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 页 共 4 页
因明入正理论疏后记卷上
朴扬 智周 撰
疏空桑启圣者按于宝搜神记云孔子母性颜名徴在梦黑帝谓曰当礼于空桑因便有娠乃诞孔子空桑者地名在兖州界从本生处以立名也。
疏归真寂于两河者谓生死涅槃名为两河问何故大师在两河中间入灭答表生死中而有涅槃涅槃不离于生死故所以大师于此两河而归真寂亦有解言在二恒河中间入灭名归真寂于两河不如前解也言浃润也。
疏二十八见者如对法具列也。
疏圣者域龙者梵语此云陈那是也。
疏秘思优柔者研等道理名为柔也。
疏乔山者乔者高也。
疏西夏者大国谓之夏[车*闰]者历也践也。
疏劫初足目者此有二解一云足者多目者智慧智慧广多名为足目一云足下有目名为足目此即劫比罗外道有别非九十六外道中不定配属也。
疏是称命世者应命而出名为命世也。
疏观述作之利害者问为欲造此理门论先观利害又为更造余论答非独造此论更造余也问何以为证答下有云将释深经明知不局。
疏悠邈者俱是远也。
疏菩萨抚之欲遂王请者抚者从义问当尔之时山神亦请何独言因妙吉祥耶答山神虽请未至教重故略不言也。
疏奉以周旋者陈那菩萨敬受吉祥伏臂即俯仰之貌也。
疏三量者现比至教三也([一义云自他共])。
疏规模后颖者与后代人而作规模故作斯论。
疏尸罗者戒䟦陀罗者贤也。
疏寻波澜者大曰澜小者名波也。
疏虽前修而桂悟者以前修习名为前修其芳名为桂悟。
疏未烈我师者烈犹次也。
疏旋踵者踵谓足跟从西国还名为旋踵。
疏司南者司主也意指南。
疏余虽解释等者外道小乘中解道理不正者皆得名为余虽解释邪而不中大乘清辨等立比量即其类也。
疏摄法已周略无余也者唯此六因道理即是更不假余故言略无余。
疏故瑜伽等者问此引意何答意证持业故此文来彼论言诸所有事者即是因明为因照观察义故明知因即是明也熟研自悉。
疏入正理者能入所入论之别称者能入者天主论名所入者陈那教称二人论别故言别称。
疏依后四解至亦名因明者问第二解中立论者言名之为因第四五解中因明亦属佛经或陈那论可言论等而非教耶答第二解中立论者言实合是教以言诠言今取所诠之言名之为言第四五解亦据所诠故总无失。
疏欲令随论因生等者意云教不得名为因明入正理从其所为而得其名喻如中观论者解中道理之智名为中观论从所为以得其名名中观论。
疏或此辨说因明正理等者意云因明正理俱是所诠所入之法智名能入论不得名为因为因明入正理从其所诠所入以得其名如十地经十地是所诠所入之法经从于彼以立其名云十地经。
疏或衣能入正理因明而说等者意云从所依以得其名能造论人有解因明正理之智论从所依以得其名喻如水陆华俱从所依以得其名也。
疏名义宽故者名宽者遍是宗法性等义宽者所作性义义该宗喻若如是宗亦应名为因明明义俱宽亦通三处答不尔以宗中之歒先不许有狭于因故宗不得名为因明。
疏又诸能立等者即谈古及今诸能立者皆名为因非唯一相故言又诸能立也问前解言因因有三相名义宽故得名因明何故今言非唯一相远指其因答诸能立中列名不同因是一数今从列言唯一相前解望释有三相故亦不相违。
疏答举真摄似者意云因明唯取其真不唤似者名为因明但举其真即摄似故如唯识言亦摄心所或已摄故者此解唤似因明真似俱是但言因明即以总摄真似了宽故言或已摄故或兼明之非正明故者此解唤真者正为因明似者兼之兼正不同故作此解总作三释差别不同细寻应悉也。
疏答是因明数故者此释前难中过破亦得名因明但不立量破他故有斯难能显他过故能破他故故亦因明或似真俱因明者此有又解云前解偏唯在真今解似真俱是由此过破似破虽一真一似俱在因明名中摄故也。
疏现比无智言者不能生他智解名现比无智也答见因亦明等者而有二解第一解者约三分说初言见因亦明者见分为因能生自证名为因体能照境名之为明即此见分亦因亦明故言见因亦明也。
见因证明者见因同前言证明者自证亲取故言见因证明前解见因即明后解见之明二义有异。
自证亦因者此解意云不但见分亦为其因亦为其明即是自证亦为其因亦为其明望生见分名之为因望体亲证亦即是明故言自证亦因也第二解者约现比智而以释之初见因者见所作性因名为见因了无常智名之为明见因证明者现量智也亲照于境名为证名明自证亦因即前解同也第二解未审。
皆顺照成宗义故者问言生言了不是其义答中可言顺照成宗义生了即了宗义何得答言顺成宗体即义故答凡言义者为有二义一者所立义即是立者所立义也亦是敌者所了之宗二者因三相义亦名为义今据此义名二生了顺成宗故总明熟思。
答由不决定故者因喻名为能立今古共同唯宗一个古今稍异或为能立或为所立由不决定故所立宗不是因明此相符答下当正解寻之自现也又有一解总宗望因喻成即是所立若自性差别为所立即唤宗而为能立亦是不定。
果有果之明者果者即是敌证之智及所立宗俱名为果即是能立言及敌证智名果之明。
非果皆即明者所立宗义而是其果不即是明也所以言非果皆即明因有因之明是因皆即明者敌证之智望所解宗名之为因立论者言名因之明是因皆即明者敌证智为因亦即是明也立论者言为因即亦是明立论者言名为明者望净成宗果名之为明。
果明不定者意云唤果即是明而有滥敌论智为果即是明所解宗是果不是明所以言非果皆即明果明不定有果是非明也。
因明两定者释皆定持业依主也此中稍隐静心澄思方可察。
善斥其非者出过破也或妙徴宗者立量破绮互皆得随举配一也。
疏据其多分皆至悟他者此意云何答真能立者悟歒及证似能立者亦悟于证真似二立悟他是多自性是少唯似能立有少自悟从多分而言唯悟他。
彼此乖角者(细注)宗因喻三名彼此乖角。
理幽事显者(细注)五识亲缘境名为事显境上苦空无常无我等义名为理幽此据因位若果位者苦空无我等亦名为显见道已前加行菩萨于定位中亦缘空无我等道理亦合名显今据因中泛散心说及等若非量境所立为幽者所立宗义名之为幽能立因喻名之为显也。
于总比况假类法中者引喻名为总比况也。
以因总别者因三相名为别总唤为因而是其总故言总别。
或三或二者瑜伽八能立中二喻或二者古师四能立中二喻也。
喻中无合乃至故说为过者此文是纵也。
离因及喻都无胜体以下为夺也寻之自悉。
一何繁长者但离因喻外更无别合结故但说三而为能立不同对法等烦长者言诸所作皆是无常即已合讫何烦更合瓶是所作瓶无常声是所作声亦无常即是重说有法也。
非要三体者但是一因义异三处即是多言非要三体也问因后二相为即是喻为喻非耶答据喻所依名为喻者喻非是因取正喻体名为喻者后之二相即是其因古今有异至下当知。
其宗之言至虽亦所立者此明宗言望因喻成亦是所立何以得知宗言所立彼于论说下乃至故亦所立已成引论证成宗言得是所立意寻之应解。
论俱名义者瑜伽论言自性差别若教若理总名为义所以言论俱名义也。
随应有故者此随言而简其过若总立十八界是无常便有违自教过及相符极成过自宗无为而是其常今立总为无常即违自教十八界中瓶盆车我及心心所等者他外道等亦许无常今重更立故犯相符为简二道故立随应也。
总中一分至即名能立者且如于十八界中偏成声界为无常名为一分既成立无常之声即为同喻更成余界中随应所成即以先成之声宗若言若义自性差别等俱为能立。
虽此对宗至理不相违者虽先所成一分之声若为宗之时即是所立此声若为喻时即为能立言对者非为对他余宗名为对宗但此声自为宗时即名为对为喻亦尔大论据宗为能立者约此一分已成声能成余界边唤声宗为能立也陈那宗为所立者据列一分未成之声以所作瓶等为同喻而成立之此所立声宗即为所立也。
合所依义者今此合言而有二义一者合是不相离性二者和合配属思之。
能依合宗者合者即是和合义也由此能依与所依和合即唤此总宗能和合自性差别名为能立也问此三解是何处诸德作此和会答此方先辈和合今古互不相违也。
总立别故者总者即是能依别者即是所依寻文取阙八有一者问今言阙者为总无言名之为阙但立有过即得阙名答遍有二义任自思取。
大师至彼六十年前者意云贤爱论师三藏至彼早已舍化经六十年问举此论师而彰何意答明此论师特善因明不肯总阙三相为第七句。
自余诸师不肯除之者除此贤爱师自余诸论师皆有第七阙句。
又虽有言乃至第七亦缺减过者(此注时也)。
以能别不成即是因中不共不定等者如佛弟子对数论师立声灭坏无常灭坏无常他所不许即是能别不成因云所作性故此所作性故因有是转变所作生起所作意言生起所作同喻如瓶异喻如空同异二喻俱无所作性因即是不共不定因中之过等者等取余不定及法自相相违也同喻瓶上无所立灭坏无常即是喻中阙所立过数论宗内总无灭坏之法更将何法得为同喻所以言阙无同喻等过向内等也如立声灭坏无常所作性因同喻如瓶异喻如空亦是宗犯能别不成亦是因中不共不定过也若以因中是不共不定等者如成立声是常所闻性因同瓶异空同异二喻阙无所立定宗以瓶盆等皆无常故也。
余难同前者前难若非能别谁不相离准所别中亦合会之即烦不述故指余难同前思悉两俱不成因中过及俱不成似同喻中过俱不离似异喻中过本非因喻者皆不成其因之与喻仍自立之为因喻中何废相符本非宗过立为过也第二释云陈那菩萨乃至是故加之已来总是古师错会陈那师意也但是陈那影略说者此正是陈那菩萨第二解意所以得言非是师资自为鉾楯若如前言乃是难破和上何成师资不为鉾楯此处文隐熟细寻方旋了。
以于此中立声为常者此古人引声论所立宗因乃指此为违宗过也。
方便恶立异法者此陈那释声论立量意言一切皆是无常故者此举异法喻方便显因若据顺者应立量云声是其常非一切故诸非一切故者悉是常故犹如虚空若无常皆是一切犹如瓶等然此声论所立声常不举其因但言一切皆是无常翻显是常及非一切此即以异法喻返显因法因法中非一切故即是其因故是举异法喻方便显因是其一恶立也又先离宗后离因应言无常一切而乃倒说言一切无常故此乃先因后宗乃成倒离故言恶立异法也由合喻显非一切故者此正释方便显因之所以也或是所立一分义故者立敌两家一许一不许名为一分立者许非一切因于声宗有敌者不许声非一切因于宗无故言一分也。
故此二徒等者此若不正因即犯两俱言两俱者立敌两家皆不许声非是一切声既在一切中摄因无所依即是两俱所依不成若被陈那正已仍犯随一所以言故此二说名因过也。
立敌或偏所不成故者立敌即两俱或偏即随一外道唯立两俱不成及随一不成有不立余二者此有二意一云此二因因体自不成亦不成宗故同于两俱不成及随一不成中收所以更不别立即疏主云此不成因亦不成宗是也二云犹豫所依二不成因若有两俱及随一过不异前二因故所以不立即疏主云立敌或偏所不成故陈那意者两俱随一一向是决定此犹豫因一向是疑疑决既异所以别立犹豫不成疏主云或决或疑是也别立所依不成两俱随一一向决定有所依所依不成者所依定无所以疏主云宗或有无是也。
古亦有说至除不共因者问古师何意六不定中但除不共不定一个而有何意答有少相滥所以除之若不除者他有难云二八异亦无即不名不定不共异非有有滥故须除所以古师除不共因异品以无故也。
观可信声而此义故者但无虚妄所发声名为可信通凡及圣也。
谓若法无我准知必无常者问无我之言该通四谛何言无我谁必无常答据少分言通苦举二无我准知必是无常亦无过也。
加无体量者入室中不见其主明主不在是无体也问但知无主宁知往处答此据先有诚言而知所往非谓一切见无体已即知所往也。
如入鹿母堂者毗舍佉母名为鹿子鹿子造堂供养众僧堂从鹿母以得其名名鹿母堂也不见苾刍知与食处此据少分也。
随其所应摄入现比者圣正至声此四多分现量中摄譬喻义唯无体多分比量所摄也寻文配取也。
有释无此者此疏主断即执唯是能立而非能破者故言无此如有能立即是破他如大乘立唯识比量对萨婆多萨婆多离识有境于此大乘唯识量中出过不得亦是能立立自唯识道理亦破他离识境不有故成能立亦是能破也。
言能破定非似立等者以真似异更不得四句料简问如何前说能立望似真得为四今无四句答前有真破兼真兼似故不相例或可未问。
似现似比总入非量者非量体宽摄似现比。
若依心体者见分自证总名心体。
真现真比似现似比者此之真似六因之中总当智了因智了因摄二智了故者总谈真似名二智了似总为一真开为二故云由斯八义体唯七种。
释体相同异等者即解论文之中八义体相有同异所文也。
总绾群机者淮南子中绾者贯也群机者机弩牙机要也。
但叙纪纲不彰余理者此一颂中唯摄四门不摄余三名不彰余理问何以不摄答论云总摄诸论要义彼三既非要义故此不摄。
纶焕者纶者绳也焕者明也旨幽者指意也。
实亦易叶成功者易者改易叶者代也从树叶以为其喻如树叶叶叶相重即此天主造因明论与后世世而作揩模功成至能所以言实亦易叶成功也。
长行以体类有同者现量比量但是真量名为类同俱一智名中摄故故名体同问现比二量体各别何得体同答亦如五蕴中受蕴体一何妨受蕴多受不同今言此一何妨二智体别似现似比者俱有其过名为类同体即非量名为体同所以长行体类有同合成品数也。
免脱他论者意云自立道理免被他斥脱其过失此即真能立是也若不免脱即是似立也。
摧伏他论者即真能破也。
为胜利故者意云自能立成得能破他此即真是胜利事也。
此之六门由是能立等者此第二解中唯解长行与颂不依次释所由不答开合也寻之自现。
能破似破虽体即言境无有异者意云能破似破虽体即是言一一对境境无有异真能破境体即似立似破之境即真能立离此真立似立之外更无别境是能破似破家所缘所以言境无有异为对虽言故言无异问此意云何答境若是别能破不顺便次而无差别故须有境方可申破所以长行与颂由此不同也问此三解而有何别答第一第三解中释长行与颂开合意同第二解中不释此义若释不依次第第一解性相求之总明后之二解非广分别寻之自悉故不繁云也。
邪宗增减者如十四过类是也他实真立妄弹有过名为减自实有过妄称为真名为增也。
宗是何义所尊等者所尊者重也所崇者敬也所主者尊也所立者正所诤也。
不但义旨现乖古师文亦相违者意云且随对敌所立名宗非是不许宗为能立言乖古者只随别义以释其宗非是不许宗通能所名乖古也若不尔者先叙三释于今古皆不相违如何今言义旨乖古由是只据对敌一义名为乖也。
问宗若所立颂中八义摄法不尽者答有三解第一解者颂中八义名为能立但举能立定有所立不须言宗即已摄讫如母牛在处犊子必随有能立处必有所立第二解者随能立中明之文中虽无准义合尔既有所立明知八义摄法亦尽第三解者指此论中初言此中宗等多言若不举宗于何观察既举所观以彰能立体明有能立定有所立宗讫此解即指此论文也。
论何不说多智多义者意问立智义二也。
六种言论者一言论二尚论三诤论等如瑜伽第十五广明引证意何答准前问中不说智生义生名为能立引瑜伽论体中亦但有言而无义智也问何故不言答以是疏故不说智生义生此智义生是立者许义了即义生言了即言更无别体所以不言问若无别体如何生了各分三种答如下当辨。
又此量中唯见此理者唯见此因三相理也。
又一二之言宗由未立等者问此第二解与初解何别答前但引证论有多言第二解中出其道理若无多言宗义不立细寻疏文应知藏否也。
若但无异至或返成异法者如四相违中法自相相违即是返成异法问若尔四相违中既有异喻何言无异指此为例答异若无过可名有异异既有过不能止滥亦名无异也。
竞何由消者意云既立道理不决徒引喻因终不能息诤竞何有申他未详一定。
瑜伽等说有六处所者问凡论义处要具此六为随取一答但于六中随取其一处即得论义不要具六问文引此文欲证何义答意云于此六处皆须有一证义人方得论义也。
三为废忘宗为欲忆宗此二何别答先曾已解多时废忘宗途既多为欲令知随所立宗各为欲忆宗故二差别也。
问能立有多何故一言说为能立答为显总成一能立性名为一言理实能立有因喻等如是多言总别不同故无其过也。
建立二种所成义耶者自性差别名为二也问此二种一切诸法本来自有何须更成答为欲令他生信解故所以重成非别更欲生成诸法名所成也问生成何别答先无今有名生先有今合名成如树先无后从地出名之为生合众多法成殿堂等名之为成或可生成而无有别也。
依现见事决定道理者前陈有法名为现见能立因名决定道理或可有所作处定有无常之道理也亦名决定道理也。
能成道理之所依止现事故者能成道理即因体也所依止即瓶盆等现见事也。
即于因喻现比量等者随能立中真者名不相违似者名相违故言随其所应真似所摄也。
初是六不定至或成或违者问六不定四不成及四相违但是因过何故不决定及同所成二种差别耶答六不定者因于同异二喻或成或违同喻有因名为或成异喻有因名为或违由不能定成于一宗所以偏名不决定也实理而言因喻等通皆得同所成名同所成随举少别立名不等智者思之。
似宗二喻亦在此摄者似宗似因似喻亦得在此同所成摄问因喻带似理更成立名同所成似宗如何亦得说言名同所成答且如佛弟子对数论师立声是灭坏无常数论不许即是似宗他既不许别将因喻而成立之名同所成据自比量有斯义也。
一决定故二异所成故者问此二何别答望义不同寻文自悉。
其相违者于为成就所立宗义此已下释是疏主释也问前既释讫何须更明答前虽总明而不子细即疏主释似因喻中及似现比量等名相违不成宗故不名为量真者返此也。
此虽不同彼次第等者意谈大论二为所立八为能立今此因明即不同彼宗因喻等生起次第拟宜亦准大论释也。
依之宗性方非极成者能所宗性即不相离也或可所依之宗性即不相离也。
因中必是因同品至所立不成者如佛弟子对数论立声是灭坏无常二十三谛中随一摄故犹如色等诸非灭坏者皆是异喻二十三谛中随一摄故因于同喻色不遍转于同喻色上阙无所立灭坏之宗他不许色是灭坏法所以言同喻皆有所立不成所立不成即是因同品非定有过也。
异喻一分者且如大乘对萨婆多立真异熟识定是第八因云是识性故诸非第八识者皆是异喻识性之因于六转识皆悉遍转或可宗如前故别改因云业识故因于异喻七识上前六识转第七不转即异喻一分转。
因中亦有所依随一两俱不成者意云所依之中有有体者有无体者所别不成即是因中所依不成据无体者问何以无犹豫不成。
佛地论云彼因明论者但是明因明处总名为彼或偏指此论也。
不定属一门者意云自性差别非一向定随前后陈别也不得自性唯属前陈不得差别唯属后陈所以言不定属一门也。
不同大乘者因明之名即通内外道佛地论者唯是大乘所以言不同大乘不同义文中自说也。
二名如前者即指前解因明论中唯局自体不通他上名为自性如缕贯华等名为差别也或可指初解明五释中且解自性差别等二名也。
二灯二炬等者问灯炬双举何言互显答此处举光彼处举影举影即影取其光还影取影思准可知也第四有是者此意即说俱正皆无一分之过名俱非一分不成若自他俱是全过亦得名为俱非一分以全不成故由是第四句俱非一分言中通有是者及非是者故言第四有是也。
所别定成能别不成为句亦尔者且能别定成为首对所别不成有全有分所别不成亦有全分故云亦尔此中他法应云有能别不成有他俱有俱非不成等余可思准此等作句数指法如下解似宗之中一一指法具作今时未利不可显谈也。
如是遍句总别合有者总数别句合当四种四句所以言总别非是俱不成名总偏句不成名别熟思量其前七句皆是此过者此俱不成中此上已作二种四句前之七句皆是俱不成中过也其第八句即是前偏句中所别定成能别不成中第三俱过摄也细寻可知。
虽总有四体唯有二者意云能别为显作二四句又以所别为首亦有四句更互能所为显为句差别更无异也所以言后即是前更无别异。
所以但名二四句者论体即是二四句也或可言二句者即能别为一句名为二句也。
一一离为一分句者即如是俱中五四句内能别所别各取一分而为句也。
义准亦有宗犹豫不成者两俱随一全分一分等过将此以释犹豫不成亦有如是等过非是结前两俱随一等过问何故不言宗有所依不成答而有二意一云准例合有但略不言实道理而论宗中不合有所依不成由此二途故今不说。
二种自性及二差别者前陈后陈名为二种为对意许名为自性前陈后陈皆有意许名为差别即下四相违势当此也此等设尔有过皆在所简之中故置极成简彼非也。
随自即简至如前已说者意云理门简五此中简三及兼随自简九周备谈理虽尔今此据胜但言简三非欲具简一切宗过亦如喻言显因同品有能立决定有性有所立今既是真即简得似同法喻中三过能立不成所立不成俱不极成亦据胜者但简于三不简合结今此中言极成有法极成能别亦但据胜简三过也更不言余。
因喻依体并须极成等者因体者所作性因名之为体三相义名之为依即能依也喻依者即瓶盆是喻体者即是瓶盆上能立所立也或可因依者即声有法喻依者即瓶盆等也异喻依者即虚空也。
因喻之中自比言许他比言执者意简差别若共比量不须言简也问此之二解而有何别答言语稍差别大意相似细思。
三因喻成中无不成等者意云真因真喻定能成宗更无滥故不须繁简成宗之中虽是真宗约有总宗一许一不许所以有滥要须言极成返彰不相离性宗而是所诤名为不极为诤不极故二宗依必须极成与前二解稍别熟详。
因不成等摄不极从宽为名不名极等者意云宗过之中有不极成之言真宗中即须对彼而言极成因喻之过中虽有不极从宽为名名两俱不成随一等过约似因等中无不极成之语所以真因等中亦不着极成之言以简于彼若准真似相翻但应言非两俱随一不成约所翻中无不极成之语所以不得真因喻中着极成也。
但此论略等者此解正也前四解中随据一义且作斯释理门论未为尽理故有此解也。
但说有法为宗以法成有法故者意云先古诸因明师不悟其宗唯唤有法以为其宗此等指如下当释合此二种宗所成故者此有二意第一意云合此二种者即自性差别宗所成故者即唤总为能成依宗为所成所以言宗所成故即说同已前古今同异第三解也自寻去取二云合此二种为宗将因喻成所以言合此二种宗所成故问若准此义道理无违如何简耶答意欲成立不相离一许一不许名之为宗非欲成立宗之所依故即简也。
故者所以此有二义者问二释何殊答第一解中但简古师或将有法或但取法或双取二而为其宗今陈那简之皆非宗诤取此二上不相离方成宗故为简古师遂说故字第二解者故字虽属其宗意欲择依极成之语且以互相差别不相离性违他顺己而为宗故其宗所依必两共成若不极成须更成立既不成立说故字者有深意耳。
或有于此者即轨公也。
亦乃闇唐梵之方言者问解梵无故改故为为言无其闇如何得言闇唐语也答非是不解故字为字有别但不悟此理名为闇也。
五失三不异者具如义决故不烦云也。
如因三相至所依便非者意云其因有体有义所作是体三相是义体不离义义不离体是差别性故今不欲偏取能依差别性为因不取所依体义为因今但总取为因由此因中不立差别性故喻体即因准因可知也。
此论独言者意云理门论中不立能别所别及差别性等今此因明论中不独有也为简于彼故置此言也。
凡宗有四者此即理门论中凡明宗义此四也。
然于因明未见其过者意云因明论中未见有义准宗过明知义准宗得是真宗问何以得知宗中而有义准答准下因过四相违中说法差别有法差别相违之因明知有义准也问既无其过如何不立答本意但诤言所陈者名不顾论宗所乐所立非言陈不是正诤但傍准故今不立然非正立所以故在所简之中也。
因喻成立自义亦应名宗者此意说云若不言所成但言成立即名宗者因喻亦能成立自宗此之因喻应亦名宗由此道理着所成言简能成也。
此上一解依理门论唯简于真不简于似者问准理门论有难云所成立者即名为宗因喻重转他成应亦名宗故疏释云虽更成立合名为宗非是所乐属第二时疏故非宗准此合著乐为言以简真似何故疏主断依理门唯简真耶答意云理门论中乐为所立谓不乐为能成立性者唯简真因喻等此唯简真因喻等同时申者余所简者而是别时以真因喻唯是能立以简滥言乐为所立简决定不乐能成立也若异此者说所成立似因似喻应亦名宗者此说救难非正所简似宗因喻体被他成已亦合名宗但第二时非正所诤不名乐为准此简宗乐为不是简似智者思之。
又解乐者贯通上下者前解随自简于前三种唯取第四不顾论宗所以言随自宗而言乐言今又解者乐字亦通于上读也问纵通上下简定云何答虽自乐者非但简前三宗而亦简似宗因喻虽重成已合为宗非是正诤者乐为言简于此余并如文熟思也言遍许失及承禀失者意云宗中有遍许宗承禀宗若更立者乃相符所以宗中须随自若共因喻必须遍许或承禀等所以因喻言随自无遍许等过也。
不说亦有傍义差别者意云喻不着随自乐言非但简得遍许承禀理实亦无傍义准也亦前二宗(遍许承禀)也有本言二者即喻二也若论道理二言违若又疏着亦稍好也。
随其不顾故于因喻不说随自者意云自比量因置许言简他比量中着汝执简所以不须因喻置随自乐若共比量必先共许方成能立故言随自所以疏言随其不顾者此答共量言随自也。
能立本成成自所立随应之义者意云立所作因成声无常声上虽有有漏无漏可闻等性种种差别今所作性因唯成声为无常随应义也。
立乃乖角共自相违者且如数论师对佛法立眼等必为他用意中所许拟成眼等是真他用胜积聚性为因卧具等同喻及举因喻乃成眼等为假他用胜由此举因违自所立成违故云立乃乖角共自相违由此因喻违他意许明知宗因可有义准宗之差别同喻定言熟思。
又宗有诤以更须成等者此第三解与第一解简滥无异意义无差别宜可细寻。
又宗前未说至更何须说者意云夫立比量先宗后因不说所立欲显于何即所滥故宗标所立性。
因先已彰者因前申己标宗举宗定有能立既有能立更何须说由此因喻不说能成立也又解云宗前未说等者意云论初颂中未有所说宗为所立所以言宗前未说前文中已说因喻名为能立所以言因先已彰更何须说能成立也前解亲问后说傍来智者思前解但举所立之宗必有能成因喻也。
又前标云宗等多言者此第四解但前标长行中早已说能立今更不说此四解者皆有许差别细寻应悉。
瑜伽显扬二论等者瑜伽论言各别摄受自品所许品是宗义何以得知显扬亦言各别摄受自宗所许明知品字是其宗也。
此中三释等者即前古今同异中三释无别任自思之。
此文总也者此即前引瑜伽言立宗者谓依二种所成乃至品是宗义等文名为总也。
立他义轻他故者由觉了知真实宗趣以此因缘达他宗中而立他义名轻他也佛弟子三教等即其事也其后二种从他闻及觉真实等缘皆准此三宗立因缘如次配之。
如种生芽能别起用者意如一切种未生芽前但持自体后遇缘已而即芽生名为起用故理门云如前二因者若准论文唯有言生因智了因名为二因若取义解二因即是言生义生由言及义敌智方生虽有此言不如前解言生智了正是二因言义兼之亦无过也。
立者义言望果二用者此中意说立者言义望生起了即名生因望诤宗果亦名为了由此言义望果义前不成生了除此无体故唯有四也问此之六因望立敌二各摄于几答立者摄五敌唯有一起者思之遍是宗喻二之法故者声瓶二法因相贯通故因独开宗喻不尔不可齐责也。
其言生因至各有三相者立论言及所诠义并敌论智各有三相问指法如何答望立论言能论三相证敌二智能缘三相三相义故义亦三由此总言各具三相也。
宗同异喻各有一体者声及瓶盆并虚空体各唯一若论因相义贯于三更无别体也。
余二各以有法为性者此中意说古师因相即是其体初相同此更无有别体同异二喻直取有法瓶空等是不肯取上所作者无常等为后二相故言余二各以有法而为性也。
今此唯依证了因故者立敌共许所作性因将此证彼名为证了或可即是敌者智了名为证了问若尔既取证了因为因是言便失能成立性答文如疏故不录也。
对敌所申至以为宗体者此答外难有难云不相离性名之为宗如何今说有法名宗此是难意故疏答云有法既为二法总主总宗一分故亦名宗问何意唤此有法之声名总主耶答声上具无常之法及与所作与此二法而为所依故名总主。
理门论云岂不总以至如言烧衣者问此与前解而有何别答前取意难今引证文寻者有悉。
以其总声至如言烧衣者不相离性名为总宗二所依异名之为别既总中一分说别亦带总声但言宗声于别亦转如言烧衣小分被烧亦名烧衣全分烧尽亦名烧衣以烧衣言少分处转故引为喻。
此唯义性非是体性者此所作性因有三相义与宗相顺故名相应余二亦然者后二喻体亦取义性也因犯两俱不成过者所作生义无常灭义两俱不许生依灭故。
理门难云若以有法至其义云何者此叙外人引证得有有法成立有法及法道理难前论主立义须要以别法为因成立法也其义云何者此语问也。
此义难云如远见烟者此释他外人难意及陈那释以来总是押他意以为难也。
烟之与火俱有法故者问烟为有法其下有火火即是其法如何得言俱有法故答古人立法而欲决定如胜论立德及有德一向决定火虽在于宗法之中亦名有法如是定故所以今言烟之火俱有法故。
但为成立此相应物者火之与热名之为此山与炉等名曰相应。
谓成山处决定有火以有烟故者问凡言立宗违他顺己是俱见烟一知有火一不许耶答此但指法有愚者虽见其烟未即知所有火今为对此立量成之故无违理。
彼论又云若不尔者至一分为因者此中意说若不如我为成山处尔者意如汝所立即合将宗一分以为其因言一分者前陈后陈名一分也。
还以宗中至无所依故者此释所以开显其过。
亦不以法成立有法者此意说云亦不得将后陈之法以成前陈不但有法不成有法及法即是后陈之法亦不成于有法故言其亦。
宗中所陈后能别前至非别后故者此释意云亦不以因法成于有法何以然者为成于敌不许者但将因法遍于前陈意欲成立后陈法也所以疏云亦不以法成立有法虽有此义若顺理门取于前解若论别义后解无违俱通无过也。
理门又云又于此中至故无有过者问引此文意欲证于何答诸因明理立法有法而不决定本举其因为成后陈不成前陈若后陈法回作前陈别举其法因还成法终不成前陈证前后而不决定故此文来凡所立因皆有他随一所依不成过者此中意说凡真随一在有法施今遍后陈名之为似复立者许敌者不许名为随一据实而言因犯两俱所依不成复纵立许宁无此他随一过也。
又如立宗至无常之上本无生故者问此唯大乘若经部立可俱不成若萨婆多正量等立如何得有两俱不成彼宗皆许灭待因生正量灭待客主两因有宗灭待主因生故答有宗灭相虽待因生灭至现在灭若灭时小灭灭大灭灭小灭灭由生灭方灭也故亦无违问正量如何答今且释正量灭相因生方灭有所不立显皆因立者此有二意一云因若不遍宗有法有法之上此所不遍则非因成有所不立如胜论师对声生者立一切声皆是无常勤勇为因不遍宗法声宗之言该内外声佗许外声非勤勇发举勤勇因不遍宗法宗法不遍不能成得宗声无常即是不遍有所不立若所作因而即是遍第二意云所不立者声上无常佗无未许名有所不立今言遍者显此不立因皆能立是故称遍。
又因于宗遍至名曰相违者此泛叙述因中之过。
若唯言法性至是故言遍者此方配属若但言法而无遍字是初相过即两俱不遍等过寻文自晓。
若但言遍不言宗法至故言法性者前虽已明此重结也细寻应知。
必无是遍非宗法句者准此疏主不许有之余人有此句成过如轨法师疏说。
如萨婆多对大乘者立命根者引此意证若有别体因亦不阙初相是与前陈法义相关涉故若无别体因即所作因声外无体名无别体若举此因成不阙初之一相所以疏云非无体是非有体非总意而言离有法外别有体者义相关涉得为因不离有法名无别体亦得为因所以下言非无体是非有体非问引佗比量而以为证此量有过为无过耶答有过如余常释。
更有十一并前十二一分不成者不作句而言十二言更有十四并前十五者义意亦同此释。
此二偏句并皆是过者偏有其过名之为偏无偏名正邻近均等而无别也。
若唯言所陈至处名同品者此明佗难意云唯取言陈法之自相名为所立不取意许有何过耶解云若唯取言陈许不取意许者便无有四相违之因比量相违决定相违等皆应无四。
若全同有法上所有一切义者此中意说同品之上所有皆同者即有关无同喻亦有相符极成亦无异喻等过如声有所闻瓶即无立声所闻即犯相符立声无我即无异喻由此道理取所立有此名同品不烦一切皆令相似名为同品。
或所作因是声有法者问此与前解而复何别答有少差别前即取声望瓶为别今解言声上所作义望声为别不对于瓶前文别。
不说异名言即是此故无有失者此中意说声上所作与瓶所作相似名之为同不说异名者不言声上所作瓶上所作名为异名言即此据相似说故无有失。
别不容有举喻成宗者意声瓶二上所作无别处不得容举喻成宗以能立因同喻无故恒住坚牢性者此中有三常宗一者恒二者住三者坚牢性此三宗义意如是。
是法自相相违因故摄余不尽者此中意说九句因中四六唯摄四相违中法自相相违不摄余三故言不尽问何意不摄答九句因中同无异有唯摄初一余不相当故不摄也。
此初三句内唯第三句少分正因等者四句相对三句名初唯第三句内有是有非有故言少分正因所摄或可前三句中初二唯过第三句少分正因为简过句故言少分问第四句内亦有正因如何独言第三句耶答第四句中虽有正因今言正因意唯明第二相故纵彼是正属第三相故今不说。
不同同品体类解品者此中意说同品必须所立宗因有体无体皆须相似问设不相似而有何过耶答有体宗举无体喻能立所立二皆阙也由斯必须与宗相似异即不尔何止相滥良尽是真异喻也非要有体无体皆同故言不同同品体类解品也思之。
古因明云者此是不善因明论师作如是言西方部类其数寔繁问古师所立即为非正岂天亲等非古师耶答除天亲等余之不善因明之者故今牒破。
或说与前立有异者问此与第一意何别耶答初狭后宽初解狭者如立无常但是常者即是异喻第二解宽者如立声无常声上无我空苦等义皆名为异问设尔取此名为异者而得何过答且如立声无常所作性因瓶为同喻空为异喻声上无我等义亦是异者所作性因即于上转便成不定者准古师作此立异名为异者即一切量无有正者故今应依陈那所说但与所立宗无之处即名异品非要一切方名异也。
谓彼若非无所立处名为异品者此举自意以显佗非佗非者要相违法名异品者此牒佗意也破文如疏故不繁云。
若异有法至亦应名异者此中意说异品为异于何若异所陈有法者而名异同喻所依瓶盆与声亦别应名声此是难也。
若异于法至皆应名同者此即难异应名同且如声上无常敌无不许于声上有余不于声上有皆应得名为同品可烧可见及虚空皆不于声上有应名同品以俱不许故。
此但略无正诤无常等者意前宗之上亦有傍意所许种种不同何故异品但举其常以异无常不言异余者若论文略无言陈正诤无常更不是余傍所许者所以言略理实而言举异品者与前宗上一切别异名为异也。
然虽异品至宗定随转者问凡言虽者必兼得失何者为得何为失耶答然异品中取因异名之为得谓显无宗处因随无翻显有因宗定随转此名为正异品中唯取宗义由非正取故名失也。
虽复离法至其宗便立者问此虽得失而何在耶答前解得失唯在一因望有功能立名为得望不正取即名为失今此望于宗因两法名为得若唯离法先宗后因此名为不正取名为失也或可两个虽字共成一个得失之义思之可悉。
自句佗句皆无过者正因所摄者即于三相随应一一皆为四句正明初句名之为自余二名佗处互自佗准思可悉若自佗皆无过者正因所摄即是同品定有性异品遍无性也。
第三句少分正因余皆有过者四句之中唯第三句少得为正第一二句皆有过失故言余也第三句外名之为余问第三句内亦有小过何不当句简名之为余答少分正言即以简说故更不简。
答宗一所立至狭不说品者意释初相不得言品总宗唯一无多品类不名为品同喻异喻皆有多品类体性是宽故皆名品问二品何宽答且如立声无常为宗余之一切但无常处皆名为同喻异返此故宽名品也。
以因成宗非成二品者意云举因本欲成宗所以初相而得法名二喻本不欲成俱名品非法。
何故前言阙无异品等者此乃指前古今同异中彼处明阙应解此已故指前言而以为难。
上来三句至句之过者此意总结明因三相各为三句一一相虽应皆作四句料简有过非过等者前已明。
无体阙者谓不陈言等者但陈其宗不举因等名无体阙。
三相既一义故非无体者意云若陈因言随阙何相即有体以相即义但阙义相而非无体体即所作性也。
三立皆阙者一因二喻名为三立也。
不阙不定者意云亦有不阙三相即名为正亦有不阙三相即是不正如决定相违不生佗智三相虽具但名似立为约有过及非有过故言不定问不陈其言名为无体三立不阙即是陈言如何在此无体阙中答为显属对故在此中实非无言名无体也合是有体中所摄也。
如是合有三个四句者即三立互为而相对有无成四句也一个两句者即三皆阙三皆不阙名为二也问三皆不阙虽有似立是成阙过答虽立论言具显三相由敌论者者于三相上智不决失亦得名为三立皆阙问此一两句与四句中第三第四而有何异答第三第四即是四句绮互相望一种两句非望四句故有异也。
但名阙过非余过摄者非是不成不定及相违等及喻过中俱不成等及不遣等诸过所摄但名阙减之过类收也。
少相名阙至义少名阙者问少相少义二有何别答少相阙者因三相是少义阙者虽陈因喻等言而阙于义故二差别。
有阙初相非后二者即是不成是也。
有阙后二非初相者即不定相违等少相阙中第二四句者有阙第二非初后者即不共不定过是有阙初后非第二者即六不定中同品一分转异品遍转是有亦阙第二阙初后者即四相违中法自相相违是声显立不许有所作因(不问)。
或具二过或具三过者即前四句过中有一一二二三三即七阙过也少相义少皆有此阙七过也问少相少义二有何别答(如前问答故略之)。
答以因亲成于宗者意云谓因亲成于宗所以九句之中皆不阙初相以阙后二相中有过无过所以不摄余四不成以四不成唯初相过也。
同异成宗疏远等者同喻异喻皆有顺违九句之中任自思取以约同异二喻但标违顺所以不摄余过之尽。
等言意显至皆此所摄者此中意说前引理门颂中唯摄因过也缺减等过及喻十过皆未曾摄所以今五种解相一一各对为句取后二相为二四句第二解明因三相绮对七句一一为显有三四句初二后三即成五也。
古今合有多释者即今同异可以三相能立中或八或四或三等而为能立今此唯明因三相以为能立入此颂中不同古说也。
三种四句者即前明初相中有是宗法而非遍等三句也。
一种两句者即三皆阙三皆不阙此皆是体阙也。
或阙一有三句阙二有三等者此即无体阙也此等作句成四十五皆据有体数亦如之皆虽一相以作斯释。
此问二体相未显故者二相未显所以偏问而以释之亦有本言相成显故今不依也。
有无法处者意云有体无体处随应皆名为同品也由法能别至以彰彼聚者此中意说举所立法以彰彼同喻聚也。
答彼若不许声至宗因无故者唤立论人名之为彼立论之人不许声上有于无我及以所作名宗因无故也此但举法不举人故。
有有法差别相违者声上我无我义名为差别所作性因与相违法作因也明知傍许有义准宗不尔即无四相违也。
谓随所有法者是同喻望所余法者是余所立宗也其相展转者此彼两法名为展转也少分相似者正释同喻也下释异喻义亦准之。
此中不言至此准可知者意前同喻中言与所立法今异喻中但言无其所立不言其法者义准可知也故略不言但无所立义已成故也。
若常宗有亦入异品者意云若立有体常宗龟毛等无体即入异品也。
若非有品便入同中者意云若立无体之法即入同品中摄故无第三双非二品也。
声论师中总有二类者一声生二声显此二计中一一皆有四种且声生论有计内外声皆是常二计内常外是无常此复二类一者执内声常其体是一如大乘真如二者执内外声常其体本多如萨婆多择灭此为四类声显亦尔问此生显二计何别答显文有声先常住显发之后其声亦常声生发已方是常住先无常也。
勤勇为因至两俱不成者如佛弟子对声生论立内外声皆是无常举勤勇因佗全许自是一分于内即转于外不转对自一分转名两俱不成也。
不尔因有两俱一分两俱不成者若佛弟子对声显论立内外声皆是无常勤勇为因两俱一分两俱不成自佗不许外声勤勇名一分也。
勤勇因成同定余遍者举勤勇因成无常宗同品定有余二皆遍余二皆遍者遍是宗法异品遍无所以言同定余遍。
此既正因无不定过者所作性因随成苦等乃犯不定由此随应除苦以外即无其过所以言因既正无不定过也。
因宽狭等至应设劬劳也者所作勤勇二因成无常宗名狭能成所成俱狭若所作因成无我宗即是宗宽而因是狭虽无异喻亦成正因也举所量性因成无我宗能成所成俱名宽也无有一法非所量无有一法非无我所以名宽此等作法如下当知道理深幽卒难以晓莫不勤劳方能悟之劝勉后徒验识臧否故披斯疏应设劬劳也。
后记卷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