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卍新续藏第 44 册 No. 0744 四分律名义标释

四分律名义标释卷第八

  明 广州沙门释 弘赞在犙 辑

  新安沙门释 弘丽罗峰 校

  ●律藏卷第五

  △党破僧第十一

  (此是共戒。尼同制)。

  同一水乳

  谓水与乳合。体则为一。无别色味。喻今如来十二部经。体无有别。行与理顺。一相无差故也。今诸比丘。同于如来一法门中学。不应分党也。

  增戒心慧

  此名三学也。萨婆多论云。学戒增。学心增。学慧增。问曰。学多。何以正齐三学。答曰。三学摄一切学。如是五篇戒。防身口恶。净修身口。无法不尽。学心增者。心息于垢。无法不周。学慧增者。明见法相。根本除恶。学戒增者。学律藏。学心增者。学契经。学慧增者。学阿毗昙。又云。学戒增者。学五篇戒。学心增者。得初禅五支。二禅四支。乃至四禅。名学心增。学慧增者。明见四谛。复次。灭恶律仪戒。及一切非律仪。五篇戒清净。名学戒增。以学戒清净故。得心清净。名学心增。更思寻深理。增长善法。名学慧增。复次。经中有三修。修戒。修心。修慧。故知三学。摄一切学也。律本云。佛告诸比丘。彼增戒学。增心学。增慧学时。得调伏贪欲。瞋恚。愚痴尽。彼得贪欲瞋痴尽已。不造不善。不近诸恶。又学此三学。得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果。是故当勤精进。学此三学。

  非法别众

  谓同一住处。羯磨时。有不来者。应与欲。而不与欲。在现前应诃者。便诃(百一羯磨云。虽皆总集。应诃者。诃而不止。强为羯磨)。彼作白二羯磨。作白四羯磨。白此事。乃为彼事。而作羯磨。是为非法别众羯磨(善见云。同一住处。有四比丘。一人受欲。三人说波罗提木叉。或三人。一人受欲。二人说波罗提木叉。是名非法。亦名别众。是名非法别众)。

  非法和合众

  谓同一住处。和合一处羯磨。应与欲者与欲。在现前应得诃者。不诃(百一羯磨云。应诃者诃。诃时便止)。作白二羯磨。作白四羯磨。白此事。乃为彼事而作羯磨。是为非法和合众羯磨(善见云。同一住处。有四比丘。四人应广说波罗提木叉。不广说。作三人法。人人对首说。是名非法和合众)。

  法别众

  谓同一住处。羯磨时。有不来者。应与欲。而不与欲。在现前应得诃者诃。彼作白二。白四羯磨。如法而作。是为法别众羯磨(善见云。同一住处。有四比丘。或三人。一人受欲。三人对首说。或三人。一人受欲。二人对首说。是名法别众)。

  法相似别众

  谓同一住处。羯磨时。有不来者。应与欲。而不与欲。在现前应诃者诃。作白二。白四羯磨。前作羯磨。而后作白。是为法相似别众羯磨。

  法相似和合众

  谓同一住处。羯磨时。有不来者与欲。在现前应得诃者不诃。白二。白四羯磨。前作羯磨。而后作白。是为法相似和合众羯磨(如瞻波犍度中广说)。

  △污他家第十二

  (此是共戒。尼同制)。

  䩭连

  亦云䩭离那国。或云吉罗邑。又云加罗赖。此是迦尸国之邑名也。或云枳吒山。十诵云。黑山土地䩭。同羁。坚溪切。音鸡。

  阿湿婆富那婆娑

  阿湿婆。此云马。富那婆娑。此云满宿。或翻井宿。萨婆多云。马宿满宿。此二人。二宿出时生。因宿作名。善见律云。马师。满宿。于六群比丘中。最是上座。二人本是田夫。同作田辛苦。共相论言。我等作田辛苦。可共出家。于佛法中。衣食自然。同伴答言。善哉。可尔。更共筹量。我等今者。就谁出家。当就舍利弗。目犍连出家。共筹量已。往到舍利弗目犍连所。求欲出家。时二尊者。即为出家。与具足戒。诵波罗提木叉竟。满五腊。二人共议。意共同好。种华等事。即往丰熟处住。婆沙论云。马宿井宿。恒造恶行。佛常教化。都不信受。佛记二人命终。生龙趣中。彼亦自见于十指端。有十道水。将欲流出。便作是念。我等决定当生龙中。佛复记彼二人。已种独觉菩提善根。于当来世。定成独觉。

  倡妓

  倡。齿良切。音昌。乐也。苍颉篇云。倡俳之也。妓。巨起切。奇上声。女乐也。

  俳说

  步皆切。音牌。戏也。又俳优。杂戏也。又俳者。乐人所为戏笑。以自怡悦也。汉书云。诙笑类俳倡(今之做戏文本此。诙音奎谑也。调嘲也)。

  鼓簧吹贝

  簧。胡光切。音黄。乃笙竽管中金叶也。盖笙竽。皆以竹管匏中。而窍其管底之侧。以薄金叶障之。吹则鼓之而出声。所谓簧也。故笙竽。皆谓之簧。小笙十三簧。大笙十九簧。竽二十六簧。贝。是海螺。涅槃经云。不得鼓角。琴。瑟。筝。笛。箜篌。歌叫。妓乐之声。亦不故听吹贝。除供养佛。亦非比丘自作。是则大小乘同制(竽。音干。长四尺二寸)。

  佯跛

  佯。移章切。音羊。诈也。跛。补火切。波上声。谓行不正。足偏废也。

  或啸

  苏吊切。音笑。吹声也。蹙口而出声也。

  受雇

  雇。音故。佣赁也。

  迦尸国

  亦作伽尸。又作伽奢。又作迦施。按迦尸音。此翻为光。天竺有草。亦名迦尸。此是波罗奈城之国也。苑法师云。迦尸者。西域竹名也。其竹堪为箭干。然以其国。多出此竹。故立斯名。此是波罗奈城之国。憍萨罗国之比邻。乃是十六大国之一数也。此迦尸国。及憍萨罗国。皆波斯匿王所统。正法念处经云。迦尸国。一万四千聚落。城广二由旬(云云)。

  聚落

  谓巷陌街衢住处。名为聚。聚外远家。名为落。君王都处。名为城邑。又有市名聚落。无市名村。有城邑。名为国土(韦昭汉书云。小乡曰聚。人所居也。左传曰。聚众也。广雅云。落居也。众所共居。故称聚落也)。

  △不舍恶性第十三

  (此是共戒。尼同制)。

  圣主

  佛是众圣中尊。故称圣主。又阐陀是臣。在家侍佛。故言我圣主。善见律云。阐陀语诸比丘。汝等不应教我。我应教汝等。何以故。佛是我家佛。何以故。我与勤陟。将佛入山学道。不见诸长老一人。侍从佛者。佛得道已。而转法轮。是故佛是我家佛。法是我家法。是故我应教诸长老。长老不应反教我。

  不受谏语

  受者。领纳也。法苑云。夫纳其理。则言语绝。乖其趣。则诤论兴。然直言者德之本。纳受者。行之原。所以籍言而德显。纳受而行全。譬目短于自见。借镜以观形。发拙于自理。必假栉以自通。故面之所以形。明镜之力也。发之所以理。玄栉之功也。行之所以芳。盖言之益也。是故身之将败。必不纳正谏之言。命之将终。必不可处于良医也。僧祇律云。佛告诸比丘。过去世时。有城名波罗奈。国名伽尸。时有一婆罗门。于旷野中。造立义井。为放牧行者。皆就井饮。并及洗浴。时日向暮。有群野干。来趣井。饮地残水。有野干主。不饮地水。便内头罐中饮水。饮已。戴罐高举。扑破瓦罐。罐口犹贯其项。诸野干辈。语野干主。若湿树叶。可用者。尚当护之。况复此罐。利益行人。云何打破。野干主言。我作是乐。但当快心。那知他事。时有行人。语婆罗门。汝罐已破。复更着之。犹如前法。为野干所破。乃至十四。诸野干辈。数数谏之。犹不受语。时婆罗门。便自念言。是谁破罐。当往伺之。正是野干。便作是念。我福德井。而作留难。便作木罐。坚固难破。令头易入难出。时着井边。然捉杖屏处伺之。行人饮讫。野干主如前入饮。饮讫。扑地。不能令破。时婆罗门。捉杖打杀。空中有天。而说偈言。

  知识慈心语  狼戾不受谏  守顽招此祸
  自丧其身命  是故痴野干  遭斯木罐苦

  当知受谏者。名为智人。不受谏者。名愚痴辈。身坏命终。堕三恶道。长夜受苦无量矣(备。音职。梳篦之总名也)。

  波罗提提舍尼

  义翻向彼悔。优波离问经。译者解云。或言应说法。或言应发露者也。僧祇律云。此罪应发露也。详如下四悔过法中。

  恶说

  梵云突吉罗。此言恶作。谓身犯者。名恶作。口犯者。名恶说。余如上释。

  ○二不定法

  (此二法者。初法据三事。是堪行淫屏覆之处。说非法语。后法准二事。在不堪行淫露现之处。说粗恶语。此为异相。尼无此二法也)。

  萨婆多论云。与诸比丘结戒者。一为止诽谤故。二为除斗诤故。三为增上法故。比丘出家。迹绝俗秽。为人天所宗向信敬。四为断恶业。次第法故。初既屏处。渐染缠绵。无所不至。是以防之。而制斯戒。

  不定法

  梵云阿尼竭达磨。此言不定法。律摄云。不定法者。言此罪体。无定相故。容有多罪。不可言定。萨婆多云。佛坐道场时。已决定五篇戒。轻重通塞。无法不定。此所以言不定者。直以可信人。不识罪相轻重。亦不识罪名字。设见共女人一处坐。不知为作何事。为共行淫。为作摩触。为作恶语。为过五六语说法。故言不定。

  斋优婆私

  斋是其名也。或是受八戒斋者。优婆私。或作优婆斯。即优婆夷也。此翻近士女。又翻近事女。义翻近佛女。肇师曰。义言信士女。或云清信女。净名疏云。此言清净女。奘师云。邬波斯迦。唐言近事女。旧曰优婆斯。又曰优婆夷。皆讹也。言近事者。亲近承事诸佛法故。谓是在家女人。受三归五戒已。则能亲事佛。法。比丘尼众也。有云。受八戒者。名为近住女。谓近阿罗汉住也。又云善宿女。涅槃疏云。一日一夜。受八戒者。名为善宿。成论云。是人善心。离破戒宿故。

  屏覆

  屏。蒲明切。音平。屏者所以蔽也。覆。敷救切。音副。盖也。

  毗舍佉母

  或作吠舍佉。此译为别枝。即是氐宿。以生日所值宿为名也。按西国。多以此为名。又从子称母以简之。名鹿子母。故律本云。无夷罗母。或云摩伽罗。正梵音云。蜜利伽罗磨多。蜜利伽罗。此云鹿。磨多。此云母。大论云。毗舍佉弥伽罗母。生三十二卵。卵剖。生三十二男。皆为力士。弥伽罗。大儿字也。此母人。得三道(阿那含也)。贤愚经云。此是波斯匿王弟。昙摩诃羡女也。羡。昔因罪。逃奔得叉尸利国。便于彼土。安家纳娶。而生此女。此女妙才智辩。后嫁舍卫国。梨耆弥大臣。第七儿为妇。波斯匿王闻其智辩。即拜为王妹。后生三十二卵。卵各出一儿。颜貌端严。勇健无双。一人之力。能敌千夫。时毗舍佉。信心开解。请佛及僧。佛为说法。合家得须陀洹道。佛后为说。即得阿那含道。于优婆夷中。智慧才辩。最为第一(从正月十六日。至二月十五日此一月。是氐宿所值之月)。

  窥看

  枯回切。音恢。倾头门中。邪视也。

  ●律藏卷第六

  ○三十舍堕法

  察夫舍堕之篇。良由贪积而起。贪乃三毒之首。五盖之先。积为三界浊因。六趣苦果。所以众生。不能超出。因斯过患。故佛世尊。愍贪饕性。拯痴蓄情。制之以三衣。防之以六物。定为沙门知足道具。如鹏之有翅。犹?之有帆。赞杜多德。羡兰若行。责彼无厌。叹诸少欲。何以蓄之箱囊。而无惭。积之高阁。而不愧。背四圣种。乖如来禁。秪图现前之丰快。不虑死后之遗殃。四大既分。百物宁在。从此迥失涅槃之妙因。长轮缘起之苦集。故大经云。出家之人。有四种病。不得涅槃。一者衣欲。二者食欲。三者卧具欲。四者为有因。大悲经云。佛告阿难。我灭度后。于未来世。法欲尽时。最后五百年。持戒明党。正法朋党。将欲尽灭。破戒非法明党炽盛。诽谤正法。寿命短促。众生坏时。法灭坏时。比丘僧坏时。阿难。当于尔时。惊畏恐惧。有诸比丘。不修身。不修心。不修戒。不修慧。彼等不修身戒心慧者。贪着六处。何等为六。一者贪着钵。二者贪着衣。三者贪着食。四者贪着床座。五者贪着房舍。六者病瘦因缘。贪着汤药。彼等贪求胜妙衣钵。乃至上好众味药故。更共斗诤。递相言讼。上至官司。口如刀剑。互相诽谤。递相憎嫉。如是为衣钵饮食床座房舍汤药因缘。共相憎嫉。心不纯熟。浊心相向。又阿难。汝观如是诸恶比丘。当以信心。舍家出家。得出家已。贪着衣钵。六种因缘。堕三恶道。如经所说。有智者。当深生厌离。

  △畜长衣第一

  (此是共戒。尼同制)。

  三衣

  一僧伽梨。二郁多罗僧。三安陀会。此三法服。西天总名支伐罗。北方胡国。唤之为袈裟。萨婆多论云。所以作此三名差别者。欲现未曾有法故。一切九十六种。尽无此三名。以异外道故。作此差别。分别功德论云。或曰。造三衣者。以三转法轮故。或云。为三世故。或云为三时故。故设三衣。冬则着重者。夏则着轻者。春则着中者。为是三时故。便具三衣。若大寒时。重着三衣。可以障之。或曰亦为蚊虻蟆子。故设三衣。萨婆多云。为五意故。障寒热。除无惭愧。入聚落。在道行。生善威仪清净故。方制三衣。僧祇律云。三衣是沙门贤圣幖帜。故我诸弟子。齐是三衣。足遮大寒大热。蝇蚊虻。覆障惭愧。不坏圣种。若性不堪寒者。听故弊衣。随意重纳。即是少欲少事。律云。佛告阿难。过去诸如来。无所著。佛弟子。着如是衣。如我今日。未来世如来无所著。佛弟子。着如是衣。如我今日。刀截成沙门衣不为怨贼所劫。般若经。明十二头陀。衣有二种。一者纳衣。智论释云。好衣因缘故。四方追逐。堕邪命中。若受人好衣。则生亲着。若不亲着。檀越则恨。又好衣。是未得道者。生贪着处。好衣因缘。招致贼难。或至夺命。有如是等患。故受弊纳衣法。二者但三衣。智论释云。行者少欲知足。衣趣盖形。不多不少。故受三衣。白衣求乐。故多畜种种衣。或有外道苦行。故裸形无耻。是故佛弟子。舍离二边。处于中道。戒坛经云。五条下衣。断贪身也。七条中衣。断瞋口也。大衣上衣。断痴心也。华严经云。着袈裟者。舍离三毒也(纳衣。谓重纳三衣。非今纳头也)。

  六群比丘

  六群。或云六众。谓聚集成众。作诸非威仪事。群出队入故也。一难陀。二䟦难陀。三迦留陀夷。四阐陀。五马宿。六满宿。此之六人。无法不通。达三藏十二部经。晓五明百艺之异术也。难陀䟦难陀。二人多贪。亦云多瞋。善解算数。阴阳变运。说法论议。迦留陀夷多欲。深通射道。善解阿毗昙。后得漏尽。入无余涅槃。阐陀多瞋(亦云多痴)。亦通射道。解阿毗昙。后得漏尽。入无余涅槃。马宿满宿多痴(亦云多瞋)。善于音乐。种种戏笑。事事皆能。亦巧说法论议。亦解阿毗昙。前四人。俱是豪族。共相影响。相与为友。宣通佛教。内为法门之栋梁。外为佛教之大护。所谓大权示现也。人各弟子九人。共为六十。时迦留陀夷。既断烦恼。阐陀复向拘睒毗国省缘而住。马师满宿。二俱命过。惟有难陀䟦难陀。以至衰老。方等大云经云。提婆达多。能开示人。令阿僧祇。无量众生。安住善根。提婆达多。所有境界。实非声闻缘觉所知。六群比丘。亦大菩萨。提婆达多。共与同行。故涅槃经云。佛言。我又示现于阎浮提。不持禁戒。犯四重罪。众人皆见。谓我实犯。然我已于无量劫中。坚持禁戒。无有漏缺。我又示现于阎浮提。为一阐提。众人皆见是一阐提。然我实非一阐提也。一阐提者。云何能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我又示现于阎浮提。破和合僧。众生皆谓我是破僧。我观人天。无有能破和合僧者。乃至云。我又示现于阎浮提。为魔波旬。众人皆谓我是波旬。然我久于无量劫中。离于魔事。清净无染。犹如莲华(佛既如是示现利益众生。六群达多。岂可得而思识)。百喻经云。昔有一人。欲得王意。问余人言。云何得之。有人语言。若欲得意。王形相。汝当效之。此人见王眼?。便效王?。王问之言。汝为病耶。为着风耶。何以眼?。其人答王。我不病眼。亦不着风。欲得王意。见王眼?。故效王也。王闻是语。即大瞋恚使人加害。摈令出国。世人亦尔。于佛法中。欲得亲近。求其善法。以自增长。既得亲近。不解如来法王。为众生故。种种方便。现其短阙。便生讥毁。效其不是。由是之故。于佛法中。永失其善。堕于三恶。如彼效王。亦复如是。

  畜长衣

  长。仲良切。场去声。余也。剩也。晋书云。平生无长物。是也。摩得勒伽云。如佛所说。过十夜衣。尼萨耆。云何得长衣。谓若入手。若在膝上。肩上。作想此是我衣(便成长衣)。中阿含经。佛言。我说不得畜一切衣。亦说得畜一切衣。若畜衣。便增长恶不善法。衰退善法者。如是衣。我说不得畜。若畜衣。便增长善法。衰退恶不善法者。如是衣。我说得畜。如衣。饮食床榻村邑。亦复如是。又云。有漏从用断。若比丘用衣服。非为利故。非以贡高故。非为严饰故。但为蚊虻。风雨。寒热故。以惭愧故也。若用饮食。非为利故。非以贡高故。非为肥悦故。但为令身久住。除烦恼忧蹙故。以行梵行故。欲令故病断。新病不生故。久住安隐。无病故也。若用居止。房舍。床蓐。卧具。非为利故。非以贡高故。非为严饰故。但为疲倦得止息故。得靖坐故也。若用汤药。非为利故。非以贡高故。非为肥悦故。但为除病恼故。摄御命根故。安隐无病故。若不用者。则生烦恼忧戚。用则不生烦恼忧戚。是谓有漏。从用断也。五百问云。比丘贪资之物。其罪甚重。昔有一比丘。贪着一铜铙。死后作饿鬼。众分物竟。便来现其身。绝大黤黮。如纯黑云。诸比丘惊怪此是何物。众中有得道眼者。言。是死比丘贪着铙。故堕饿鬼中。今故贪惜。来欲索之。诸比丘即以铙还。便捉铙舌䑛。放地而去。诸比丘还取之。而绝臭。不可近。复使人更铸作器。犹臭不可用。以此验之。知贪为大患。又昔有一比丘喜作衣。昼夜染着。得病困笃。自知当死。便举头视衣。内起毒想。言。我死后。谁敢着我此服。不久命终。作化生蛇。还来缠衣。众舆尸出。烧葬讫。遗人往取衣物。见蛇缠衣。近咽吐毒。不敢近前。众共往看。都无敢近者。有一比丘得道。便入四等观。毒不能中。便往近之。语言。此本是汝衣。今非汝有。何以护之。便即舍去。入草丛中。毒火出。然草。还自烧身。命终即入地狱。地狱一日之中。三过被烧。皆由贪害。

  尼萨耆波逸提

  尼萨耆。此云舍。波逸提。此云堕。声论。翻尼为尽。萨耆为舍。律摄云。其物应舍。罪应说悔。谓其所犯之物。应尽舍与僧。若众多人。若一人。不得别众舍。舍已。余有堕罪。应对说悔。戒因缘经云。优波离白佛。云何名尼萨耆。佛言。若三失三衣。更不得受。亦不得着。若贸易。若丐人。此名尼萨耆。波逸提。名烧圣道根。鬻人。不得生三昧。此名舍堕。是中堕罪。与九十事同。唯九十中。无财物舍。故为异耳。大僧堕事。总有一百二十种。简三十种。因财生犯。贪慢心强。制舍入僧。故名尼萨耆波逸提也。

  迦絺那衣

  或云羯耻那。义翻坚实。旧翻为功德衣。以受此衣已。于五月中。得五利功德。一得畜长衣。二得离衣宿。三得别众食。四得展转食。五得食前食后。不嘱授余比丘。入聚落。于五月中。得此五事利益。至十二月十五日。应出。若不出。至十六日。得罪(详如迦絺那衣犍度中释)。

  明相

  梵语阿楼那。善见云。阿留那者。汉言明相。明了论云。东方已赤。通慧指归云。此方。约日未出前二刻为晓。此为明相也。又以观见掌文为限也。十诵律。名地了时。谓见地色。分了故也。萨婆多论云。外国明相。有种种名。婆罗门。名日请。诸富贵人。名易。诸山胡。名却沙。种作人。名种作时。捕鱼人。名显。如是诸相。尽非明相。但于明相上。作是诸名。复有三种色。若日照阎浮提树。则有黑色。若照树叶。则有青色。若过树。照阎浮提界。则有白色。于三色中。白色为正(以此阎浮提地北。有大树王。名阎浮。日初出时。照彼树故。故有异色生也)。

  不净施

  见下九十事。辄着净施衣戒。及衣犍度中释。

  憍赊耶衣

  亦云拘舍。又云拘奢。正梵音。名高世耶。此是西国蚕名。旧译为虫。谓蚕在茧中也。应法师。翻为虫衣。谓用野蚕丝绵作衣。净师云。高世耶。乃是蚕名。作绢还受斯号。宁音义云。梵云高世耶。译云野蚕绵。东天竺有国。名乌陀。粳米欲熟。叶变为虫。虫则食米。人取蒸。以为绵也。如此方丝绵。名摩呵䟦多。此言大衣。衣甚贵。即大价之衣也。萨婆多论云。憍奢耶者。是绵名也。此国养蚕。如秦地人法。蚕熟得绵。名憍奢耶。此国以绵作衣。凡有二种。一擘绵布贮。如作毡法。二以绵作缕。织以成衣也。

  劫贝衣

  如盗戒中释。

  刍摩衣

  如盗戒中释。

  谶摩衣

  亦云叉摩。经音义云。或言谶磨。或云苏摩。此云粗布衣。应言粗草衣。按外国传云。彼少丝麻。多用婆叔迦果。及草。羊毛。野蚕绵等。为衣。此或外国用。非天竺也。

  扇那衣

  亦云舍㝹。或云舍那。或作奢那。阿毗昙经云。奢那树。似麻。取皮织为衣。杂事云。奢搦迦。即是麻类。此方元无。高共人等。堪织为衣。粗布相似。

  麻衣

  按西国。麻有多种。谓赤麻。白麻等。

  翅夷罗衣

  未详。

  鸠夷罗衣

  亦作拘摄罗。又作拘遮罗。未详翻。按经音义云。鸠夷罗。此云好眼鸟。此虽鸟名。或如此方象眼。雀眼。纱布之类也。

  谶罗半尼衣

  亦作嚫罗钵尼。又作差罗波尼。又作厕罗婆尼。此译云灰水。体堪为布。若云波罗婆尼。此云树叶。

  如来八指

  如来八指。以三倍之。当常人二十四指也。律注云。如来一指。阔二寸。八指。共一尺六寸也。以衣长一尺六寸。阔八寸。便可作三衣条隔。故入长衣数也。根本羯磨云。若衣方圆满一肘者。即是分别衣中。极少之量。如不守持分别。俱犯舍堕。如其宽中不满。长中过者。此即不劳分别。直尔持畜(守持。谓受持。分别是说净)。

  波利迦罗衣

  善见律云。朱罗波利迦罗衣。汉言杂碎衣也。即是碎杂之布也。

  四分律名义标释卷第八

  音释

  ?

  音歇大船。

  窍

  跷去声。穴也。

  佣

  音融。雇役于人也。

  黤黮

  上音黡。青黑色也。下谭上声。黑也。黤黮如重云貌。

  丐

  音盖。乞也。

  四分律名义标释卷第九目录干痟僧伽梨郁多罗僧安陀罗会敞露若舍衣八树四肘弊坏自恣后一月自恣后五月迦兰陀竹园郁禅国波罗奈城徒跣摩诃波阇波提莲华色比丘尼五衣七世亲偷兰陀比丘尼爪扴祇洹精舍襞褺拘萨罗尼犍子裸形擿解我曹垢腻居士求索若贝十六分之一分坚致忏悔合时清净执事人僧伽蓝民野蚕绵暴茧蚕蛹拘遮罗梨车子羺羊牻色钵罗数数敷坏故者纵广一磔手由旬厕罗婆尼释翅?迦维罗卫尼拘律园染擘瞿昙弥珠髻大臣日月四患是中舍者成金未成金贩卖捣治时药非时药七日药尽形寿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