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卍新续藏第 49 册 No. 0814 成唯识论义蕴

成唯识论义蕴卷第二(本)

  密州开元寺道邑 撰

  非如童女相表法是善不善者此有二解一云西方俗法如欲出行先逢童女表有庆事若逢牛等表事不吉二云如有童女发黑面白唇赤膝小胫细表所生子端正智慧若见童女发黄面青唇黑膝大胫粗表子丑恶故今所表非表善恶不同于彼虽有二解今将后正疏云非如童女相表善不善不说牛等表不善也故前解非或逢童女见白黑等相表事善恶不说牛等前解亦好。

  住于彼法摄受安立等者住于法体摄受令住安立令住与现在法不乐相离不能迁法故不说为相。

  如示黑耳与吉祥俱者涅槃经云迦叶如有女人入于他舍是女端正以相好璎珞庄严其身主人问言汝字何等女言我是功德天主人问言汝所至处为何所作女言我所至处能与金银乃至奴婢仆使主人闻已欢喜供养复于门外见一女人其形丑陋衣裳弊坏多诸垢腻主人问言汝字何等女言我字黑闇复问何故名黑闇答言我所行家能令其家一切衰耗主人闻已持刀语言汝若不去当断汝命女言汝甚愚痴汝家中者即是我姊我常与姊进止共俱汝若驱我亦当驱彼主人还家问功德女天女答云彼是我妹行住共俱我常作好彼常作恶我作利益彼作衰损若爱我常作好爱彼常作恶我作利益彼衰损若爱我者亦爱彼主人即言若实尔者我皆不用乃至是时二女至一贫处主人语言汝二人常住我处乃至菩萨以有老病死故不愿生天是以俱弃曾无爱心凡夫恶人不知老病贪爱生死(已上)此中黑耳吉祥即彼二女然喻生天之业必众苦随逐此况住异合说取譬虽别爱增则同故引之也。

  四嗢陀南者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有漏皆苦。

  又无常相至说二所以者前一相中说诸行无常者即是此中说二所以瑜伽等意令观生灭起厌离故似同俱舍至说然世不同者以萨婆多生在未来灭现在故问此中既言由未来世本无而生即是生在未来与萨婆多复有何别答瑜伽意说三相由三世所显不说生相属于未来由未来世显生相故。

  然遮生等至决定相违者此因决定能成相违宗法名决定相违非六不定中相违决定。

  无为无生至此义应思者此云应思谓他更有例云我亦如是有为变异差别故别立实相无为非分位殊故不别立相此亦不尔汝立有为之相但表法体是有为不为显差别应无为之上别立相显法体是无为我宗生等但表法流转不住故立彼相无为不流转故不为例问有为迁流即立流转相无为不迁流应立不迁相答不然有流转位别立假相无为位不别何论更立相虽作此解然准法华论云生等三相即有无为皆立假相若准此文萨婆多师前例不成问无为假相何法摄耶答有为相流转不相应中摄无为常住不可流法收又亦不相应收举大例言但二十四论实有多又唯心上假立我无多差别法同分收无为假相无多差别亦可法同分摄问有为生灭无为翻立不生不灭相有为既住无为翻立不住相耶答不然住不迁流无翻立。

  汝之实法至此义应思者他又例云种子体虚疏更待虚缘方起我亦作用虽是实更待实缘方生解云理亦不尔我种虚疏缘非恒有故要缘合方生汝体用实因缘恒有何不顿生诸法此即应思之意也。

  因有亲疏缘法亦尔者彼宗六因中同类异熟等亲能作因疏四缘中因缘亲余缘疏也或如种子水土俱是缘法有亲疏也。

  正理师至亦不然者今救彼计未来之世有生果功能过去一念落流之法有与果功能谓过去与现处中故现在住相但有取果作用而非功能。

  唯住相取果至便非现在者正理论云住异灭三皆能取果而作用各别于所相法住即安住令取胜果异即衰损令取劣果灭即坏灭令入过去准此三相皆能取果而今疏难异灭不能取果者意说既不能令果安住无胜作用即是功能若是功能便非现在婆娑至复如何通者言三法谓苦法智忍光明生相苦法智忍谓入见道时光明者谓如日光现等生相者如种变异有生现之相苦法智忍唯于内法立光明唯于外法立生相通于内外也此之三法皆名作用且如苦法忍有二作用初能损异生姓后能断见苦十种随眠问如何一念苦法智忍有二作用耶答如一灯焰既能照明亦烧焦炷此既许然彼亦应尔此即婆娑意也余二作用其理亦然汝正理师未来唯有功能而无作用者便违本宗如何通也。

  俱舍说即前异不成异前非一法者萨婆多计住异灭三法于一现在法上俱时作用经部难言汝若许异所异法即前住所住法(有法)应不是住(法)即异法故(因)如异(喻)异应非异即住法故如住若异所异法异前住所住法即住与异非在一法如何三法俱时作用耶。

  然一斯生十时分者一羯逻蓝二頞部昙三闭尸四建南五钵罗奢佉此在胎五位六婴儿七童子八少年九盛壮十衰老此出胎五位。

  一期生自望为相者谓此论云即相续转变名异不望前后也前刹那异相论自说云住别前后复立异名故二别也。

  若。名句文至非实能诠者问大乘名等许依香味色皆是能诠异声之因于彼亦转因有不定之过喻有所立不成何为正量答大乘假诠宗因言实即已简之故无彼过。

  若不言法处至有所立不成者彼宗自许长短等二十一色异所依色别有实体仍色处收故若不言法处所摄便有所立不成。

  不可难言戒体但依思等者外人难云依声立名等声名别处收戒体依于思思戒应别摄答名依多法故别处收戒但依思故同处摄俱法处摄故言现同处故问命根与第八种子俱是意缘又不依多法何别同处摄耶答第八种子若以根境相对亦法处(同处)摄说种随现意处(异处)所收种与命根别处摄者而显扬等亦云六处住时决定假立命根既言六处即依多法说别处理无伤。

  量云汝内屈曲声至如弦管者此意与前外量为有法差别相违过谓前外量有法所言语声屈曲者即生实名不生实名等为差别小宗许内屈曲声能生实名等今欲违此意许故云内屈曲声不能生实名等也。

  今大乘因俱故者谓弦与手合情非情俱因此二合发一声名因俱声若萨婆多弦与手合各有一声相似非体是一。

  离质化等者离声之外别处起化名离质化如林说法等亦如妙音菩萨先现莲华其身在此而于十方国土现种种形皆离质也即质化者即于此身而起变化如现在可爱语及身上下出于水火亦如变身为鱼米等是也于中佛化即离皆善除佛已外即质可通善离质唯无记问弦管声等何性摄耶答由思所发能表善等可通三性同假语业此据大乘义疏中随小乘故云如汝化人身语二业非善恶性。

  言天爱者此有三释一爱属愚人是天之爱依主释也二天爱不是愚人谓愚人为天爱者全取他名有财释也三以愚人为天天即所爱持业释也。

  答曰此有密意者谓自相共相与自性差别行相名异宽狭不同自相者唯现量证言诠不及共相者假智分别贯通余法自性者一切法各各别有自体差别者法体之上差别之义其中自相共相行相各定不得互通若自性差别理即不定自共中皆有自性差别今言名诠自性者但得共相之中自性不得自相中之自性故与下文一一不相违此是密意也然共相中复有二种一共相理谓苦空等诸法共有故二共相事谓水火等遍合一切诸水火故此云名诠自性者但诠共相中之法体也。

  故今应解至其义可然者虽说名言诠得共相之自性亦非实得共相中之法体性也遮得自相言得共相遮得差别言得自性约此义故且说名言诠得共相之自性也问遮得自性名得共相亦应遮得共相言得自相答自相唯内证不可说言诠共相义宽通假说名言得。

  又唯五根五尘心心所法得者五根五尘第八心心所得五尘亦是五识并同时第六识得此意说唯心心所得法自相岂名言等诠得法之自性耶。

  然不得至名得自性者如言火唯通一切火名为共相不得此木草等之差别义故言火时名得共相之自性非谓言诠称共相之自体名得自性也。

  虽二自性至体有异者虽声名二自性互不相离由对理对机意约此不同故说二无碍解境有差别非是声名二体有异。

  或以光明妙香至取触思数者问如何依光明等立名等耶答光明等色多类不同分位亦别谓依此一类光明分位能诠法之自性便立为名依彼一类光明分位能诠法之差别便立为句依香味等为例亦然问光明是假色如何依假更立假耶答如依长短便立生等彼极成此亦何妨若以长等兼实色故可立假者光明兼实为例亦成故无违也问光明香等有质碍法可何见故约分位差别假立名等于理可然触思既是心所无形质法如何依此假立名等答如他心智即其事也如佛欲为众生说法即现多类触思此为自性彼为差别即生名等众生知已遂解文义问上可知下下不知上岂余凡圣能知佛耶答佛力加被知亦无妨又如来实心下位不知既是他心许知无失如猿猴等知佛心也。

  由依多法立至长等不同者前以长等例于名等亦非别摄故今此结诸余佛土依多立名不同长等故别处摄戒依所发身语亦是多法命根近持六处此等皆依多法亦别处收不同长等彼唯依色故同处摄。

  有义至法处所摄者此解无表但依一思故非别摄与长等同问二解何胜答后说为胜前解难知无表但从所防所发而得色名不依身语如何说依多法立耶若尔六处既是命根所持所依种子亦非多法命根应随第八种等意处所收答如前已解无劳再述。

  有执随眠是不相应等者问大众部随眠为是种不答俱舍十九牒彼计云若执烦恼别有随眠心不相应名烦恼种此中复说名贪等故如现贪等若不对种何名现贪故知此师随眠是种现行贪等与心相应故此随眠名不相应问何故立此为不相应答无心之位及善心时现行贪等皆已灭故若无此者应非异生彼惑起时无因生故问此师随眠有几答现贪等十种亦如之余色心等不立种子故与经部等别问此师随眠既是种子以何法持答如得非得无别法持但依总聚之身断之成圣也。

  正理和合及实无表等者此和合性古师不立正理师立别有体性故今例破成实无表非色心摄是不相应故同前破。

  五识身至不别分别者今言如色心者即五识及他心之境色谓五尘即五识境心谓心心所即他心之境此且约总聚而言不别言色是眼境声是耳境等也。

  下结句文许通于上者有中结云故不可执无为定有此二句论不唯结此通结前文。

  心显色心其理可解者如心显心色易故不说三无为中择灭唯心显余二通二显。

  不。尔诸法应互相遍者此中量云汝彼处色应此色处有即此处虚空合故如此处色或言彼色应即是此色与此处虚空合故如此处色。

  遍非容受者准论合二为宗应云虚空非遍容受许有多故如色等若别为宗法非遍可尔难非容受即器世界大海瓶等皆能容受既许有多便为不定若入同喻所立不成故知后解不可。

  非。异心等有自宗无为虽与心异然非异心之外更别有也。

  有漏一识者谓地前凡夫唯第六识缘虚空等言因无漏二识者谓第六七言果无漏三智者除成事智不缘理故或说八者识变独影缘如亦通前五。

  此说二性无为者识变是依他起法性是圆成实也三灭中立无常灭者毗婆阇婆提即分别论者有云此师立生异灭三相是无为法问生异二相云何名灭答此三皆有迁法之能故皆名灭或有云言三灭者谓择灭非择灭无常灭即以生等三相中灭相名无常灭也此即无为由此故能令有为法灭若以有为为相云何复能令有为灭依婆沙论有此三灭准疏既云三灭中立无常灭后解为正前解无文。

  约诠约理所望别者约三性故真开三约理无差故为一。

  或依障断至不动想受者问择灭可言断障不动想受何名断耶答此二无为障通永暂设不断种亦断现故。

  即依假体皆可说假等者谓依识变实是有为假名无为体即法性皆可说实若约三性出唯皆通三性依圆是有遍计为无。

  且依胜定障至今约别行者此答后问有苦乐时必不安静此二受灭立不动无为有顶游观必舍受故灭此之时立想受灭此名胜障别行相也言不障一法得多无为者此答前问何故择灭外立不动等加一贪中有九品断得九无为何妨择灭亦是不动等耶故唯论云由受尽故得二无为。

  二障三住过者一极喜住出过分别二障故二无相无功用住出过前六识中烦恼所知二障现行并第七识中烦恼现行故三者如来住出过一切烦恼所知二障现种习故。

  与前人执不同性起者若有人执不善法执不妨有覆又人执唯染法执望二乘说可通无覆。

  又俱所变似我法亦尔者识变我必有似法变似法时可无似我。

  然第七识至通第八识有者此安慧义此师第七虽无法执然恒相续法执在第八也。

  不了此界处而执有法等者不了界处自心所变而执离识实有处界等法下解起自心相执为实法准此可知。

  涅槃经外道以佛性为我等者外道虽不计有佛性然执大乘佛性为我以佛性有常一义故今云不相似者我有作受佛性不然故不可计为我也以变相故前名缘蕴计法无违。

  又依于本质至不相似合说者如缘五蕴质相俱是有为名为相似若缘处界质通无为相唯有为名不相似今计佛性为我质相不相似也。

  又唯我总执故缘五蕴等者开前明我中亦言或总别何故此说唯总执耶答前云总别约诸蕴明今言唯约当蕴说不是别执一一根尘以为我故法执可然故通总别。

  此二亦有总别缘者蕴相及自性等相名为二也问蕴处界等总别可知自性等相如何总别答自性为总三德为别或三德为总二十三谛为别实句名总地等名别此自性等虽言总别然说二十句等唯在于蕴不说此也问我执兼于我所可有二十句等法执既无法我所得同于我耶答准理亦有法我所也如执色为法我亦有法我有色色属法我法我在色中住六十五句亦准此知。

  如非所缘者问五七缘境不遍可有非所缘境犹如声等非眼识缘可以为喻第六遍缘十八界等将何为喻又佛身八识既能遍缘应无同喻答第六意识非恒遍缘故得喻佛身诸识就他不说小乘不许恒缘故又此除佛约余位说理即无违。

  二十唯识说除佛他心等者彼颂云他心智云何知境不如实者此小乘等难云何不能实知他心耶第三句云如知自心智举自缘心释外难非外取境缘他亦尔第四句云不知如佛境意说如来虽不亲取他心而能明了而知胜余缘他心故不同佛。

  化地部说缘共有法者准婆沙论说化地部慧有二种一相应二不相应相应慧知不相应不相应慧知相应彼论意说与此念四蕴同时而起名相应前后念五蕴及此念色蕴名不相应以此念四蕴能缘前后五蕴并同时色蕴名相应知不相应以前后四蕴能缘此念四蕴故名不相应知相应今言缘共有法者彼部意说四蕴心心所法能缘俱时法西方师说慧俱五蕴等者与化地部大意相似言五识依色根下释缘俱也。

  见分之境心等必同者一约本质名同二约相分名同同是青故问若以同者一约见分之境名同二应同是见故自证分之境名同答自证分境俱是见分了别领纳等行相各异不可名同见分之境青青不异故云同境。

  第二师镜智至许相缘者问此与上座部同聚相缘复有何别答彼现所缘此变影故问如心所见分缘心王自体(心王)见分为自缘不若自缘有者刀不自割如何见分自缘见耶若不缘者如来应非遍知答心王见分虽不自缘是自证缘亦名遍智问若尔心王心所应非同一所缘以王见分不自缘故答心王自证与心所见分同一所缘于理何失但得有同一所缘义何要见与见同名同一耶心王既然他皆同也此前二解中初解不正若以自证缘见尽故名遍知者凡夫亦应遍智。

  然似事中有法无我等者法有本质我无本质故似事中有法无我又所变相分有轨持故但可名法以无常一主宰之义不可名我问何故相分非主宰耶答非自在故不可名主无割断故亦非是宰相分类多不得名一有生灭法不可名常故疏释云依他无我也。

  此即是我无别种生者但依五蕴法种子立为假我无别种不同于法。

  无所说义假法故者前说见相分上有我法义故圣教中假立我法今外难云既无真事假义亦无假法无故似亦不成无所似故此展转难思之可知。

  若大有为类至是别义者大有一法不可言离以恒有故若同异性或同异可有互相离义故下以为因又类是别义故知是同异性也问初云类者性也何故今说类是别耶答今言别者即性类别故性与别义不相违有与同异性俱实等性既有相滥故此简之问论云依实俱不成者而猛等共法德句所收何不依德假说火耶答猛赤虽即是德唯依于实而无共义类实二句似火人有似共义故依彼也。

  地有十四德至除香取重者问何故地有香而无重水有重而无香答坠堕之因名之为重地是安静非坠堕义无重德水有重者现见雨落坠堕故水无香气香唯地有故非水德问何故火中无味润重答火非舌根所得故无味也火性干物无摄持用故无润也火性炎上非坠堕因故无重也。

  若。无共德至假说火者问水中既有色行二德应有赤猛何无共德答水虽有色而非赤色有作动行无猛利势与火不同故无共德之行德如前。

  一德似火时应当猛等者此言德似火者意言人上猛赤德似火上猛赤德若尔则人猛似火猛人赤似火赤不可言人似火也。

  德是实家德可依假说者此设他救云德是实德德既相似即是依实假说火也又云今不在德唯在于人者正难也意云今世间人俱只说火在人不在于德纵令德是实德赤不可依德相依故而假说也应依假人说于实火者以汝本说火在人故有似火此则便依虚假之人而说实火非是依实而说假也。

  若说火在德至依实等者此便牒前救此下文是难词意云汝若本说火在于德是实家德故可说人德与火德相似名为似火依于实句尔今汝既说火在于人即应人相似故名为似火何以然者汝说火在德相似既说火在人何不名为似火人相似故名似火。

  次破小乘伏难者此不同前显说三法故云伏难也或是外道至真事者谓色香等外内皆说现量心得是法自相故名真事。

  以理推无自相体者自共二相皆无自体。

  入真观时至皆别了知者如无分别智证知一切诸法真理无不尽故言了知非是一一分别了知。

  现觉如梦境等者如眼识等缘青色之时不作青解犹如梦中不知梦境言起现觉时者现量后起分别心言见及境己无者现量心境皆悉已灭言宁许有现量者作青解时非现量故。

  今大乘宗至不得自相者问既言都无共相如何复言唯得共相不得自相答此同前遮得自相名得共若尔亦应遮得共相名得自相答自相离言证量得故但遮自不遮共也。

  唯有观心者大乘共相无其实体唯有能观之心作共相解。

  现量通缘自相共相者如在观中缘其苦空等虽是共相亦现量故。

  假智及诠至说为假此释假也言之所诠智之所变此等相与彼自相有相似义故说为假问相似言义云何应知答色以质碍为自相火以暖为自相今智之所变亦似碍暖也言所诠亦同于彼故智与诠俱称为假。

  此鼠前至便急走者问前生决定为鼠可如所说前或为人今见猫等应无惧心答设作人等亦曾见闻猫鼠等故有比智生也问鼠等既无宿智何得知前事耶答谓由我执习力故今遇违缘而恐我断许有比智于理无失若尔假智便依数习应不依声答由依声故有数习也。

  声是耳所得无所诠表者耳得声之自相今言能诠所诠俱非自相故知声体不是能诠问言语不异能诠人天共了岂非语声是能诠耶答声上屈曲名等能诠耳得声时无屈曲相故声自相不是能诠。

  心心所法此是谁缘者此问心等是谁现量心缘若言他心智能至是散心故等者此且约凡夫等散位缘他心故作此难也言护法释言等者此护法释前问云现量缘心心所者是自证分也言安慧云等者此意唯佛现量得他自证分心余皆不得皆有执故问安慧自证分何不自缘得心自相耶答见分所执无实体故。

  此通三性心等者此明增益依他有法通于善等三性心中皆有增益也次遍计亦是增益所执我法都无自体于蕴处等要执我法当情是有名为增益。

  然与自相必须合缘等者若作色相该通诸色此名共相体非真实于中一一诸色皆名自相故必合缘不离自相别有共故由此心变共相成所缘缘也。

  乃至缘我等者即蕴计我蕴为实法离蕴计我相分是有缘空华作青等解青等是实或兼实华若别缘兔角等以先曾闻见牛角等事兔角等相似同于彼亦名兼实或取相分以为实法故成缘也。

  又解至所缘缘者此解共相虽该通诸法然此共相亦是依他故成缘义然不称实以诸法体各有自性不通他也。

  应不能缘二三谛等者缘四谛中二二合缘皆名共相以一心中缘通多法故非自相。

  如佛地论至广有三解者彼论自问云如来净智现量所摄云何能知诸法共相若共相境现量所知云何二量依二相立初解云有义二量在散心位依二相立不说定位若在定心缘一切相皆现量摄第二解有义定心唯缘自相然由共相方便所引缘诸共相所显理者就方便说名知共相不如是者名知自相由此道理或说真如名空无我诸法共相或说真如二空所显非是共相此说由加行心作共相观观空无我或观人空法空此共相观为方便别得真观所显真如真如是自相今唤真如名无我或二空理皆现从前方便共相观说此真如名为共相空无我等观即是共相观第三解云如实说者彼因明论立自共相与此少异彼说一切法上实义皆名自相以诸法上以自相共相各附己体不共他故若分别心立一种类能所诠通在诸法如缕贯华名为共相此要散心分别假立是比量境一切定心离此分别皆名现量虽缘诸法苦无常等亦一一法各别有故名为自相若经中说苦无常等名为共相今此论苦无常等各与法体不相离故法法别有苦无常等所以说苦无常及与法体总名自相有分别心能所诠理皆名共相。

  七地者一种姓二胜解行地前也三净胜意乐初地也四行次六地五决定第八地六决定行第九地也七到究竟地十地佛地也。

  士用增上至假施说立者士用多于等流假立增上多于异熟假立也。

  等流非因名者所生之果是等之流能生之种名等流之习气也故等流属于果非属因。

  但举此因至彰自体者此义与等流同亦以能熏之业显此名故故论云由六识中有漏善恶熏令生长也问何故二文但取能熏以显自性答意显现行亦得名因亦名能变如下自释。

  各举能熏至体生果者论中各举能熏现行此二种子望二能熏是二现行辨体生也故皆因缘。

  不说我见至别离出者虽有我执熏习不招实我以为果故既是不善有覆所熏成种不异名言故于名言别离出也问异熟业种岂离名言之外别有体耶答招异熟胜故立之我执不尔故不离出问我执习气唯于名言义别离出何故此说不离二耶答意说二因摄一切种非谓二中俱有我执习气也。

  此果能变即自证分等者问见相二分为是果能变不若是果能变者何故不说若非果变岂非因种所生答疏自解云是有缘法变现为义相分二义俱阙见分虽是有缘而无变现之义以不能现见相分故非果变也。

  三界具几如理应思者若因能变欲界之中等流通三性异熟具善恶若上二界等流无不善异熟唯善性若果能变欲界具八识色界阙鼻舌无色唯三识果中三性有漏因中色心等种三界多少皆应准知不能具说。

  亦通因果至业胜名满者因满者谓能招六识业果满即所招六识业名漏者此二满中业为胜也问前言感总报业可名为胜此业感别果应非得胜名答所望不同前言胜者引望满胜今言胜者因望果胜故不相违。

  五义中取第一者问准疏六释何故但言五义答此有二解一云其末后义重料简前非非是正释二云其第三释不名异熟异熟生者本非异熟故今不取唯有五义此二解中后解为正前释非也以末后义明异熟故此诸义中前前狭后后宽推之可悉。

  初一颂半所明至明圆成性者此意说初由假等一颂半明遍计无依他有今此文段广明相性之中初之二段二十二颂半既是广释颂文亦同于彼唯明依他遍计世俗谛也今第三段一颂明唯识性不是广以前以此颂中但明圆成胜义谛故。

  三师俱云初二行颂半解初能变中十门者有说即前三段科颂文者为三师更有解云前解彼依识所变中有护法安慧难陀三释今既广前能变故知即彼三师前解应正。

  谓与杂染互为缘故者此言杂染摄前七识有漏三性能熏种者皆在其中问因中无漏六七亦能熏种藏第八中此何不取答此说赖耶与杂染互为因缘然彼七识能熏赖耶见相分种生八现行赖耶德能持彼种子可有互为因缘之义然无漏六七所熏之种不能生彼赖耶现行无因依义若望能持无漏可有能藏之义因缘义即无故此不言无漏又无漏有漏能所治殊不同有漏互为缘。

  非如大等藏最胜中者大等虽是辨变无常然与冥性体即是一今杂染赖耶互为因果不一不异故不同耳又胜性是常赖耶无常故亦别也。

  又离二无总者前解约因果以明后释据体义相对虽皆言总别意不同也。

  同时心所望心王名士用果者如作意为士用因心王为士用果由作意力心方起故此师法士用后师人士用。

  然种果狭唯业果故者问望何名狭答有二解一云望现果名狭谓第八现行是等流异熟二因之果第八种子唯望业为果故是狭也二云今此种果望种因名狭谓种为因相通一切种今为果相唯第八种故称狭也此二解中前解不正何以然者种与现果俱是等流异熟二因所生种子亦从前(念)种生故若尔何故流云唯业果故答此理不然意说种果唯是无记唯是业果不同种因通一切种故显宽狭别也问若以种唯无记是业果故名为狭者现果应然无为因故。答不然此说因果二相俱通种现若种望种因果唯八种因通一切故种果狭也若现望现因因果俱是第八宽狭均等故不以现果而望现因所望不同故无违也。

  约互为缘果相亦通者阿毗达磨经说诸法于识藏识于法亦尔更互为果性亦常为因性故言此果相通诸法也即第八种子识所生一切皆名果相也此约别义理实非也何以然者且如因相一切种子摄从第八名种子识可为因相诸法现行不从第八名现行识何名果相故疏中初解为正后约义说。

  亦为俱有至种子故等者第八种子望现行识俱有亦是因现行识望种子虽是俱有而非是因第八现行不能熏故如小生等不生本法亦是俱有而非因也余能熏识望所熏种可名俱有因也。

  又亦为清净种者此第八识能持无漏种子亦与无漏现行为种也。

  是现法故非名功能者问种子能生现即立功能名现法亦能熏何犹非功能答种子难知故以功能显种子义现行易了不说功能又种能生种现可立功能名现法唯生种不立功能称前解为正。

  非一向异至五十一末等者捡五十二云谓于阿赖耶识中一切诸法遍计所执自性妄执习气是名安立种子然此习气是实物有是世俗有望彼诸法不可定说异不异相犹如真如今此但说因果不一异不说体用不一不异所以得知既云望彼诸法不可定说异不异相故言彼诸法者即是现行七转识等又言望者即本识中种子是能望望彼现行不一不异又言是实物有者是实唯也又言是世俗有者即谛唯也其五十一文中无有解不一异处。

  非唯种子望本识义者此中因果非唯第八种子望本识现行为因果也即一切种子望所生现行皆因果摄。

  然法非果生非是因所生法不是果能生之生非是因或俱现行或俱种子故非因果又生等是假本法是实假实异故非因果也若萨婆多生是实有可望本法以为因果。

  此安慧等难者安慧见相二分是遍计所执体非实物种子既是相分所收便许非实故作是难。

  若非安立至是实唯等者瑜伽云种子世俗有者彼论世俗谛中有四安立谛胜义唯一真如应名非安立谛今种子唯在安立谛中故言谛唯云世俗谛不通真故若依此论种子唯实有者此论依四胜义谛四世俗谛即种子在世俗谛中唯是实有故言实唯若推入胜义谛中种子亦是假有故疏主助瑜伽会此论也若准瑜伽种子世俗此言实者俗中实故。

  而是此识相分非余者问无漏种子何分所摄答此无始来依识自体即自证分摄见分不取此为境故非相分摄论言相分者约有漏说问既非见境应非唯识答此同真如亦是识之自体不离识故亦名唯识。

  亦非见分至缘前境故等者为护月师许种子依见分自证能缘种故今非之不可以种依于见分见分缘境非种依故又见分是自证分上能缘用故又此见分不受熏故由三义故知种子不依见分。

  不可见分初受余熏等者此牒护月救。

  若不尔即无证自证分者若不是见分唯缘差别功能而言缘自体者即不须立第四证自证分何以然者见分即是第三果故。

  又说见分但缘外故者若许见分缘着自证分即应缘内何但缘外问说缘自证分差别功能宁非缘内答功能既是相分所收见分理无缘内之妨。

  若护月至非尽理等者此师不许见分缘种若尔即无色第八见分应无所缘此师解云彼界自证缘种见分实缘下界器色瑜伽论说无色第八唯缘内种不言见分缘下界器非尽理也此云无色无内身器瑜伽隐器但言缘种。

  既尔生无色不还等者护月会违。

  即是功能差别门说者谓种子功能不与第八识体同无记性即是约差别门说亦名性用别论门。

  无漏之法顺理违生者顺无为理违背生死也。

  此通佛果诸无漏种者问论云由熏习力转变成熟佛无熏习如何此说通佛果耶答此言熏习不说佛也因中无漏有熏习故佛虽不熏种生现时亦须转变故通佛也又解佛无漏种生现行时亦由因中熏习力故至佛果位转变成熟疏又云设除佛者若作此解便无妨矣。

  今解至无诤义者即下三师皆许熏习护月种子亦由熏习令增长故。

  瑜伽五十二至种子生者谓出世心从能缘真如无漏心种子生也以真如是所缘缘故即从所缘真如说能缘之智种子生无漏也又相传云宝法师解即以真如为无漏种子由此真如所缘缘能生无漏圣智以有能生义故亦立种名真如即所缘缘所缘缘即种子也虽有二解理未为当今应正解谓如来以真如为所缘缘即从真如流出大定智悲即是如来报身复从报身流出化身从此化身流出十二分教此名等流正法众生闻十二分教熏成解脱分种故能生出世无漏现行此于出世心据本而论从真如生假说真如名为种子故言从真如所缘缘种子生与摄论意同问唯本有师如何解此文答出世智以真如为所缘缘此智从本有种子生也。

  由彼亦有非新熏证者如前所引证闻熏习等教今不指者以彼教中兼本有故下自会云闻正法时亦熏本有渐令增长乃至方便说为出世心种故不指也。

  谓与诸识作二缘性者言一为彼种子者谓阿赖耶种子识与三性转识为因缘也言二为彼所依者谓第八现行识执受色根为增上缘生眼等识也。

  诸转识至作二缘者言一于现法长养彼种者谓于后念现行第八识皆由前念转识能熏彼种子即能熏现行与彼所熏种子为因缘也言二于后法摄植彼种者谓于当来异熟阿赖耶识由今转识善恶业中熏习种子者为增上缘方得生也又现法者谓现在识转识但能长彼种子非是因缘言后法者即此念新熏种子能生后念现行此是因缘前解为正言互相生者即转识赖耶互为能生即是因性互为所生即是果性。

  又此中至体尽者此中现种摄因缘体尽皆不离现种故此中三法二法俱说现种相生不说种子生于种子故果不尽。

  其种本有至令增长等者其种本有向上读之意明所增果种与自业种俱本有故由此现业望于果种能令增长应名因缘亦如现业熏(增)自种故问前解亦以现业熏果种增与此何别答前解虽增于果种即令现业望于现果名为因缘此解望种故与前异若尔设俱新熏等者此难新熏师云我许但熏增长名为因缘即难令业增果种子应名因缘设汝新熏名为因缘业种果俱是新熏岂许现业望于果种名为因缘答意可知。

  然观本意后解是本者前三解中第二名后初之后故彼师本意现薰种增名为因缘故取第二问初后俱有增长之义何不取之答虽俱增长初后二解增义隐故所以然者且初难现业望于现果为因缘者其理不然现业望果无增长义现果已生不可增故若第二难令业种增(名言)果种亦为不可现强种劣现既已增何须种增不可种增现不增故由此故知第二解正今又助解疏云后解是本者后之二解俱名为后本意但令种子增长名为因缘后二皆令果种增故初解望现故非本意又行支体通于种第二以现业增果种第三以业种增果种故后二解是其本意若唯取第二应云中解是本何名为后。

  既尔此因等者此难既新生现旧应不生言此义应思者意说本新同生一现非不生也然以生种类同等者此非答语但释本有生自类种名为因缘不约熏长名因缘也。

  许漏无漏得相生故者问若他先许相生即宗有相符之失若他不许即因有随一不成答但许有漏能生无漏即是相生不要无漏许生有无因不言互故无(随一)过也。

  小乘可尔为同类因者此萨婆多义若准俱舍只言善五蕴与善五蕴为同类因无记等亦尔此即许善色心等互为同类因无许善恶为同类文更准婆沙等别义应有又许或设许之如善心后起恶心等即由前善生后恶心是同类也非大乘义。

  一切无为至此亦无妨者诸无为法四缘之中为所缘缘理即无妨为因缘者理必不然。

  若是无为至有为善等者汝若例云我许恶无记心性本净即令与信等相应无为亦性净应与信等相应者此亦无过共许无为是胜义善非是有为相应善心故不可令与信等相应也。

  无漏心性至如有漏性者若立此量同喻中有所立不成他许有漏心性是无漏故应立量云汝无漏心应以相违为性漏无漏中随一摄故如有漏心。

  诸异生位至如佛等圣者此量因言许现行有漏心性净故因但应云许心性净故即无过也。

  其对法论至三转依中彼论云无学道中所有三转依者何等为三谓心转依道转依粗重转依心转依者谓已得无学道证得法性心自性清净永离一切客尘烦恼故名为转依即是真如转依义道转依者谓发世间道于现观时转成出世说名有学余有所作故若永除一切所治永离三界欲时此道自体究竟圆满立为转依粗重转依者谓阿赖耶识一切烦恼随眠永远离故名为转依问何故彼论说真如为心答心有三义一缘虑义二积聚义三真实义真如既是诸法实性即真实义故名心也。

  对法第四至亦名无漏者捡第四卷都不见此文按第三卷准解有漏云漏随顺者谓顺决择分虽为烦恼粗重所随然得建立为无漏性以背一切有顺彼对治故此顺决择为无漏性者有二解一云取顺决择位本有无漏种子名顺决择且为无漏二云此顺决择体非是无漏以能顺无漏背有漏故名为无漏感胜异熟至五十一卷说者彼论云复云阿赖耶识所摄持顺解脱分及顺决择分等善法种子此非集谛因由顺解脱分等善根与流转相违故所余世间所有善根因此生故转更明盛由此因缘彼所摄受自类种子转有功能转有势力增长种子速得成立复由此种子故彼诸善法转明盛生又复能感当来转增转胜可爱可乐诸异熟果。

  皆唯一品此是转灭等者谓如一地入住出初入地时但有下品种子至住心时转灭下品而生中品至出心时转中品而生上品若唯本有家义前念下品灭后念中品生前念中品灭后念上品生若唯新熏家至住心时下品现行熏成中品种子此种所生现皆名中品乃至上品应知亦然。

  即转齐义者如见道种至修道时与修种齐俱名中品至无学道见修种子与无学齐问见道种子与修道等齐所生现智为亦能断俱生惑不设尔何失若许能断何用修道智耶若不能断转齐之义何在答有二解一云见道种子至修无学虽有种子不生现行故不断惑言转齐者约种说亦不相违二云见道种子于修无学可许生现至金刚位必不现行自有修道法尔种故彼(见种)不遇缘不生现故一(修道)已能断余无用故无一心中有多慧故虽有二解更捡余文未可为定问此第三师既有本新二种与前二师义有何别而云转齐答此师见修无学各有本新种子既兼本有故可转齐问前师唯一种故若尔新薰种子何名转齐答至中品时从彼法尔中品种子生起现行所薰成种名中品新薰种子其下品种子至此位时势力亦等故名转齐更有别解。

  处处说有至新薰所立义者准论言皆违彼义即违本有义疏言违新薰所立义者影互文本新二家互相违故。

  成唯识论义蕴卷第二(本)

  成唯识论义蕴卷第二(末)

  密州开元寺 道邑 撰

  瑜伽第五说有七种等者一无常法是因无有常法能为法因即此刹那灭二又虽无常法为无常法因然与他性为因亦与后念自性为因非即此刹那三又虽与他性为因及与后念自性为因然已生未灭方能为因此二义中所言与他性为因即此果俱有义言与后念自性为因即此恒随转义四然得余缘方能为因五然成变异方能为因此之二义即当此论待众缘也六必与功能相应即当此论性决定义七然必相称相顺即当此论引自果也。

  即简别尽者问简无为及心心所如何言尽答色法外种亦具六义如疏自说不相应法假无体更不须遮或随色心亦已遮讫。

  如莲华根等者莲根虽是现行所摄以望华茎假名种子故说果俱有问如何外种有恒随转答望一期说前后相续亦名恒转。

  亦显大众等至无取无与者此有二解一云设许大众等说缘起无为种子者理亦不可无为之法无转变故无取与故此解非也二云此显大众等立缘起支无为不成以缘起支有转变故有取与故故如缘起支无为非是无为以无为法无取与故问大众等为说缘起支即是无为若为缘起别有无为答彼师缘起是有为法非即无为然缘起支有无常生灭之理是常是一说名无为由此无为令缘起支有隔别也若尔即大众等无取与用亦无转变如何显彼非是无为答彼师无为能令缘起诸支隔别有转变故显彼非是无为也问本明种子因何显彼缘起非无为耶答由种子有刹那生灭义故遮简无为所以傍显大众部等缘起支既有生灭便有作用亦应遮简非是无为若尔即大乘无为亦有作用一切贤圣皆由无为有差别故答此难不尔我宗无为体无变异但由能证深浅不同故诸贤圣位有差别汝云无为能令缘起有转变故有隔别故何得为例。

  旧人云真如是诸法种子者以诸教说无为是诸法本故说种如法华云虽一地所生一雨所润而诸草木生长各异是也所言一地即是真如既能生长名为种子此乃非也彼以三乘理性同譬如一地行性异故生长不同不说无为有生灭故。

  由此无性至不名种子者果俱有即名种子无性第七与所熏果现俱时有应名种子故此简之要所生果其体显现能生之因可名种子无性第七所熏之种其性沉隐故彼第七不名种子问若尔即一切能熏识之果皆沉隐何故唯简无性第七答余能熏识不但阙此果显现义亦阙恒随转义无性第七不阙恒随转故唯此简。

  现有唯在因者问既果俱有如何现有不在果耶答有二解一云现果不定因常有故二云如龟毛等相虽与见分同一种子毕竟不生其种定有故说现有唯因也。

  即因在生至不相违者此说一法而有二时同居现在故亦不相违果俱有也此说因在生果在灭者意说生已而方灭因前而果后也次下疏云因在灭果在生者意说灭时引果生时酬因故也问何故此疏上下明其因果生灭前后不同答疏主意说胜军接因果故互举之令学者易悟耳即是前法生时与后灭并后法生时与前灭俱此即答因果之义也。

  若尔种望种至为料简者若胜军师以种现前后各一刹那同居现在名为果俱有者即种子前后亦然应名果俱有何为料简瑜伽云法与自性为因非即此刹那又何故此论自料简云非如种子自类相生前后相违必不俱有。

  即有二趣并生之妨者若许灭生同一世者且如人趣欲终灭相居前天趣欲临生相居后二趣既同现在故有并生之妨他皆效此。

  见分缘于见者自证缘见也俱是能缘并名为见下云因果即非因缘摄者见分为因自证为果也。

  都无因缘至生果故者如第一种同时既能生第二种有何因由不许第二同念之中更生第三种等耶种望类亦应尔者现行一念必无二现并生种望于种应非二种俱起。

  如何本有同念得生新熏者若种生种不许同时如何本有与抟生种得俱时耶。

  此不同时如世第一法者此说增本有种能生后念自类一抟生此二种俱同生见道故无同念生抟生失后念之中唯本有抟生同时而有非因缘故亦无违也问抟生自类俱本有生何故抟生独能新熏答由世第一法为缘增力方得生故。

  谓一本有者自类种也二本有所生者即抟生也前念本有之所生故。

  前解即至体用俱增义者前立抟生种子即与体用俱增义同也。

  问为因既通种与有种者种谓生现之种有种谓生种有后种故名为有故二别也。

  若尔如何名有受尽相等者若以第七有转变故有易脱故不名种子即善恶业种生果有限亦是转变易脱应不名为恒随转种也既说恒随应非受尽。

  遮萨婆多至为同类因者俱舍但以善五蕴为同类因不望余性应检婆沙正理。

  遍行因等是异性果者俱舍以苦谛下七法谓五见痴疑集谛下四法谓二取痴疑合二谛下十一随眠为遍行因体此十一法遍与自地自界五部诸法而为因故身边二见唯无记性而与五部不善为因故通异性果也俱有因得士用等果士用果宽故通异性如俱舍叙。

  此阙何义者此问第八现识阙何义故不名种子答云阙果俱有不能熏故若尔无性第七既能熏种具六义故解云如疏。

  作不作失得过故成相违者此有说云若无种作善得善趣不作失善趣皆有过故俱无内种如何有得失耶或应作善而失趣不作而得果以无种故便与圣教成相违也此未必然今解释外种也谓有作而不得谓种而不苗苗而不秀等也亦有不作而得谓如稊稗似谷草不种而秀亦如炭生苣胜等是也由斯外种非实种子故以内法为彼实种天地空等皆准此知。

  天亲解略无性释广者世亲唯望枯丧名为引因不通化生故略也无性望名色等亦不简枯丧遍四生故广也。

  无性但至因为近远者彼既云生现识等故知约已润位也。

  亦遮识类至此同于后者此遮善染同下三性释彼云异熟若是善染污者流转还灭应不得成又言应不与二俱作所依等故彼唯取无覆无记。

  若尔空等无为如何等者若以假法先无更何须简者即空等无为亦是假法如何论中简无为耶若言论简真如无为真如非无记第二已简更何须简若简非择灭无为亦是假法同于生等亦不论依故知生等依他中简若尔空等既假依他已简更说坚密何为答生等有为假空等无为假故遮各别亦不相违言第一说善者依他摄假为第一解。

  无明熏真如等者古师说真如受熏为诸法种此遮无为故简非也问何故唯说无明熏耶答且约染说非余不熏隐覆真如无明胜故。

  即成一种生二芽过者若二俱持即有二种应云多种生一芽过疏意以两处所持俱心种故云一种生芽各(色心)异故云二芽。

  若尔本识至受熏等者若以诸不相应即色心故如色心等不能受熏第八生等即第八故能受熏。

  唯业所感至无胜用故者此异熟心由名言及业二种所生便无胜用故非能熏问若二种所生即非能熏本新二种同生一现此所生现应非能熏答虽有二种俱是名言因缘种故不可为例若尔见道无漏现行亦本有名言种及有漏闻熏增上种生此无漏智应非能熏答此无漏现虽二种生二种胜用俱不阙故亦是能熏又俱是名言不同业种夫藉业力者皆非强感故不能熏。

  如邪见等至有异故者如断善邪见虽在当地言唯一品复见断于中亦有品类粗细差别又设当地唯一品者九地之中粗细异故虽同第九亦有增减。

  问曰既尔至一时顿断者问既言顿断即是有性何得以此例于无性答既俱增减故得相例又虽有性见道已前与彼同故。

  问曰若尔至断第七者既许第七亦有九品应不还果亦断欲界第七烦恼。

  答曰不然至所知障等者如一地中所断之障尚通三界何妨顿断第七通三界耶何要例同不还离欲亦断。

  由此义故至前解方成者此由前理第七既有九品故有增减有增减故无性第七亦是能熏言成前解者成前两解非唯第一说有九品成第二解今日为增成第一解。

  若为相分熏何法为碍者论言转识心所有胜用故是能熏余色及异熟心等虽无胜用为相分熏亦有何法为障碍也又解七转识等虽是能缘中薰若相分薰亦无妨碍以第六识能缘一切心心所此且说有胜用不妨亦得相分薰也。

  何分为能薰等者唯自证分变为相故相见俱依自证起故问见分既有二种势用四义不阙何不能薰答虽具四义依他生故无别种故非自体故又解阙强盛胜用由他转变非能起他故若许见能薰所薰例应尔。

  本种与现唯作因缘等者问论云能熏生种种起现行即是以现望种以种望现何疏说本种望现现望新种耶又能薰生种能熏即是现行后说种起现行如何俱时有二现行答论之与疏但是先后不同论说种起现行即是本种生现不说新种生现故不相违亦无同念二现之妨又设据新种生现亦无妨但取因果俱之义不取三法同时义也前解为正。

  非大乘中至是因缘等者小乘除能作因余之五因虽现行法皆是因缘小望大生大望本法并是因缘俱行也今者大乘种现相望与彼义别因果俱有即与彼同故云如也问若不许现行为因缘者何故摄论许此义耶答疏解云即是本识等者彼以本识与现七识相望为因缘即以本识所持之种与现为因故此同。

  论问起中依义为问者境依心有心为所依故先问行相此依转变次第先心后境唯识之义故问中依义答中依颂故先境后心所望别也。

  识自体分以了别为行相者了别是识之见分行于境相也言类体亦然者自证既以见分为境亦名行相。

  或行境之行解相貌者前解行字皆平声此解去声以无分别智不能分别无行解故故今除之。

  五十三说执受有二者初云若识依执者此约依持名执受义谓识所托同安危事执为境故二云以此为依能生诸受者此约生觉受义谓五根等以识为依方生五识名觉受也由第八识五根不坏故名执受。

  不相离四大所发之声者此声未离咽喉在骨肉间名不离内四大内也言不异大极微者声与内四大极微既同一处故云不异意云四大既是第八执受声之极微既不相离故亦执受。

  缘名及相犹如毛轮者第八所缘依他虚幻故云如毛轮也下释中有四义初解是狭色味香触非名相摄八应不缘或根所等也。

  不尔心至彼所缘者相谓四蕴若以声为名而以四蕴名名即心心所相应之法而是第八所缘。

  自身及资具者外器名资具余皆自身摄。

  护法等至而熏种生者染无记心自能执故见分薰种名执习气善无覆心自不能执被他执心相分熏种故三性心种皆名妄执习气。

  若不尔者至有力能执故者此对安慧云若不如我前之三释汝但言八识皆有执故由此显扬等说阿赖耶识缘遍计习气者前之七识是能熏故可如所说一切色法既不起执又不能熏即第八识相分之中便无种子若相分中有色等种本识应不缘以显扬等不说非忘执种故。

  既尔第八应亦能熏者许有执故如前七识问色等种子既非妄执习气护法如何会彼论耶答如前三释随义应通若依初解执心执故名执习气若第二解染心等缘可名执种善心等熏但名遍计种若第三解但约染法语即色等种非执习气。

  安慧等说至此文为证者安慧证意云赖耶所缘八识种子皆名遍计所执习气故知所生八识现行皆能遍计若八识现行果中有不能执何故能生因种独名妄执习气由此理故此师以显扬等文证有漏八识皆能遍计。

  今此师意等者此安慧释相名分别习气皆名遍计谓八识等自证分种复生现行似能所诠相分现者说为相名似能缘见分现者说为分别此皆所执非有似有此无别种故以自证分种为能生因缘即以此种名相名分别习气。

  或名与相至别有种者此解不以自证分种为名相种即是名相别有假种问第八为缘种不若言缘者即是相分便为假法如何言自证种是实有耶答有二种一云此解虽是实有以能见分既非实有作相缘时不得种也实体但得假相二云自证之种既是相分亦是假有他许假种生实现故此解为正。

  即是能生广大之心等者此说种子有大功能故生彼广大心等犹如大地有大力故能持大山此种子即是广大功能故此功能不失无记不违本识非如善等违无记故非如假法违实识故故瑜伽说本识缘广大功能也复解但随现行名为广大非种子体故与此别。

  种有三品者谓上中下品而第八缘无差别故。

  即己体故者摄所持种同能持识故云即体体用因果非一异故。

  若断未断随增减缘等者未断为增已断名减。

  此中有量者他身五境非自执受许是外故如外器若生名变至缘无漏等者谓种子第八生前七识七识熏种皆名生变因中无漏种生第六第七二识缘无漏熏种并名生变。

  即根种等具二变义者谓缘执也外器唯缘七识唯生第八种识之所生故。

  其一切识或有或无者无分别智无相分故。

  瑜伽等说同一所缘是也者瑜伽约行相相似名为同一所缘故知影像得名行相。

  然唯初解至不同一行相者准下两释同一所缘不同一行相一云本质是一相分各异名同一所缘不同一行相二云相分相似名同所缘见分各异名不同一行相若唯以行见名行相即第八俱五数但成后解便无前义以第八心心所本质各异非同一故除第八识余心心所有本质影像者皆成两解故须双取见相二分俱名行相疏之意也。

  依他二分至情计二分者此解似字似彼所执实能所执名之为似下据似小乘故名之为似。

  然佛地至三诤者复有三师第一师无相分第二师有相分第三师若根本智缘即无相分若后得智即有相分。

  识离于境有何体用者此清辨师强违中道立唯境义心若无境必不起故。

  若言心等有缘作用许等者此清辨师牒中道救也汝护法若云有实缘作用故知有见分者即同外道执我及自在天等故非释子又诸教中不许执有实作用故故我今者违汝中道且立唯境。

  又大众至自缘等者彼宗虽是见分缘见与大乘宗自证缘见其义可稍同此中不破故云初对十九部唯除正量也又云自缘体者则不如是者此约大众见自缘见大乘则不如是此中应破故次前云除大众正量也。

  以缘自体至所缘及事者并是叙大众部义。

  体性相状各各别故者此云相状不是相分识受想等自体之上有了别领纳等相状各别也。

  能行于相至即相分者谓大乘自证分上有似所缘之相所似者即是相分见分行于此相故名行相或可疏错应云所行即相分也。

  以不曾为相分缘故等者若如色等过去为相分缘故今可能忆已灭心心所之见分先不曾为相分缘如何后能忆我说先曾自证缘故今能忆。

  此中有行相至名为相似者此明见相分中有说有行相非一即此论中云所缘相似者是小乘行相也既言相似即是非一有见分非一者即此论及瑜伽云行相各异故此大乘行相也次会境据总故名之为一者此会瑜伽彼据相分总青故名为同一所缘言见据别故名为相似者会此论也据见分各别所缘相分亦非是一故云所缘相似或见者现也所现相分各各异故名为相似前解为正后亦可通。

  然有六师等者因明疏引理门论有六古师释诸量差别如彼破之。

  现量为比果至问答亦然者见分比量以现为果自证现量应比为果答比量缘共相现量以为果现量证自体不以比为果前以比非与现相对今但现比相对故与前别。

  外内难缘缚难等者见分是外以内为果自证是内以外为果答意同前解缘缚难者见分缘相名为相缚自证缘见应名见缚下云如五识境缚者五识见分唯现仍名相缚自证唯现何妨见缚又云为是烦恼染污相故者此释五识缚之所以言如末那章者有云未作此章或云此论解第七处名末那章即六证中第六证是也或云摄论有末那章虽有类释未可准凭应捡彼论。

  为色等难皆应准思者难云见分缘外相从名外见缘于色相从名色且齐解云理亦可然相分是色从识名识见分是识何妨从色名色问相分依识变从依得名识见分非色变如何得名色答相由心变从心名识见由境生从境名色又不齐解色碍以非碍不可从色名为色若尔亦应相外见非外不得从外名为外答所缘非必色不可从境外为色相分唯是外相从可名外二解俱得取舍随情。

  即以自证至缘彼种故者自证实非相分以种不离自证见缘种相时以自证为相分缘也见分既得以所缘自证为果第三第四更互缘故得互为果也。

  得得非得等者小得大得及所得法如何三法更不立第四心法应然此但例令三法同也又有云大得得所得亦得小得故合见分亦缘自证何劳第四者亦有此理应捡俱舍小乘大乘得得小得文生等准知。

  彼但成就至无量相违者得成就无现比等量相违也有云若以得等例于心法有多相违名为无量者不然。

  虽缘真如真如非外等者此释伏难若不得见分通缘内外故非第三果者缘真如时见唯现量又不缘外此见应为第三果故此解云缘真如见虽不缘外以见分有缘外之用故亦不得缘第三也又如别钞若尔内心至此义如量者难云见分是外不为内果自证是内应非外果解此如前释现量为比果等难同也前释云比非量等不证自体不得为现果此亦如是见通比非外非内果自证唯现量内可为外果见分解非解殊者不执名解执名非解又以悟迷为解非解此等并同初难。

  又心若自缘即有因果等者见缘于相相因见果可有差别自证缘见俱是能依俱是心法因果即无差别余皆准知。

  三和合生识者根境见分也问见缘自证应云自证生见如何今说见生自证见为自证境故说见生识亦不应言至是不善故者亦不应言遍四分心俱是不善以自证分知不善心即应是善既是善心应是正智非邪恶故。

  又用二故者谓知他心智自证亦自知心故有二用应非一心。

  有因法自相相违者本量云心应自缘性能照故如灯作相违云心不自缘性能照故如灯。

  然他界缘等者以此解前诸难今缘他界等皆约见分不约自证若约自证即缘自界有为有漏故有前诸难若约见分皆无过失此解心若自缘已下难疏云又以坚执名非量者解初之三难准义可知。

  一共中共至一趣用等者诸识同变以得共名诸趣共用复名为共问如山有木石一人取以为舍余人所以不能用何得名为共受用耶答彼人未摄属己随何人取即便能用名共中共若已摄属己为房舍等即共中不共也问如一人受用木石等时为用自所变者为用他所变者若用自变共义不成若用他变何名唯识答唯用自所变者若尔何名为共答彼人所用木石设时离山等处未磨灭来诸趣第八共所变故何非名共又所作房舍余趣余方缘合之时即能受用故名为共。

  由此四大至以果假故涩滑等所造是假四大等能造是实今言造者假名为造非实造也不可实因而造假果故地水增时假名造涩滑也。

  五十四说至相顺生等者此说有对色等同在一处此等色性而非无碍何故色根能共受用以色等诸共变时各各随顺而不相违诸识变时相顺生故。

  与明相违者此说暗与明相违也多人共变木等自他不相碍者如心上灯明百千不碍自变木等相碍者如心上暗与明相违。

  然净妙土至如极乐等者此他受用净土其中乃有声闻异生者彼但见化而不能变实净土也若圣力加或大愿力变亦无失问此实净土不共等四句之中何句所摄答本唯佛及菩萨受用或圣力加余亦能用即不中共共也如自依处他受用等。

  亦在此界至有漏净土者菩萨第八变故是有漏也言外法异生亦不应变者谓他界外异生不能变此界有漏净土也此界四善根等虽是异生可能变之此有漏净土名相净土诸佛所变无漏净土名体净土或应为外法误为诸字。

  由此即无至先器成过者既有当生即无器成无变之过。

  又成器时他方三禅等者此方三禅等未成有情故前师意说此界现居及此界当生者变故作是难未成世界先以一劫成器后十九劫成有情世间若坏劫先以十九劫坏有情后一劫坏器。

  若尔圣者于梵宫自地等者凡夫亦必定往此等既不依持变之何益。

  如大梵变及孤地狱者如梵王下界时佛别变为器方得依持此共中不共也所居之处欲界同变名为共自所变器唯自受用故名不共如孤地狱在山中欲界器色虽复同变一类有情见于地狱亦是共中不共也问梵王下来变欲器不若言不变如何言共若言变者异界异地如何能变答此由通力变之无失。

  对法第五至业种随故者虽生无色既未离欲由有能感欲界器色业种随彼第八识变此种故名变下器实无现行相分器也。

  若言缘种至正义也者前二师自证缘种见分受熏故相分中无种子也言无色界本识唯缘内种者此护法师会瑜伽五十一文彼说无色第八识不缘下外器相也言前二师义无色亦但约缘种等者此前二师会瑜伽文也此师无色实缘下器疏有二解初云以无色界无身故隐下器色不论但言缘种二云约自证说不言缘外器寻文可解此同护月。

  不尔便无四分之义者见缘自证若不变相即是亲证便为量果何劳第四为三果耶。

  系据缚义至差别义者有说缚者即相应所缘也法体之上有此二缚差别义故三界别问种子之上有何缚义答缘之故且名为缚如无漏离二缚故即非界系又解系是属义诸有漏法法尔系属有差别故由此种子不随识系不可相例。

  亦应烦恼种随识非烦恼者答此同前烦恼是扰乱义不可随识非烦恼性是体类义故可同无记又若随现行即名烦恼若随识性可非烦恼。

  利根不还阿罗汉等必要利根方能缘下见舍利弗入涅槃等问雨泪等色即是定果何要圣者有此果耶答地前菩萨不生无色利物少故自余凡夫无胜定果故瑜伽说圣者得灭定变此果色饶益有情入地菩萨决定不生无色故唯利根不还等也问岂要灭定方变果耶答非要灭定疏引意者但是不还等生彼入灭理非愚法即是利根故能起此胜定果色此意总说下界第八变彼身器相见别系同缘种。

  不尔本识至应非有情者若令本识所变亦随心者即天眼耳此界身得既无上界本识可随即无执持便应坏烂亦非有情要依本识名有情故问不随于心相见别系当能执持许有情摄何故令随下界第八即云烂坏非有情耶答若异界系是因缘变有实用故可许执持名有情摄若令随心即分别变便同七识既不执持故应烂坏非有情也。

  若一身中至有增减过者二界身俱变故识外别有异界身故此即增也第八不持天眼耳根便成坏烂故是减也或有解云众生有十八界若下第八不持天眼耳根即十八界外更有余界此即唯增而言减者文难成也前解为正。

  难一师云等者此难下有根身中第一师也此缘他法但似彼根下此师救也。

  于不缘心等由此无妨者若无实用许变他根变心无用第八应缘今既不许变他根亦变心即无违妨。

  色界系鼻舌依处等者此师意说依处与根定不相离为用依处故亦变根色界鼻舌二根必无发识之用为依处故变二根如无色界以无根故依处亦无由此根定不相离故须变也色界虽具五根彼无二识显故偏说。

  庄严身故等者一庄严依处二为受用依处故变根也。

  今此颂引彼长行文者应为此论错为颂字。

  又色界化生根无处可无者色界根依可相随逐欲界不尔见身死者余骸在故眼根枯陷依处在故如何前说由用依处亦变似根。

  此则不尔故不为例者色界变依处为庄严故要变根者变他依处但为受用不为庄严今如何须变根故知不可以色界鼻舌等例下展转难寻文可知。

  如生色界至如何会释者前师云色界为受用依处故变二根彼若无根依定非有者下会意云色界二根是自身有情故变可说根无依亦无变他依处既非自分有情何要变他根有。

  或借识起者谓身在上三静虑借初寻伺起初静虑眼耳身识变上三识名为异地此唯二识非第八也法威力者由持经故净肉眼见三千界上至有顶所有色等问此见上界而下第八不变眼等五识以何为质答此托彼界有情第八所变以为质也。

  又大菩萨为五境者如变鱼米等可得五尘此既由通即上界系令下地生皆得见也。

  不由定力至下界起者谓于下界得无色定不能起彼无色界根彼无根故非如通力起上眼耳问既云无色诸天佛边听法令他得见如何第八不变彼身答但由定力令他见身即是器摄非变身也若据依止以无根故非依止故不可名身若据积聚亦可名身以可见故。

  八地已去至无差别者此说所变二果无差别不言能变无别即是慧与定异故。

  由此故知至有本质等者既相离者第八不缘即眼识等缘上下时据无本质问既违下文理应有质此托谁耶答托他第八所变为质如前已明。

  余地器至瑜伽五十四者彼论云若威德定所行境犹如变化彼果彼境及彼相应识等境色是实物有既云实物故明第八不缘假也问法处色亦五识境如何唯在法处摄耶答第六引生且随意变故在法处若尔如五根等亦唯意缘应法处答不可为例根境别故非意引故。

  虽缘无漏遂不相似者如八地菩萨变鱼米等无漏心引唯是无漏而第八不缘仍是有漏故不相似问何故第八不缘无漏答第八变者皆有实用若是有漏变鱼米等可无实用若变无漏破坏有漏故为不可。

  又解以至处有用故者此一段文元本不次此中正以六门明第八识变通定等色第一正解变漏无漏何故乃明眼耳等识是故此文合在天眼耳非必有本质等下说何故尔耶前解天眼耳识有质无质故次应明相见同系别系也言由此三识所知必同初禅系者所知即相分也意说以初禅三识缘二禅等色相分随见亦初禅系今言三识即眼耳身识疏中二解后解为正有漏五识必须杖质既是性境不可随心前解且据非必有质故不正也问眼耳得离境可能缘依上色身识合中取如何上缘答下缘身识不取离借识依上根何妨依彼境问三识缘上境托谁为质有云托自第八所变为质以同界故粗细相似得相依持者此未必然上下地殊粗细既别何必依持又准正义唯言自他第八识变不言自界故第四禅第八所变各异理不应言托自第八托他可尔。

  又净土中变五尘者准三十七唯有四尘若据净土林声说法即是实声故通五尘。

  以彼香等生因阙故者等取味也以无加行心因能起故彼香味生因阙也问何故彼无加行因答一由无鼻舌二识二由无香味种子三由无能造四大故无加行之心由此定果无香味也疏云又无用故者上二界中无段食故不须香味。

  若十地至蜜多声闻者此有胜力不同凡等故皆能变色无色界香及味也问俱是广慧声闻何故无色界者不能变香味耶答无色界中定慧不均故彼劣也。

  又依体通变根等不者通力所引天眼耳根皆有实用能发于识前来屡明非此所说今之所问定所变作唯变于尘依体而论亦能通变根不由次上所说定唯起尘诸教论云定变身器欲明所变诸根不实故此门中寄问徴也。

  设复变作似而非真者问若依定力所变根等似而非真如何论云法处色答从种生故可名实色不能发识故似非真。

  是平等心者此释共立之所以由离我执心无高下故身万亿共立毛端或平等心者即定心故由定果变身共立。

  亦令互相见者说尔无色唯定果色界兼有通亦令二界天毛端互相见。

  等取华色华香者华既非坚所有色香亦暂时也。

  亦应不不缘等流色者虽外器等皆名等流此中意取华色华香等速灭故。

  此中有难如理应思者难云种与现行非定异种随现法收现与种子非定殊现应随种法处摄答有云种子因果俱是现可随现法收若尔现行因果俱是种应当随种摄若云亦有现行不能熏故不可随种摄者即彼伏种子不生于现如何随现又以因果俱现故种随现自类之种因果俱种复如何通故知不可以因果俱现答也应正解云现行易了别种子随于现种子相沉隐不可现随种。

  极略极迥色者析根尘等实色为极略析光影等假色为极迥。

  若唯意缘通根尘者亦此中摄者此第六不与五俱强分别生所缘根等亦遍计摄若定心等虽亦犹缘根尘此非遍计色摄。

  以总从别者法处名总余处名别以暗从明者第八名暗细难知故六识名明粗易了故。

  如十一切处观者即十遍处观也谓观青黄赤白地水火风并空识二也。

  初随因缘至五八等者此等五识同时心所亦不取第八五数言随分别变至七识等者六七心所并第八五数唯定随任运义随种子义顺第一解五数既不随实种故知八俱五数不入因缘变中。

  问触等所变至为例亦尔等者此唯问第二解第二解中前之七识俱无实用故难五识所变色等应无碍用答亦如之。

  若瑜伽至不违此文者瑜伽释家既许触等与本识同即不违前无质碍难问彼论既说同识变所变根种不能发识生现行等如何名变答彼论且约依他相分从实种故说为实不言所变亦能发也。

  顺下第三等者前之二解俱不说五数变有实用顺下所例王门也。

  若第六报心至或有用者问报心亦缘心心所法变五根等岂有用耶答此同定心通于二变今言有用且约缘色等说不尔八俱五数应有实用亦报心故。

  如定心缘十八界等者唯缘实五尘因缘变根及心心所等皆无实用并分别变无分别智证实真如亦因缘变问如菩萨定力变地金等为何变耶若因缘变应从实金种生云何变地若言分别变者金等应无实用答此因缘变有实用故若尔所变金等为何种生答如托色界地等为境而变金者即以色界业果色种为增上缘复以上界随能引定地定果色种为亲因缘而生金等第八地已上菩萨所变定唯无漏余定果色或通有漏既从实种所生故有实用成因缘变如瑜伽说胜定力故先起大种后造色生故唯实也。

  返显八俱具有二变者一念之中心王因缘变触等分别变少同定心心心王所俱通二种。

  此解本是前问等者意说此中解无为不相应者根本是前问中心心所等之所等也。

  见分取于相应心故等此结前解自证复能缘见故者结后解但约见分同一所缘者会后解中违。

  其六七识至可应分别者有漏位中第七无用六亦通用无用第六之中比量无用现可通有用无用现量之中五俱者一向有用定心通用无用缘色等有用缘根心等无用报心通用无用理准可知。

  如瑜伽论至缘狭小境等者彼论云于欲界中缘狭小执受境于色界缘广大执受境于无色界空无边处识无边处缘无量执受境于无所有处缘微细执受境于非想非非想处缘极微细执受境也。

  空识无边处至执受境等者问缘无量境唯约种说缘狭小等唯缘种耶答无色无身器可唯约种明欲色有器身种现通为境问瑜伽既云缘狭小执受境乃至无量执受境今疏所明初等小千界明外器岂外器等名执受耶答有二说一云疏主意明内身因明外器身器大小必相随故二云瑜伽所言执受境者亦粗外器领以为境故名执非要依持生觉受义执通二义如前疏明二释无违前为正。

  此亦所立至无不定过者若对经部上座亦是指例若对萨婆多远以比量成若无想等不入宗中灭定比量便有不定过耳。

  成唯识论义蕴卷第二(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