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3 页 共 58 页
卍新续藏第 07 册 No. 0234 华严经疏注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第一百一十五(入第七十六经卷末)
清凉山沙门 澄观 述
晋水沙门 (净源) 录疏注经
△四贤胜优婆夷幻智无依善友。文六。初依教趣求。
向聚落城至贤胜所。
△二见敬咨问。
礼拜围绕合掌恭敬(至)善能诱诲愿为我说。
△二授己法门二。初得解脱。
贤胜答言善男子我得菩萨解脱名无依处道场。
直就经文。内外无依。即是道场。贤首云。梵名那阿赖耶曼茶罗。那者此云无也不也。阿赖耶此云依处也依止也。曼茶罗云道场也圆场也。谓无阿赖耶染分依处。而有净分圆场。出生胜德。不可穷尽。即转依究竟。显德无尽故也。
既自开解复为大说。
即二利之用。
△后得三昧。
又得无尽三昧。
是名次月即为释名。
非彼三昧法有尽无尽。
上拣滥。下显是。
以能出生一切智(至)速疾神通无尽故。
谓体则双超尽。及无尽但从用出生。说无尽耳。然则二门相成。无依道场即空。如来藏无尽三昧即是不空。要心无依。契于本空。方见不空。具性功德。故云出生智性眼等。息妄显出。故曰出生。出非本无。犹称性智。
△四谦推胜。
善男子我唯知此(至)而我云何尽能知说。
△五指示后友。
善男子南方有城名为沃田。
是南天竺。近水沃润故。显无念定水能滋长故。
彼有长者名坚固解脱。
无著清净。惑不能坏。即解脱故。
汝可往问菩萨云何学菩萨行修菩萨道。
△六恋德礼辞。
尔时善财礼贤胜足绕无数匝恋慕瞻仰辞退南行。
△五坚固长者。幻智无著善友。文六。初依教趣求。
到于彼城诣长者所。
△三见敬咨问。
礼足围绕合掌恭敬(至)善能诱诲愿为我说。
△三授己法门二。初显名。
长者答言善男子(至)名无著念清净庄严。
无著约境。离所知故。无念约心。心体离念。故无烦恼。二障永尽。是曰清净。净则能严法身。
△二彰用。
我自得是解脱已来(至)勤求正法无有休息。
既二障不生。则无爱见。故无所求。无所求故。故能求法无厌无休。
△四谦己推胜。
善男子我唯知此(至)能知能说彼功德行。
△五指示后友。
善男子即此城中(至)云何学菩萨行修菩萨道。
△六恋德礼辞。
时善财童子礼坚固足绕无数匝辞退而行。
△六妙月长者。幻智智光善友。文六。初依教趣求。
向妙会所。
△二见敬咨问。
礼足围绕合掌恭敬(至)善能诱诲愿为我说。
△三授己法门。
妙月答言善男子我得菩萨解脱名净智光明。
真智廓妄。名为净智。后智照法。名为智光。能净能光。若秋空满月。故名妙月。
△四谦己推胜。
善男子我唯知此(至)能知能说彼功德行。
△五指示后友。
善男子于此南方有城名出生彼有长者名无胜军。
谓见佛得法无尽。故无能胜。众德所聚。从喻如军。亦能普胜诸魔军故。皆从体出故。城名出生。
汝诣彼问菩萨云何学菩萨行修菩萨道。
△六恋德礼辞。
是时善财礼妙月足绕无数匝恋仰辞去。
△七无胜军长者。幻智无尽相善友。文六初依教趣求。
渐向彼城至长者所。
△二见敬咨问。
礼足围绕合掌恭敬(至)善能诱诲愿为我说。
△三授己法门二。初示名。
长者答言善男子我得菩萨解脱名无尽相。
法门之名。即所成德相无穷尽故。
△二以用释名。
我以证此菩萨解脱见无量佛得无尽藏。
得无尽藏者。谓闻诸妙法。又诸心境无非佛法故。若佛若法皆无有尽。
△四谦己推胜。
善男子我唯知此(至)能知能说彼功德行。
△五指后善友。
善男子于此城南(至)有婆罗门名最寂静。
虚诳言息。故云寂静。寂静即为净行言行君子之枢机。苟能诚实。斯则可法。故城名为法。
往诣彼问菩萨云何学菩萨行修菩萨道。
△六恋德礼辞。
时善财童子礼无胜军足绕无数匝恋仰辞去。
△八最寂静婆罗门。幻幻智诚愿语善友。文六。初依教趣求。
渐次南行诣彼聚落。
△二见敬咨问。
见最寂静礼足围绕(至)善能诱诲愿为我说。
△三授己法门二。初标名。
婆罗门答言善男子我得菩萨解脱名诚愿语。
有二义。一始终无妄故。如从初发心立弘誓言。必如言行。不乖先语故。二者随行不虚故。如忍辱仙人言我不瞋令身还复。
△二以用释名。即如次释前二义。初始终无妄。
过去现在未来菩萨(至)无已退无现退无当退。
△二随行不虚。
善男子我以住于诚愿语故随意所作莫不诚满。
△四谦己推胜。
善男子我唯知此(至)而我云何能知能说。
△五指示后友。
善男子于此南方有城名妙意华门。
妙意华门。即苏满那华。其城门侧有之故。亦在南天。当受其训。得求友之妙意胜因之华故。
彼有童子名曰德生。
表于净智。智则万德由生。
复有童女名为有德。
表于净悲。悲为众德之本。以悲智相导故。二人同会。会缘之终。此二满故。将见慈氏绍佛位故。
汝诣彼问菩萨云何学菩萨行修菩萨道。
△六恋德礼辞。
时善财童子于法尊重(至)绕无数匝恋仰而去。
已下入第七十七经。
△九德生有德幻智归幻门善友。文六。初依教趣求。
尔时善财童子渐子渐次南行至妙意华门城。
△二见敬咨问。
见德生童子有德童女(至)唯愿慈哀为我宣说。
△三示己法门二。初标名。
时童子童女告善财言(至)得菩萨解脱名为幻住。
谓能所境智。染净之法。皆从缘起。无定性故。如幻而住。
△二业用二。初别明。
得此解脱故见一切世界皆幻住因缘所生故。
有十种幻。皆上句标幻。下句以缘生释成。一一为总。缘生世界。并通染净刹海。亦名世界故。余九为别。初五约染分依他。如幻缘生。
一切众生皆幻住业烦恼所起故。
一约有情苦果。从业惑集生。
一切世间皆幻住无明有爱等展转缘生故。
二约十二因缘。顺观即世间故。次第相由。故云展转。
一切法皆幻住我见等种种幻缘所生故。
三就五类法中。但除无为。故云一切。以无为无有起。非幻缘生故。异熟识等。从无始恶习内执为我。四惑相应。故云我见等。及外取妄境。故云种种幻缘。故惑心等悉皆如幻。四五二句。别明不相应行。
一切三世皆幻住我见等颠倒智所生故。
四即是时。谓依行相续不断分位。建立为时。所依行空。时何所立。妄计有体。是颠倒智。
一切众生生灭(至)虚妄分别所生故。
五即无常生老等。谓依生已坏灭分位。建立无常。等皆妄分别有。
一切国土皆幻住想倒心倒见倒无明所现故。
六一切国土。义通染净众生。染土多从三倒所生。以不了唯心妄取境界故。上云一切国土但想所持。既有妄想。故心见皆倒。言无明所现者。亦通净刹。谓登地已上无明未尽。所现国土种种不同。既云无明。则拣非佛土。
一切声闻辟支佛皆幻住(至)愿智幻所成故。
后之三种。但约净分依他而明。从缘如幻。可以意得。
△二结叹玄奥。
善男子幻境自性不可思议。
幻法非有。体不实故。非无。相非无故。非一。性相异故。非异。无二体故。空有相即。一异两亡。既离二边。亦亡中道。由斯交彻故。能一中现多。多皆即一。重重无碍。为不思议。故推胜云善入无边诸事幻网。
△四谦己推胜。
善男子我等二人(至)我等云何能知能说。
△五指示后友二。初以力冥加。
时童子童女说自解脱已(至)令善财身柔软光泽。
△二以言显示三。初指处。
而告之言善男子于此南方有国名海岸。
南海北岸。一生菩萨。临智海故。
有园名大庄严。
因圆万行。而严果故。又生死园苑。以万行树林。严自果故。
其中有一广大楼阁名毗卢遮那庄严藏。
约事则其中广博。同虚空故。有多光明。能遍照故。阿僧祇等宝所严故。蕴多楼阁。包多事故。约法则二智相依。缘起相由。故云楼阁。智即法界。是为广大。名毗卢等。顺成上义。二智光明遍照事理故。智能包容万德。即庄严藏。华严万行不离此故。上约其果。下出其因。
从菩萨善根果报生。
约其宿因。是彼善根之果报故。
从菩萨念力愿力自在力(至)从菩萨福德智慧生。
约其现缘。
善男子住不思议(至)现如是境界集如是庄严。
现依所为。
△二示人。
弥勒菩萨摩诃萨安处其中。
弥勒梵音具云迷帝隶。此云慈氏。是其姓也。然有三缘。一由本愿。过去曾值大慈如来。因立大愿。愿得斯号故。二由此得慈心三昧故。三由母怀时。有慈心故。如满慈子名阿逸多。此云无胜。以生具相好胜德无过故。今以姓而呼。但云慈氏。慈依智住。故曰处中。上正示。下显住之因。
为欲摄受本所生处(至)了一切生皆无相故。
悲智双游。皆为利物。故云为欲等。
△三教问二。初正教。
汝诣彼问菩萨云何(至)云何事菩萨善知识。
兴十问者。表无尽故。
△二释广问所由二。初徴。
何以故。
徴意云。何以要须广问。
△二释。有二意。初所求德广。能具说故。文二。初通显弥勒德圆位满。
善男子彼菩萨摩诃萨(至)甘露法水而灌其顶。
△二别显。是其真实善友。
善男子彼善知识(至)菩萨行愿所成功德。
设若德满。非已有缘。亦难求故。
△二明其能求大心。法应尔故。即广诫劝。文二。先诫劝求法二。初标不应。诫其去劣。
善男子汝不应修一善(至)净佛国土事善知识。
△二释所应作。令其广修二。初徴。
何以故。
△二释二。初别明应修。乃有九十八门。分为十段。初上求菩提行。
善男子菩萨摩诃萨(至)应学无量巧回向。
△二下救众生行。
应化无众生界(至)应调伏无量众生。
△三自断惑障行。
应断无量烦恼(至)应竭无量受生海。
△四劝物出离行。
应令无量众生(至)应置无量众生于圣道中。
△五净自根欲行。
应消灭无量贪欲行(至)应摧破无量愚痴行。
令除三种不善根故。则成三种善根等故。
应超无量魔网(至)应示现菩萨无量随顺世间。
△六力用自在行。
应生无量净信力(至)应圆满无量如来力。
△七摄法治惑行。
应分别无量法门(至)应照无量品类根。
上六摄法。下三治惑。
应知无量烦恼病(至)应疗无量众生疾。
△八供佛摄生行。
应严办无量甘露供(至)应以四摄摄无量众生。
△九悲愿深广行。
应修无量总持门(至)应知无量言辞法。
△十证入圆满行。
应入无量差别心(至)出生不可说菩萨愿。
△二结略显广。
善男子举要言之(至)应普事一切善知识。
谓以别陈终难具故。
△二诫劝事友三。初诫二。初正诫离过。
善男子汝求善知识(至)深信尊敬心不应变改。
言见随烦恼行勿嫌怪者。善友有二。一实二权。权能行于非道。内外生熟。善巧难知。故不应嫌。实中复二。一行二解。今但求解。不应观行故。如智度论五十说。亦如有目跛人。犹能示道。
△二举益释成二。初明善友能示行。文二。初徴。
何以故。
徴意云。但起广心。足成大道。何以要令事友求诫而离过耶。
△二释。
善男子菩萨因善知识(至)作一切菩萨利益事。
释云。法假人弘。不因善友。何能闻诸殊胜妙行。于中具有三十五句。句各一行。
△二明其善友能为外护。前即能生。此能养育。于中有二。初正明能为摄护。
善男子菩萨由善知识(至)增长一切菩提分法。
△二举因释成二。初徴。
何以故。
徴意云。善恶在己。善友何能令我不堕恶趣等耶。
△二释。
善男子善知识者(至)能令安住一切佛法门。
释意云。由友教令离恶因故。因亡果丧。岂非友力以此四十句。释上正明十五句。有通有别通则以后诸恶之因。通对前果。别则各各配属前文。如由除诸难。不退大乘。由断诸恶。不犯净戒。由破无明不随恶友。下诸句中。或有二三对上一句。可以意得。恐繁不配。
△二教劝。谓教其事友之方。文有四段。皆约喻显。即分为四。初教念友胜德二。初叹胜。
善男子善知识者如慈母(至)令到智慧宝洲故。
△二结劝。
善男子常当如是正念思惟诸善知识。
△二教起事友心行。有二十一句。
复次善男子(至)应发如王子心遵行教命故。
△二身友对辨。
复次善男子汝应于自身(至)系王缯想坐王殿想。
文有十句。句各四事。
△四结劝成益二。初正劝。
善男子汝应发如是心作如是意近善知识。
△二举益释成二。初正释事友之益。
何以故以如是心近善知识令其志愿永得清净。
△二重赞善友。为能益故。须宜承事。
复次善男子善知识者(至)譬如父母养育儿子。
△三双结上来诫劝二门。谓别说难穷。故须结广。从其省略。文二。初寄数明多。
善男子以要言之(至)百千亿阿僧祇大愿。
△二总收结多。
善男子我复略说(至)善知识能发起。
既通一切。何但百千。明知前云十不可说。意显无尽耳。
△六恋德礼辞。
时善财童子闻善知识(至)殷勤瞻仰辞退而去。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第一百一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