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2 页 共 77 页
妙印钞卷第十二
沙门阿寂纪
释入真言门住心品第一之余(经一疏一)
四从次有下。明答菩提相中。又二。一明别牒。二明随释。初别牒自可见。
二明随释中。又六。一明定所答体。二明相似譬。三明合譬。四明无量智成就。五明心佛现前。六明总结。
初中。次有一偈半等者。答金刚手之问复以云何相知发菩提心之第二问也。故云次有一偈半略答菩提心相貌也。
二从以世下。明少分相似譬中。以世间更无有等者。从虚空外更无少分相似应相喻之物。故取少分相似云无量如虚空也。
三从心相下。明合譬。自可见。
四从尔时下。明无量智成就中。尔时行人等者。本有之境云寂。本有之智云光。以境智冥合故无量知见自然开发也。
五从此智下。明心佛现前中。此智成就等者。指上境智不二之妙智也。此妙智生时自心本佛现前也。
六从佛已下。明总结中。又三。一正明结释。二明信力坚固因缘。三明暗证迷执。
初中。佛已略记等者。言指彼菩提生之印云心实相印也。彼印有虚空之义。复有不染清净义。复有常住不动义。复有境智不二义。复有无量智成就之德。有正等觉显现义。如此诸句皆是彼印功能也。故云佛已略说如是心实相印也若行者与此相应等者。行者若与此自然自证花台之佛德相应。必具坚固信力。不坏常住如金刚也(云云)。
二从然此下。明信力坚固因缘中。然此信力等者。言今得此大信力。依真言门供养行法所成就也问。今供养行修行者。答上之及彼行修行句耶答。今不尔。欲示此大信力生因缘故。如此信力者依供养行修行而初发心如此信力生说也。非答彼句也。答彼句者。上既指下文入大悲藏曼荼罗等者也。
三从或有下。明暗证迷执中。又六。一正明举其迷执。二明四性迄得观无由。三明以方便即易得。四明引中论证。五明破迷妄六明举譬显巧拙。
初中。或有说言等者。指彼暗证禅师。此则不知秘密内证即事而真之妙体故。为如情所谓之说。是即大非也。故云但观心性乃至此说非也。
二从如次下。明四性叵得观无由中。如以四种不生等者。以自他共无因四性叵得之观。而百千万年之间虽观彼矿石中金性。不用方便终不能得之。故云如以四种不生乃至无由可得也。
三从行人下。明以方便即易得中。行者亦复如是等者。指真言行者。三种秘密方便者。身密印口真言心观念是也。以如此三密方便供养修行故。速消融三妄执矿石之垢滓。即获得无垢清净之大菩提心也。
四从龙树下。明引中论证中。龙树阿阇梨等者。彼中观论云。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亦名为假名。亦是中道义(云云)是即以诸法因缘生故即空也。以诸法因缘生故即假有也。以诸法因缘生故中道实相也(云云)。
五从而汝下。明破彼迷情中。而汝谓龟毛等者。言汝不达因缘生法即空假中。而于彼因缘生之法外。以龟毛兔角情有理无之变化所执谓为无生。是故未出断常二见。故云堕在失处也。
六从又如下。明举譬显巧拙中。又四。一明拙喻。二明巧喻。三明结归。四明诫未得谓得。
初中。又如世人等者。言如世人欲显矿石中之真金色。多日之间种种练冶及百练。然后谓为妙性穷极。即无住寿长远等功能也。
二从若五下。明巧喻中。若五通仙人等者。言以诸药咒术之力故。即能化木石等之类忽为金宝等。非啻忽化而为宝。亦服食之即住寿多劫神变无方也。
三从当知下。明结归中。当知真金性中等者。言真金中虽有如是力用。世人不知秘密方便故不能得之。是合彼暗证禅师等。故云真金中乃至不能得耳也。真言行者用秘密方便故。速得成神变不可思议妙业。故云净菩提心乃至不思议业也。
四从故不下。明诫未得谓得中。故不应未得等者。如彼世人以百练之真金穷极。不望住寿长远等妙用。彼暗证禅师等亦如是。才以无为无作之空观之一分而为终穷究竟。不知秘密不思议方便故。不得成秘密甚深如来内证神变加持不思议业用也。故云故不应未得乃至为极果也(云云)。
五从经云下。明答心续生中。自四。一明违理心。二明顺世心。三明违世心。四明答心诸相。
初中又二。一明牒经。二明随释初牒经。自可见。
二从以下下。明随释中。又三。一明定其所答。二是最初生起由。三明随文作释。
初中。以下答心者。自此以后答金刚手第三次第心续生句也。
二从欲明下。明最初生起由中。欲明净心最初等者。言金刚手问言大勤勇几何次第心续生故。欲说净心最初生起之因缘由来故。先最初说凡夫违理之心也。所言违理者违背真谛之理故云尔也。
三从无始下。明随文作释中。自二十八。一释无始生死。二释凡夫名义。三明虚妄所由。四明时外道许。五明地等变化。六明瑜伽我。七明建立不建立。八明自在天。九明流出。十释时。十一释尊贵。十二明自然。十三明内我。十四明人量。十五明遍严。十六明寿者。十七明补特伽罗。十八明识。十九明阿罗耶。二十明知者见者。二十一明能执所执。二十二明内知外知。二十三明社怛梵。二十四明意生。二十五明魔纳婆。二十六明常定生。二十七明声非声。二十八明结释矣。
初中。无始生死者智度云者。大论第三十一云。无始空者。世间若众生若法皆无有始。如今世从前生因缘有。前生复从前世有。如是展转无有众生始。法亦如是。何以故。若先生后死则不从死故生。生亦无死。若先死后有生则无因无缘。亦不生而有死。以是故一切法则无有始。如经中说佛语诸比丘。众生无有始。无明覆爱所系往来生死始不可得。破是无始法故为无始空(云云)彼论委悉问答往复。恐繁不钞(云云)。
二从愚童下。明愚童凡夫名义中。愚童义如前说等者。指前三种萨埵中愚童萨埵义也。凡夫者正译应云异生者。谓依无明造业依业往来。六趣不得自在。色相形像各各不同。故云异生也。故云谓由无明乃至故曰异生也。大圆觉经云。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由妄想我及爱我者。曾不自知念念生灭故起憎爱。耽着五欲。于圆觉而不自在。此名凡夫随顺觉性(云云)又大论云。是凡夫人离无明邪见不能有所观(文)以如此等义故云凡夫也(云云)如十六知见等者。大论第三十五云。问曰。如我乃至知者见者。为是一事为各异。答曰。皆是一我。但以随事为异。于五众中我我所心起故名为我。五众和合中主故名为众生。命神成就故名为寿者命者。能起众事如父母生子名为生者。乳哺衣食因缘得长是名养育。五众十二入十八界等诸法因缘是众法有数故名众数。行人法故名为人。手足能有所作名为作者。力能役他故名使作者。能造后世罪福业故名能起者。令他起后者罪福业故名使起者。后身受罪福果报故名受者。令他受苦乐是名使受者。目睹色名为见者。五识知名为知者。略说则十六。广说则无量。随事起名(云云)。
三从次释下。明虚妄所由中。又三。一明正释虚妄由。二明能治观。三明不观而祖习。
初中。次释虚妄分别所由等者。先表其虚妄分别所由而举经文分释也。
二从若彼下。明能治观中。若观察等者。举能治观以劝正眼之所见也。
三从然彼下。明不观祖习中。然彼不自观者。言彼愚不能如此观察。而随前境种种我见。自劫初以来祖习。而各唯谓此实余非真实也。
四从经云下。明时外道计中。又二。一举计。二明破。
初中。经云复计有时者。谓一切万物待时而生待时而熟(云云)又一人计。时是不变因。实有法。微细故不可见等(云云)。
二明破中。亦以不观等者。言三世相推无一念住时。何其常住法耶。
五从经云下。明地等变化中。又二。一举计。二明破。
初中。经云地等者。指水火风空故云等也。
二明破中。以不观地之自性等者。言地极微合成从众缘生。众缘离时有地法耶。余水火风空亦尔也。
六从经云下。明瑜伽我中。又二。一举计。二明破初中。经云瑜伽我等者。彼恶执空者。计此内心相应之理为真我也。
二从不观下。明破中。不观心自性者。以观心无性无住等为对治也。
七从经云下。明建立不建立中。二。一举二种计。二明破。
初中。经云建立净等者是中有二种计者。所谓建立净不建立无净也。
二从由不下明破中。由不观我等者。以观因缘生法皆无自性为对治也。
八从经云下。明自在天中。自二。一明牒经。二明随释初牒经。自可见。
二从谓一下。明随释中。四。一举自在。二破自在。三举流出。四举时。
初中。谓一类外道计者。彼外道计自在天能生万物也。
二破自在中。破文。自可见。
三举流出中。计流出者。言前建立宗如从心建立出一切法。今此中流出者。如从手功流出一切法也。譬文自可见(云云)。
四举时中。次云时者。言前时外道宗计。唯计时法。此计有时自在作之。有时自在天不作之。故与前少异也(云云)。
已上释疏一卷竟
九从经云下。明尊贵中。二。一举计。二明破初中。而有辅相者。有诸眷属受其教令行之。故云而有辅相等也。
二明破中。此宗计等者。此尊贵言遍五大处。故引诸师之破为证也。所言论师者指小乘论师也。
十从经云下。明自然中。自二。一举计。二明破初中经云自然者谓一类者。此外道计是断见所摄也。
二明破中。有师难云者指小乘论师也。
十一从经云下。明内我中。自二。一举计。二明破初中。经云内我等者。其计自可见。
二破中。难者云者指小乘师难也。至校量中者。指大论校量品也。
十二从经云下。明人量中。自二。一举计。二破初中经云人者。其宗计可见。
二破中。大论云者。引论为证而破之也。
十三从经云下。明遍严中。自二。一举计。二破初中。经云遍严者。其宗计可见。与自在天计少异者。今宗计者计神我造诸法而遍严。彼自在天外道计者。计自在天能造诸法。故异也。
二明破中。二。一明引中论破自在。二明疏主破遍严。
初中。如中论破者。问上既有此计此破。何故又重云耶答。彼论破自在天时破自在。何不全作乐人全作苦人。而有苦者乐者。既从爱憎生。故不自在故。以彼为破遍严不能造一切也。又重出彼自在计并破文也(云云)。
二明疏主破遍严中。今遍严等者。破意可见(云云)。
十四从经云下。明寿者中。二。一举计。二破初中。经云若寿者。其宗计可见。
二破中。难者云者指小乘难也。
十五从经云下。明补特伽罗中。三。一举宗计。二破宗计。三破两部计。
初中。经云补特伽罗者。此云数取趣。有数取趣者皆是一我者。言于三世数数取趣。只是一我能作也。故计此神我三世实有而常住也。但随事异名者。计虽一我随其所作名异也。
二破宗计中。识神若常者。破文明镜。自可见。
三破两部计中。如佛法中者。彼两部云三世实有法体恒有故。同此补特伽罗外道之计。故失佛三种法印也。所谓诸法无常法印有为。诸法无我法印通有为无为。涅槃寂静法印局无为也。西方诸菩萨者。无著天亲马鸣龙树等诸大菩萨是也。
十六从经云下。明识中。自二。一举计。二明破初中。经云若识者。问曰。今宗云识遍五大。有何不同耶答。今于无自性上谈六大无碍。彼不知无性而于有自性上说此义。故大异也。
二明破中。二。一破独不见知。二破此死生彼初中。此亦不然者。言破识若遍一切处常住。何故独不见闻觉知。而由根尘和合有识生。故知汝识无用也。
二从又若下。破此死生彼中。又若识神等者。重责识常何故此死生彼也。
十七从经云下。明阿罗耶中。二。一举计。二明佛弟子偏执。
初中。经云阿赖耶者。言有阿赖耶能持此身含藏万物也。
二从不同下。明佛弟子偏执中。不同佛法中者。然者云何不同耶答。佛法中阿赖耶者。于第八识中执持含藏唯识唯心之万法故。名为阿赖耶。然此唯识唯心之体。无性无住无有分别执着。若虽为佛弟子。不观自心无自性而亦同我见也问。何故破佛法中人不破外道耶答。破上达之佛法人。自外道被破也。
十八从经云下。明知见者中。又三。一并举两计。二并引论明义。三举难者义破见者初自可见。
二从智度下。明引论义。其文自可见。
三从难者下。举难者义破见者中。难者云。汝言能见是我自余能闻能触能知者非我否。若皆六根共是我者。不互相知故。一不可作五。五亦不可作一。故一切知义不成。若云有非我者。是又一切智义不成。进退破责也。一者六根中随一也。然六者言总也。
十九从经云下。明能执所执中。二。一举两宗计。二破。
初中。经云能执者。能所相翻成二计。其义可见。
二明破中。然内外诸法皆无自性。此中执尚不可得。何况其中有我耶。
二十从经云下。明内知外知中。经之内知外知者。是又内外相翻成二宗。所谓内知外知也。此二人外道佛法中六识邪推计也。所谓内知外道计意识之方。外知外道计前五识边也。破文阙。即破应云眼等皆从众缘生皆无自性也。岂其中何有我耶。
二十一从经云下。明社怛梵中。经云社怛梵等者。言此外道宗相同于知者外道之计。虽然非彼知者外道伴类故。别举之也。破文阙。以彼知者破文可思之。
二十二从经云下。明意生中。二。一举梵名宗计。二明翻译误。
初中。经云若摩奴阇者。是则经云意生者。且约先译如此译。然今摩奴阇正义。故疏云摩奴阇也。此外道宗计有人生者生人。所谓人即从人生者。上之人者所生之人也。下之人者能生之人也。
二明翻译误中。唐三藏云意者。言唐三藏翻之为意生误也。所以然者。意生梵语未那阇也。人生梵语未奴阇也。那与奴声转义异。故误翻也(云云)。
二十三从经云下。有摩纳婆中。三。一举计。二依智度明义。三明唐三藏误初自可见。
二从智度下。依智度明义中。智度亦云者。指大论第十二卷文也。乃至譬如像骨等者。言计我如物?形。此我即成人体而成人身也。以是故受身之时。如此?形之物。先在前受也(云云)。
三从唐三下。明唐三藏误中。唐三藏等者。言彼三藏此摩纳婆。翻为儒童。即误也。儒童梵语即摩拏婆也。是故纳与拏。又声转义别。故误也(云云)此二名者意生与儒童也。菩提阇梨者指智觉三藏欤。
二十四从经云下。明常定生中。经云常定生等者。其宗计可见。破文阙。应破云。诸法皆悉从因缘生。从缘生法去来生灭。岂此中有我而常住不坏耶。
二十五从经云下。明声非声中。二。一举声外道计。二举非声计。
初中。自二。一举声显者计。二明声生者计。
初中。经云声非声等者。于声论外道。亦分别为二计。所谓声显者声生者是也。声显者计。声体自本虽有之。待缘显之。其体性常住(云云)。
二从若声下。明声生者计中。若声生者。此计声已生后显了而常住(云云)。
二从非声下。举非声计中。非声等者。与前计有异者。此外道计声是遍常。犹如虚空无所有。无有其体性。以是故拨无善恶一切因果也。已上三计破文阙。应破云。声经七处有声生。既众缘和合。众缘和合故无自性。岂常住遍常耶。不观我自性故生如此等妄计耳(云云)。
二十六从经云下。明结释中。自二。一明牒经。二明随释。
初牒经。自可见。
二从经中下。明随释中。三。一明略广不定。二明举四禅为例三明久远相承。
初中。经中略举三十事者。问见经文有二十九。依之见大师御释亦有二十九。然今云略举三十事。相违云何答。经现文虽有二十九。疏于声外道内。分为二计。所谓声显者声生者也。故释云彼中复自分异计(云云)故成三十事也。大师任经现文有御配当。故不相违也。问。地等变化分别可为五。何故唯为一计乎。答。所计虽别。伴傥一故。合为一计也。例如第一时外道虽有二计。一类故合为一也(云云)。
二从如人下。明举四禅为例中。如人坐得四禅者。佛在世有比丘。坐禅而发得四禅定。谓之为得阿罗汉。然此比丘死灭克。中有色相显现时。此比丘念言。如佛所说者阿罗汉无有中有(云云)然今中有形状显现。故谤言佛说虚言也(云云)依此谤佛之罪即堕地狱。时诸弟子佛奉问此比丘之生所。佛答言。即堕地狱(云云)时诸弟子疑言。此比丘戒定惠明朗。以何故堕地狱耶。佛告言。谤佛之罪深重故堕地狱。戒定惠未障地狱(云云)复有一人。才得初禅定而谓成佛。如待梵王之请转法轮。如此等未得谓得未证谓证。皆是我分相应也(云云)。
三从皆由下。明久远相承中。皆由不观等者。各各指所宗奉自在那罗延毗纽等。以云大师薄伽梵等也。善修瑜伽等者。以我分相应为瑜伽也。如此等好语皆是先佛教法。其义分皆灭亡。才其言残故。有如此等好语也。顺理解脱者。彼所邪推分别以我分相应等谓顺理解脱也(云云)。
问曰。此住心大纲云何答。十住心论云。异生羝羊心者。此则凡夫不知善恶之迷心。愚者不信因果之妄执。我我所执常怀胸臆。虚妄分别镇蕴心意。逐阳焰而汤爱。拂花烛而烧身。既同羝羊之思淫草。还似垓童之爱水月。不曾观我自性。何能知法实谛。违教违理从此而生。从冥入冥相续不断。比循回于车轮。均无端于环玉。昏夜长远金鸡何响。云雾叆叇日月谁搴。来途无始归舍几日。不觉火宅之八苦。宁信罪报之三途。遂乃嗜滋味乎水陆。耽花色乎乾坤。放鹰催犬断填腹之禽命。走马弯弓杀快舌之兽身。涸泽竭鳞族倾薮毙羽毛。合团以为乐多获以为功。不顾解网之仁。岂行泣事之悲。荒淫无度昼夜只乐。或抄掠他财物奸犯人妻妾。四种口过三种心非。诽谤人法播植阐提。无时不作无日不行。不忠不考无义无慈。五常不能罗纲。三乘不得牢笼。祖习邪师依凭邪教。不曾求出要一向营眼前。如是众生名曰愚童羝羊(云云)。
问曰。真言教说此住心。经论文证云何。答。住心抄云。问第一异生羝羊心者。经论何云尔。答。经云秘密主无始生死愚童凡夫。执著于我名我有分别无量我分。秘密主。若彼不观我之自性则我我所生。余复计有时地等变化瑜伽我建立净不建立无净。秘密主。如是等我分。自昔来分别相应希求顺理解脱。秘密主。愚童凡夫类犹如羝羊。菩提心论云。谓凡夫执著名闻利养资生之具。务以安身。恣行三毒五欲。真言行人诚可厌患可弃舍(云云)若自在天。若流出及时。若尊贵若自然。若邪知者见者。能执所执。内知外知。社怛梵。意生儒童。常定生声非声(云云)大师御释同之。已上广释异生羝羊心毕。
二从已上下。明顺世八心中。自二。一明愚童持斋。二明婴童无畏。
初中。又六。一明初种子。二明牙种。三明疱种。四明叶种。五明敷花。六明成果。
初中。二。一明疏结前生后。二明随释。
初中。已上皆是破坏者。结上三十事违理之心。违背世出世间因果道理故云尔也。次初明最初顺理之心者。谓前是一向行恶行不修微小善。违背世出世间因果之心也。今从此一念斋施之种子。渐有一分随顺因果之理。自此渐渐进修终趣佛道之基本之心也。于退者无有是处。自是以前无善可说故云最初顺理之心也。所谓顺理八心也。故云顺即是世间八心也。经云秘密主乃至犹如羝羊者。举结前句。或时有一法想生者。举生后句也。所谓持斋以后者八心内之文段也。然疏结前生后并初种子之说文一具引牒也。故从疏之羝羊是畜生中性最下劣于。至自有念生四行余之文。犹是释结前生后句也。问。若然者何故大师秘密主愚童凡夫类或时有一法想生者。引证愚童持齐心给耶。答。此则为结前生后虽引此句。非全文也。故异生羝羊段引证此文也。此则结前句上文意。生后句下文意。故随义转用两向引给也。我今节食以下正释顺世八心中初种子心也。顺西方语法者。天竺以羝羊为最下劣畜生。但念水草及淫欲事。全无余所知故。以之譬愚童凡夫唯存念断常二见之邪见。都以不识一切善恶因果。故云顺西方语法等也。
二明随释中。自三。一明种子发生由。二明思少分利。三明欢喜修习。
初中。问后时欻然者有何因缘而生此念耶答自性清净心内动。大悲光明外助。故忽然生一念也。是即无自性故群羊发斋施。愚童思因果。法尔天然之理。既云欻然。何待因缘耶。是以宝钥云。群羊无自性。愚童亦不愚。是故本觉内薰佛光外射。欻尔节食数数檀那(云云)又圣位经云。从无见顶相流出无量佛顶法身。云集空中以成法会。光明遍覆如塔相轮。十地满足莫能睹见。冥加有情身心罪障悉令殄灭无能知者。虽不能知冥息诸苦而生善趣(云云)以如是义故欻然生持斋之心也(云云)我今节食持斋等者。我者指愚童凡夫。所言节食者。一揣食者。经中亦名节量食。一受便止名一揣食。节俭少食名节量食(云云)今节食者是也。持斋者。大论第十三云。问曰。何以故六斋日受八戒修福德。答曰。是日恶鬼逐人欲夺人命。疾病凶衰令不吉。是故劫初圣人教人持斋修善作福。以避凶衰。是时斋法不受八戒。直以一日不食为斋。后佛出生教语之言。汝当一日一夜如诸佛持八戒过中不食。是功德将人至涅槃(云云)故知持斋名自劫初有之(云云)然犹未是佛法中八关戒者。唯是持斋节食。未受佛法中八斋戒也。故论云。是时斋法不受八戒。直以一日不食为斋(云云)。
二后彼由下。明思少分利中。彼由节食自戒者。对人不受故云自戒也。依此节食虽未知应得何等功德。只才觉知缘务减少。以一日饮食分宛二日故。不生驰求劳苦也。
三从尔时下。明欢喜修习中。尔时即生等者。依生不着之心不生驰求故。安稳而得欢喜。数数常修习之。故云即生少分乃至有修习之也。即是最初等者。识知依饮食不着之少因得欢喜安稳之少果。故云微识善恶因果也。此心近为牙疱等八心成种子。远为净菩提心成种子。故云故名种子心也。
二从经云下。明牙种中。二。一明牒经。二明随释初牒经。自可见。
二明随释中。二。一撰所施日与境。二明转生欢喜。
初中。此六斋日者。前所引大论十三文是也。但论言圣人。今言仙人。彼既劫初也。故此时无佛法。然非佛弟子圣人。仍云五通仙人。名为圣人也(云云)又免鬼神灾横等者。大论同卷。问曰。何以故诸恶鬼辈以此六日恼害于人。答曰。天地本起经说。劫初成时有异梵天王子。诸鬼神父。修梵志苦行。满天上十二岁。于此六日割肉出血以着火中。以是故诸恶鬼神于此六日辄有势力。问曰。诸鬼神父何以于此六日割身肉以着火中。答曰。诸神中魔醯首罗神最大第一。为诸神主(云云)如此等委悉彼论问答往复。故云如彼广说也(云云)由见止息贪求者。如上节食持斋故。贪求止息内心安乐。依之弥求增长故。撰六斋日修习施与。故云由见上息乃至与六亲也。六亲者父母祖父祖母兄弟也。
二从自念下。明转生欢喜中。自念我无守护之忧等者。言舍财物故无守护之思。行孝慈故得爱敬之利。以如此等义故转生欢喜。善心弥增进。犹如从种子生萠牙也。
三从经云下。明疱种中。自二。一明牒经。二明随释。
初牒经。自可见(云云)。
二明随释中。二。一明无贪惠舍。二明善萠倍增。
初中。谓欲成此守斋等者。言前施与六亲。犹是贪爱之施与也。故今除彼六亲。施与非亲识人。故云谓欲成乃至功德利益故也。
二从尔时下。明善萠倍增中。尔时善萠等者。言修如此平等施与功德故施善弥倍增也。故云尔时善萠乃至故名疱种也。
四从经云下。明叶种中。自二。一明牒经。二明随释。
初牒经。自可见。
二明随释中。又二。一明撰所施境。二明惠性渐开。
初中。谓已能习行惠舍等者。言依前平等惠舍功德故。犹能撰器量高德所施而供养之。故云谓已能习行乃至而供养之也。
二从即是下。明惠性渐开中。即是惠性等者。依如此甄择所施之境故。惠性弥增长。是即应值善知识先表也。故云即是惠性乃至由渐也。
五从经云下。明敷花中。自二。一明牒经。二明随释。
初牒经。自可见。
二明随释中。自三。一明见利他益。二明与伎乐人。三明与尊宿。
初中。谓惠性渐开等者。言惠性次第增长弥撰利益之境也。
二从以伎下。明与伎乐人中。以伎乐人等者。所谓伎乐人等使见闻大众欢喜悦乐。以是义故赏其功行故与之也。如此类众多等者。若于此土论之。所谓令人猿乐咒师田乐。如此等众类甚多也。故云类众多。是以云等也。
三从尊宿下。明与尊宿中。尊宿耆旧等者。言智行高尚故云尊。经宿年而多所见闻故云宿。仍云尊宿也。耆旧者。年腊旧长德行高大。殊秀故世所师范。是即国宝世灯也。专敬遵。专应供养恭敬所施之境也。故大论第十二云。有时阎浮提不知礼敬耆旧有德。以言化之未可得度。是时菩萨自变其身作迦频阇罗鸟。是鸟有二亲友。一者大象二者猕猴。共在必钵罗树下住。自相问言。我等不知谁应为大。象言。我昔见此树在此腹下。今大如是。以此推之我应为长。猴言。我曾蹲地手挽树头。以此推之我应为长。鸟言。我于必钵罗林中食此树果。子随粪出此树得生。以是推之我应最大。鸟复说言。先生宿旧礼应供养。即时大象背负猕猴。鸟在猴上。周游而行。一切禽兽见而问之。何以如此。答曰。以此恭敬供养长老。禽兽受化皆行礼敬。不侵民田不害物命。众人疑怪一切禽兽不复为害。猎师入林见象负猕猴复载鸟行敬化物物皆修善。传告国人。人各庆曰。时将太平鸟兽而仁。人亦效之皆行礼敬。自古及今流万世。当知是为法身菩萨(云云)以如是义故欢喜而施与之也(云云)。
六从经云下。明成果中。自二。一明牒经。二明随释。
初牒经。自可见。
二明随释中。又三。一明亲爱尊行。二明得闻法利。三明结释。
初中。谓所习醇熟等者。言非直供养尊宿之人。而复以亲爱尊重之心。而恭敬合掌而施与尊行之人也。故云谓所习醇熟乃至施与尊行之人也。
二从又由下。明得闻法利中。又由前施因缘等者。言依如上欢喜施与因缘故。闻彼尊行人等说离苦得乐等法。而知彼人内怀殊胜德行。谓出离欲等之人也。以是义故狎习观附而供养之也。
三从望初下。明经释中。望初种子等者。言望最初种子心故云成果。是即未醇熟圆满之果也。所以然者未非受用。又未成后后种子(云云)。
问。此住心大纲如何。答。十住心论云。愚童持斋心者。即是人趣善心之萠兆。凡夫归源之滥觞。万劫寂种遇春雷而甲圻。一念善几沐时雨而吐牙。发欢喜乎节食。行檀施乎亲疏。少欲之想始生。知足之心稍发。见高德而尊重。具伎乐而供养。知过必改见贤思齐。初信因果渐诺罪福。孝于亲亲竭忠国主。不及之善生探汤之恶休。内外三归依此而发。人天十善因是修行。疱叶花果受用无畏殊胜决定。如是十地相续而生。羝羊冬树乍披春苑之锦花。异生石田忽结秋亩之茷实。人天十地于此初开。三乘位次相续而发(云云)。
问说此住心经论证文如何。答住心抄云。问第二愚童持斋住心其经证文何。答经云。秘密主愚童凡夫类犹如羝羊。或时有一法想生。所谓持斋。彼思惟此少分。发起欢喜数数修习。秘密主。是初种子善业发生。复以此为因。于六斋日施与父母男女亲戚。是第二牙种。复以此施授与亲识者。是第三疱种。复以此施与器量高德者。是第四叶种。复以此施欢喜授与伎乐人等。及献尊宿。是第五敷花。复以此施发亲爱心而供养之。是第六成果(云云)大师御释同之(云云)已上明第二愚童持斋心毕。
二从复次下。明婴童无畏心中。自二。一明受用种子。二明无畏依。
初中二。一明牒经。二明随释初牒经。自可见。
二明随释中。亦三。一明结前生后句。二明受用其实。三明一种成百千果。初结前生后。可见。
二从我当下。明受用其实中。二。一明护戒住。二明护戒功德。
初中。我当舍之护戒而住者。依亲爱供养之功闻闻法得利之力。惠性忽开发。故知三业不善皆悉衰恼因缘故。舍所有财宝等。护世善之十善戒等而住也。
二从由护下。明护戒功德中。又二。一明得现世利。二明得后世利。
初中。由护戒故现世等者。言由护戒故现世无中夭横死等诸灾难。有名称普闻德也。
二从命终下。明得后世利中。命终而得生者。依护戒贤善功德故生天上也。得生天果报者。譬如种子生长。果成已而受用其果实也。
三从又云下。明一种成百千果中。又二。一明自一种生多果。二明展转不可胜数。
初中。又云从一种子等者。言从受用种子之一。而成百千果实。故云从一种子而成百千果实也。
二从是一下。明展转不可胜数中。是一一果实复生者。言从此百千一一果。复生无量阿僧企果实。故云是一一果实乃至用种子也(云云)。
二从经云下。明无畏依中。又二。一明牒经。二明随释。
初牒经。自可见(云云)。
二从已知下。明随释中。自为九。一明结前生后。二明闻生天法。三明闻佛法。四明问答决疑。五明所归依人。六明所归依法。七明决定心。八明殊胜心。九明问答决疑。
初中。已知尊行之人乃至渐识因果者。结前生后句是也(云云)。
二从今复下。明闻生天法中。今复闻善知识等者。非佛法中善知识。指围陀梵志云善知识。故云虽未闻佛法也。然知此诸天等者。如此等大天等。依修加此等善行而识知得此善报也。又渐信等者。于此大天等中。复甄别何天最胜。而依行其殊胜。故云又渐信解甄列胜田也。
三从复闻下。明闻佛法中。复闻佛法殊妙等者。复自然闻佛法殊胜善行。必能信受。故云复闻佛法乃至归依信受也。如是此无畏依中胜上信受之心。是世间三心中为最顶。故云故为世间最上心也。
四从问曰下。明问答决疑中。二。一明问。二明答初中。问曰前说自在天等者。问意谓前三十心中皆是云邪见邪计。何今复云归依此等天。有何意耶。
二明答中。答意谓前是天等不识依十善修因而感此胜果。只横计一切诸法皆是自在天等所造。今不然。由善根醇熟故。生死流转中求自在天自在等无畏依。而依行彼天行因。欲成彼果。故大别也。
五从商羯下。明所归依人中。二。一明大天与龙众。二明五通神仙。
初中商羯罗是等者。此云骨锁。疏第五云。商羯罗天。此是魔醯首罗。于一世界有大势。非三千世界主(云云)大论第十三云。诸神中摩醯首罗神最大第一(云云)花严经第八云。摩醯首罗智自在。大海龙王降雨时。悉能分别数其滴。于一念中皆明了(文)黑天者大黑神也。梵音噜捺罗等者。疏第五云。更有噜捺罗。即是商羯罗忿怒身。从事立名(云云)。
问。如此诸天神寺。何等名诸天。何名地居耶。答。疏第七云。或地居天说。谓龙鸟修罗之类(云云)然者今所说龙尊阎魔后迦楼罗子天天仙等。是等地居天也。自余皆诸天也(云云)
问总天有几种耶。答。天有四种。如涅槃经第二十云。有四种天。一者世间天。二者生天。三者净天。四者义天。世间天者如诸国王。生天者从四天王乃至非有想非无想天。净天者从须陀洹至辟支佛。义天者十住菩萨摩诃萨等。能善解诸法义故(云云)又有三种天。如大论第五云。有三种天。一假号。二生。三清净。转轮圣王余大王等。是名假号天。从四天王天乃至有顶生处。是为生天。诸佛法身菩萨辟支佛阿罗汉。是名清净天(云云)。
二从五通下。明五通神仙中。五通者。如意天眼天耳他心宿命也。
六从围陀下。明所归依法中。自三。一明所持法。二明能持人。三明世间三宝。
初中。围陀是梵王等者。又云波陀也。韦陀者四种明论者。百论疏上云。一荷力波陀(明解脱法)二治受波陀(明善道法)三三摩波陀(明欲爱法婚嫁之事)四阿闼波陀(明善术算数等法)。
二从大围下。明能持人中。师是受持彼经者。指彼四韦陀典而云经也。开示厌下欣上观等。故云开示出欲之行也。
三从于彼下。明世间三宝中。于彼部类之中等者。指彼韦陀论师等部类也。能说梵王如佛宝。所说韦陀如法宝。传持人如僧宝也。是第八生死凡夫无畏依者。彼天上果报犹是不出离流转生死。故云生死流转。且遮四恶趣畏故云无畏依也(云云)。
妙印钞卷第十二
元德二年(庚午)润六月十四日加点了。沙门阿寂
建武四年(丁丑)卯月二十八日。金刚佛子明金刚之
妙印钞第十三
沙门阿寂纪
释入真言门住心品第一之余(经一疏二)
七从经云下。明殊胜决定二心中。自二。一明牒经。二明随释。
初牒经。自可见。
二从谓即下。明随释中。又二。一明结前生后句。二明二心离分相。
初中。又二。一明第八中有殊胜心。二明释三宝境。
初中。谓即此第八等者。明从无畏依中出生殊胜心。诸薄伽梵者。指梵王自在乃至韦陀论师等也。
二从后遂下。明释三宝境中。后遂生心者。以恭敬供养如是等诸薄伽梵之力故。此世间三宝中何者最胜。我应随顺修行。以此善根故随彼所说法中得殊胜住。生求解脱智也。
从然以下。明二心离分相中。又二。一明二心离分由。二明说二心对明。
初中。又四。一明未知缘起法。二明求解脱智。三明空法作证。四明凡有十心。
初中。然以未知缘起法者。未知佛法中缘起自性空故。观空时随断见。观不空时随常见。但此等法随顺修行。故云然以缘乃至而勤修学也。
二从此中下明求解脱智中。此中复有二种者。于如上法随顺修行中有二种。一者求解脱智生名殊胜心。于此殊胜心复有二种。所谓一者闻世间三宝虽归依供养。不值佛法之善缘故还流断常之法。二者修此斋施时。自善根力故值佛法善知识。受彼赞叹劝诱随顺修行名真实殊胜也。
三从已于下。明空法作证中。已于空法作证者。谓知见常无常空。还随顺彼断灭空而修行故。沉恶趣空中作证。名决定心也。故云已于空法作证名决定心也。
四从若离下。明凡有十心中。若离分等者。如是殊胜决定二心并先八心故而成十心也。故云若离分乃至凡有十心也。
二从世尊下。明二心对明中。又二。一明不知断常。二明观缘起空。
初中。自为五。一明不识断常。二明正因缘空。三明分别上亦作分别。四明空离分别。五明不遇缘堕断常。
初中。世尊欲对明出世间等者。言所以彼断灭空与缘起无性空对明者。为令离断灭空知识正因缘之空。故云世尊欲对乃至未解正因缘故也。
二从然佛下。明正因缘空中。然佛法中等者。知假有故离断见知自然性空故离常见也。故云以知因缘有故乃至不堕断常也。
三从若不下。明分别上亦作分别中。若不达如是空义者。言若夫不知缘起性空。徒虽有无俱非。但是以分别想而复分别无分别也。所以然者。舍离有无虽绝言。而作此绝言想。终不离此绝言想。犹如长爪不离不受一切法见(云云)。
四从夫真下。明空离分别中。文真空离于分别者。真空者指佛法中正因缘之空也。故于此自性空者永无分别想。亦无无分别想。故云离于分别也。
五从由彼下。明不遇缘堕断常中。由彼初种子心者。渐渐净心势力次第增进。虽有求解脱惠生。若不遇佛法善知识缘故。还堕断常二见也(云云)
二从若闻下。明观缘起空中。又二。一明闻佛法入正道。二明无机无信解。
初中。若闻等者。其发八心种子者。世世生生曩劫间终不败亡。不败亡故若闻佛法遇正知识。必可信受。故云若闻乃至正道也。
二从若是下。明无机无信解中。若是未生者。未生八心种子无机人。虽以种种方便为说。终不能信解。故云若是乃至信解也。
八从又如下。别明殊胜心中。又三。一明知因果信受。二明问答往复信受。三明无机难信。
初中。又如行者于第八心等者。言彼第八无畏依之时。若遇真善知识。彼为说佛法中三宝归依境界。依彼八心萠动力。知现世因果即信受。故云又如行者乃至复置是事。此复置是事者。真归依之处直信不用善知识委细教训等。故云复置是事也。
二从如彼下。明问答往复信受中。如彼修斋时等者。言犹不能直信者即知识垂慈悲为将护彼机情。而问答决疑引佛说为证。说现世后生得益时。信受奉行。故云彼如修斋时乃至如说修行也。
三从若无下。明无机难信中。若无机之人等者。言未生八心之种子无机人。但计自在毗纽等所造或地等变化等。闻斋施少分功德尚不信。何况于三宝真归归之境界等哉。故云若无机之人乃至余深事也。所谓无机之人者指未生八心种子之人也。
九从问曰下。明问答决疑中。二。一明问言。二明答言。
初中。问曰如是八心等者。问意言。一切善恶诸法皆有最初种子发生之因缘。今有何因缘发生最初种心耶。
二从答曰下。明答言中。又四。一明总依善名发生。二别明劫初外缘力。三明小劫之净心薰力。四明初种子不出阿字门。
初中。答曰由世间久远等者。言自久远以来有善恶之名。依此善名字而发生也。
二从如劫下。别明劫初外缘力中。如劫初发生等者。如俱舍论所说(云云)然此众生等者。言见赈前多食不善少食为善之益。未曾识因果后世报也。故云然此众生乃至后世报。但展转相承者。如此等善不善名许自劫初以来展转相承。存仁义惭愧等为善法也(云云)。
三从又如下。明小劫净心薰力中。又如小劫终等者。至人寿十岁时。刀兵疾饥三灾兴起七年七月七日。至其刀兵灾之终。众生忽尔发心。识知作恶业故有如此等过患。而各各相劝导发善心作善行。是即法尔令然也。全此时无善知识。唯是依本觉佛性薰习力也。故云时众生忽尔发心乃至薰习因缘力也。
四从如最下。明初种子不出阿字门中。如最初种子等者。言最初微薄种子发生者。此生即是阿字之生。阿字之生故坚固如金刚。坚固如金刚即在第八赖耶藏中终不亡失。犹如金刚一堕地中。念念不留终至金刚轮际而止息。今一念微薄种子心亦如是。念念滋长时时增进。终至第十一地大金刚轮际即止息。例如彼不轻往事逆缘曩劫不失。今至法华会座共皆受佛道记前。如此等胜上大乘法。是十方三世诸佛大秘密甚奥法也。故云如最初种子乃至外道不能知也。法华药草喻品者。彼品云虽一地所生一雨所润。而诸草木各有差别(云云)一地所生者指一切众生本初不生之心地。一雨所润者指如来平等一味法界无缘大慈悲。而诸草木各有差别者。三草二木之辈各随其性分大小权实得益不唐捐。终归大寂涅槃毕竟独空故云终归于空也。今亦复如是。于愚童凡夫自性清净本觉之心地而生最初一念种子心。是自心实相内薰习力为因。久远以来善名为缘。因缘所生。即以如来大悲之雨所润。念念滋长得受用果实。乃至成就十心。如依彼一地所生一雨所润三草二木萠牙乃至花果成就。故云如法华乃至意在于此也(云云)。
问此第三住心大纲何。答。住心论云。夫蠰䖝非定蠰。鲲鱼不必鲲。出泥乍拂虚空。转水忽卧风上。羝羊之人譬之。愚童之心亦如。羝羊无自性故迁善。愚童内薰力故厌苦。至如护戒生天堂。修善脱地狱。恶下之心萠发。欣上之愿初地。于是求归依彼天龙。尽虔诚此神鬼。仰拔苦悲祈与乐眄。影随形而直。响遂声而应。三途苦毕前因出。四禅乐报感今缘升。因果不可不信。罪福不可不慎。钟谷之应良有以也。婴童据初心得名。无畏约脱转树称(云云)。
问。说此住心经文证文如何。答。信心抄云。问。第三婴童无畏住心经论文何。答。经云。彼护戒天生是第七受用种子。复次秘密主。以此心生死流转。于善友所闻如是言。此是天大天。与一切乐者。若虔诚供养。一切所愿皆满。所谓自在梵天那罗延天商羯罗天。黑天自在子天。日天月天龙尊等。乃俱吠滥毗沙门。释迦毗楼博叉。毗首羯摩天。阎魔后。梵天后。世所宗奉。火天迦楼罗子天。自在天后。波头么德叉迦龙和修吉商佉羯句啅釼大莲俱里剑。摩诃泮尼。阿地提婆萨陀难陀等龙。或天仙大围陀论师。各各应善供养。彼闻如是。心怀庆悦殷重恭敬随顺修行。秘密主是名愚童异生死流转无畏依第八婴童心(云云)又云。秘密主。复次殊胜行。随彼所说中殊胜住。求解胜惠生。所谓常无常空。随顺如是说。秘密主非彼知解空非空。常断。非有非无俱。彼分别无分别。云何分别空。不知诸空。非彼能知涅槃。是故应了知空离于断常(云云)又云。秘密主世间因果及业若生若灭系属他主空三昧生。是名世间三昧道。又云。若诸天世间真言法教道。如是勤勇者为利益众生故(云云)论云。诸外道等恋其身命或助以药物得仙宫住寿。或复生天以为究竟。真言行人应观彼等。业力若尽未离三界。烦恼尚存宿殃未殄。恶念旋起。当彼之时沉沦苦海难可出离。当知外道之法亦同幻梦阳焰也(云云)已上明婴童无畏心了。
三复次下。明违世八心中。自为六。一明结前生后。二明初种子心。三明受用种子。四明第八无畏依。五明二心分别。六明一一地中有十心。初句可见。
二从于一下。明初种子心中。于一日中受八斋法者。受佛法中八关戒也。则信贤圣所行等者。指七贤七圣等也。虽受佛戒未非为三界出离也。犹如彼愚童持斋初种子心不望其后报也。
三从为令下。明受用种子中。为令此善增长等者。为令此初种子心增长。更数数修习诸善。所谓牙种疱种叶种敷花成果等也。故云乃至由戒醇净也。如彼第七受用种子时命终而生天者。如今决定生天。复成后心种子今如云后至涅槃也。
四从复由下。明第八无畏依中。后由亲近正法善知识闻正法故。不归依外道所宗也。然犹是得出欲等无畏依。非生死出离无畏依。故云复由亲近乃至真实无畏依也。
五从又于下。明二心分别中。又于此中殊胜住等者。于佛法中得殊胜住。有求解脱惠生也。所谓解脱惠者三界解脱惠生也。生决定想者。于佛法中离疑惑心生决定信故也。复次此中殊胜心者。缘觉菩萨乃至净菩提心门等胜升也。决定想者于声闻菩提生决定想入无余灰断等者是也。
六从从此下。明一一地中有十心中。从此即发声闻者。从殊胜决定心以来于声闻乘中种子牙疱叶敷花成果等十心具足。于缘觉乘中亦如是。乃至于自宗十地竖建立横建立无碍自在也。故云乃至三乘乃至到金刚际也。
问。何故于诸位如此建立十心耶。答从最初种子心至第八无畏依。是八叶位也。其上殊胜决定八叶之上悲智二法也。此悲智和融中台也。又是第十一地位也。又是五转具足义也。又是十六大菩萨生也。以如此等义能能可面授(更问云云)。
四从尔时下。明答心诸相中。自三。一约六十心答心相。二约三劫答心相。三约六无畏答心相。
初中又二。一明列六十心名。二释其相。
初中自三。一明牒经。三明窍定答问。三明分科段。
初牒经。自可见。
二从此答下。明窍定答问中。此答等之十言。窍定如来即答萨埵之问也。
三从初列下。明分科段中。初列等之十言。略分别科段也。
二释其相中。自为六十一。一明释贪心。二明释无贪心。三明释嗔心。乃至六十明猕猴心。六十一明总结矣(中问恐繁不记之)。
初中自二。一明牒经。二明随释。
初中又二。一明自征问。二明自答。
初中。秘密主彼云何贪心者。如来自征问也。
二从谓随下。明自答中。谓随顺染法者。如来自答也。以下准之(云云)。
二从谓染下。明随释中。又四。一明染着前境。二明心法难识。三举譬明义。四明行者识真伪。
初中。谓染者。执着前境而染净菩提心。如是名为贪心(云云)。
二从以心下。明心法难识中。以心法者。心法则是微细玄深而不可见也。虽然其相以彰于外可知。故云以心乃至于外也。
三从譬如下。举譬明义中。譬如者。譬文自可见。未得出世心已来等者。指未得初法明道以来也。
四从若行下。明行者识真伪中。善识真伪者。觉知自心本不生不可得者即真实义也。执着贪不贪等境者即伪也。余文自可见(云云)。
二从第二下。明释无贪心中。二。一明牒经。二明随释。
初牒经可见。
二从谓与下。明随释中。又二。一明与前心相违。二明观贪实相。
初中。谓与前心者。与前贪心相违故也。虽非一切诸法应染着。然染爱诸善而可随顺修行。然此心都不生愿行。是尤须能观察可精勤(云云)。
二从是故下。明观贪实相中。是故者。其文自可见(云云)。
三从第三下。明释嗔心中。自二。一明牒经。二明随释。
初牒经。可见。
二从怒谓下。明随释中。二。一明顺怒法显瞋。二明观嗔实相初文。自可见(云云)。
二从但于下。明瞋实相中。但于者。于众缘和合法中。观瞋心体总无自性也。故云但于乃至不生也。
四释慈心中。自二。一明牒经。二明随释。
初牒经可见。
二从此慈下。明随释中。又二。一明慈差别。二明对治心。
初中。此慈亦是与瞋相违者。瞋心之里慈也。故别不说不瞋心也。爱见心垢等者。亲子夫妻等相互相慈爱等是也。上慈字者。云何慈心之慈也。是即内心故难知故。假外相易知之慈法。故云下慈字是外相所为事业也。下慈字者慈法之慈也。
二从既觉下。明对治心。文可见(云云)。
五明释痴心中。又二。一明牒经。二明随释。
初牒经可见。
二从谓不下。明随释中。又二。一明善恶信受。二明不甄别是非。
初中。谓不观前言等者。不论善恶是非。不辨得利毁誉。就前人言一切信受也。
二从凡所下。明不甄别是非。文自可见(云云)。
六释智心中。自二。一明牒经。二明随释。
初牒经。自可见。
二从谓是下。明随释中。又二。一明智心相。二明信者能入。
初中。谓是中于种种等者。此亦前心里也。是即非深般若智惠。即世智辨聪所致也。
二从然道下。明信者能入。文自可见。
七释决定心中。自二。一明牒经。二明随释。初牒经。自可见。
二从谓尊下。明随释中。谓尊者释疑心者自决定心相显故。不用别释也。
八释疑心中。自二。一明牒经二明随释。
初牒经。可见。
后从今先下。明随释中。又二。一释疑心。二释决定心。
初中。今先释疑心等者。一切生不决定心。是尤障法因缘也。其文明镜故。委悉不释之。
二释决定心中。又决定心者是翻前心。虽善恶邪见随一切闻生决定心。宜能观善恶得失应生正决定心也。
九释暗心中。自二。一明牒经。二明随释。
初牒经。自可见。
二明随释中。谓如四谛等者。言苦空无常无我等。于不可疑虑之处。一切怀犹豫也。
问。与疑心有何别耶答。前疑心于不决定法生疑心。此暗心于无可疑之事而生犹豫不定思也。
十从第十下。释明心中。又二。一明牒经。二明随释。
初牒经自可见。
二从谓于下。明随释中。又二。一释明心相。二明对治。
初中。谓于等者。文自可见。
二从然是下。明对治中。然是者。言此明心者若过若不及之咎。未当中道故也。
十一从第十一下。释积聚心中。自二。一明牒经。二明随释。
初牒经。可见。
二从谓此下。明随释中。谓此人随于一事等者。无量种种法门等。皆摄入己之所信之法。故名积聚心也。
十二从第十二下明斗心中。又二。一明牒经。二明随释。
初牒经。自可见。
二从谓闻下。明随释中。又二。一明是非相论。二明伺求长短。
初中。谓闻所说等者。其文自可见。
二从假使下。明伺求长短中。假使者其义可见。此心殊极恶性也。宜简去也。
十三从第十三下。释诤心中。又二。一明牒经。二明随释。
初牒经。自可见。
二明随释中。谓内怀是非之心等者。其文自可见问与前斗心有何别乎答。前心由外缘问答。复好辨论是非。此内心怀是非。自思惟观察推求得失。故异也。
十四释无诤心中。自二。一明牒经二明随释。
初牒经。自可见。
二明随释中。为二。一明有为性之字。二释其相。
初中。准梵本等者。言每六十心下。皆可有为性之字。然经从言便。有无不一准也。
二释正其相中。谓其心不怀者。其文自可见(云云)。
十五释天心中。二。初牒经。二明随释。
初可见。
二明随释中。如诸天等者。其文可见。
十六释阿修罗心中。自二初牒经二随释。
初牒经。可见。
二明随释中。阿名为非等者。其文可见。以知有解脱之利等者。且解脱三恶故云尔也。
十七释龙心中。又二。
初牒经。可见。
二从谓数下。明随释。可见。
十八释人心中。自二。
初牒经可见。
后明随释中。谓好追求思念等者。其释可见。
十九释女心中。又二。一明牒经。二明随释。
初牒经自可见(云云)。
二明随释中。亦是人趣心者。非啻好追求思念。而亦多欲以为异也。如说经言等者。净名大品等中。女人多欲不可胜计也。是中如不净念处等者。苦空无常等观门何虽为淫欲对治方便观门。不净观九想观殊为最全用也。
二十释自在心中。自二。
初明牒经。自可见。
二明随释中。自在即外道等者。言此自在天是诸外道之归依渴仰而欲如彼本尊也(云云)。
二十一释商人心中。又二。
初牒经自可见。
二明随释中。如商人先务等者。其文可见。修捷疾智者。帝释眷属鬼名捷疾鬼。是三业速疾故云尔也。
二十二释农夫心中。自二。
初明牒经。自可见。
二明随释中。如学稼者等者。散下种子也。如毒箭入体者。大论第十五云。譬如有人。身被毒箭。亲属呼医欲为出箭涂药。便言未可出箭。我先当知汝姓字亲里父母年岁。次欲知箭出在何山何木何羽。作箭镞者为是何人是何等铁。复欲知弓何山木何䖝角。复欲知药是何处生是何种名。如是等事尽了了知之。然后听汝出箭涂药。佛问比丘。此人可得知此众事然后出箭不。比丘言。不可得知。若待尽知此则已死。佛言。汝亦如是。为邪见箭爱毒涂已入汝心。欲拔此箭作我弟子。而不欲出箭。方欲求尽世间常无常边无边等。求之未得则失惠命。与畜生同死。自投黑暗(云云)三农月者三四五之月也。过此三个月学稼种耕植等者。有何全耶。
二十三明河心中。又二。
初明牒经。自可见。
后明随释中。此心双依二边等者。断常有无邪见动散等。一切二边随缘牵境不一准也。以专心令住一境为对治(云云)。
二十四明释陂池心中。自二。一明牒经。二明随释。
初牒经。自可见。
二明随释中。譬如陂池等者。言大池虽众水流入敢无厌足。此心亦尔也。是即大欲心也。
二十五释井心中。又二。初牒经。二明随释。
初牒经自可见。
二明随释中。谓如俯窥井水者。俯谓伏也。窥谓见也。此心殊大执着之恶心也。
二十六明释守护心中。自二。一明牒经。二明随释。
初牒经。自可见。
二明随释中。如世人为护己身等者。言身才学心智惠。坚固好护而不令知人也。如龟藏六者。手足头尾殊隐之故云尔也。此心多是声闻根性。殊大乘行者大障也。
二十七明悭心中。自二。一明牒经。二明随释初牒经。自可见。
二明随释中。谓此人诸有所作等者。言此心是又悭贪无惠心也。是又多声闻根性令尔也。夫菩萨大行愿目髓脑犹以不吝惜。何况于财物能艺等哉。
二十八明狸心中。自二。一明牒经。二明随释。
初牒经。自可见。
二明随释中。如猫狸伺捕禽鸟者。譬意可见。望至度内者。期望己力分所及也。从又如下。明不思恩分也。
二十九明释狗心中。又二。一明牒经。二明随释。
初牒经。自可见。
二明随释中。如狗以薄福因缘等者。譬意易解知(云云)。
三十明释迦楼罗心中。自二。一明牒经。二明随释。
初牒经可见。
二明随释中。此鸟常特两翅等者。譬意可见。夫自作其业自受其果。必不应待朋党辅翼相资而修习善业。当住勇健菩提心。如狮子王独步无畏。不见他面。是即对治也。
三十一明鼠心中。自二。一明牒经。二明随释。
初牒经自可见。
二明随释中。如鼠见他箱等者。意此心品无指所以无所诠之心也。但尔无趣者。意无所以云何事也。所谓为我得利亦为他作损敢别不思而为他作损坏之法。如此等名鼠心也。
三十二明释歌咏心中。又二。一明牒经。二明随释。
初牒经。自可见。
二明随释中。自二。一明梵本缺无。二明阿阇梨口传。
初中。梵本缺文不释等者。列六十心中虽有此心。至释处无此心。三千颂梵本无之故也。故云梵本缺文不释也。
二从阿阇梨下。明阿阇梨口传中。阿阇梨言者指善无畏也。此喻传法音者。行者从他听闻甚深正法已。而作是念。我当为众人以种种微妙之文句演说此法。故云此喻传法音乃至处处闻知也。贵言句音声者是声闻乘也。故云多是声闻等也。
三十三明释舞心中。自二。
初牒经。自可见。
二明随释中。如世人支分等者。譬意可见。
三十四明释击鼓心中。又二。一明牒经。二明随释。
初牒经自可见。
二从鼓能下。明随释中。鼓能警诫等者。其文意亦自易解(云云)。
三十五明释室宅心中。自二。一明牒经。二明随释。
初牒经。自可见(云云)。
二明随释中。如人造立舍宅等者。文意自易解。如是等自证之心皆是声闻宿习令尔也。
三十六明释师子心中。自二。一明牒经。二明随释。
初牒经。自可见。
二明随释中。如师子于诸兽中等者。此人以高举上慢之心欲令胜一切人。是第一障碍之心也。当释师子救世于九十六种外道天魔破旬中一切无畏。是即对治也。
三十七明鸺鹠心中。自二。一明牒经。二明随释。
初中。鸺鹠者。和名云耳付。又云福楼(云云)。
二明随释中。此鸟于大明中等者。福楼于昼日无所见所能。于夜隐六情爽利明也。昏沉也。愦散也所谓昏散二病也。
三十八明释乌心中。自二。一明牒经。二明随释。
初牒经。可见。
二明随释中。乌鸟若人善心等者。有人而惠不近付又恶厌不近付。善心恶心共作恐怖之心也。猜犹惶也。陷误者诳也。
三十九明释罗刹心中。又二。一明牒经。二明随释。
初牒经。自可见。
二明随释中。人见为善事等者。见作善事功德。不作随喜而还作诽谤。是即第一恶心也。故譬罗刹鬼。无恶不造之心也。当时见世间之人。大底插此心(云云)。
四十明释刺心中。又二。一明牒经。二明随释。
初牒经。自可见。
二明随释中。犹如棘丛等者。谓此心作善事不安稳。亦作恶事不安稳。常怀恶作。动虑不安。如棘刺于一切处多所损妨也(云云)。
四十一明释窟心中。自二。一明牒经。二明随释初牒经。自可见。
二明随释中。谓诸龙等者。其文义易知不应枉路稽留者。得如此等住寿多劫身。欲五欲自恣故。稽留生生死垢路。不至法明道位故云尔也。
四十二明风心中。自二初牒经。可见。
二明随释中。风性散乱等者。其文可见。石田不毛虚费种子者。譬外道二乘之法也。
四十三明水心中。自二。
初明牒经。自可见。
二明随释中。如水性清洁等者。言见染净二法故还障净菩提故。须知有罪过。即虽忏悔之敢不可作垢净之见。所以者何垢法自本不生。净法亦自本不生。垢法不生与净法不生。无有别二法。只是自性清净之本心平等一味之大空也。
四十四明释火心中。自二。一明牒经。二明随释。
初牒经。自可见。
二明随释中。如火性等者。譬文自可见。而炽然善事等者。言非如彼火性大增大减。而勇猛精进令常恒修习。是对治也。
四十五明释泥心中。自二。一明梵本阙无。二明阇梨口传。
初中。泥心等者。指略经梵本也。
二明阇梨口传中。阿阇梨等者指善无畏也。此心是最钝第一。无明暗昧心也。其文义易知。
四十六明释显色心中。自二。一明牒经。二明随释。
初牒经。自可见。
二明随释中。譬如青黄赤白者。
问曰与上河心有何别耶答彼河心虽必不依随他与自。或行常或行断。今此心从他由见闻依行善恶。故别异也。
四十七明释板心中。又二。一明牒经。二明随释。
初牒经。自可见。
二明随释中。如板在水中等者。其文义易知。此心最下劣小心也。多是声闻宿习所致也。
四十八明释迷心中。自二。一明牒经。二明随释。
初牒经。可见。
二明随释中。如人迷故等者。其文义易解(云云)由心散乱使然者。如此妄失度心是并依散乱粗动使然也。故秘经云。于一散乱心此障即为便(云云)只一切妄缘起因缘无非散乱心为根本。
四十七释毒药心中。自二。一明牒经。二明随释。
初牒经。自可见。
二明随释中。毒谓龙蛇药草等者。毒中殊极恶莫过龙毒蛇毒。故殊出之也。此心不生起善恶一切心也。多是断见心也(云云)。
五十明罥索心中。自二。一明牒经。二明随释。
初牒经。自可见。
二明随释中。如人为罥索等者言。拨无因果善恶都灭堕在断见。为此断见被系缚敢不能自出也诸恶中此心第一也。灰断二乘尚为诸佛菩萨极难处。何况于此放逸邪见拨无因果断见类乎。
五十一明释械心中。自二。
初牒经。自可见。
二明随释中。在手曰杻等者。言此人心不能静散无妨。常为常坐所拘故以为譬也。
五十二明释云心中。自二。
初明牒经。自可见。
二明随释中。如西方夏三月中等者。滞淫者水气湿润而滞淫也。昏蛰者阴气昏暗而蛰居也。时俗忧乐者。如此而蛰居故思虑分别种种无量。蔚尚盛貌。翳亦不明貌。此人心亦如是。思念常滋多。昏暗而蛰居。依之障净菩提心。当行舍心。住本不生观为对治也。
五十三明释田心中。自二。
初牒经。可见。
二明随释中。如人有良美之由等者。耕垦者耕作调植也。芸除荒秽者。芸除非本苗诸草秽也。此人常亦如是。常庄严养育其身不庄严其内心也。其义文可见(云云)。
五十四明释盐心中。又二。
初牒经。自可见。
二明随释中。如盐性咸等者。其文义易知也(云云)。
五十五明释剃刀心中。自二。
初明牒经。自可见。
二明随释中。剃除须发等者。此人出离家离俗为最极。此外有何所求。夫佛法甚奥无有涯底。然而自作分限能舍所有善根。尤是最恶心也。速务剃断无明三毒之根元。是即真出家离俗相也。
五十六明释弥卢等心中。又二。
初牒经。自可见。
二明随释中。如须弥山等者。其文义易知。屈挠谓屈曲也。常操谓常情也。
五十七明释海等心中。又二。
初牒经。自可见。
二明随释中。譬如大海等者。其文义易知。问与前陂池心有何别耶答。彼虽无厌足犹有限量。不欲无有比类与等者。谓于此殊胜吉祥事皆悉呑纳无限。欲无有比类与等故异也。
五十八明释穴等心中。又二。
初牒经。自可见。
二明随释中。譬如完坚之器等者。譬意易知。此心尤障碍净心故。常务精进修行应始终平等也。
五十九明释受生心中。又二。
初牒经。自可见。
二明随释中。如人由白黑业等者。言如人由作善恶业还受善恶种种果报。由所作业种种杂起故顺彼彼业受彼彼羞别。此人心亦如此。以所修种种诸行欲回向受生。故知随种种业。种种诸趣果报亦种种不同也。所谓如依修上品十恶受地狱果。依修中品十恶受饿鬼报。依修下品十恶故受畜生报。依修下品十善受修罗界。由修中品十善故受人界报。依修上品十善受天果报也。以此义故行者舍恶就善善中亦纯修最上白法。应证纯一法界妙果。是对治也。
六十明释猿猴心中。自二。一明梵本阙无。二明阿阇梨口传。
初中。第六十心梵本缺文者。又指略经梵本也。
二从阿下。明阿阇梨口传中。阿阇梨云者又指善无畏。此中以不随动散之想者。静散无妨而行住坐卧常恒系心于本不生之一境不废退。是即所对治也。故云此中以不随乃至一境也。犹如猿猴若系之于柱者。譬意可见。合譬者行者系六贼猿猴于大菩提心之柱。则猿猴譬六根六境之动散。柱譬一相一缘之大菩提心。所谓系六贼猿猴于大菩提之柱故更不能肆情也。肆尚恣也。
六十一从然此下。明总结中。自三。一明先总结。二明时时发动。三明对治。
初可见。
二从或时下。明时时发动中。或时行者等者。或有贪欲增多者。或有瞋恚增多者。或有愚痴增多者。乃至如猿猴心者以散乱偏多为性。故云或时行者本性偏多也。或犹行道用心者。犹者即由也。行道者三密修行之行道也。用心者系缘于六大无碍之一境而不缘他境为用心也。如此住一缘一相而誓愿用心决定之时。从无始生死以来于阿赖耶藏识之中所积聚之杂染先习忽发动。故云或犹行道乃至或次第而生也。或一时杂起者。非谓二心并起。只是于一时种种心乱起。或次第而生者。于时时心心相续起也。
三从留心下。明对治中。留心觉察者。留心于一境不散乱故云留心。随所起之心心相。觉三部三摩地察五部曼荼罗。故云自然得顺净菩提心。若阿阇梨等者。真言行者于自身觉察而顺净菩提心既尔也。平治弟子心地亦复如是。故云若阿阇梨乃至一一简去也(云云)上来约六十心明心相竟。
从经云下。约三劫明心相及心殊异中。大分为三。一明超初劫。二明超第二劫。三明超第三劫(矣)。
初中亦为三。一明总超三妄执。二明别越初劫。三明殊异菩萨。
初中自四。一总明牒经。二窍定科段。三明再数离分。四明正超三妄执。
初牒经。自可见。
二从亦是下。明窍定科段中。亦是者前约六十心明心相毕。今亦约三劫说诸心相及殊异故云亦也。
三从由有下。明再数离分中。为五。一举根本无明。二明五根本烦恼。三明成百六十心。四明两譬。五明为譬所由。
初中。由有无明故者。指元品无明。所谓法华经云忽然火起等(云云)金刚顶经云忽有一障。即是也。无始生死元源故。诸显教中云元品无明。此无明能障佛果故。真言教云佛果一障。但诸教果头佛断彼分成转依妙果。真言上乘佛照障体即德直住月宫。故经云如秋八月雾。微细清净光。常住此等持。是名微细定。自性所生障。无得此方便。决定同金刚。三界无能越(云云)。
二从生等下。明五根本烦恼中。自为二。一举五钝使。二明不说五利便由。
初中。生五根本等者。由忽然火起之元品无明生五根本。所谓从此五根本生六十心乃至成八万四千烦恼。故云五根本也。
二从所以下。明不说五利便由。自可见。
三从此五下。明百六十心。又三。一明再数满数二明再数所由。三明展转无量数初自可见。
二释再数所由中。以众生烦恼者。所谓有无邪正断常一异去来起灭等也。住如此等二法终不得中道之正理。故云以众生乃至为二也。
三从就此下。明展转无量数中。就此二中者指上有无等二法也。若更约上中下九品等者。大论第八十云。瞋有上中下。上者害杀中者骂下者心瞋(云云)如瞋者。贪痴亦可有上中下。于如此上中下各有上中下。故云约上中下九品等也。又大集经第十四云。以大智明门力故知一切众生心行所趣。总说众生有八万四千诸行。皆能了知。所谓贪欲行二万一千。瞋恚行二万一千。愚痴行二万一千。等分行二万一千。是为八万四千诸行。一一众生皆有是行。若广说者则无量行。一一行想门中知有八万四千诸根。一一根门中知有八万四千种差别(云云)故云若更约上中下乃至广则无量也。
四从譬如下。明两喻中。自为二。一约无明烦恼明譬。二约现行明譬。
初中。从一种子者。根本无明为一切烦恼之根本。故云一种子。从此根本无明之种子生五根本烦恼。五根本者贪瞋痴慢疑也。此五再数为十。如大论第三十四云。贪欲有二种。一者邪贪欲二贪欲。瞋恚有二种。一者邪瞋恚二者瞋恚。愚痴有二种。一者邪见愚痴二者愚痴(云云)以彼文案之。于疑慢各可有二种。然者成十也。亦于数各为再数成二十。乃至第五破成百六十数。乃至成无量数也。又或初再数者所谓贪不贪嗔不嗔痴不痴疑不疑慢不慢是也。于十数又再数故成二十。乃至成百六十及无量数(云云)故云譬如乃至不可胜计也。
二从又如下。明约现形为譬中。然以不知心实相故者。不知心无自性故于前境作着。故云稍贪着地肥也。由食味多少等者。明诸色贪等次第增起也。此俱舍论第中委细说之。恐繁不书之。
五从诸阿下明为譬所由中。诸犹凡也。阿阇梨者指疏家也。自余可见。
四从越世下。明正越三妄执中。又二。一明别牒。二明随释。
初牒经。可见。
二明随释中。又四。一总表越三劫。二牒辨劫跛有二义。三明常途时分。四明深秘妄执。
初中。若以净菩提心等者。言以诸法明道大菩提心为出世间心时。总越九种住心。故云即是超越三劫也。
二从梵云下。明劫跛有二义中。劫跛者梵语之全也。劫者梵语之略也。一者时分者。积百千万亿年月之时分而为一劫等也。如大论第五云。劫义。佛譬喻说。四十里石山。有长寿人。百岁过持细软衣一来拂拭。令是大石山尽。劫故未尽。四十里大城。满中芥子。不概令平。有长寿人百岁过一来取一芥子。芥子尽。劫故不尽(云云)二者妄执者。劫跋者分别义。诸分别者妄执为体。故云尔也。
三从若依下。明常途劫跛中。常途者指诸显教也。诸教所谈经三大无数之修行得一转妙觉之果位。故云度三阿僧祇劫得成正觉也。
四从若秘下。明表深秘妄执中。自四。一明越粗妄执。二明越细妄执。三明越极细妄执。四明一生成佛。
初二。自可见。
三从真言下。明极细妄执中。又三。一明能越人。二明所越住心。三明所至佛惠。其义可见。
四从若一下。明一生成佛中。若一生等者。次上三重妄执是渐机所历也。故云三阿僧祇劫成佛也。若一生度此三妄执者。夫真言上乘顿机一念●字越三大无数之修行。刹那之圆明融俱生我执之妄执。以此义故无时分可论。无妄执可除。故云若一生乃至何论时分耶也。
二从然就下。明初劫中。自三。一明初果。三明三果学人。三明罗汉支佛。
初中。然就第一重内者。指三劫之中初劫而为尔也。解了唯蕴无我者。唯观察有五蕴法体而无人我。断八十八使见惑。证四真谛之理。此名曰须陀洹果。此云预流果。初预圣者之流故云尔也。亦名初果也。故云初解了乃至名出世间心生也。度世间六十心者。此六十心从五见生。五见者一身见。我我所之见是也。二边见。断常二见是也。三邪见。拨无因果是也。四见取见。劣谓胜惠等。如四禅比丘等是也。五戒禁取见。非因计因非道计道等。如鸡狗等戒是也。从如是等五见而生六十心。故云度世间六十心离我倒所生也。三毒根本者贪瞋痴也。此三毒为根本而生五见等。故云三毒根本也。以此三毒为初果所断三毒妄执。故名越三妄执也。
二从复次下。明三果学人中。有三妄执者。前指迷理之见惑名三妄执。今指迷事之思惑云三妄执也。是则于根境界。迷一一事法。往来三界而修行学道。故云淹留修行。此是三果学人者。一斯陀含果。此云一来果。断欲界上六品思惑。依残三品惑受欲一生。故云一来果。二阿那含。此云不还果。断欲界九品惑尽。永不还生欲界。故云不还果。三阿罗汉果。此云敬贼不生应供。断尽三界九九八十一品烦恼贼。故云敬贼。永尽三界报生。故云不生。具六通三明应受人天供养。故云应供也。然言字人者。于第四果有向果故。彼向位犹居学位。故云学人也。
问此住心大纲何。答十住心论曰。初大意者。夫尺蠖申而还屈。车轮仰而亦低。非想八万上射空下堕。外道三昧欲尽有还没。虽愿出欲之术。未得断缚之剑。不解人我之空。何觉法空之理。是故流转生死不得涅槃。大觉愍其如是。说解脱道遮生空于唯蕴。譬我倒于幻炎。二百五十戒防身口非。三十七菩提习身心善。告时则三生六十。示果则四向四果。说识唯六种。摄法则五位。四谛四念莹其观。六通八解得其证。厌怖生死灰灭身智。欣仰湛寂等同虚空。则声闻自利之行果。羊车出欲之方便。大体如此(云云)。
问说此住心经论文证如何。答。住心抄云。问。第四唯蕴无我住心经论文何。答。经云。谓如是解唯蕴无我。根境界淹留修行(云云)又云。声闻众住有缘地。识生灭除二边。极观察智得不随顺修行因。是名声闻三昧道(云云)论云。于二乘人。声闻执四谛法等(云云)大师御释云。大日尊告秘密主言。越世间三妄执。出世间心生。谓如是解了唯蕴无我。释云。诸外道等计有我我所。因如是妄执不出生死。虽生非想非非想处。还复堕落。故佛为求声闻者说人空法有之理。所谓入则人我等。法则五蕴等法。此唯蕴无我一句中。摄一切小乘法尽。故今声闻乘名唯蕴无我住心(云云)已上明唯蕴无我心了。
三从复次下。明罗汉支佛并明中。乘烦恼株杌者。指罗汉所断惑。无明种子者指缘觉所断惑也。即是无学圣人所断者。罗汉支佛虽所断异。所证同等故云尔也。最难断处者。经历三生六十劫四生百劫断尽三界惑障故云尔也。凡有三种三妄执者。于此位亦分别三妄执也。于三位各有三种执故成九个三妄执也(云云)又于声闻缘觉有七异三同。七异者。一声闻值佛缘觉不值佛。二声闻闻声教缘觉不闻声教。三声闻观四谛缘觉观十二因缘。四声闻钝根缘觉利根也。五声闻有四果缘觉有一果。六声闻说法缘觉不说法。七声闻断正使缘觉侵习气。三同者。一声闻缘觉共证真空理故。二声闻缘觉共厌生死取涅槃故。三声闻缘觉共入有余无余涅槃故也(云云)。
妙印钞卷第十三
(御本云)元德二(庚午)年润六月十五日加点了。沙门阿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