二(譬喻品) 卷四十三 卷四十四 卷四十五
善现白佛言。世尊。若有问言幻士能学般若波罗蜜多。能成办一切智智不。乃至幻士能学一切智。道相智。一切相智。能成办一切智智不。我得此问。当云何答。佛告善现。我还问汝。色与幻有异不。受想行识与幻有异不。善现答言。不也世尊。何以故。色不异幻。幻不异色。色即是幻。幻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乃至无上正等菩提与幻有异不。善现答言。不也世尊。无上正等菩提不异幻。幻不异无上正等菩提。无上正等菩提即是幻。幻即是无上正等菩提。佛告善现。幻有杂染有清净不。不也世尊。幻有生有灭不。不也世尊。若法无杂染。无清净。无生无灭。是法能学般若波罗蜜多。乃至一切相智。能成办一切智智不。不也世尊。佛告善现。若菩萨能以如是无所得为方便。学般若波罗蜜多。乃至一切相智。当知是菩萨能成办一切智智。尔时善现白佛言。世尊。若菩萨欲证无上正等菩提。修学般若波罗蜜多时。当如幻士修学般若波罗蜜多。于一切事无所分别。何以故。当知幻士即五蕴等。五蕴等即幻士故。佛告善现。如幻五蕴等。能学般若波罗蜜多。成办一切智智不。善现答言。不也世尊。何以故。是如幻五蕴等。以无性为自性。无性自性不可得故。善现。是如幻等五蕴等法。各有异不。善现答言。不也世尊。是如幻等色受想行识。即是如梦等。色受想行识。是如幻等五蕴。即是如幻等。六根等。皆由内空不可得故。乃至皆由无性自性空不可得故。善现白佛言。如是甚深般若波罗蜜多。何等菩萨闻说。其心不惊不恐不怖。佛告善现。若菩萨以应一切智智心。观色常无常相不可得。观受想行识常无常相不可得。乃至观一切相智常无常相。乃至远离不远离相不可得。是菩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有方便善巧故。闻说甚深般若波罗蜜多。其心不惊不恐不怖(至四十三卷之五叶止)。
复次善现。若菩萨作此观时。复兴是念。我当以无所得为方便。为诸有情。说一切法常无常相不可得。乃至远离不远离相不可得。是为菩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无所著布施。乃至般若波罗蜜多。由此有方便善巧故。闻说如是甚深般若波罗蜜多。其心不惊不恐不怖。善现。菩萨不以应声闻独觉心。观一切法常无常相不可得。乃至远离不远离相不可得。以无得为方便故。
以无所得为方便。说一切法常无常相不可得。乃至远离不远离相不可得。及劝依此法勤修善根。不令回向声闻独觉。唯令证得一切智智。是为菩萨善友。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为此善友之所摄受。闻说甚深般若。其心不惊不恐不怖(至四十四卷之八叶止)。
若菩萨离应一切智智心。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有所得。有所恃。无方便善巧。闻说甚深般若。其心有惊有恐有怖。
次问菩萨恶友。以有所得为方便。说一切法常无常相可得。乃至远离不远离相可得。为此恶友摄受。闻甚深般若波罗蜜多。其心有惊有恐有怖(譬喻品竟)。
卷四十五之十七叶(菩萨品) 卷四十六
善现白佛言。所言菩萨。是何句义。佛言。无句义。是菩萨句义。所以者何。菩提不生。萨埵非有。故无句义是菩萨句义。如空中鸟迹句义无所有不可得。菩萨句义无所有不可得亦如是。如幻事句义无所有不可得。菩萨句义无所有不可得亦如是。如幻士色受想行识句义无所有不可得。乃至幻士一切相智相句义无所有不可得。菩萨观菩萨句义无所有不可得亦如是。如有为界中无为界句义无所有不可得。无为界中有为界句义无所有不可得。如无生无灭。无作无为。无得无取。无染无净句义。皆无所有不可得。菩萨观菩萨句义无所有不可得亦如是。善现白佛言。何法无生无灭。乃至无染无净句义无所有不可得。佛告善现。色无生无灭。乃至无染无净句义无所有不可得。受想行识无生无灭。乃至无染无净句义无所有不可得。乃至一切智道相智一切相智无生无灭。乃至无染无净句义无所有不可得。菩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观菩萨句义无所有不可得。亦复如是。乃至一切法毕竟净相句义无所有不可得。亦如是。善现。如我毕竟净相句义无所有不可得。我非有故。有情乃至见者毕竟净相句义无所有不可得。有情乃至见者非有故。菩萨句义无所有不可得亦如是。善现。如日出时。闇冥句义无所有不可得。如劫烧尽时。诸行句义无所有不可得。如如来应正等觉戒蕴中破戒句义无所有不可得。慧蕴中愚痴句义无所有不可得。解脱蕴中非解脱句义无所有不可得。解脱知见蕴中非解脱知见句义无所有不可得。菩萨句义无所有不可得亦如是。何以故。善现。若菩提。若萨埵。若菩萨句义。如是一切。皆非相应。非不相应。无色无见无对一相。所谓无相。诸菩萨于一切法皆无所有。无碍无著。应学应知。尔时善现白佛言。何者是一切法。而劝诸菩萨于此皆无所有无碍无著应学应知。佛言。一切法者。谓善法。非善法。有记法。无记法。世间法。出世间法。有漏法。无漏法。有为法。无为法。共法。不共法。是名一切法。善现白佛言。云何善法。佛告善现。谓孝顺父母。供养沙门婆罗门。敬事师长。施性福业事。戒性福业事。修性福业事。供侍病者俱行福。方便善巧俱行福。十善业道。所谓离断生命。离不与取。离欲邪行。离虚诳语。离离间语。离粗恶语。离杂秽语。无贪。无瞋。正见。有十种想。所谓膀胀想。脓烂想。异赤想。青瘀想。破坏想。啄啖想。离散想。骸骨想。焚烧想。一切世间不可保想。四静虑。四无量。四无色定。有十随念。所谓佛随念。法随念。僧随念。戒随念。舍随念。天随念。入出息随念。寂静随念。死随念。身随念。此等名为善法。云何不善法。佛告善现。谓十不善业道即断生命。不与取。乃至邪见。及忿恨覆恼謟诳矫害嫉悭慢等。此等名不善法。云何有记法。佛告善现。即诸善法。及不善法。名有记法。云何无记法。佛告善现。谓无记身业。无记语业。无记意业。无记四大种。无记五根。无记六处。无记无色法。无记五蕴。无记十二处。无记十八界。无记异熟法。此等名无记法。云何世间法。佛告善现。谓世间五蕴。十二处。十八界。十业道。四静虑。四无量。四无色定。十二支缘起法。此等名世间法。云何出世间法。佛告善现。谓出世间四念住。四正断。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觉支。八圣道支。空解脱门。无相解脱门。无愿解脱门。未知根。当知根。已知根。具知根。有寻有伺三摩地。无寻唯伺三摩地。无寻无伺三摩地。明解脱念正知。如理作意。有八解脱。谓内有色观诸色。是初解脱。内无色想观外色。是第二解脱。净胜解脱身作证。是第三解脱。超一切色想。灭有对想。不思惟种种想。入无边空空无边处具足住。是第四解脱。超一切空无边处。入无边识识无边处具足住。是第五解脱。超一切识无边处。入无所有无所有处具足住。是第六解脱。超一切无所有处。入非想非非想处具足住。是第七解脱。超一切非想非非想处。入灭想受定具足住。是第八解脱。有九次第定。谓离欲恶不善法有寻有伺。离生喜乐。入初静虑具足住。是初定。寻伺寂静内等静心一趣性无寻无伺定生喜乐。入第二静虑具足住。是第二定。离喜住舍具念正知身受乐。圣说住舍具念乐住。入第三静虑具足住。是第三定。断乐断苦。先喜忧没。不苦不乐。舍念清净。入第四静虑具足住。是第四定。超一切色想。灭有对想。不思惟种种想。入无边空空无边处具足住。是第五定。超一切空无边处。入无边识识无边处具足住。是第六定。超一切识无边处。入无所有无所有处具足住。是第七定。超一切无所有处。入非想非非想处具足住。是第八定。超一切非想非非想处。入灭想受定具足住。是第九定。内空。外空。乃至无性自性空。六到彼岸。五眼。六神通。佛十力。四无所畏。四无碍解。大慈大悲大喜大舍。十八佛不共法。一切智。道相智。一切相智。此等名出世间法。云何有漏法。佛告善现。世间五蕴。十二处。十八界。四静虑。四无量。四无色定。所有一切堕三界法。是名有漏法。云何无漏法。佛告善现。谓出世间四静虑。四无量。四无色定。四念住。四正断。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觉支。八圣道支。三解脱门。六到彼岸。五眼。六神通。佛十力。四无所畏。四无碍解。大慈大悲大喜大舍。十八佛不共法。一切智。道相智。一切相智。此等名无漏法。云何有为法。佛告善现。谓欲界系法。色界系法。无色界系法。五蕴。四静虑。四无量。四无色定。四念住。四正断。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觉支。八圣道支。三解脱门。六到彼岸。五眼。六神通。佛十力。四无所畏。四无碍解。大慈大悲大喜大舍。十八佛不共法。一切智。道相智。一切相智。所有一切有生有住有异有灭法。是名有为法。云何无为法。佛告善现。若法无生无住无异无灭可得。所谓贪尽。瞋尽。痴尽。真如。法界。法性。法住。法定。不虚妄性。不变异性。离生性。平等性。实际。此等名无为法。云何共法。佛告善现。谓世间四静虑。四无量。四无色定。五神通。此等名共法。何以故。共异生故。云何不共法。佛告善现。谓无漏四静虑。四无量。四无色定。四念住。四正断。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觉支。八圣道支。三解脱门。六到彼岸。五眼。六神通。佛十力。四无所畏。四无碍解。大慈大悲大喜大舍。十八佛不共法。一切智。道相智。一切相智。此等名不共法。何以故。不共异生故。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于如是等自相空法。不应执着。何以故。以诸法自相不可分别故。应以无二为方便。觉一切法。何以故。以一切法无动相故。善现。于一切无二无动。是菩萨句义。以是故。无句义是菩萨句义(菩萨品竟)。
卷四十七(摩诃萨品) 卷四十八 卷四十九
善现白佛言。何缘菩萨复名摩诃萨。佛告善现。菩萨于大有情众中。定当为上首。以是缘故。复名摩诃萨。此菩萨发金刚喻心。决不退坏。我当擐坚固铠。于无边生死大旷野中。摧破无量烦恼怨敌。我当枯竭无边甚深生死大海。我当弃舍内外所重一切身财。我当于一切有情等。作大义利。我当以三乘法。拔济一切有情。皆令于无余依涅槃界而般涅槃。我当虽以三乘法灭度一切有情。而实不见有情得灭度者。我当于一切法如实觉了无生无灭。我当钝以一切智智心。修行六波罗蜜多。我当修学于一切法通达究竟。遍入妙智。我当通达一切法相。乃至通达无边理趣门妙智。我当引发三十七菩提分法。乃至一切相智门。一切地狱。傍生。鬼界。人。天趣中诸有情类。所受苦恼。我当代受。令彼安乐。一一各以无数方便教化。令证无余涅槃。作是事已。自植善根。复经无量百千俱胝那庾多大劫。圆满修集菩提资粮。然后趣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如是名为金刚喻心。是故菩萨复名摩诃萨。
舍利子亦乐说菩萨由此义故。复名摩诃萨。
以要言之。由诸菩萨能为有情以无所得而为方便。说断一切见法故。此菩萨复名摩诃萨。若菩萨无方便善巧。以有所得而为方便。便起色见。受想行识见。乃至便起佛陀见。转法轮见。不能为诸有情说断诸见法。
善现亦乐说菩萨由此义故。复名摩诃萨。白佛言。由诸菩萨为一切智智发菩提心。无等等心。不共一切声闻独觉心。于如是心。亦不取着。何以故。彼一切智智心。是真无漏。不堕三界。求一切智智心。亦是无漏不堕三界于如是心。不应取着。故此菩萨亦名摩诃萨。
时舍利子问善现言。若一切智智心。是真无漏不堕三界者。则一切愚夫异生声闻独觉等心亦应是真无漏不堕三界。何以故。如是诸心。亦本性空故。所以者何。以本性空法。是真无漏不堕三界。色亦应是真无漏不堕三界。受想行识亦应是真无漏不堕三界。乃至一切相智。亦应是真无漏不堕三界。何以故。以色受想行识。乃至一切相智。皆本性空故。所以者何。以本性空法。是真无漏。不堕三界。善现答言。如是如是。诚如所说。时舍利子问善现言。若心色等法。无心色等性故。咸不应取著者。则一切法应皆平等。无有差别。云何如来说心色等法。有种种差别。若一切愚夫异生。声闻。独觉。菩萨。如来。心色等法。皆本性空故。是真无漏。不堕三界者。则圣者异生。及一切智与非一切智。应皆平等无有差别。云何如来说诸凡圣。有种种差别。善现答言。如来随世俗言说施设。有此种种差别。非由实义。菩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以无所得为方便故。于所发菩提心。无等等心。不共一切声闻独觉心。不恃不着。于一切法亦无取执。由此义故名摩诃萨。
满慈子亦乐说菩萨由此义故。复名摩诃萨。白佛言。由诸菩萨。为欲利乐一切有情。擐大功德铠故。发趣大乘。乘大乘故。复名摩诃萨(四十七卷止)。
菩萨修行一波罗蜜多时。具擐六种波罗蜜多大功德铠(十三叶止)。
发趣大乘(四十八卷)。
乘于大乘 为遣修故。修一切法。如实观察一切法但有假名。施设言说(摩诃萨品竟)。
般若纲要卷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