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页 共 57 页
卍新续藏第 88 册 No. 1646 居士传No. 1646-A 居士传序
知归子现居士身说法。着居士传。属予为之序。序曰。知归子学佛。归心净土。发决定往生之愿者也。究论往生之因。因于一念之净。一念之净即成往生之因。况念念相继有不决定往生得觐弥陀者乎。知归子修净土念念相继。其学佛也可谓密矣。仰前修之匪远。表万法之同归。自度度人度人自度。著书之心可谓切矣。若知归子可以现居士身而说法矣。予故欢喜序之。以告世之读居士传者。同学汪缙撰。
居士传发凡
佛门人文记载其专系宰官白衣者。故有祐法师宏明集。宣律师广宏明集。心泰佛法金汤。姚孟长金汤徴文录。夏树芳法喜志。其以沙门为主兼收外护者。则有志磐佛祖统记。念常佛祖通载。以及传灯录.续传灯录.五灯会元.东林传.往生传。诸书所录事言。互有详略。或失之冗。或失之疏。至朱时恩居士分灯录。郭凝之先觉宗乘。李士材居士禅灯录。并本五灯。止扬宗乘。于诸三昧法门有所未备。今节取诸书者十之五。别徴史传。诸家文集。诸经序录。百家杂说。视诸书倍之。裁别缀属成列传五十余篇。详其入道因缘。成道功候。俾有志者各随根性。或宗或教或净土。观感愿乐。具足师资。但自唐以前。简册无多。披览易遍。自宋以后。文字浩瀚。耳目闻见搜讨难周。更望博雅君子惠以珍藏。佐其不逮。
护法之文。须从般若光明海中自在流出。乃为可贵。是书所载。非其真实有关慧命者。概弗列焉。如王简栖头陀寺碑。王子安释迦成道记。诚为典赡。然文过其质。于道何有。柳子厚制诸沙言碑铭。为苏子瞻所推服。然如曹溪一碑和会儒释。与六祖坛经之旨全无交涉。况摩诘梦得之文。抑又逊之。元明士大夫文字。类多出入儒佛。亦必其行解相应始堪采择。否则祇成戏论。何足数也。
宗门冒滥者多。如夏竦.吕惠卿.章惇之徒。既不足道。即白苏二公其在佛门亦别有长处。与宗门无与。诸书所载机缘。无可取者。他如韩退之.李习之.周茂叔.欧阳永叔诸先生。平生愿力全在护儒。一机一境偶然随喜。不足增重佛门。岂宜附会牵合庄点门庭。反成谬妄。此于教理违背非小。故予是书持择之间颇存微指。不敢将就影响。以诬古人。以诬自心。以诬教理。
庞居士之于宗。李长者之于教。刘遗民之于净土。百世之师矣。三公者各专传。尊师也。其他立专传者。大都轶迈等伦。难为匹俪。虽不尽以三公为绳。亦庶几近之者也。
登地证果根基五戒。而五戒者全体五常。不践五常何有五戒。南北朝诸臣罔明忠孝之义。妄谈般若。裨贩如来。至如魏收.蔚宗浪附通人。沈约.江总滥尘戒品。以身谤法。视崔浩.傅奕罪有甚焉。清净海中不受死尸。削而投之岂为刻核。若王摩诘.柳子厚.郭功甫.张天觉之徒。先迷后复。情罪可原。善善从长。亦庶几春秋之指与。
自昔言三教者。其莫善于大珠乎。或问三教异同。曰大量者用之即同。小机者执之即异。总从一性起用。机见差别成三。迷悟在人不在教之同异也。达此义者。其宋之李伯纪.明之赵大洲乎。南北之朝。释道相争。唐宋之时。儒佛相角。总由不知性真常中本无同异。寻枝摘叶安有了期。至如周彦伦.明休烈.张天觉.李纯甫数子之论。解纷挫锐不谓无功。究其实际亦多离合。狮子咬人韩卢逐块。智者睹指知归。昧者双迷指月。世又安得尽大珠与之畅谈三教哉。
列传中有不得详其事迹者。文富诸公是也。非系于佛法。弗录其事迹。自载正史举而着之。非此书体也。有不容略其事迹者。如宗汝霖.赵大洲.周景文.熊鱼山诸公是也。其应于世者。其学佛之精神也。一切治生谐偶。皆与实相不相违背。不其然乎。不其然乎。
是书始事于庚寅之夏。削稿于乙未之秋。中间辨味淄渑。商量去取。则吴县汪子大绅之助为多。瑞金罗子台山往来。过苏每相切磋。订其离合。最后书成。婺源王子顾庭讽诵一周。赞叹欢喜。捐金付刻。普愿见闻随喜。发菩提心。证圆满果。是则区区七年纂述功不虚施。青莲华海香光无垠。一念归诚同登彼岸。不亦乐乎。
题居士传偈
菩萨戒弟子 彭际清 述
我闻观世音 应身三十二 华严善知识
亦有五十三 比邱居士身 种种天人趣
譬如空中云 随风无定形 又如海上波
从日现五色 众生眼所见 分别每炽然
岂知妙明心 非一云何二 忆我无始来
一念不自觉 生死六道中 念念入轮回
贪染习已深 真色成晦昧 无明力所牵
颠倒恶叉聚 因缘值此生 得闻无上法
深心发悲泪 长跪向佛前 誓尽此报身
永息轮回苦 一念阿弥陀 究竟成佛道
䖍恭秉净戒 忏悔从前非 谛观法界身
如幻不思议 况逢此震旦 大乘所出处
火中生莲华 时时现希有 良哉东林贤
善权开方便 亦有庞与李 宗教扶双轮
传灯代有人 如虚空无尽 今虽末法中
典刑幸未沫 网罗旧文字 放此不夜光
如日月众星 昭回四天下 一多互相摄
毕入菩提场 愿以此功德 回施诸有情
现在及当来 有缘同聚会 读我所著书
各发无上心 南无佛陀耶 同生极乐国
居士传目录传一牟融安元支恭明(支谶 支亮)竺叔兰竺长舒阙公则孙兴公谢庆绪(戴逵)传二刘遗民传三张莱民张秀实王乔之宗少文周道祖雷仲伦传四安阳沮渠侯董吉何昙远魏世子陈参军刘谦之严恭(荀生)传五何彦德(求点 胤)周彦伦到茂灌裴几原(刘士深 任孝恭)刘彦和傅宜事传六竟陵文宣王传七傅大士传八荆山居士传九昭明太子传十刘灵预明休烈(仲璋 山宾)刘士光(彦度)庾彦宝刘宣文(张文逸 阮士宗)向居士冯衮李子约传十一张洪赈张廷圭(李峤)辛替否传十二江含洁刘士烜张孝始司马乔卿李观元紫芝万敬儒朱康叔吴璋吴君平彭信宇高汇旃传十三李师政梁敬之(李华)裴公美传十四李山龙(史阿誓 薛严)樊元智牛思远于昶商居士郑牧卿马子云陆康成李知遥传十五李长者传十六颜清臣韦城武传十七庞居士传十八王敬初陈操甘行者张秀才传十九王摩诘柳子厚白乐天传二十杨大年李公武(端愿)传二十一晁明远王子正文宽夫富彦国张安道赵阅道传二十二杨次公(王仲回)王敏中(葛繁)传二十三张平叔(王邦叔)传二十四钟离瑾(景融松)孙良陆浚张迪孙十二郎马仲玉(永逸)左伸范俨胡达夫孙忭朱进士王无功王衷吴信叟张抡李秉陆子元阎邦荣钱同伯昝省斋(计公)吴复之陈君璋传二十五刘兴臣潘延之许叔矜郭功父陈体常吴德夫(王韶)传二十六苏子瞻(子由)黄鲁直晁无咎(以道)传二十七郑介夫邹志完江民表陈莹中传二十八张天觉传二十九李伯纪传三十宗汝霖(陈允昌)张德远传三十一李似之(赵表之)李德远(严康朝)李汉老冯济川蔡子应(刘彦修)吴元昭吴十三颜丙吕铁船葛谦问余放牛张功甫传三十二张子韶传三十三王虚中(张安国 李彦弼)传三十四真希元(陈贵谦)吴毅夫传三十五李纯甫(刘谥 沈士荣)王子彧董国华郑所南胡汲仲(冯子振)传三十六耶律晋卿国宝传三十七宋景濂传三十八刘祖庭万民望李文进王道安薛元初传三十九赵大州(小洲)传四十严敏卿(澄朴泽 拭济)陆与绳(冯开之 陆伯贞)传四十一杨邦华唐体如戈以安孙叔子朱纲郭大林刘通志郝熙载杜居士吴大恩吴用卿张爱传四十二殷时训陈廷裸顾清甫朱元正周楚峰蔡槐庭虞长孺(僧儒)黄平倩庄复真鲍性泉传四十三李卓吾传四十四管登之杨贞复陶周望(奭龄)焦弱侯唐宜之瞿元立(朱兆隆 钟伯敬 玉弱生 平仲 与游 王宇泰 吴体中 应宾 董元宰)传四十五袁了凡传四十六袁伯修(中郎登)(小修)传四十七曾端甫赵凡夫刘玉受(杨子澄 维斗 公干 李子木 徐九一 刘公旦 姚文初)传四十八王孟夙丁剑虹朱白民(娄子柔)庄平叔黄元孚闻子与黄子羽钱伯韫吴瞻楼王先民陈用拙骆见于程季清传四十九周景文姚孟长传五十马邦良徐成民传五十一蔡维立刘长倩黄元公黄介子黄蕴生(唐昌全 黄渊耀 陈俶 侯元演 元洁 夏云蛟)传五十二金正希熊鱼山(姜如农 张大圆)传五十三温月峰崔应魁蒋虎臣李生(洞庭生)传五十四严仲悫(周知微)宋文森毕紫岚传五十五周安士传五十六知归子
大清乾隆四十年吴县龚履云录于齐门蒋民馆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