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1 页 共 77 页
妙印钞卷第五十三
沙门阿寂纪
释密印品第九之余
二从作刀印者下。明说大惠刀印中。又四。一明别表。二明说印相。三明说名字功能。四明说真言。
初中。次作刀印者等者。即别表也。上来依三种三昧耶成普门万德已。然为俱生我见所缚。未显自在力故。以大惠刀截彼邪见等见网。令得普门法界大自在力故。次说此惠刀印故云尔也。
二从即屈二风下。明说印相中。又二。一明挍牒。二明随释。
初中。挍牒可云。复舒定惠乃至如朅伽(云云)。
二从即屈下。明随释中。又二。一正说印相。二明印义。
初中。即屈二风乃至令如大刀之形即是者。即是说印相。其文自可见(云云)。
二明释印义者。定惠二手者。左定右惠也。作归命合掌者。交叉十指端是也。所谓右五指为上。左五指为下。右是五圣也。左是五凡也。五凡载五圣。是即归命义也。故云归命合掌。即屈二风。指头相对。以二空相并而压捻之。令如大力之形者。如上定惠令不二平等已。然后屈二风指者。左风指是众生俱生身见也。右风指独一法界大智也。以此大智照见众生妄想缘起身。自性清净无垢无染。与如来法界无相缘起之体无二无别。故二风头相对也。然犹迷悟相对故非毕竟大空。以是义故以性相二空。令彼迷悟二法归本初不生之大空。是故以此大空三昧大惠刀。截断一切众生烦恼所知二障。令住本不生际。故此印名为大惠刀也。故云即屈二风指乃至令如大刀之形即是也(云云)。
问。即与名相应尔也。与真言相应如何答。●字二空也●字二风也。地水火三指即三业也。是即●字也。其义自可见。能能印名言交合相应。可知其深意也(云云)。
二从大刀无垢下。明说名字功能中。又二。一明牒经。二明随释。
初中。大刀无垢法乃至无贪法生者。经之此大惠刀印乃至谓俱生身见之文。未会引之也。
二从刀喻利智下。明随释中。又二。一明释大刀义。二明信解无贪生。
初中。顺前印义可知。故云刀喻利智以能令除断乃至如上说之也。今此中意正欲等者。言断除我见等一切烦恼。令证无垢清净毕竟独空。故云今此中意乃至身见俱生之类即是垢也。今断是垢竟即休息者。诸见之垢尘即休息也。
二从邪末下。明信解无贪生义中。邪末休息者。根本无明休息故邪见等枝末烦恼随又休息。由邪末休息故有最殊胜法生。所谓如来信解也。故云邪末休息乃至如来信解也。或云。邪末休息者。身见等虽断尽休息。邪见未休息有胜法对治法。所谓如来信解力也(云云)是末字成未字故成此义。两义能能可思案(云云)此义如最初解者。指序品也。谓无贪等善根也者。法界自本我有也。非可贪。然以不知之妄见故起小贪小瞋等。依之覆弊法界万德不能显现。是故如来以大方便。奋迅示现无尽庄严藏。断除彼不知之身见等烦恼之时。如实知见法界。即是之万德无非一法我之自性清净心莲华台上万德。如此解知名为如来信解。如此信解时。贪瞋痴等一切妄见皆悉法界即是也。故云如来信解谓是何法谓无贪等善根也。
四从其真言曰下。明说真言中。又三。一明别表。二明略举真言指上。三明随释。
初中。其真言曰者。别表也。
二从南下。明略举真言指上。又可见。
三从此真言下。明随释中。此真言梵音等者。言其梵语真言虽说之。于其义者具缘品中委细释之故不释之。仍云如上说也。此真言以初摩字等者。第二句初●字也。以此●字为此真言之心。故云此真言以初摩字为心也。是我义者。●字吾我义。所谓俱生我见等是也。然入●字门故吾我不可得也。以不可得故证本初不生大空。故是第五空点义。以大空故无所不遍。故云即是遍一切处也。由此故次生●诃字者。释次之●字也。言由此无相大空故无尽万德缘生。然从●字大空而生缘起。即本不生也(云云)下有乌字等者。释真言之终●字。然不言字体者。巧假上●字为字体。此●字上下置点成●。故云下有乌字为三昧上有点为大空也。满三种身者。依此●字三解脱门证得三身果位。然此三身离生灭去来。是即本地法身也。故云诵此者乃至即是法身现也。
三从次作吉祥下。明说商佉印中。自分为四。一明别表。二明印相。三明说名字功能。四明说真言。
初中。次作吉祥商佉印者。别表句也。上来既以大惠刀截俱生邪见等网。成普门法界大自在力已。故于普门法界。吹大法螺宣说大法。令闻者归大寂涅槃也。故次说之。
二从先作下。明印相中。又二。一明牒经。二明随释。
初中。挍牒可云。复以定惠二手乃至如商佉(云云)。
二从先作空中下。明随释中。又二。一明正说印相。二明印义。
初中。从先作至如吹螺之法也者。说印相。自可见(云云)。
从明印义者。先作空中合掌如前者。如初印合掌义。次屈二空指以二风指压之等者。是即无所不至遍法界义。如摄大轨仪云双佉依●本。是即成就六大四曼三密体相用无碍已。从此自证之本源大空。而示大悲方便之缘生。所谓二空之上相柱二风是也。是即空即是色意也。令如商佉形等者。住如此空即是色之色。以言说示无言说之法。是即色即是空义也。此印功能不可思议。刹尘佛不可说尽也(云云)。
问。此印名胜愿吉祥法螺印。然者如何与印相应耶。答。定惠二手作虚心合掌。是胜愿吉祥义也。屈二空以二风压之令如商佉形者。法螺义也。其意随印义可知也。
问。印名与真言相应如何。答。●字者胜愿吉祥义。又与虚心合掌同一也(更问)空点法螺义。又与屈二空以二风压之义。同一也。一一次第能能印名言而相应可作之也(云云)。
三从此是下。明说名字功能中。又二。一明牒经。二明随释。
初中。挍牒可云。此名为胜愿乃至寂静涅槃(云云)。
二从此是下。明随释中。满一切愿者。以此即明加持故。能满足自利利他大愿。所谓普贤行愿圆满也。故云此是满一切愿乃至即满一切善愿也。宣说大法等者。动寂平等本来不生不灭。即是大般涅槃也。故云宣说大法乃至即是寂静涅槃印也。
四从其真言下。明说真言中。又二。一明重表。二明释其义。
初中。其真言者。即重表也。
二从归命下。明释其义中。暗此是真言之心者。字体●字不生也。空点无所不至大空也。故云暗此是真言之心乃至寂然遍一切处也四从次金下。明说金刚不坏坐中。又三。一说印相。二明说名字功德。三明说真言。
初中。又二。一明牒经。二明随释。
初中。挍牒可云。复以定惠手乃至令火风轮和合(云云)。
二从次金下。明随释中。又二。一明正说印相。二明释印义。
初中。次金刚乃至水指单立即是也等者。说印相。自可见。
二释印义者。经云以定惠两手相合者。虚心合掌也。与第一印其义相同。是即本觉体也。次疏云以二空指二地指皆相并余舒散如开割之莲华者。八叶开敷莲华也。已前本觉合莲花开敷圆满修生显德之体也。次火风指相合水指单立即是也者。风火水三指。是如次菩提为因大悲为根方便为究竟三句也。然自证之显德圆极已。故迁菩提为因大悲为根二句归本有无相凝然也。故住纯一无杂方便为究竟普现色身三昧。故唯单立二水也。所谓左水指是无明烦恼之爱水也。能润生死色身。令增长三界六道之妄法。右水指是诸佛大悲之智水也。能润菩提种子。令增长四重法界之万德。然以诸佛大悲智水。加持无明烦恼爱水。明与无明本来不生也。以本来不生故无明即明明即无明也。以无明即明明即无明故。无无明可破。无明朗可证。明与无明本初不生万德故。而宛然有。所谓两部曼荼罗诸尊圣众是也。左水指是胎藏曼荼罗也。右水指是金刚界曼荼罗也。如此两部诸尊不动不坏。安住自性心莲华台上。故疏名为金刚不坏座。经云吉祥愿莲华诸佛救世者不坏金刚座。是即虚空心合掌义门也。觉悟名为佛菩提与佛子悉皆从是生者。二水指单立义也。准印义可思之。问。印与名既尔也。然者与真言如何相应耶。答。●字是与虚心合掌。其义同也。即本源当体也。并兼菩提为因义。即是二风指也。次傍加长●字点。是即大悲万行。所谓二火指是也。次又加涅槃点。是即远离义也。所谓远离无明住明朗。然以入●字门故。明与无明本来不生。以本来不生故。无明与明共是寂静涅槃也。所谓两部曼荼罗之万德也。故以三字合成●字为真言也。能能可思之。
二从此是下。明说名字功能中。又二。一明挍牒。二明随释。
初中。挍牒可云。吉祥愿莲华乃至悉皆从是生(云云)。
二从此是下。明随释。准上自可见(云云)。
三从真言下。明说真言。准上可知之(云云)。
五从次作金刚下。明说金刚大惠印中。又三。一明说印相。二明说名字功能。三明说真言。
初中。又二。一明牒经。二明随释。
初中。挍牒可云。复次定惠手乃至交合如拔折罗(云云)。
二从作金刚印下。明随释中。又三。一明说四种拳。二明说印相。三明印义。
初中。然作拳法有其四种者。夫金刚界一切诸印皆从拳印起。是即佛心如满月之意也。可思之。故今此五?金刚印从拳而生。故经云定惠手五轮外向为拳(云云)是先说印母也。是先说四种拳欲示金刚界诸印印母故先说之。第一如常作拳法等者。莲华拳是也。故云大指竖之此是一也。次以空指等者。金刚拳是也。故云金刚拳第二也。叉二手而合作拳等者。外缚拳是也。故云此名指在外拳等也。次以十指相刃皆令十指头在于掌内者。内缚拳也(云云)。
二从次作金刚下。明说印相中。次作金刚印。者。五?金刚印也。二手皆屈水指向掌内等者。内缚五?印明。但经说外缚。是内证外用自证化他不同耳。其相自可见(云云)。
三明印义者。先二手缚者显自证圆极之体。所谓佛心如满月之意也。屈水指向掌内者。右水法性也。左水无明也。然以右水指钩左水令入内者。无明即法性。法性即无明故。法性无明同际。而同归入本初不生之大空也。次二火立合者。是即本有常住境智也。此普贤大菩提心一念缘起时。境智更不相离故。左境右智相具而出也。是即金刚萨埵也。所谓理智冥合体也。三种世间诸法一念缘起位。皆境智冥合而出生故。是即金刚萨埵位也。三世常住故云金刚。忍乐修行坚持不舍故云萨埵。所谓此位以本有智忍乐本有境故云忍乐。从此六大无碍位。发起一念大悲万行故云修行。坚持上求下化菩提心故云坚持。不舍离诸佛及众生故云不舍。此是●字智体自受用身境智冥合位也。故云二火立合也。次二风各立之者。此自受用身之处三部妙用宛然也。故立二风相加中指成三部也。三部妙用圆满故。开出无尽宝藏名为宝部。为开出一切众生无尽庄严藏。现巧色摩尼身。说巧色摩尼法。示巧色摩尼心。名为羯磨部故。五部宛然也。是即五智圆满义也。既五智圆满自具五大故。五智五大具足圆满周遍法界。已上约智正觉世间明义。若约器世间若约有情世间明义。准之可知。故瑜祇经首题云金刚峰楼阁一切瑜伽瑜祇也。可思之。
问此印名金刚大惠印。然者云何与名相应耶。答。以五智五大如实大智惠。摧破不如实妄见。如金刚能摧破一切强刚物。故名金刚大惠印也。
问。印与名其义尔也。与真言云何相应耶。答。●字是●●●●四字合成字也。所谓●字本初不生之体即印母金刚缚是也。次●字一念净菩提心体。所谓二火立合是也。次●字损减义。次●字增益义。所谓五智五大之损减增益二德也。以是义故印名言其义全体同一也。可思之。
二从由此下。明说名字功能中。又二。一明牒经。二明随释。
初中。挍牒可云。金刚大惠印乃至人天不能坏(云云)。
二从由此下。明随释。自可见。
三从其真言下。明说真言。准印义。自可见(云云)。
六从次佛下。明说如来顶印中。又三。一明说印相。二明功能。三明真言。
初中。又二。一明牒经。二明随释。
初中。挍牒可云。复次定惠手乃至屈二空相并(云云)。
二从次佛下。明随释中。又二。一正明印相。二明印义。
初自可见。
后明印义者。先作指向内拳者。内缚印也。即是十界一如本源内证极位也。即申二中指者。其义如上五?印之二中指义。次以二风指加于中指之背者。谓成三部三密。如上释之。屈二空指令相并者。众生三密如诸佛三密。诸佛三密如众生三密。以是义故有相即无相。无相即有相。平等平等本初不生。以本初不生故为最无上。故云如来顶也。即三佛顶也。
二从此大下。明功能中。又二。一明牒经。二明随释。
初中。挍牒可云。此印摩诃印乃至即同于世尊(云云)。
二从此大下。明随释中。即同诸佛身者。诸佛三身也。
三明说真言中。●●者。其义如上。但二●者。一五大义。一五智义也。故云初为因后为果也。复次一已成诸佛顶也。一行者成佛顶义。故云合加顶上。更问者即此义。言作此印加顶上故。与如来顶功德同等无有异也(云云)。
问。印名言相应如何。答。印者三密三部而成三平等最无上。故名如来顶印●字者三密种子也。故诸佛三密与众生三密平等平等故说二个●。一是行者三密三平等也。一是诸佛三密三平等也(云云)。
七从次如下。明说如来毫相印中。又二。一明印相。二明功能。
初中。又二。一明牒经。二明随释。
初中。挍牒可云。复以智惠手为拳置于眉间者(云云)。
二从次如下。明随释中。又二。一明印相。二明印义。
初自可见。
初明印义者。以智手为出大指之拳者。是莲华拳印也。地水火风四指作拳立大指。是即独一法界毕竟无相大空也。置印于眉间表中道一实义。左手当腰是表自身即是大我义也。
二从作此下。明功能中。又二。一明牒经。二明随释。
初中。挍牒可云。此名毫相藏乃至即同仁中胜(云云)。
二从作此下。明随释中。同如来毫相具足者。所谓毫相者。白色细毛卷集在眉间。名之为毫相。白色是本源体。即拳义也。细毛卷集者空指义也。此空非但空。含藏无尽万德。是故细毛卷集也。故此印名如来毫相印也。
问。印名尔也。与真言如何相应耶。答。真言者●●●也。以●字本不生故万德不休息。所谓第二●字也。远离因缘所生之生死。所谓大般涅槃也。故加第十二点。所谓●字也。谓●字即拳也。第二●字立空指是也。所谓大空无相行也。置眉间者。●字所谓远离二边即大涅槃也。以此毕竟大空之行。净除一切众生业因果报。令至大寂涅槃。所谓●字业因也。入●字门故即无因也。故上加空点也。●字即生也。所谓四生也。是即三界六道果报之生虽多。不出胎卵湿化四生也。如此四生皆从妄想颠倒之业因而生。然入●字门故因业即不生故。果报四生亦不生也。是故加第十二点成●也。故云以此不生行(●字)净一切因也(●字)阇谓生不可得也(●字)也(云云)。
八从次作下。明说如来钵印中。又分为三。一明印相。二明名字。三明说真言。
初中。又二。一明牒经。二明随释。
初中。挍牒可云。住瑜伽座乃至俱在脐间(云云)二从次作下。明随释中二。一明正说印相。二明印义。
初中。次作如来钵印等者。结法界定印(不缚只右为上)取袈娑二角置定印中是也。
二明印义者。左五大也。右五智也。左手取袈娑二角者。袈娑色是法界色。然此袈裟二十五条或九条也。二十五条教化二十五有之众生令入法界月轮之标帜也。九条亦九界覆护义也。今如来出世成道本意。利益二十五有九界之众生。为令入法界圆明故取袈娑也。二角者。上从有顶下至无间。表不残一众生之义。始以右手取之绕左臂者。表佛大悲不舍众生之义。所谓布施爱语利行同事四摄也。然后回入手中者。引众生令入诸佛大智。是即定惠刀庄严以此度众生之意也。故云即同如来乃至能令一切非器众生皆堪为法器也(云云)。
问。与如来钵如何相应耶。答。钵者其形半月形也。是即风轮能安置器世间次第也。故云安立器世间风轮最居下也。如来大悲亦如此。能摄取非器众生令安置法界心殿。然于此钵印有二种不同。下所说释迦小钵印者。安置一大三千界众生。是即法花所言今此三界皆是我有其中众生悉是吾子之意也。今此大钵印安置尽空法界一切众生。故名为大钵印也(云云)。
问。若然者与真言如何相应耶。答。●字者。●是有也。所谓三有二十五有也。入●字门故有即不生也。以不生故远离三有二十五有。证不生不灭大般涅槃。故加第十二点也。
二从作此下。明说名字中。又二。一明牒经。二明随释。
初中。挍牒可云。是名释迦牟尼大钵印(云云)。
二从作此印即同下。明随释。准印义可见。
三从真言下。明说真言。是又准印义可见(云云)。
九从次作施下。明说施无畏印中。又三。一明说印相。二明功能名字。三明真言。
初中。又二。一明牒经。二明随释。
初中。挍牒可云。复次以智惠手上向而作施无畏形(云云)。
二从次作施下。明随释中。又二。一明正说印相。二明印义。
初印相。自可见(云云)。
二明印义者。左手如前者。其印义如前钵印。而当脐者脐是身之中分也。表如来大悲齐等也。右手指向上者。右五指是五智也。向上者上求菩提义也。而向外舒之如招物之像者。今以平等法界五智。知见无尽法界一切众生之类。皆悉五智圆满。而无非一众生五智五大之体。是故烦恼及随烦恼等。无非一法六大法界故。贪瞋痴等一切烦恼除故。未来种种可畏业报皆断除。故此印名施无畏印也。
二从若作下。明功能中。又二。一明牒经。二明随释。
初中。挍牒可云。能施与一切乃至名施无畏者(云云)。
二从若作此印下。明随释中。爱恚即时者。贪瞋也。不言痴者。贪瞋除故痴亦断。三毒断除故未来生死。地狱饿鬼畜生等种种大可畏皆断除。故云若作此印乃至种种大可怖畏也(云云)。
三从其真言下。明说真言中。又二。一明举梵注释。二明释其义。
初自可见。
二从遍是下。明释其义中。遍是普义即是遍一切处等者。指二乘凡夫境界。于彼等境界。普除一切恐畏。而能胜彼。故云遍是普义乃至普除一切烦恼也。
问。印名言相应如何。答。印者表放五智无畏之师子取二乘异生之禽兽。还放寂静安稳之苑。令得无畏常住之乐。故此印名为施无畏印。次真言者是遍于一切生死涅槃之处。除大可畏之义故。是亦印名言同一也。能能可思之。
十从次如下。明说如来满愿印中。又四。一明印相。二明说名字功能。三明说真言。四明问答决疑。
初中。又二。一明牒经。二明随释。
初中。挍牒可云。复次以智惠手下垂作施愿形(云云)。
二从次如来满下。明随释中。又二。一正明印相。二明印义。
初中。说印相。自可见。
二明印义者。左手亦持等者。如前可准知之。右手向外舒而下垂者。先以五智金刚智体。除诸众生怖畏毕。此谓从五智金刚智体开出无尽宝藏如意宝珠。普施与一切众生。能满世出世一切大愿。故云如瑜伽中宝生佛印也。
二从作此印下。明说功能。准印义可见。
三从真言下。明真言中。又二。初明梵汉挍牒。二明释其意。
初文。自可见。
二从意云下。明释其意中。愿诸佛与我金刚身者。言我与五智金刚体也。是即真言行者本愿也。此愿成就即满所愿也。故云意云愿诸佛乃至即是满所愿也。
四明问答断简者。问曰。印名言相应如何。答。印谓表开无尽万德与一切众生。满世出世大愿。故名为满愿印。次真言诸佛与我金刚身者。以右五智金刚身。加持左众生故。速证金刚不坏身。而满一切愿也(云云)。
十一从次怖下。明怖一切为障者印中。又四。一明说印相。二明说功能。三明说真言。四问答料简。
初中。又二。一明牒经。二明随释。
初中。挍牒可云。复次以智惠手乃至住于等引(云云)。
二从次怖一切下。明随释中。又二。一明正印相。二明印义。
初明印相。自可见(云云)。
二明印义者。左手如前可思之。次以右手为拳出大指者等者。言空指是本初不生大空也。此大空之中有如来真实不坏三密。所谓地水火三指是也。从此如实净菩提心发起自受用智身。所谓风指也。是即以本初不生之行证本初不生之体。境智冥合。如来无尽万行万善皆悉无不圆满。故舒风指竖之。当于眉间。眉间是不二冥合独一法界表示也。以如此等万行力降伏诸魔。所谓如来千智力也。然经以毗俱胝形住等引者。是即表作寂共不思议也。所谓毗俱胝形是忿怒降伏之相。动散无极之体也。而住等引者。此无极动作。以本初不生故。镇等引不动也。寂亦本来不可得故。镇是动散也。以是义故即不动而作。即作而不动。动作天妨也。以动作无妨故。昏散为便所起四魔三障不治自然退。不战自降。故名为怖一切为障者印也。
二从此一切下。明功能中。又二。一明牒经。二明随释。
初中。挍牒可云。以如是大印乃至驰散无所碍(云云)。
二从此一下。明随释。准印义可见(云云)。
三从真言下。明说真言中。又二。一明梵汉挍举。二明其义。
初自可见。
二从此真言下。明释其义中。此真言诸佛大力也者。所谓本有常住十力。此十力各又具十力。展转无量不可思议故。即是如来十力一切力中最大自在也。此十力从本有大慈大悲而生。是故妄情所生一切大力诸魔。无有相对可论优劣胜负。故云此真言诸大力也乃至从大慈所生也(云云)。
四明问答料简者。问曰。印名言云何相应耶。答。表从本有平等海生金刚智。此智动寂平等。故镇动镇寂。以此平等大智故四魔自然退散。故名为怖一切为障者印也。真言中十力从大慈生者。即此义也。可思之。法全次第。此印阙。但在余处(云云玄法青龙共此处次第与愿之次悲生眼也至华座次执介次出怖摩印言也)。
十二从次佛下。明说悲生眼中。又分为四。一明说印相。二明说功能。三明说真言。四明问答料简。
初中。又二。一明牒经。二明随释。
初中。挍牒可云。复次以智惠手乃至而在其下(云云)。
二从次佛下。明随释中。又二。一明正说印相。二明印义。
初中。先为拳乃以空指压风地二指(云云)然者疏依师传并十万颂大本。是又一义也。经疏不可取舍。各可成其义也。但法全次第存经说也。
二明印义者。左手如前。先为拳乃至空指压风地二指者。先为拳者。自证极满唯佛与佛境界也。三业持常寂故非十地三贤之所知也。然此自证圆满之处。无尽万德宛然而有。所谓缘起万法即风指是也。此万德本初不生也。所谓本初不生●字即地指是也。然以无相大空三昧。加此本有缘起之上故。有相无相无二无别一相一缘也。所谓作寂平等大空也。故以空指押地风甲也。若依经说者。无相法界大空位缘起本有万德安住。而本初不生也。是即疏作寂平等名为大空。经大空之上见作寂不二。能能可思之。然后申水火指者。是即自证极满之上大智大悲也。所谓以法界心●字智火。照见一切众生可度不可度利钝通塞等之相。然后降平等法界大悲水之时。各随其根性无不蒙其润。是即自证之上大智大悲也。故以此印加持两眼。所谓左大悲眼也。右大智眼也。由此加持故肉眼转成佛眼。故经云智者或佛眼也(云云)。
二从以此下。明说巧能中。又二。一明牒经。二明随释。
初中。挍牒可云。此名一切佛乃至智者成佛眼(云云)。
二从以此下。明随释。准印义可见(云云)。
三从真言下。明说真言中。又二。一明梵汉挍举。二明释其义。
初文。自可见。
二从夫虚下。明释其义中。夫虚空等者。为显举世间虚空无德无失。而不可比类如来之空。故云夫虚空乃至不可为匹也。此释迦伽那句也。大悲体者释迦卢拏摩也句也。一切如来以大慈大悲为两眼故。指大悲体为如来眼也。从大悲生者。从自性清净莲华台上大悲胎藏生故云尔也。能生大悲者。是修生之大悲也。然从本有大悲生故。此悲即常住也。以常住不变故本有缘起自证化他。唯一法无有二法也。更问者。即此意也。
四明问答料简者。问曰。印名言相应如何。答。印者表于作寂不二大空之上。以悲智具足大方便。净一切众生肉眼。成就佛知见。故云如来眼印。又云悲生眼印。真言中空愿悲体如来眼(云云)所谓从大空而生大悲愿体。名为如来眼。故知印名言同一也(云云)。
十三从如来罥下。明说如来索印。又四。一明说印相。二明说名字功能。三明说真言。四明问答料简。
初中。又二。一明牒经。二明随释。
初中。复次以定惠手乃至圆屈相合(云云)。
二从次如来下。明随释中。又二。一正说印相。二明印义。
初文。自可见。
二明印义者。先作十指向内之拳者。佛心如满月之意。即名字之中如来之当体也。二风指者。从此自证极满之位。出生四摄利他之罥索。然此索悲智平等也。所谓左悲也右智也。悲智和合。而以布施之钩招之。以爱语之索缚之。以利行之锁锁之。以同事之铃悦之。故作内缚拳舒二风指如圆环之状也。二空以右押左双内掌中者。左空是众生空也。右空是法空也。然以右空押左空。表以法空遣众生空。然法空犹存。故非毕竟无相大空。故双内掌中者生法二空共不生。故入●字本不生际。圆满毕竟无相之大空义也。
二从此印下。明说名字功能中。又二。一明牒经。二明随释。
初中。挍牒可云。此胜愿索印乃至能缚诸不善(云云)。
二从此印下。明随释。准印义可知之(云云)。
三从真下。明说真言中。又二。一明梵汉挍举。二明释其义。
初中。系系即是因也者。字体●字也。是因业不可得义也。所谓一切众生所具净菩提心是也。以诸佛大悲行呼召此净菩提心故。傍有三昧画故转成●。是呼召义也。此因以本不生故离因果者。本有常住之因故。本来不生自离因果之分也。即令此因净复净者。此净菩提心因本来自性清净。故云令此因净。然自性清净因犹与不知之微垢共故。复净此微垢。仍云复净也(已上钩义也)摩诃钵奢大乘索也。以诸佛净菩提心因索。缚众生本觉菩提心因。故云即大乘索乃至是名大索也(已上索义也)娑唠驮哩耶如空也。萨埵驮都。于有情界中而摄持之除其痴(云云已上锁义也)提目吃底涅社多信解生也(已上铃义也)。
二从又此索下。明释其义中。如来以此信解之力等者。如来信解一切众生有此净因故。必定师子吼示现种种类形。以折伏摄取之方便。令获如来妙果。故云又此索者乃至普同有情界义也(云云)。
四明问答料简者。问曰。印名言相应如何。答。表从佛心如满月之自证圆极之位。以四摄之方便。净一切众生菩提心因业性相二空之执。悉尽。令归入毕竟大空三昧也。故此印名为如来罥索印也。真言中又有四摄义。可思之(云云)。
十四从次作如下。明说如来钩印中。又四。一明印相。二明说名字功能。三说真言四明问答料简。
初中。又二。一明牒经。二明随释。
初中。交牒可云。复次以定惠手乃至犹如环相(云云)。
二从次作如下。明随释中。又二。一正明说印相。二明印义。
初文。自可见。
二明印义者。先以左手空指厌余四指之头令如环状者。以空押四指者成●●●●●。圆满理智不二之义。是即诸佛集会道场也。以右手地水火三指入左掌内。以右空从左大指背入掌中捻右手三指。舒风指令如钩形者。三指是十方三世三密三部诸尊圣众也。以空捻三指者。表三密三部三三平等皆悉圆满大空。立右风令如钩形者。是即以独一法界表示。召十方三世三部圣众。令集会平等法界自性清净道场。非但召诸佛令集会法界道场而已。亦能召一切众生同令入道场。同一切诸佛。令圆满菩提妙果。故名为如来钩印也(云云)。
二从作此钩下。明说名字功能中。又二。一明牒经。二明随释。
初中。交牒可云。如是名钩印乃至及恶思众生(云云)。
二从作此钩印下。明随释。其义准印义。可知之。
二从阿下。明说真言中。又二。初明梵汉交举。二明释其义。
初义。自可见(云云)。
二从此中行下。明释其义中。谓由此行能召诸佛等者。其义准上印义。可知之。
四明问答断简中。问印名言相应如何。答。于理智不二法界道场。召三部圣众。及召一切众生。与诸佛令等同故。名如来钩印。真言义亦准之可知之。法全次第无之。
十五从次如来心下。明说如来心印中。又三。一明说印相。二明说真言。三明问答料简。
初中。又二。初明牒经。二明随释。
初中。交牒可云。即此钩印舒其火轮而少屈之(云云)。
二从次如来下。明随释中。又二。一正明印相。二明印义。
初中。作法皆准于前者。其作法皆准前钩印。但立右火风二指。余皆如前也。但法全次第。三昧手空押地水甲。惠地水入定掌。以空押惠地水甲。定惠火风舒竖心前(云云)。
二明印义者。左手义如上钩印。右手以空押地水立风火。是不动釼印也。如来心者是净菩提心也。然不动者净菩提心体也。所谓以空押地水甲者。两部不二意也。立风火者。火是毗卢遮那净法界心智体也。火必得风增势力故。依大悲行愿之风。智火弥增威猛。以此定惠力庄严。引一切众生令入法界道场也。然入左掌互相钩者。表能住所住不思议而不相离也。故此印中两部曼荼罗诸尊圣众宛然集起。故云心印也(云云)。
二明说真言中。又二。一明梵汉交举。二明释其义。
初自可见。
二从即下。明释其义中。从佛心生者。从自性清净法界而生也。
三明问答断简者。问印名言如何相应耶答。表于理智圆满法界道场。两部不二大日。以大智大悲方便。引众生入法界道场也。故此印名心印。曼荼罗圣众集起曰心义。可思之。真言中智生(云云)所谓从清净法界心。生不二大智也。然准印义可思之(云云)。
妙印钞卷第五十三
一校了
(御本云)元德三年(辛未)正月二十四日加点了。沙门宥范(六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