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卍新续藏第 44 册 No. 0744 四分律名义标释

四分律名义标释卷第三十四

  明 广州沙门释 弘赞在犙 辑

  新安沙门释 弘丽罗峰 校

  庄校堂屋

  时六群比丘。为世尊以男女形像文绣庄校堂屋。佛言。不应尔。听用余杂色禽兽文者。杂事云。给孤长者施园之后。作如是念。若不彩?便不端严。佛若许者。我欲庄饰。即往白佛。佛言。随意当画。即集诸彩色。并唤?工。令?寺中。不知当?何物。复往问佛。佛言。长者于门两颊。应作执杖药叉。次傍一面。作大神通变。又于一面画作五趣生死之轮。檐下?本生事。佛殿门傍。画持鬘药叉。于讲堂。处画老宿苾刍。宣扬法要。于食堂处。画持饼药叉。于库门傍。画执宝药叉。安水堂处。龙持水瓶。着妙璎珞。浴室火堂。依天使者经法式画之。并画少多地狱变。于瞻病堂。?如来像。躬自看病。大小行处。?作死尸。形容可畏。若于房内。应画白骨髑髅。是时长者。从佛闻已。礼足而去。依教画饰。根本律。因大目乾连。于时时中。常往五趣。慈愍观察。见诸有情。备受苦恼。于四众中。具说由事。由此诸人云集。来听法要。諠嚣。世尊知而故问。阿难具陈上事。尔时世尊。告阿难陀。非一切时处。常有大目乾连。如是之辈。颇亦难得。是故我今敕诸苾刍。于寺门屋下。画生死轮。时诸苾刍。不知?法。世尊告曰。应随大小圆作轮形。处中安毂。次安五辐。表五趣之相。当毂之下。?捺落迦。于其二边。?傍生。饿鬼。次于其上。可?人天。于人趣中。应作四洲。东毗提诃。南赡部洲。西瞿陀尼。北拘卢洲。于其毂处。作圆白色。中?佛像。于佛像前。应?三种形。初作鸽形。表多贪染。次作蛇形。表多瞋恚。后作猪形。表多愚痴。于其辋处。应作溉灌轮像。多安水罐。?作有情生死之像。生者于罐中出头。死者于罐中出足。于五趣处。各像其形。周圆复?十二缘生。生灭之相。所谓无明缘行。乃至老死。无明支。应作罗刹像。行支。应作瓦轮像。识支。应作猕猴像。名色支。应作乘船人像。六处支。应作六根像。触支。应作男女相摩触像。受支。应作男女受苦乐像。爱支。应作女人抱男女像。取支。应作丈夫持瓶取水像。有支。应作大梵天像。生支。应作女人诞孕像。老支。应作男女衰老像。病支。应作男女带病像。死支。应作舆死人像。忧。应作男女忧戚像。悲。应作男女啼哭像。苦。应作男女受苦之像。恼。应作男子挽难调馲驼像。于其轮上。应作无常大鬼。髼发。张口。长舒两臂。抱生死轮。于鬼头两畔。书二伽陀曰。

  汝当求出离  于佛教勤修  降伏生死军
  如象摧草舍
  于此法律中  常修不放逸  能竭烦恼海
  当尽苦边际

  次于无常鬼上。应作白圆坛。以表涅槃圆净之像。时诸苾刍奉教而作。有诸敬信人等。观?轮像。问诸苾刍。此轮欲表何事。苾刍不解答示。世尊告曰。应差知解苾刍。于门屋下坐。为来往诸人。指示生死轮转因缘。随问应答。此是五趣生死之轮。所谓捺洛迦。傍生。饿鬼。人。天。趣别。此捺洛迦有情。昔于十恶业道。以极重心。数作不息。由彼业力。今受斯斩斫碎身等苦。此傍生趣。昔由造作十恶业道。以轻微心。数作不息。由彼业力。今受斯负重相食等苦。此饿鬼趣。昔由悭惜己物。不肯惠施。见他施时。便为遮止。于三宝处。父母亲族。无分布心。数习不已。由彼业力。今受斯饥渴烧然等苦。此之天趣。昔由以殷重心。修十善业。敬信三宝。受持禁戒。由彼业力。今得生天。受胜妙乐。此之人趣。昔于十善业道。以轻微心。而数修习。由彼业力。今得人身。受处中乐。而有驰求活命等苦。如是随彼前人乐闻。依经广为宣说。此不繁述(可于入寺门东边。作停水堂。室中闇黑。应安窗膈。地上有泥。应以砖砌。并泄水令出。应安门扇并安钮扂。贮水瓶瓨。安木床上。若无木床。应以砖筑。瓨以物支。勿令倾侧。水瓶不净。应时时洗)。

  那梨林

  那梨。是人名也。或云那梨槃聚落。或云那雉。尼陀那云。释迦住处。那雉商人聚落。根本律云。贩苇聚落。或彼商人贩苇。因以为名也。母经云。林中寺名幽兰精舍。

  四旧比丘

  一名阿湿鞞(此云马宿)。二名不那婆娑(此云满宿)。三名般陀。亦名智慧。或云慈地。四名楼醯那(此云黄赤)。

  ●律藏卷第五十一

  重阁

  佛言。若作极上大好房重阁堂。听十二年经营。余者随大小量宜。六年内覆成。余小者。随事量宜。杂事云。造苾刍寺僧房。应作五层。佛殿应作七层。门楼七层。若造苾刍尼寺房。应三层。佛殿五层。门楼五层。苾刍不知云何升上。佛言。可于门侧角头。作曲道而上。有三种道。谓石。木。土。下层安石。中层用土。上层以木。寻夫西国造寺。元与此方不同。僧伽蓝式。颇极奇制。隅楼四起。层台重阁。榱梠栋梁。奇妙雕镂。户牖垣墙。图?众彩。覆以砖墼。泥以石灰。壁基坚置。阶陛尤固。天雨不滞。水渍难入。自余所制。诸部律文。亦各互出。欲图其式。卒难汇释。今按求法高僧传图。中天竺。摩竭陀国。那烂陀寺样制。彼云。其寺乃是古王室利铄羯罗昳底(唐言吉祥帝日)。为北天苾刍曷罗社槃社所造。此寺初基才余方堵。其后代国王。苗裔相承。造制宏壮。则赡部洲中。当今无以加也。轨模不可具述。但且略叙区寰耳。然其寺形。略方如域。四面直檐。长廊遍匝。皆是砖室。重叠三层。层高丈余。横梁板阗。本无椽瓦。用砖平覆。寺皆正直。随意旋往。其房后壁。即为外面也。叠砖峻高三四丈。上作人头。高共人等。其僧房也。面有九焉。一一房中。可方丈许。后面通牕户向檐矣。其门既高。惟安一扇。皆相瞻望。不许安帘。出外平观。四面皆睹。互相检察。宁容片私。于一角头。作阁道还往。寺上四角。各为砖堂。多闻大德而住于此。寺门西向。飞阁凌虚。雕刻奇形。妙尽工饰。其门乃与房相连。元不别作。但前出两步。齐安四柱。其门虽非过大。实乃装架弥坚。每至食时。重关返闭。既是圣教。意在防私。寺内之地。方三十步许。皆以砖砌。小者或十步。或五步耳。凡所覆屋。脊上檐前。房内之地。并用砖糏。如桃枣大。和杂粘泥。以杵平筑。周疆石灰。杂以麻筋并油。及麻滓烂皮之属。浸渍多日。泥于砖地之上。覆以青草。经三数日。看其欲干。重以滑石。揩拭。拂赤土汁。或丹朱之类。后以油涂。鲜澄若镜。其堂殿阶陛。悉皆如此。一作已后。纵人践蹋。动经一二十载。曾不圮坼。不同石灰。水沾便脱。于寺东面。取房或一。或三。用安尊像。或可即于此面前出多少。别起台观。为佛殿矣。于寺西面。大院之外。方列大窣睹波。及诸制底。数乃盈百。圣迹相连。不可称说。金宝莹饰。实成希有(云云)。虽复言陈寺样。终恐在事还迷。为此?出其图。冀令目击无滞。如能奏请。依样造之。即王舍支那。理成无别。凡观寺样者。须面西看之。欲使西出其门。方得真势。于门南畔。可二十步。有窣睹波。高百余尺。是世尊昔日。夏三月安居处。梵名慕攞健陀俱胝。唐云根本香殿矣。门北畔五十步许。复有大窣睹波。更高于此。是幼日王所造。皆并砖作。装饰精妙。金床宝地。供养希有。中有如来转法轮像。次此西南。有小制底。高一丈余。是婆罗门执雀请问处(唐言雀离浮图即是也)。根本香殿西。有佛齿木树(本非杨柳)。其次西畔。有其戒坛。方可大尺一丈余(坛式。如说戒犍度中出)。坛东殿角。有佛经行之基。叠砖为之。宽可二肘。长十四五肘。高可二肘余。上乃石灰素作莲华开势。高可二肘。阔一尺许。有十四五。表佛足迹。此寺则南望王城。才三十里。鹫峰竹苑。皆在城傍。西南向大觉寺(寺在金刚座侧)。正南尊足山(即鸡足山)。并可七驿。北向薜舍离。乃二十五驿。西瞻鹿苑。二十余驿。东向耽摩立底国。有六七十驿。即是海口升舶归唐之处(此国是东天竺境)。此寺内僧众。有三千五百人。属寺村庄。二百一所。并是积代君王。给其人户。永充供养。其间僧徒纲轨。出纳之仪。此不繁述(梵云室利那烂陀莫诃毗诃罗。此言吉祥施无厌大住处也。施无厌。是龙名。寺南庵没罗林中有池。其龙名施无厌。傍建立寺。因取为称。是昔如来修菩萨行。为大国王。建都于此。悲愍众生。好乐周给。美其德号。名施无厌。由是伽蓝。因以为称。寺地本是庵没罗林也)。

  补缺

  缺。丘月切。音阙。破也。亏也。毁也。杂宝藏经云。昔有婆罗门。相一比丘。知后七日。必当命终。时此比丘。因入僧坊。见壁有孔。即便团泥。而补塞之。缘此福故。增其寿命。得过七日。婆罗门见。怪其所以。而问之言。汝修何福。比丘答言。我无所修。唯于昨日入僧坊中。见壁有孔补治。婆罗门叹言。是僧福田。最为深重。能使应死比丘。续命延寿。

  营事比丘

  宝梁经云。佛告迦叶。我听二种比丘。得营众事。何等为二。一能持净戒。二畏于后世。喻如金刚。复有二种。一识知业报。二有诸惭愧。及以悔心。复有二种。一阿罗汉。二能修八背舍者。如是二种比丘。我听营事。自无疮疣。能护他人意。以此事难。故语迦叶。于佛法中。种种出家。种种性。种种心。种种解脱。种种断结。或有阿兰若。或有乞食。或有乐住山林。或有乐近聚落。清净持戒。或有能离四扼。或有勤修多闻。或有辩说诸法。或有善持戒律。或有善持毗尼仪式。或有游诸城邑聚落。为人说法。有如是等诸比丘僧。营事比丘。善取如是诸人心相。又营事比丘。若生瞋心。于持戒大德人所。以自在故。驱令役使。故堕地狱。若得为人。作奴仆。为主苦役。人所鞭打。又营事比丘。以自在故。更作重制。过僧常限。谪罚比丘。非时令作。以此不善根故。堕于多钉小地狱中。生此中已。以百千钉。钉挓其身。其身炽然。如大火聚。又营事比丘。于持戒有大德所。以重事怖之。以瞋心语故。生地狱中。其所得舌。长五百由旬。以百千钉而钉其舌。一一钉中。出大火焰。又营事比丘。数得僧物。悭惜藏举。或非时与僧。或复难与。或困苦语。或少与。或不与。或有与者。或不与者。以此不善根故。有秽恶饿鬼。常食粪丸。此人命终。当生其中。于百千岁。常不得食。或时食变为粪?。或作脓血。是故迦叶。营事比丘。宁自㗖身肉。终不杂用三宝之物。作衣钵饮食。故经云。彼营事比丘。应当分别常住僧物。不得与招提僧。招提僧物。不得与常住僧。常住僧物。招提僧物。不应与佛物杂共。若常住僧物多。而招提僧有所须者。营事比丘。应集僧行筹索欲。僧和合者。应以常住僧物。分与招提僧。若如来塔。或有所须。若欲败坏者。若常住僧。若招提僧物多者。营事比丘应集行筹索欲。作如是言。是佛塔坏。今有所须。此常住僧物。招提僧物多。大德僧听。若僧时到。僧忍听。若僧不惜所得施物。若常住僧物。招提僧物。我今持用修治佛塔(此中羯磨当依律作)。若僧不和合。营事比丘应劝化在家人求索财物。修治佛塔。若佛物多者。不得分与常住招提僧。何以故。于此物中。应生世尊想。佛所有物。乃至一线。皆是施主信心施佛。是故诸天世人。于此物中。生佛塔想。而况宝物。若于佛塔中。宁令风吹雨烂破尽。不应以此衣物。贸易宝物。何以故。如来塔物。无人能与作价者。又佛无所须故。如是营事人者。三宝之物。不应令杂。以自杂用。得大苦报。若受一劫。若过一劫。以侵三宝物故。母经云。若比丘为在家人作师。教化作福田者。有五事不得。一不应依此檀越舍止住。二不应系心贪其利养。三不应为檀越总说法。示教利喜。应别教转修余法。余法者。布施持戒。受八斋法。如是一一说之。四不得与在家人戏乐。共相娱乐。五不得系心常欲相见。复有五事不得。一若檀越未亲旧处。不得强作旧意而往。二复不得求其形势。料理檀越家业。三不得私共檀越窃语。四不中语檀越良时吉日。祠祀鬼神。五不得于亲旧檀越处过度所求。比丘应成就五法。常为檀越尊重恭敬。何者为五。一者非亲旧处。不应往返。二不自求形势。料理檀越家业。三不共檀越窃言。令他家中生疑。四不教檀越良时吉日祠祀鬼神。五不过度所求(招提。此言四方)。

  五法

  五法如律文出。律云。有五法应差。为僧分粥。分小食。分佉阇尼。差请会。敷卧具。分卧具。分浴衣。分衣。可取可与。差比丘使。差沙弥使。根本部。总差十二种人。一差分房人。二分饭人。三分粥人。四分饼果人。五分诸有杂物人。六藏器物人。七藏衣人。八分衣人。九藏雨衣人。十分雨衣人。十一杂驱使人。十二看检房舍人。目得迦云。佛告诸苾刍。汝等当知。我今听许。应合免者。不应差作知僧事人。诸苾刍不知谁是合免之人。世尊告曰。解经解律解论者。此等应免。时六众苾刍。才读诵得三两品经。遂便自说。我是持经者。我亦合免知僧事人。以缘白佛。佛言。通持经部。方免知事。复有但持一两波罗市迦。遂便自说。我是持律者。亦应免我。世尊告曰。遍持律部。方免知事。复有唯读一二小论。遂便自说。我是持论者。亦应放我。佛言。总持论部。方免众使。

  ○杂揵度法

  梵云骞陀迦。此言杂揵度。所谓杂者。事不同条。法非一类。如散锦华。随纹敷美。自非法王。于法自在。孰能启斯妙则。随真顺俗。事理互彰。世出世间。而无滞碍焉。在昔僧伽亲奉。皆趣无为。人天恭仰。咸蒙善益。唯兹末季浇漓。人欣构谬。忽法王之正轨。言为琐屑。取己情之讹风。云是通途。致使世尊言教。渐成湮灭。沙门仪范。竟符庸俗。呜呼。其有卫持正法者。睹之能无痛心者哉。愿诸同志。共鼓遗风。救正法之将颓。毗尼之沦坠也。

  迦罗钵

  佛言。听持迦罗钵。舍罗钵。即黑钵。赤钵也。余如舍堕篇释。

  作把

  把。必驾切。音霸。谓刀把斧把之类也。正音补雅切巴上声。说文云。把握也。执持也。单手执之为把。

  承发器

  律听织竹作。若屈木为棬。以树皮鞔之。若十种衣中。一一衣听作承发器。杂事云。不应于三衣随披其一。而剃须发。然应别畜剃发之衣。应披此衣。而除须发。若贫人难得。应用僧脚欹遮身。而剃除发。剃发了时。宜应洗浴。若老病气力衰微。或求水难得。应洗五肢。谓头。及手足。梵云鸡舍钵喇底揭喇呵。此言剃发衣(即缦衣是)。

  剪爪

  律云。听诸比丘皮次剪爪。不知长几许应剪。佛言极长如一麦应剪(皮次者。即离皮也)。尼陀那云。佛言。僧伽净地。若弃爪甲。得恶作罪。涅槃经云。恶比丘相。头须爪发。悉皆长利。是破戒之相。增一阿含经云。沙门出家有五毁辱之法。云何为五。一者发长。二者爪长。三者衣裳垢圿。四者不知时宜。五者多有所论。所以然者。多有论说比丘。复有五事。云何为五。一者人不信言。二者不受其教。三者人所不喜见。四者妄言。五者斗乱彼此。是谓多论说之人有此五事。比丘当除此五。而无邪想。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捻髭

  捻。乃珍切。音涊。字林云。捏捺也。通俗文云。以手指捏曰捻。髭音咨。口上毛曰髭。在下曰须。在颊曰髯。

  令翘

  祁尧切。音乔。广雅云。翘举也。又翘翘秀起貌。

  画眼睑

  睑。居掩切。音检。谓目外上下皮也。西国俗士。以画睑为严好。若波罗门。则面上三画。以为装饰也。

  耳?

  都果切。音朵。耳?也。

  脚玔。

  玔。昌战切。音钏。玉环也。或以铜铁等作。若作钏。钏。臂镮也。

  指印

  谓以宝物作其印文。饰于指环之上。以严其指也。

  六师

  如受戒犍度中释。

  宾头卢

  此翻不动。是字也。姓婆罗堕。或云婆罗堕誓。或云突罗阇。皆译人传梵音。有其轻重也。此翻捷疾。亦翻利根。又云重幢。天竺波罗门。凡有十八大姓。此居其一。尊者本是拘闪弥国人。彼之先祖。世为辅相。聪明智达。常为国师。为优陀延王说法经云。辅相子名宾头卢突罗阇。姿容丰美。世所希有。聪明智慧。博闻广识。仁慈泛爱。志存济苦。劝化国民。尽修十善。信乐三宝。出家学道。得具足果。云云。其后因为树提长者现神足。取栴檀钵。佛即以无数方便呵责。宾头卢。汝所为非。所不应为。云何为弊木钵。于白衣前现神足。从今尽形摈汝。不得住阎浮提。于是宾头卢。如佛教敕。往西牛货洲。教化四众。广宣佛法。阎浮提四部弟子。思见宾头卢。白佛。佛听还座。以现神足故。不听涅槃。敕令为末法四部众作福田。久住应供。护持佛教。乃至慈氏下生。听入泥洹。其亦自誓。三天下有请悉赴。故请宾头卢经云。天竺国。凡优婆塞。国王。长者。共设一切会。常请宾头卢颇罗堕誓阿罗汉。请时于静处烧香礼拜。向天竺摩梨山。至心称名言。大德宾头卢颇罗堕誓。受佛教敕。为末法人作福田。愿受我请。于此处食。若新作屋舍。亦应请之言。愿受我请。于此舍床敷上宿。若普请众僧澡浴时。应请之言。愿受我请。于此洗浴。及未明前。具香汤。净水。澡豆。杨枝。香油。调适冷暖。如人浴法。开户请入。然后闭户。如人浴讫顷。众僧乃入。凡会食。澡浴。要须一切请僧。至心求解脱。不疑。不昧。信心清净。然后可屈。近世有一长者。闻说宾头卢阿罗汉。受佛教敕。为末法作福田。即如法施设大会。至心请宾头卢。氍毹下。遍布华。欲以验之。大会食讫。发氍毹华。皆萎黄。懊恼自责。不知过所从来。更复精竭。审问法师。重设大会。如前布华。亦复皆萎。复更倾竭。尽家财产。复作大会。犹亦如前。懊恼自责。更请百余法师。求请所失。忏谢罪过。始向上座一人年老。四布悔其愆咎。上座告之。汝三会请我。我皆受请。汝自使奴门中见遮。以我年老衣服弊坏。谓是被摈?渧沙门。不宜见前。我以汝请。欲强入。汝奴以杖打我头破。额右角疮是。第二会亦来。复不见前。我又欲强入。复打我头。额中疮是。第三会亦来。如前被打。额左角疮是。皆汝自为之。何所懊惋。言已。不现。长者乃知是宾头卢。自尔已来。诸人设福。皆不敢复遮门。若得宾头卢来。其座华。即不萎。若新立房舍床榻。欲请之时。皆当香汤洒地。燃香油灯。新床新褥。褥上奋锦敷之。以白练覆绵上。初夜如法请之闭房。慎勿轻慢窥看。皆各至心。信其必来。精诚感彻。无不至也。来则褥上现有卧处。浴室亦现用汤水处。受大会请时。或在上座。或在中座。或在下座。现作随处僧形。人求其异。终不可得。去后见座华不萎。乃知之也。如上经说。若欲请者。可预前七日。或三日。一日已来。发虔诚心。先须扫洒静处。安置床座。洗浴洁身。烧上名香。悬缯幡盖。散众杂华。手执香炉。尽诚敬请。如经启白。降屈圣仪。来临处座。但其座上。不得彩?。锦绮。金银杂饰。布华置上。虽是罗汉。然共凡僧同受二百五十别解脱戒。所以不受杂彩金银等物。床座亦不得越过尺六。及高处安置(若供养法身则种种杂饰宝器无拘)。复不得塑作形像在座安置。傥报身来时。妨于坐故。岂可推却塑像而坐也。寺家欲塑。可立别室安座。如法供养。即得。若有人施圣僧钱。还入圣僧用。将置盂钵。匙箸。铜碗。手巾好盘器皿等。朱书题记。不得杂用。今时斋曾。所供圣僧。多不殷重。必若虔心。无不感赴。西国寺法及俗人舍。以空静上处。为圣僧造立房堂。随于四时。冬夏之气。安物供养。事事具足。如奉尊师。以圣僧宾头卢尊现在。不般涅槃故也(或云宾头卢。是优填国人)。

  师子吼

  佛记宾头卢。师子吼最为第一。阿育王经云。佛弟子中。有能师子吼。此为第一。具德经云。说法之音。如师子吼。宾度罗䟦啰堕舍苾刍是。分别功德论云。降伏外道。最为第一。增一阿含经云。降伏外道。履行正法。所谓宾头卢比丘是。

  忧禅城

  亦云慰禅国。此国及王。如上衣揵度中释。

  梵施

  梵。是西音。施乃此方之言。合名净施。

  富罗那

  亦云富兰那。此富罗那。梨师达多。二长者。是波斯匿王大臣。如三十事中释。

  广博

  博。伯各切。邦入声。大也。舍卫国。有一别处。其地平正广博。世尊于此现神足变化。降伏外道。杂事律云。时胜光王(波斯匿王)。劝请世尊曰。唯愿慈悲。降伏外道。庆悦人天。令信心者。欢喜踊跃。其不信者。灭罪恶源。如是再三劝请世尊。佛告大王。佛有五事。必定须作。云何为五。一者未曾发心有情。令彼发起无上大菩提心。二者久植善根。法王太子灌顶授记。三者于父母所。令见真谛。四者于室罗伐(即舍卫城)。现大神通。五者但是因佛受化众生。悉皆度脱。尔时世尊。复作是念。古昔诸佛。皆于何处现大神通。见在室罗伐城(云云)。

  师子高座

  此中七宝师子高座。是佛神力自然而有。然诸经中。但佛所坐之处。皆云师子座。智度论问曰。何以名师子座。为佛化作师子。为实师子来。为金银木石作师子耶。又师子非善兽故。佛所不须。亦无因缘故不应来。答曰。是号名师子。非实师子也。佛为人中师子。佛所坐处。若床。若地。皆名师子座如今者国王坐处。亦名师子座。人称国王亦名人师子。又如师子四足兽中。独步无畏。能伏一切。佛亦如是。于九十六种道中。一切降伏无畏。故名人师子。分别功德论云。经所以喻师子座者。师子兽中之王。常居高地。不处卑下。故喻高座也。又取其无畏故。曰无畏座也。

  枎疏

  疏。山徂切。音梳。枎疏枝叶盛也。汉书音义曰。枎疏分布也。说文曰。枎疏四布也。

  凫雁

  凫。逢夫切。音符。水鸟鸭。背上有文。青色。卑脚。短喙。所谓凫鸭也。

  鼋龟

  鼋。鱼袁切。音元。三苍解云。似鳖。而大也。有云以鳖为雌。鼋鸣鳖应。本草云。系鳖之最大者。形似守宫。而长一二丈。背尾俱有鳞甲。善攻埼岸。夜则鸣吼。舟人甚畏之。老者亦能为魅。卵大如鸡鸭子。一产一二百枚。尔雅翼云。鼋鳖之大者。阔或至一二丈。天地之初。介潭生先龙。先龙生玄鼋。玄鼋生灵龟。灵龟生庶龟。凡介者生于庶龟。然则鼋。介虫之元也。虽有此论。未必然也。

  坚韧

  韧。同韧。而震切。音刃。古作肕。坚柔曰肕。谓坚柔难断者。管子曰。筋肕而骨强。是也。

  丛林

  梵语贫陀婆那。此云丛林。丛。徂红切。族平声。草木丛生貌。说文云。聚也。别作藂非。

  斯尼

  斯尼。是露形外道之总名。非谓一人之称也。或云仙尼。此言有军。波梨子者。波梨是其母名也。波斯婆阇伽者。亦云波斯波罗阇。或云输丽。此其字也。是人谬与如来共角神力。全无所术。惭羞负耻。自以大石系颈。投于深渊。舍利弗问经云。舍利弗白佛言。云何如来常言不杀众生。乃至蚁子。而以腊月八日。于舍卫国。长水河边。与输丽外道角术。先逼以神力。令堕负处。其生惭羞。投水自尽。眼视沉没。而不拯救。亦不杀乎。方复告众言。输丽持此恶法惑乱众生。前世善熟。灭此恶身。转生善见。不亦快乎。我诸弟子。当于此日。设清净浴。洗浣身垢。念除倒见。身若清净。心亦清净。似结使人。无有慈悲。佛言。大智。汝能为诸未通达者。问斯诚要。输丽外道。于无量世中。积习邪见。誓障正法。往昔灯明佛时。我行菩萨道。过一村落。人多疠病。死者纵横。我采众药。随宜救济。皆得除愈。其中一人名日不戴。是梵志学。自负多能。不肯信服。临欲终时。方复求我。我语之云。汝先可治。与药不取。今将气尽。方复有求。如汝即时非药能治。不戴曰。我今不能复判优劣。愿未来世。共决胜负。我若负者。当杀身求生为汝弟子。汝若不如。为我走使。时我报云。善哉善哉。故今生此土与我相值。临终善熟。共契所会。发言失据。耻其眷属。投水自害。身虽死亡。心发善故。生我法中。有胜进故。我不救也。余如涅槃经广明(疠音例。疾疫。四时气不和之疾也)。

  第八日

  是腊月初八日也。譬喻经云。佛以腊月八日。神通降伏六师。六师不如。投水而死。仍广说法。度诸外道。外道伏化。白佛言。佛以法水洗我心垢。我今请僧洗浴。以除身秽。仍为常缘也。今时腊月八日。设净香汤。以洗僧者。即此缘也(从初一日。至十五日。名如来现大神变月)。

  须弥顶

  是三十三天住处。乃欲界第二天。如前释。

  梵天

  梵者。净也。色界四禅。总名净天。今佛示现神足。身至梵天。此当初禅之梵天也(详如前释)。

  六反十八动震

  六反者。一动。二起。三涌。四震。五吼。六击。动起涌三种是形。震吼击三种是声。于此形声中。各举一种。故言动震。于六反中。复各有三相。遂成十八动震之相也。动者。摇飏不安之谓。动有三相。一方独动名动。四方俱动名遍动。八方齐动名普遍动。起者。自下渐高之谓。起有三相。一方独起名起。四方俱起名遍起。八方齐起名普遍起。涌者。忽然腾举之谓。涌有三相。一方独涌名涌。四方俱涌名遍涌。八方齐涌名普遍涌。震者。隐隐出声之谓。震有三相。一方独震名震。四方俱震名遍震。八方齐震名普遍震。吼者。雄声猛烈之谓。吼有三相。一方独吼名吼。四方俱吼名遍吼。八方齐吼名普遍吼。击者。砰磕发响之谓。击有三相。一方独击名击。四方俱击名遍击。八方齐击名普遍击。是为六反十八动震也。

  轮毂

  古禄切。音谷。车毂辐所凑也。谓三十辐共一毂。毂者。居轮之正中。而为辐之所凑也。

  晃曜

  晃。户广切。黄上声。晖也。光也。宽明也。所谓光明照曜也。

  三千大千

  三千大千国土者。总为一娑婆世界也。以一日月周行四天下。光明所照。是为一世界(即一国土)。如是千世界中。有千日月。千须弥山王。四千天下。四千大海。四千恶道。千阎罗王。千四天王。千忉利天。至千梵天。是为小千世界(谓一千国土。如一贯钱也)。尔所小千。千世界。是为中千世界(谓千个小千国土。如千贯钱也)。尔所中千。千世界。是为大千世界(谓千个中千国土。如千千贯钱)。以三次言之。故云三千大千。其中须弥。四洲日月。乃至梵天。各有万亿。总名一三千大千世界。通号曰娑婆。皆一如来垂化之境也(详如三十事中四天下句释)。

  利益众生

  此是古昔王名。今之白净王是也。贤愚经云。名施陀尼弥。

  慧事

  是上古王夫人字。今摩耶夫人是也。经云。名须梨颇罗。

  慧灯

  即上古王之太子。后继王位。广行檀施。劝修十善。此是世尊往昔行菩萨道。为大国王也。经云那波罗满。此言慧光。灯即光义(此句应次鬼子母句后。今以易见故。编在前也)。

  鬼子母

  此是过去世时鬼子母。若今鬼子母者。昔王舍城内山边。有一药叉神居止。名曰娑多。拥护王臣民众。常无饥俭。于自类族。娶妻未久。遂生一女。容貌端严。见者爱乐。诸药叉众。咸皆欢庆。因即立字名曰欢喜。年渐长大。时有北方健陀罗国。半遮罗药叉子。名半支迦。娶欢喜为妻。由彼前身。发恶邪愿。习气力故。语其夫曰。我意欲得王舍城中。现在人众。所生男女。皆取食之。夫遮不许。彼心不允。怀瞋且默。后乃次第而生五百子。最小者。名曰爱儿。恃子豪强。欲行非法。夫频劝诲。竟不受言。便于王舍城中。所生男女。次第取而食之。人民痛恼。不知何所灾横。王闻惊怪。问卜。乃知药叉所作。即办饮食处处祭祀。而灾不除。时护城神。于梦中告诸人曰。汝等男女。咸被欢喜药叉之所食啖。宜往世尊处。所有灾苦。佛当调伏。诸人报神曰。此既取我男女充食。则是恶贼药叉。何名欢喜。因此诸人皆唤为诃梨底药叉女(经云。诃利帝南。今言鬼子母。即是也)。王舍城人。闻是事已。皆往佛所。顶礼佛足。白言。世尊。此药叉女。长夜作不饶益。我等所生男女。咸盗充食。唯愿世尊。怜愍我等。为作调伏。尔时世尊。默然受请。以钵覆其爱儿。彼药叉女。不见爱儿。捶胸悲泣。处处寻觅。巡历城邑诸山河池。四洲地狱。多闻天宫。须弥山顶。皆觅不见。遂哀告多闻天王。天王报曰。宜可速往世尊所。而作归向。令汝得见。彼闻欢喜。至世尊所。顶礼佛足。白言。世尊。我久离别小子爱儿。唯愿慈悲。令我得见。佛言。汝有几子。答曰。有五百儿。佛言。五百子中。一子若无。有何所苦。答曰。世尊。我若今日不见爱儿。必吐热血而取命终。佛言。五百子中。不见一儿。受如是苦。况他一子。汝偷取食。此苦如何。答言。此苦倍多于我。佛言。汝既审知爱别离苦。云何食他男女耶。答言。唯愿世尊。示诲于我。佛言。可受我戒。王舍城中。现在人众。皆施无畏。若能如是。得见爱儿。答言。世尊。我从今已去。依佛教敕。皆施无畏。时佛令彼得见爱儿。于时诃梨底归依如来。请受禁戒。城中人众。皆得安乐。离诸忧恼。既受戒已。无所食啖。佛令苾刍众。每于食时。行末设食一盘。呼其名字。并诸儿子。皆令饱食。复付嘱令于赡部洲中。僧尼住处。佛法未灭已来。常当昼夜勤心拥护。勿使衰损。得安乐住。时诸苾刍。请世尊曰。诃梨底母。先作何业。生五百儿。吸人精气。食王舍城人。所生男女。佛言。乃往过去。时世无佛。唯一独觉出现人间。时王舍城中。为大节会。有五百人。各各严身。持诸饮食。音乐共诣芳园。路逢见一怀娠牧牛女人。持酪浆瓶。诸人告言。可来舞蹈。共为欢乐。便共舞蹈。由此疲顿。遂即堕胎。诸人向园。女怀忧住。便以酪浆。买得五百庵没罗果。时彼独觉前来。女见顶礼双足。持果奉施。投身于地。合掌发愿。我今于此真实福田。所施功德。愿我当来。生王舍城。此城中人。所生男女。我皆取食。时彼牧牛女者。今诃梨底药叉女是。由昔奉施独觉五百庵没罗果。发恶愿故。今生王舍城。作药叉女。生五百子。吸人精气。食啖城中所有男女(出根本律。详在彼文。此不备录)。

  综练

  综。作弄切。宗去声。习之也。练亦作炼。精曰练也。谓善习众艺。仪法精熟。故曰综练也。

  四分律名义标释卷第三十四

  音释

  諠嚣

  上音暄。哗也。下音鸮。喧闹也。

  毂

  音谷。辐所凑也。

  辐

  音否去声。辐凑也。辐聚共毂。

  辋

  音网。车轮外围曰辋。

  榱梠

  上音催。椽桷也。下音吕。桷端连绵木也。

  汇

  音位。类也。

  昳

  音绖。

  圮坼

  上音痞。毁坏也。下音䇿。裂也。

  扼

  音厄。持握也。捉也。

  啖

  同啖。啖。

  琐屑

  上音锁。下音先入声。

  鞔

  音瞒。

  欹

  音衣。

  圿

  古黠切。音戛。垢圿也。

  萎

  音秽。不鲜也。

  四布

  谓舒手足。伏于地也。

  ?渧

  上音隶。下音帝。

  惋

  音腕。惊叹也。

  喙

  音诲。鸟啄。

  雁

  与雁同。

  埼

  同?。音奇。曲岸头也。

  砰磕

  上音烹。砯砰石声。又砰磅之声。下音榼。亦音慨。相筑声也。

  四分律名义标释卷第三十五目录五道尸赊婆婆伽提国䟦阇子梨奢尼犍那耶子萨遮尼犍子韛囊旋器熏钵万字牛屎钵囊指㧺赭土白墡雌黄赊婆罗草翅奢草宏墎若捞耶波徒比丘作櫡灯树杂糅䞈物盖枓盖宏摩楼叶盖干作楬作錔锡杖毛㲖作拂伊梨阿若着衣钵肆酖岚婆头头罗䭾载优波离瞿波离起塔作幢持死人衣都子婆罗门村翅毗伽尸浴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