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5 页 共 77 页
妙印钞卷第二十六
沙门阿寂纪
释入曼荼罗具缘品第二之余
二从复次下。明引三车譬中。自为二。初明取意引法花。后明合例。
初中。阿阇梨者指传法之人。广说法花经等者指彼经譬喻品。长者等者指万德圆满如来也。诸子者指三乘幼稚穷子也。观彼深心所著者。声闻执四谛。缘觉执十二因缘。菩萨执六度。故云深心所著也。门外者指三界火宅之门外也。三种妙车者羊鹿牛车是也。所谓以声闻所乘为羊车。以缘觉所乘为鹿车。以菩萨所乘为牛车也(云云)当往取者。各各出三界火宅。取有余无余二涅槃可受寂灭乐。故云汝当往取之可自娱乐也。以闻游戏之名等者。得六通三明闻可游戏无余灰断之露地故。各以称其所乐故。倩皆勇进而竞出也。故云时彼诸子乃至而出也。其等获宝乘等者指大白牛车。是即以先三车譬三乘所乘权方便。以此大白牛车譬示真实相一佛乘。三车是三乘之人深心所著云适其愿故。大白是非三乘已分故云非先所望。若约佛意。三乘是权方便故非佛本意。一乘是示真实故云一大事因缘也(云云)。
二从此漫下。明合例中。此曼荼罗法门者指择地造坛曼荼罗也。如来以世间因缘事相者。约劣惠如情所谓。则是世间因缘事相也。故从钝根重障且云世间因缘事相也。约上根上智非谓有为事相也。故云因缘事相也。拟仪况喻不思议法界者。拟仪于白心法界八德图八叶莲华。拟仪于心数尘数万德图三重曼荼罗。约根钝且虽云拟仪况喻。约上智即是法界常住之妙体即事而真之终极也。勿生如言之执也。俯逮群机者。三重法界根机无尽故云群。菩提心可发故云机也。普门信解者。信解六大无碍法界体性故云普门信解。信解义如住心品释之(云云)自见心明道者。指初地法明道位也。乃知种种名言者。三种世间一一名言是如来密号也。一一威仪作业是佛行佛所作也。非啻得诸法明道始得。从本际已来常住不变之四点之功德。是此一切众生本来法尔之万德也。是此一切诸佛自性常住之功德也。非异生二乘之所测。非十地等觉之所知。故云然非彼常情之所图也。
三从是故下。明知病识药中。自为四。一明应病投药。二明不鉴利钝得失。三明鉴本末因缘。四明观知佛意。
初中。是故者。此则结前之言也。所谓指兼存浅略方便显即事而真实义也。兼存浅略故不舍重障根钝。即事而真故不失利根深智。故云当善识根缘又知法门分齐也。善识根缘者。正鉴根机利钝本末因缘也。又知法门分齐者。能明知利钝所乘法门浅深分齐也。应病譬鉴机根。授药譬授法门。若利根深智授浅近。钝根劣惠与深法。是非应病授药之义也。故云勿使差机也。
二从若着下。明不鉴利钝德失中。又为二。初明于他无益。后明自犯三昧耶。
初中。若著相之人者。执着如情所谓之有相之人不信即事而真甚深无相之空义故。为虽说之。惊疑怖畏还作诽谤弥成不信。故云若著相之人乃至增其不信也。若利根深智等者。不鉴上根上智之人而授浅近法门故。思不顺甚深空义。生怪忽之心。不能得深益。故云若利根乃至于他无益也。
后从又自下。明自犯三昧耶中。应先住瑜伽者。住三平等妙观之时。出此大圆明中现彼本末因缘。故云应先住乃至本末因缘也。当观此问答中者。萨埵问如来答也。所谓佛法离诸相二偈萨埵问也。尔时薄伽梵等八偈如来答也。施权显实之意者。萨埵为显权实体同性相一彻举实疑权。如来通彻于利钝二机为示即事而真即于无相兼于有相。是故若不知此意者不可知即有相而无相。即无相而有相。若不知有相无相同际一如者。于无相无为法成执着。于择地造坛之曼荼罗而成轻慢。依之不得至事理和融三平等地。故云善了知已当观此问答中施权显实之意也。一宗大纲显密差异皆悉有此问答决疑。文约义丰。是故能能不寻习不可也。散入一切诸方便门者。指今择地造坛曼荼罗种种具支众缘也。言且如云五宝者五智法财圆满。如五种苏多揽者。五智之命根不绝。是曼荼罗所缘一一事相一一作业。莫非即事而真妙行降伏四魔之秘术也。故云散入一切乃至不生障难也。
七从经云秘密主下。明洒净香水中。自为四。一明结前生后。二明第二日行事。三明第三日行事。四明第四日行事。
初明结前生后中。又为三。初明牒经。二明正结前句。三明生后句。初牒经。自可见。
二从如下。正明结前句中。如教所说者。指上所说择地择治之中。故经云如是所说处所中随在一地治令坚固也。凡造曼荼罗者总差定造曼荼罗首尾时分。故云指七日内须毕也。又瞿醯经等七日行事说之。可见之。于最初日者。举己过之行事为结前句也。当住大日如来自性者。即如云。先运心思惟毗卢遮那无尽庄严身周遍法界。十方三世一切如来亦复如是。一一无尽庄严身周遍法界(乃至)无有间隙如胡麻中油。当观此身遍至一切众圣前。以清净三业至诚作礼(云云)如是能所共周遍于法界住如来常住自性法身。而以三种三昧耶作加持。然后惊发地神。故云于最初日乃至惊发地神也。如惊发地神。一切加持方便时皆亦如是(云云)严身方便者。供养次第云。阿字遍金色。用作金刚轮。加持于下体。说名瑜伽座(已上明下体布阿字)鍐字素月光。在于露聚中。加持自齐上。是名大悲水(已上明齐轮布●字)囕字初日晖。彤赤在三角。加持本心位。是名智火光(已上明心佉布●字)唅字劫灾焰。黑色在风轮。加持白豪际。说名自在力(已上明豪处布●字)佉字及空点。想成一切色。加持在顶上。故名为大空(已上明顶上布●字)如是以五支字安行者身。而令行者同毗卢遮那身也。故云供养次第云以依是法住即同牟尼尊(云云)。
三从惊发下。明生后中。即用不动尊等者。如供养次第云。复次当辟除。自身所生障。以大慧刀印。圣不动真言。当见同于彼。最胜金刚炎。焚烧一切障。令尽无有余(云云)同疏释云。第八真言相应除障者。兼以不动慧刀印二句者。摄别说中复次当避除乃至悉能普护之(云云)问。以大慧刀印者何印耶答。有二种。一常釼印。二(云云更问)已上初日行事也。是即为明第二日行事。为结前如此释也(云云)。
二从然后下。明第二日行事。又分为五。一明掘中心却过。二明知地分。三明以牛液坚等。四明和粪液涂。五明安五宝。
初中。然后者。然字所押即指昨日。后字所克即指第二日也。掘地如法等者。于前所择治之地。复掘其中心一肘量。如法细治除诸过了。还后填其土也。故云如法择治乃至还复填也。瞿醯云。次当细摄其所掘土。还填其处。打令坚实(云云)苏摩呼云。所掘之处填以净土。于其地上建立精室(云云)。
二从填之下。明知地分。自可见。
三从如是下。明以牛液涂中。润以牛液等者。彼所掘土和以牛液搅合之。打筑而令坚正也。故云润以乃至犹如手掌也。瞿醯云。复次牛尿散洒令润。洒已还打。槌令平正。犹如手掌(云云)问今云液。彼云尿。相违如何。答。共有润泽义。然于梵音存两义欤。尔者无相违也。
四从次用下。明粪液和合涂中。又为四。初举梵音。二约浅略明义。三约深秘明义。四明结归。
初中。瞿摩姨者梵语。此云牛粪。瞿摸怛罗者梵语。此云牛液也。此二种和合涂前所打坚之地也。故云和合涂之。瞿醯云。次牛粪和水。从东北角右旋而涂(云云)问。此云液。彼云水。如何答。准前可思之(云云)。
二约浅略明义中。为顺彼方俗法者。西方俗法以之尤为清净故。佛准据彼风俗说也。若世俗以之为不净。可用净水等欤。
三约深秘释义中。瞿是行义者。瞿是●●二合成也。●是行义。●是根本义也。然入阿字门故诸法无行也。无行是净菩提心体也。净菩提心是诸法根本也。然此菩提本初不生。所谓无根本净菩提心也。今付字体作释耳。故云瞿是乃至无行也。摩是我义者。我有二种。所谓外道凡夫所执名为小我。是即实我实法也。诸佛无上果德名为大我。小我既不可得。岂有大我(云云)夷则乘义者。●是乘义。●是自在义。乘即无乘法界大自在乘也。大自在乘者是即大菩提心也。大菩提心者即是大乘也。故云摩是我义夷则乘义也。何故等者●●●三字次第相释其义自可见(云云)瞿模义同前释者。摩与模字体是同故云尔也。怛罗是如如离尘垢等者。如如者●字义也。离尘垢是●字义也。所言如如者自性清净六大法界也。此六大法界三种世间平等平等故云如如也。然此如如平等六大法界远离烦恼尘垢故云离尘垢也。即是心之实相者指六大法界之体云心。谓六大法界之相云实相。所谓如如离尘垢心之实相也(云云)秘记云。香泥涂拭为尊位(戒也云云)。
四从若行下。明结归。文自可见。
五从凡择下。安五宝中。自为三。一明结前生后句。二明正安五宝等。二明深秘义初结前句。自可见。
二从即穿下。明正安五宝等中。即穿曼荼罗中心者。于前捶坚涂牛粪等之处。为内五宝等。复掘中心深一肘也。故即穿乃至深一肘许用也。瞿醯云。复于中心穿以小坑。持诵五谷及五种宝五种药草。安于坑中。还令平正(云云)成辨诸事真言者。成辨诸事有总别不同。总谓不动通三部故。别者佛部用不动。金刚部用降三世。莲华部用马头也。又以军荼利。三部通用之。
问何故以不动为总。以自余为别耶。答。不动是心王大日如来教令轮故也。自余心数诸尊教令轮故。心王必兼心数故也。随其真言有五大尊之句。可思之问。理可尔。文证出在何处耶答。处处散在不可胜计。且供养仪式品以摄颂别说二门说九种仪式。其中第三结界护身门。第八譬除障者门。第九成辨诸事门。同疏释第三门云。三段中有三门。先列众。次为令心喜故乃至随类而相应。显印真言结界等(云云)同经云。奉献外香花灯明阏伽水。皆如本教说(文)同疏释云。奉献等三句依别本法则。谓供养真言等也(私云五供养印言等也)若无自法依不动去垢(云云)自法者各别加持印言也。若无其各别印言者以不动加之也。又经云。不动以去垢辟除使光显。本法自相加(云云)同疏释云。辟除者碎障也。使光显者。香等上用加持香真言。故言本法自相加(云云)言一切香花等。先以不动而除障。其后为使光显供香时用香印言加持之。供花时用花印言加持之故。名为本法自相加也。又经及护持我身。结诸方界等。或以降三世(云云)疏释云。及护持我身等三句别本自有护身法等。护身等若无别法通用此法。故言或以降三世。及诸相别义也。何以故。香真言与护身真言别故言及也。言护身等自有别法。若无别法者通用此不动法也。故云若无别法通用此法也。故言或以等者举别本护身并别法香花等真言也。又经云。善请如本教。所用印真言。及此普通印。真言王相应。疏云。善请等四句别本自有依法用。若无别法用此通法。故言及此普通印等(云云)言善请等法自依三部用有本法。若不用其别法者可用此三部通用不动印言也。今此经疏文中以不动为通用名普通。以自余云别法云别义。明知成辨诸事真言者指不动真言也。又经云复次当辟除。自身所生障。以大慧刀印。圣不动真言。当见同于彼。最胜金刚焰。焚烧一切障。令尽无有余同疏云。第八段中有四。初复次当辟除乃至令尽无有余。明不动尊印真言德。自身所生障者妄想所生内外障(云云)又经云。或以不动尊。成辨一切事。护身处令净。结诸方界等。不动尊种子心曰。南摩三曼多伐折罗睺悍。次先恭敬礼。后献于阏伽。如经说香等。依法修供养。复以圣不动。加持此众物。结彼慧刀印。普皆遍洒之。是诸香花等。所辨供养具。数以密印洒。复频诵真言。各说本真言。及自所持明。应如是作已。称名而奉献。同疏释云。第九段中有二门。初或以不动尊乃至悍。总表成辨门。二次先恭敬礼乃至摩诃沫履莎词。广明营辨门。初中。不动尊种子心真言门。悍词是行。阿声又是行。点即大空。由住此位。能降一切。为菩提心作大护也。二广明营辨门中。如经说香等者。用种种香花五宝五药五谷。加于所献阏伽水中。数以密印洒之如法。所持阏伽严水中。用不动尊慧刀印。清阏伽水中。所有供养中洒水也。复频诵真言者。洒水时诵不动尊真言也。各说本真言者。香等真言也。及自所持明者。念诵者本尊真言也。称名者香等也(云云)今此经疏文中总别显然也。经云成辨一切事。疏云总表成辨门。疏总表之言偏释经一切之言故也。明知以不动亦为总。以自余为别也。广明营辨门中。以不动真言为总。加持香花等本真言为别也。上件经疏文总别两种分别也。故知今文用成辨诸事乃至皆如供养法中说者。指上来所引文也问。若然者其印明如何答。经说二种印相。初说慈救咒釼印已。而云所余诸事业随类而相应。言去垢辟除结界护身一切事业等随其类而用之也。故知此印言名为成辨诸事印言。二说心印并一字明。初云成辨一切事。后云加持此众物。是亦成辨诸事名义分别也问。两种印明何殊堪所用耶答。随事依物所用不同也。先印言摧灭内外种种障难。后印言使菩提心坚固不动故。各所望不定也。已上成辨诸事真言料简大概了。已下一切法事所用方便加持须准知之(云云)凡内五宝时等者。内犹入也容也。即应如前者指前惊发地神时运心作礼等。故云敬礼十方诸佛也。而请白言等者。如是运心作礼了。对彼周遍法界重重帝网无尽庄严胡麻诸佛。以重重无尽周遍法界三业而请白一一海会圣众也。我者阿阇梨自称也。明日者指第三日也。当作请法者。第三日已去定白檀曼荼罗可作召请也。
三从若深下。明深秘义中。安立菩提心中五智之宝者。于行者自性清净大菩提心中。安立五智金刚宝玉。所谓金刚即宝光。莲华即羯磨。如如同一体。即之身五佛是也(更问)已上五宝密释也。能起五种善萠者五点具足是也。如云自心发菩提即心具万行见心正等觉证心大涅槃发起心方便严净心佛国(更问)
已上五谷秘释也。灭除五种过患者。以舍无量心之药灭除前五识之过患。以喜无量心之药灭除第六意识之过患。以悲无量心之药灭除第七识之过患。以慈无量心之药灭除第八识之过患。以平等法界之药灭除第九识之过患。故云灭除五种过患也。已上五药秘释也。
三从如是下。明第三日行事中。自为四。初明结前生后句。二明置瓶作法。三明日日加持。四明准定曼荼初结前生后句。自可见。
二从应下。明置瓶作法中。应取欲灌顶瓶者。今造坛所用瓶总有百余。其中用五瓶为灌顶瓶。故云应取欲灌顶瓶也。瞿醯云。其欲灌瓶置五谷等物。及善花枝。置少许水(云云)贮以净水等者。贮犹盛也。入也。余分自可见。
三从自下明日日加持中。置瓶者。置灌顶瓶于埋宝处。以后日日三时以不动印言加持也。必先作此加持。然后作自余事业也。故云自第三日乃至作余事业也。瞿醯云。日三时持诵其瓶。应用彼瓶持诵灌顶(云云)。
四从从此下。明准定曼荼罗中。从此第三日以去者。从第三日置瓶以来也。渐当准定者。先相计曼荼罗大小广狭。以白檀点记之。准定其方角及初二三四等次位也。故云从此第三日乃至点记之也。若阿阇梨不能具记持者。言以白檀点记之。犹不分明者。或画其尊形。或画种子字等。使一一方角次位分明也。故云若阿阇梨乃至洒净竟也。
四从第四下。明第四日行事中。自为二。初明加持遍数。后明加持真言。
初中。至第四日暮者。指第四日之日没分也。故瞿醯云。于日没时用洒其处(云云)次用香水真言者。次左真言是也。加持香水者。非彼瓶水。别器在之。所谓洒水器是也。
二明加持真言中。亦为二。初举彼真言。后释彼字义初真言。自可见。
后从初句下。释彼字义中。自有七。一释初句。二释第二句。三释第三句。四释第四句。五释第五句。六释第六句。七释末后句。
初从初句中。释初句中。亦为五。一普归命三字举能归心。二诸佛两言出所归境。三明能所细释。四出初句功能。五明普被一切。
初中。普者普遍法界义。运心于三世十方。无所不至如前运心作礼故。初举能归心。归命者。夫一切众生贪着财宝。轮回六趣彾跰四生。然其财宝有三种。所谓身命财是也。其中最重者命根。次重身根。最轻财宝也。最轻财宝犹难舍。何况于身体乎。自体尤难舍。何况于命根乎。舍如此难舍之命根。以普归十方三世不可说不可说不可说展转展转展转自法界他法界一切如来。然此因缘所生命根从本已来遍周法界常住不变。故与诸佛如来金刚不坏寿命一体平等。名为归命也。以此一体平等为诸佛三昧耶故。功能中云。欲令此诸世尊不越本誓故同共加持而作证明也。
二明诸佛两言出所归境中。所言诸佛者。指十方三世五佛。如理趣释云(云云)问。若然者何唯归佛宝不归法僧耶。答。归佛境时自归法僧也问。何故尔耶答。密教所说。一法摄一切法。一切法摄一法。一字摄一切字。一切字摄一字。卷舒自在不可思议也。况一一名言者是法宝义也。此一一诸佛理智和合是僧宝义也。复次一切诸法以名句文身成义。名句是佛宝。文是法义也身是僧义也。复次一切诸佛同体三宝本来成就。故归诸佛时自归三宝也(云云)。
三从如下。明能所细释中。如毗卢遮那三身等者。变化等流合论名曰应身也。四身三身是只开合之异耳。然此三身周遍法界无有间隙。譬如麻油犹似空光。如大日如来。一切十方如来亦尔也。故云如毗卢遮那乃至亦复如是也。已上细释诸佛两言也。所归境已遍法界。能归心亦尔也。故云今皆以普遍一切归命也。已上细释普归命三字也。第四第五自可见故。委悉不记之(云云)。
二从第二下。释第二句中。自为二。初释字义。后释句义。
初中。以最初阿字者。所谓●●●之初阿字也。为真言之体者。今此真言以此阿字为体。以下诸字明此字具德庄严也。故云为真言之体乃至皆为庄严此字故。非但此真言以此字而为体。十佛刹微尘数不可说不可说海会圣众所说一切真言皆然。以此字为体。如一切真言者。他受用应化所说一切契经。乃至世间治生产业。皆悉以此字为体。何以故。开口最初之音自●字也。下笔最初之点亦阿字之点也。况诸字自具阿响。故第七卷云。阿字是一切法教之本。凡最初开口之音皆有阿者。若离阿声则无一切言说。故为众声之母(文)又云。闻一切语言时即是闻阿声。如是见一切法生时即是见本不生际。若见本不生际者即是如实知自心。如实知自心者即是一切智智。故毗卢遮那唯以此一字为真言也(文)又第六卷云。此阿字门为一切真言之王(云云)明知此宗是一切诸法根元净菩提心本极也。故云以此字门即是菩提心本源也。此事最秘也(更问)今所造大悲胎藏等者。今此择地造坛等本意择治此行者本来●字本不生之心地。为令无垢平正也。故此真言以此●字为体。以此字加持洒净故。今所造曼荼罗全体是法界大悲胎藏生曼荼罗王也。故云今所造乃至令离诸垢秽故也。若论外境亦如是等者。内证真实境界如此。若寄外境时世间森罗万法亦金刚轮大地所持。若非金刚轮际者全无其所依也。今此大悲胎藏生曼荼罗亦如是。非●字本不生心地全无所依也。故云若论外境亦如是所持金刚心地也。是故余字等者。言于此字有无量无边义门故。为使此无量义门之显了故说诸字门也。故云是故余字皆为成此字门也。余文自可见。次有底字正体是多字门者。于●字加●点故。其字体如如不可得●字门也。以带三昧声者指●点。是根本不可得义也。所谓以如如法界为诸法根本。此根本入阿字门故即无根本也。无根本即是净菩提心。故云次有底字乃至净菩提心。已上释底字义了。净菩提心于一切法等者释●字义。●字是莲华部之心真言故名莲华三昧也。住是三昧者释迷字义也。故次明者次上●字如如法界说テ●字之三昧●之大空。使彼如如法界体定慧均等也。故云故次明乃至均等也。具三昧声者。迷字傍角点也。如诸大乘经论等者。经谓指大品等诸大乘经。论谓指大论等诸大乘论等也。四悉檀者。悉檀此云遍施。一世界悉檀。说诸法隔异之相。二为人悉檀。使人生诸善为义。三对治悉檀。使人断诸恶为义。四第一义悉檀。使人证入理为义。今若以此四悉檀义释阿字门者。于阿字有无量句义世界义也。以阿字为净菩提心种子是为人义也。以阿字本不生故诸过失殄灭是对治义也。以阿字本不生故证入诸法本原是第一义谛也。故第七卷释入佛三昧明云。最初阿字以本不生义故即有息灾用(私云当第一义)以本不生故一切功德具足无缺即有增长用(私云当为人义)以本不生故无量过失殄灭无余即有降伏用(私云当对治义)如是本不生中元所有功即能成辨一切诸事(私云当世界义)已上约四悉檀作阿字释大略尔也。若约四不生等者。从自不生以阿字本不生故。从他不生以●字本不生故。从共不生以阿字二性本不生故。从无因不生以阿字本不生之生故。复次非有阿字本不生故。非无阿字本不生之生故。非亦有亦空以二性本不生故。非非有非空以本不生之万德故。如此或约二谛三谛。或约五蕴六度七觉八正九识十地等众多法门广应说。故云等也。例如大品等中约众多法门说般若大空三昧也。种种因缘譬喻者。以自身本来阿字本不生为因。以已成如来阿字本不生为缘。感应道交而成不思议之缘起。虽然于此不思议之缘起不生一念之着想。何以故阿字本不生之缘起故。譬如幻梦阳焰芭蕉泡沫镜像水月。犹如旋火轮空谷响乾闼婆城等。以如此十喻可释阿字本不生义。故云以种种乃至不可具论也。
二从复次下。明句义中。又为二。初明结前生后句。二正释句义初结前生后句。自可见。
二从若句等下。正释句义中。无等无对等者。阿是无义。钵罗底是对义。三迷是等义也。以上阿被下二句故云无等无对义也。伦匹者。伦犹与也等也。匹又比也类也。所谓无与等义。无比类物也。何故如此等者。此曼荼罗王所以无伦匹者。如上来所说字门。以具足圆满无量无边不可思议义理故也。故云何故如此乃至所说义故也。
三从第三下。释第三句义中。自为四。初明表。二明句义。三明字义。四明三平等初表。自可见。
二从虚空下。释句义中。虚空等者。伽伽那此云虚空。三迷此云等。故云虚空等也。余文自可见。
三从复次下。释字义中。那是大空等者。●等五字是大空点故也。自余文可见。
四从以我下。明三平等中。以我心地者指阿阇梨自心地。与此大空者。指●字大空。自心与大空平等故。弟子心地并所造曼荼罗地亦平等如此。我心地弟子心地道场地平等无二者等虚空之大空也。故云以我心地乃至等虚空也(云云)。
四从第四下。释第四句中。又为三。初明表。二释句义。三释字义。初表。自可见。
二从等下。释句义中。等随者。●●●云等。●●●云随。上下合论故云等随也。余文自可见。
三从复次下。释字义中。●者大空三昧者。字体●字故云大空。下有●字点故云三昧也。而能如其心量等者。随所被之机缘心量广狭。无到而到不来而来。应现无方。故云如来住此乃至故云等随也。
五从第五下。释第五句中。自为二。初明表。二释句义初表。自可见。
二释句义中。本性净者。●●●此云本性。●●●此云净也。还转释阿字净菩提心者。今此本性净者最初●字净菩提心本初不生之性净本心义。故云还转释也。余文自可见(云云)。
六从次明下。释第六句中。自为三。初明结前生后句。二正明释句义。三明次第转释初结前生后句。自可见。
二从云净下。释句义中。净除法界者。●●云法。●●云界。●●●●云净除。前后相连云净除法界也。如来亦尔。以性净之戒香者。以性净圆明三转而释香水。所以性净为戒香。以圆明为悲水。然后又以香水义转释净除法界义也。故云以性净之戒香乃至皆净除故也。亦当以诸字门者。以字义可说之故云尔也。
三从复次下。明次第转释中。又为三。初举六种转释平等义。二举譬显阿字德。三明虚空不及初文。自可见。
二从如等下。举譬显阿字德中。如虚空无染等者。虚空有三种德。所谓无染者清净德。无变者不坏德。无动者常住德也。如虚空离一切相者。释含藏事业义也。余文自可见。
三从非彼下。明虚空不及。文自可见。
七从末下。释末后句中。莎诃是惊觉义者。出莎诃含五种义。所谓究竟义圆满义惊觉义成就义散去义也。然今举惊觉一义摄自余四义故。今释文中其义在之。遍净无尽众生界者是散去义也。言净除一切众生妄想戏论名为散去义也。复次圣众作同一本誓之加持了所作已辨故云散去义也。则当如其所愿皆充满之者究竟义圆满义也。具足严净者成就义。故知惊觉一义摄在于余义也。以下诸真言者。从此已下诸真言皆以可效之。但随佛菩萨诸天等之类。其义少别异也。故云其义大同。故知归命莎诃义。以此真言释。可通知一部始终真言之踏冠也(云云)。
八从当用下。明白檀曼荼罗位中。自为六。一明九位方角。二明举六位摄余。三明诸尊观想。四明自加持观。五明受持地法。六明香花供养。
初中。自为二。初明圆坛分量。二明九位图位。
初中。当用白檀等者。于经文有烂脱。任疏文可见知。于此当用白檀之上可引牒经之白檀等二句也。自余文可见。
二从最下明九尊图位者。此是疏烂脱也。
二从经云下。举六位摄余中。以五佛当共置一坛者。大日一位摄余四尊位也。即是诸佛菩萨等者。出第二遍知院。总有三位。其中一切佛位。其右佛母虚空眼位也。其左一切菩萨位也。故中佛位与左诸菩萨位也。故云诸佛菩萨也。亦分为二位者。一切佛位分为二分。所谓诸佛位与一切菩萨位是也。第三彼同等者。虚空眼位也。彼者指大日如来。同等者。此佛母般若与彼如来之无等同等。故云彼同等即是乃至故云彼同等也。则降三世可知者。与不动相对可有其位故云尔也。此即皆是等者。今此二明王者共是成辨诸事持明王也。故随行者心。随一可用之也。但上以不动为通。以余为别者。是约大途云尔也。故今经云或用降三世。或字所克可思之(云云)当知举此六位者。所谓一大日位。二一切佛位。三虚空眼位。四莲华手位。五金刚手位。六不动位也。问何举于此六位摄诸位耶。答。大日位摄四佛故。一切圣众此五方佛所摄也。故云以五佛当共置一坛也。一切佛位摄一切菩萨位。故云即是诸佛菩萨亦分二位也。不动位摄降三世位。故云则降三世可知也。复次今此曼荼罗次位虽多。不出三部故。毗卢遮那位摄一切佛部圣众。莲华手位摄一切莲华部诸尊。金刚手位摄一切金刚部诸位也。复次或一位摄一切位。一切位摄一位故。一位即一切位。一切位即一位。卷舒自在广略无碍。重重不可思议也。不可具记。故经举要句云想念置其下也。谓一一诸位下想置一切位也(云云)。
三从然后下。明诸尊观想中。自为二。一明方位尊形观。二明转字法。
初中。亦二。初明中台。二明八叶。
初中。亦为三。一明结前生后句。二明观所居宫殿。三明观能居如来初结前生后句。自可见。
二从观下。明所居宫殿中。观作宝莲华台等者。始从●字终至彼。如法可观想也。故云观作宝莲华台宝王宫殿也(最秘更问)。
三从于中下。明能居如来中。自为二。初约浅略释义。二约深秘明义。
初中。于中敷座等者。于彼中观八叶白莲华台。其上观阿字。转此字作大日如来也。故云于中敷座乃至如来也。如菩萨像者。非螺发形。有头冠。故云菩萨乃至冠形通身放种种色光等者。其色五色交色重重无尽故云种种色光也。被绢谷衣者。似常绢谷故。且云尔也所以然者。常绢谷有铢两此是不可有铢两也。此是首陀会天等者。于色界天降伏魔醯首罗成最正觉故示同彼天形色。故且云尔也。实不可其形一定。示同无尽无余众生界时有无量无边形色。故经云。毗卢遮那如来加持故奋迅示现身无尽庄严藏。疏云种种随类之形等也。彼界诸圣天众等者。圣者异生同居故云圣天众。然其衣服自细轻微妙无铢两故云无有铢两也。其本体端严清净。以外饰不庄严其形色。故云本贤乃至外饰也。十善有漏功德力用尚尔。何况毕竟无漏清净形色岂可假外饰乎。故云世尊备同其像也。
二从若作下。明深秘中。如来妙严乃至不以外宝为饰等者。本质严净等秘释也。乃至十住等者。被绢谷衣等秘释也。就中乃至者。上从等觉十地。下至十住。故云乃至十住也。彼住行向地诸菩萨承佛威神力虽得见加持身。而不得见自性法身常寂之体。譬如隔罗谷故。如来着绢谷衣意在之。所谓如来本质即是常寂之体也。障此常寂之体而不令知见是细细妄执。所谓佛果一障是也。故大论第六云。问曰。如法身菩萨则与佛无异。何以名为菩萨。何以礼佛听法。若与佛异云何有无量清净智。答曰。是菩萨虽为法身无老病死。与佛少异。譬如月四日。众生生疑。若满若不满。菩萨亦如是。虽作佛能说法然未实成佛。佛如十五日满足无碍。譬如一灯能除诸暗得有所作更有大灯倍复明了。佛及菩萨断诸结使。亦复如是(文)故云乃至十住诸菩萨乃至故以为况也。阎浮檀金等者。如上阎浮檀金紫磨金色等秘释也。阎浮檀金者。大论第三十五云如阎浮提者。阎浮树名。其林茂盛。林有河底有金沙。名阎浮檀金(文)然此金不待百练之功而自明净。故云自然性净色也。自然性净者所谓自性净也。自性者名本有决定。故大论云。自性者名本有决定实事(文)又云。性名不相待不相因。常应独有(云云)又最深明者。非但自然性净。又胜真金最深净清明也。故次下释开敷佛身色云。此是世间上妙之金。若比阎浮檀金则色浅而稍浊。不得如彼自然镜彻清明(云云)故云又最深明也。余文可见(云云)。
二从次于下。明八叶中。自为四。初明正方位。二明四维菩萨位。三明一切佛位。四明诸尊像位。
初中。又为四。一明东方。二明南方。三明北方。四明西方。
初中。次于四方八叶之上者。四维是四方所摄故云尔也。如朝日等者。赤自相交色也。所谓白是本有大菩提心之体。赤是修生显德大智三昧也。故修性不二名曰发菩提心。故云如朝日乃至是发菩提心义也。譬如军将统御大众等者。言大将军举其幡时。其部类眷属见其幢标帜已。随大将幡足集会于一处也。故云譬如军将乃至要得幢旗也。集于一处之后。部类虽分分。皆悉通其密号。故云部分音一。音一者音符也。是即同一密号意也。然后离合进退同心与力殄国敌流其高名也。故云能破敌国成大功名也。合譬可见(云云)。
二从南下。明南方中。娑罗树王等者。释如上。普放光明等者。是即●字智光也。故举其字云如住离垢三昧之标相也。始自菩提心种子者。指东方发菩提心门也。长养等者指南方自体也。此是世间上妙等者。判中台与南方之同异也。其文自可见(云云)。
三从次于下。明北方中。观不动佛等者。是即以义立名非本名。故云非其本名也。其义自可见(云云)非如二乘永寂等者。佛所证大涅槃具足众德。不动本际惊悟众德故。不动心际故名不动佛。惊悟众生故名鼓音佛也。故不同二乘所证沈空尽灭之小涅槃。故云尔也。
四从次于等下。明西方中。此是如来方便智者。此智是上冥下契故名曰妙观察智。故云方便智也。此二佛者西北二佛也。诸佛例如是者。如此二佛。一切诸佛皆通如此故也。余文自可见(云云)
问今经疏文何故不列东南西北。而列东南北西耶答四方次第依物随时所望不定。所谓五点门时列东南西北中。或列中东南西北。五字门时列中西南东北。故秘记列五如来云。宝胜如来(南方宝胜佛)妙色身如来(东方阿閦佛)甘露王如来(西方无量寿)广博身如来(中央毗卢遮那佛)离怖畏如来(北方释迦牟尼佛)此列南东西中北。秘记即其布列次第问答决疑成其义。如此依时所望不同也。
问。若从时所望不定者。今所列次第有何意耶答。中台是本有大菩提心也。依此●字本心发菩提心故曰因。次东方依本有大菩提心发归命之心修行故曰行亦因也。故云宝幢是发菩提心义。如来万行亦复如是(文)次南方依东方归命修行成南方万德开敷正觉。故云始自菩提心种子(中央)长养大悲万行(东方)今成遍觉万德开敷(南方)也。次北方依南方成正觉。自证已极满所作已辨证大般涅槃也。次西方者虽证此大般涅槃。以妙观察智力用故大悲方便慈济无量众生故云仁者。以大智方便降伏四魔三障故云胜者也。以如此大智大悲约大日如来常住惠命故云无量寿也(云云)。
二从花台下。明四维菩萨位中。有四菩提者。普文观弥是则四维四菩提也。如下文说者。指示下图位曼荼罗并秘密曼荼罗等位也。
三从其一下。明一切佛位中。但观一佛者。所谓遍知院是也。
四从余各下。明诸尊像位中。余者除中台遍知院。自余六位也。各依经中等者。今经既说六位分明也。故任经像位次第。其位置其种子。转其种子成其身也。故云各依经中乃至明了也。
妙印钞卷第二十六
(御本云)元德二年(庚午)十一月十五日加点了。沙门阿寂(六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