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妙印钞卷第六十九

  沙门阿寂纪

释阿阇梨真实智品第十六(经第五终疏第十七中)

  将释当品。即开为四。一宣大意。二释品题。三明来意。四明入文判释(矣)。
  初宣大意者。依金刚手之二问。如来说秘有之相最秘之相智之中大智心之中大心。所谓本有六大云秘有。本有三密云最秘。本有四曼云相。复次缘起万德云秘有。本有曼荼云最秘。本有缘起毕竟无相云相也。故经云譬秘中最秘。疏云秘有之相最秘之相也。是即此品大意也。
  二释品题者。阿阇梨如上记。真实者。自性清净内证真实之干栗驮心也。故疏云此中真言心者此心梵音汗栗驮之心即是真实心也。此品中说此心而为阿阇梨真实之体性。故云真实也。次智者●字所生之智也。所谓本有妙境妙智也。故疏云真言智者智之中智无上无过也。从心真言所生智此最为大。一切心真言者所谓阿字门也。以是义故名为阿阇梨真实智品也(云云)。
  三宣来意者。上来诸品中虽说阿阇梨弟子众德之相。方圆三角半月等坛。及三月持诵六月念诵等众多自利利他之行相。未说阿阇梨真实智体。然今将说之。故云上虽广说阿阇梨弟子之相。及方便作曼荼罗度弟子等。然是中阿阇梨真实之相犹未广说。今者金刚手为满足其义味故。今更次复问(云云)故次上品而此品来也(云云)。
  四从尔时下。明入文判释中。自二。一明金刚手发问。二明如来答问。
  初中。又二。一明长行。二明偈颂。
  初中。又二。一明牒经。二明随释。
  初中。尔时乃至真言之心者。经之尔时持金刚者乃至真言之心文。未会引之也。
  二从上虽下。明随释中。上虽广说乃至度弟子等者。结前句也。然是中阿阇梨乃至今更次复问者。生后句也。其义自可见。
  二从云何下。明偈颂中。又二。一明问云何为真言心。二明云何解了名阿阇梨。
  初中。又二。一明牒经。二明随释。
  初中。云何乃至之心者。经之云何乃至语心二句。未会引之也。
  二从又复下。明随释中。又复此中真言心者。指一切真言之心之文也。即是真实者。指自性清净不二真实心也。前品问答皆偈颂也。今此问答复偈颂也。故云从前以来乃至今品亦是偈也。
  二从为持下。明云何解了名阿阇梨中。又二。一明牒经。二明随释。
  初中。为持何法乃至而得阿阇梨名者。经之云何而解了说名阿阇梨之文。未会引之也。
  二从又诵持下。明随释中。又诵持何等心真言等者。言又者对上之问故云尔也。以持诵何等秘密心真言故。而得阿阇梨名耶而问也。
  二从尾扶下。明如来答问中。又二。一明答云何为真言心问。二明答云何解了名阿阇梨问。
  初中。又二。一明佛叹金刚手。二明正答真言心。
  初中。又二。一明举能叹法王。二明举所叹萨埵。
  初中。又二。一明牒经。二明随释。
  初中。挍牒可云。尔时乃至卢遮那(云云)。
  二从尾扶下。明随释中。尾扶是佛之别号者。言梵本云尾扶毗卢遮那。然尾扶是法王义也。是即佛之别名也。虽然如梵本言尾扶者。其不言便。若又取汉语法王者偈颂不调。故以义故。经家译尾扶而为大也。故云尾扶是佛之别号乃至用此音说也。
  二从次云下。明所叹金刚手中。又二。一明殷叹萨埵。二明叹金刚手所由。
  初中。又二。一明牒经。二明随释。
  初中。次云佛子善哉善哉大有情者等者。经之殷喻金刚手善哉摩诃萨二句。未会引之也。
  二从佛叹下。明随释中。佛叹金刚手也等者。其义自可见(云云)。
  二从欲令下。明佛叹金刚手所由中。又二。一明牒经。二明随释。
  初中。欲令彼大乃至说言者。经之令彼心欢喜复告如是言文。未会引之也。
  二从次佛以金下。明随释中。次佛以金刚手等者。言所以如来赞叹金刚手者。萨埵能觉诸佛内证而能建立众生善根。又知欲大众闻之法而问之故。叹之令大众欢喜也。故云次佛以金刚手能建立乃至故令欢喜也二从次答下。明正答真言心中。又二。一明诫令诫听。二明阿字为真言心。
  初中。又三。一明诫听秘中之秘。二明诫听真言智。三明听许诫听。
  初中。又二。一明牒经。二明随释。
  初中。次答言者。结前生后句也。秘密中最者等者。经之解秘中最秘一句。未会引之也。
  二从谓随下。明随释中。谓随问答之也者。言金刚手问而言云何为一切真言实语心。然言实语心者奉问上来未说真言真实诚谛实语之心也。如来照知金刚手问秘中之最秘。而说秘中之最秘。故云谓随问答之也。秘有之相最秘之相者。谓于彼本有大悲胎藏莲华三昧之中。四重法界诸尊之各各字印形像色相庄严宛然具足。虽然凡夫如实不知故自隐秘。诸佛如实照知故最秘藏。故云秘有之相最秘之相也。复次本有之五大云秘有。本有之五智云最秘。如此五智五大人法宛然故云之相也。复次空即是色云秘有。色即是空云最秘。复次六大云秘有。三密云最秘。四曼云之相。复次缘起云秘有。本有云最秘。本有缘起毕竟无相云之相。以如是义故云秘有之相最秘之相也。
  二从真言智下。明诫听真言智中。又二。一明牒经。二明随释。
  初中。真言智者等者。经之真言智大心一句。略引之也。
  二从谓智下。明随释中。谓智中之智者。觉了如上之秘有之相最秘之相自证自然大智。故云谓智中之智无上无过也。
  三从今我下。明听许诫听中。又二。一明牒经。二明随释。
  初中。今我将说乃至谛听也者。经之今为汝宣说一心应谛听之文。未会引之也。
  二从从一切心下。明随释中。从一切真言所生智者。从本初不生真言心而生不二大智也。所谓指阿字为真言心。如悉地出现品所说。此智超越四智所量之境。不来不去不可思议广大无量也。故云最为大也。如来将说如是甚深不可思议大智之法故。殷勤诫听也。故云从一切心真言所生智乃至是故诫令谛听也。
  三从所谓一切下。明阿字名为真言心中。又二。一明牒经。二明随释。
  初中。挍牒可云。所谓阿字者乃至能生巧智慧(云云)。
  二从所谓一切下。明随释中。又四。一明一切言音从阿出。二明阿有内外声。三明阿字为无量义处。四曰明离戏论生巧智。
  初中。又二。一明牒经。二明随释。
  初中。所谓一切心者。经之所谓●字一切真言心二句。未会引之也。
  二从即下。明随释中。以一切言音等者。其义如具缘品记之。
  二从上文下。明阿有内外声中。上文者指具缘品也。虽云离阿声者。无外声故云尔也。虽然俄惹拏那么之声而欲出时于喉中必有阿声。是即一切诸法自性自然而本初不生义。如此了知者即离一切因果自他等之相。证得常住之妙体也。故云上文俄惹乃至即得常住不生也。
  三从此心真言下。明阿字为无量义处中。此心真言者即阿字也。即是无量义处者。取要言之。世出世间一切诸法皆悉从此而生。故云此心真言乃至世出世间之法也。
  四从离一下。明离戏论生巧智中。又二。一明别牒。二明随释。
  初中。离一切乃至智生者。经之一切戏论息能生巧智慧二句。未会别牒也。
  二从即此下。明随释中。即此智者。今戏论尽处而生智也。即是奢摩他者定也。毗钵舍那者智也。所谓定惠均等之智也。故云即是乃至之智也。以定惠具足智故。遍缘起本有一切诸法。无法不照无事不作。故云从此智乃至遍一切处也。所谓一切智智是也。故云巧妙智乃至别名也。
  二从何等下。明答云何解了名阿阇梨问中。又二。一明●字为一切种子。二明说布字果实。
  初中。又二。一明征问。二明征答。
  初中。又二。一明牒经。二明随释。
  初中。何等乃至是一切真言心者。经之秘密主何等一切真语心二句文。未会引之也。
  二从一切下。明随释中。一切真言心者。次上一句别牒也。佛又自征问彼而答也者。无有能发问者故佛自征问也。
  二从佛两下。明征答中。又二。一明牒经。二明随释。
  初中。佛两足尊乃至一切遍授者。经之佛两足尊说乃至依法皆遍授一偈半文。未会引之也。
  二从佛两足下。明随释中。又五。一明从一生多。二明同●故一切皆真言。三明●字遍一切支分。四明根本增加不相离。五明●遍情非情生功德。
  初中。又二。一明别牒。二明随释。
  初中。佛两足尊说阿字名种子者。经之初二句别牒也。
  二从然此下。明随释中。如世间一种子能生多果者。举世间草木等种子。从一生多展转无量。况●字一种子能生无量无边不可思议世间出世间果实也。故云然此阿字即同种子。如世间一种子能生乃至无量不可说也。然见子识果者。犹如见莲华之子识莲华之果实。见樱梅之子识樱梅之花果。今此阿字亦如是。见此阿字种子而了知一切法界自性清净智业之无尽万德之果实。故云然见子识果乃至从之而生也。
  二从是故下。明同●故一切皆真言中。又二。一明别牒。二明随释。
  初中。是故一切如是者。经之故一切如是一句。未会别牒也。
  二从谓下。明随释中谓皆同阿字等者。言诸字皆从●字而生。还同●字故。一切字皆悉真实真言而不异●字真言也。故云谓皆同阿字皆是诸真言也。
  三从及安下。明●遍一切支分中。又二。一明牒经。二明随释。
  初中。及安住支分者。经之安住诸支分一句。未会别牒也。
  二从次劝下。明随释中。自八。一明劝行人布支分。二明虽加诸字●在中。三明虽遍支分●为心。四明心身不相离五明依布字同佛。六明无阿即字不成。七明相应义。八明依法遍授(矣)。
  初中。次劝行者等者。言次上句明从●字种子出生无量无边世出世果实已。次句言故一切如是安住诸支分者。是即举●字功德而劝喻行者也。故未会云是故一切如是及安住支分也(云云)故云次劝行者乃至谓布在心上也。
  二从谓虽下。明虽加诸字●字在中中。谓虽加诸字亦有阿字等者。言此●虽加诸字。此●字必有诸字中。故云谓虽加诸字亦有阿字在中也(云云)。
  三从又遍下。明虽遍支分●为心中。又遍于等者。言又布行者支分之时。阿字而为心。喻如人有心而能遍支分。当知此●字遍住支分时者。又此●字为心也。故云又遍于支分乃至亦遍一切支分也。
  四从布诸下。明心身不相离中。布诸支分者等者。言●字遍一切支分故支分即●字也。此●字者即行者自心也。行者自心者即五智也。即摄一切身分者即五大也。故或云自心。或云●。或云身。或云支分。随义虽似别异。只是色心平等六大法界遍入一切处之义也。故云布诸支分者支分即是乃至故互文也(云云)。
  五从若布下。明依布字同佛中。若布此者即同诸佛者。言今以此●字布行者一切身分故。同●字。其身分悉不生也。以不生故其身如金刚。同诸佛如来正遍知也。故云若布此者即同诸佛乃至此字之理性者即是此心本不生之义也。
  六从梵云下。明无阿即字不成中。然之一言者有上即是此心之上。是即押上之言也。梵云阿伽罗者。遍一切义也。言此●字遍一切字。是故若无阿者一切字更不成。故云阿伽罗阿字乃至要有阿字也。若字无头者。一切诸字最初之点是阿字也。故若无最初之点者是即死字也。故不成字也。然对文中●●●等之字虽无头。●字引声中有阿故成字。但真言中此字下加生摩他而成字也。故云若字乃至为头也。其义如第一记之。此阿字者等者。言此●字遍一切诸法内外性相。犹如人身分即心遍。故云此阿字者如人身分及内心此阿一切遍也是身支分也。
  七从相应下。明释相应义中。又二。一明别牒。二明随释。
  初中。相应者等者。经之如相应布己一句。略引之也。
  二从梵音下。明随释中。梵音瑜祇即阿字义者。言瑜祇是相应义也。然言即●字义者。●字不生义无不贯通一切诸法。是即相应义也。故云相应者梵音乃至即瑜祇之义也。
  八从依法下。明依法遍授中。依法者别牒经之依法之二字也。如理是布一切处者。言依法者。依先生无相之法。如自性清净之理。此●字布一切处也。所谓一切处一切身支分。以无非●字本不生之体故云尔也。遍谓遍布者。身上中下一切支分无非此●字故云尔也。虽未能遍布一切诸字者。一切诸字皆是●字所生也。故一切诸字以●字而为初首。即是阿字遍布一切诸字也。故云虽未能遍布乃至遍布一切诸字也。然此阿字能说等者。言●字能生世间言说。依此言说复得悟出世之理。是故言说不离●字。●字复不离言说也。故云然此阿字能说一切世间语言乃至得悟阿字门也。又以此心者。指●字云尔也。即是遍于一切身分者。以布此字故一切支分皆悉成就众德。故云即是遍于一切乃至即是依法如理遍布诸支分也。是故遍一切字者。且如●●●三字。是三部也。●字且置不论之。如●字者。声中有●字。是即此●字遍●字而遍满莲华部中。如●字者。又声中有●字。是即此●字遍●字而遍满金刚部中。如三部布字者。十二真言王布字及百光遍照等。皆悉此●字遍一一字中。而遍满上中下一一支分。是即依法如理遍布诸支分之义也。故云是故遍一切字亦遍一切身之内外也。是即诸字与●字相和合是不相离之义也。故云故今遍应理乃至即是和合也。
  四从然字者下。明根本增加不相离中。又二。一明牒经。二明随释。
  初中。交牒可云。由彼本初字乃至支体由是生(云云)。
  二从然字下。明随释中。又五。一明举二梵语分男女声。二明无●字●等不生。三明根本增加不一不异。四明迦等诸字定惠具足。五明字声相和成一切法。
  初中。然字者。指经之本初字并增加字也。然汉语无简别只云字。梵语于此字有二音之别。所谓阿刹罗及哩比鞞也。阿刹罗是根本字也。哩比鞞是增加字也。故云然字者梵有二音乃至是增加字也。根本者等者。所谓根本者●●二字是也。增加者伊等八字加●●●●四字。故云次从伊伊乃至乌奥凡十二字也。如此十二字皆是增加女声也。其根本男声是即定惠平等而遍一切处之义也。故云是从生增加之字乃至其根本字遍一切处。即哩比字加于阿字也(云云)。
  二从然迦下。明无●字●等不生中。然迦字等者。言开口即有●。不开口即无●故。欲生诸字先有●。此●不成即诸字不成。譬如人无命根支分皆死。故云然迦字等若口无阿字之声。乃至亦因阿字言发起也。假令迦字若无●等者。言若欲成●字之时。若无●字者。只于咽喉中作迫迮缩声。全生迦字而不成也。短谓迫也。裓谓缩也。所谓于喉中而迫缩迦字不成也。如●字者。一切诸字亦尔也。故云假令迦字若无●乃至他效之也(云云)。
  三从次诸下。明根本增加不一不异中。次诸增加亦有等者。言增加之字亦遍根本●字而不异。故云次诸增加乃至不相异也。皆以根本字体者。●等诸字各各有本体而成自体。是即不一也。以是义故根本增加不一故。诸字字相宛然不误不异故。皆共入本初不生而不可得也。犹如等者。喻意自可见(云云)故云皆以根本字体有本乃至更相依持能遍内外也。
  四从非但下。明迦等诸字定惠具足中。非但●字等者。言非但●字定惠具足遍一切诸法而已。迦等三十五字皆是定惠具足而遍一切诸法也。故云非但阿字乃至亦遍一切处也。何以故等者。释其所由也。此等皆是根本音者。三十五字皆是根本字母。故云此等皆是根本音也。其根本音即同于阿字等者。如于●字有从生增加。而于迦等诸字亦有从生增加。所谓●●●●●●●●是。从生即女声也。上有画是增加。是定也。字体即惠也。如此定惠具足遍一切诸法。故云其根本音即同于阿字乃至种子亦遍于滋生也(云云)。
  五从又此下。明字声相和成一切法中。又此阿等之字者。指摩多对文等一切诸字也。从字有声者。依有阿字。乃至诃字生故。而有阿声乃至诃声生。故云从字有声乃至不得离此字也。依字而有声。依声而有生于支分。所谓世出世一切时方上中等诸法是也。故云从字表而得有声生乃至方可领解也。然从阿生一切语言之声者。依有●字而生一切言音之声。依此声生而诠表种种无量诸法。是即从本不生义而见彼从缘生之生表之时。乍缘生即本不生也。故乍不生即缘生。乍缘生即不生也。故云然从阿生一切语言之声乃至互相表解也。
  五从经文下。明●通情非情生功德中。又二。一明牒经。二明随释。
  初中。经文是故此能遍诸身能生种种者。经之故此遍一切身生种种德二句文。未会引之也。
  二从遍谓下。明随释中。遍谓遍一切一切者释经之故此遍一切句也。然未会而别牒。故云一切一切也。有事理者有色有形事也。无色无形理也。故云有事理谓言说理也。证真言理者。应本不生之理。而能遍一切事理诸法。故云证真言理皆遍故重云一切一切也。所谓遍一切事遍一切理故云尔也。此种种是毗湿缚谓巧也者。释经之身生种种德句也。言此●字遍事理一切诸法。而生巧色摩尼身。出巧色摩尼语。示巧色摩尼心也。故云此种种乃至能遍一切身分也。然此阿字非直遍于身分者。上来既说遍有情身乃至事理诸法已。故此●字亦遍一切非情国土等。成就法佛如来三摩耶曼荼罗。故云然此●字非直乃至生种种功德也。
  二从经云佛子下。明说布字果实中。又二。一明说心布字。二明支分布字。
  初中。又三。一明劝行者谛听。二明心布●字。三明说布字功德。
  初中。又二。一明牒经。二明随释。
  初中。经云佛子乃至经文也者。经之今说所分布佛子一心听二句文。未会引之也。
  二从今欲说此下。明随释中。今欲说此布字法门等者。以此根本增加字布己心及身分故。自身同如来万德。圆满无量无边果实。还为一切众生复成种子令众生圆满大菩提果实。如此展转相生无有穷尽。是故劝行人令谛信听受也。故云今欲说此乃至明听谛受也。
  二从次佛答下。明心布阿字中。又三。一明结前生后。二明牒经。三明随释。
  初中。次佛答中者。金刚手问中云何而解了说名阿阇梨(云云)疏释此问之言有二意。谓为持何法以何方便而得阿阇梨名者何法者。佛答之阿字名种子乃至遍在增加字(云云)答之意言。根本●字增加诸字为方便故而名为阿阇梨而答也(是疏一之意也)疏又释云。又诵持何等心真言而得阿阇梨名(云云)佛答此意。而经云。以心而作心。余以布支分(云云)故疏云次佛答中心心作余支分布如是也。
  二从心心下。明牒经中。心心作余乃至住瑜伽座者。经之以心而作心。乃至说为阿阇梨二偈半文。未会引之也。
  三从而以心下。明随释中。又五。一明正以●布心。二明表余字布支分。三明布●故同我体。四明安住瑜伽座。五明寻念诸如来(矣)。
  初中。而以心布于心者。以●字而布行者之心莲华台上故云尔也。余者布支分者。●字布眉间。●字布膺下等是也。故云余者布支分也。布谓字也者。●字名为布。布是遍入义也。言●字遍入一切处故云布谓字也。心谓内心也者。指自性心莲而云内心也。布于心故名心心也者。以真言心之●字布行者之心上故云尔也。如常说心心者等者。谓常途性藏之谈。指第六识及第七末那识而云心心也。然今心心者非彼所谈之心心也。今此中义有异者。心心者。上之心者●字也。下之心行者之心上也。故云今此中义乃至阿字亦余是一切真言之主也(云云)如是一切作即同我自身者。经之一切如是作即同于我体二句。未会别牒也。作谓置也者。作释之义也。
  二从既布下。明表余字布支分中。既布此竟等者。是即释经之余以布支分句也。是下支分布字而表说也。非当所之所用也。故云既布此竟其余乃至如下品说也。
  三从然此下。明布●故同我体中。又二。一明别牒。二明随释。
  初中。别牒可云。一切如是作即同于我体(云云)。
  二从然此下。明随释中。然此布阿字法等者。是布●字作法也。即是前文所说者。指悉地成就品念彼莲华处等文也(更问)故云先观其心乃至即有圆明之照也。如是观者即是如来者。如彼品所说。于自心之心莲华台上而观察故。即同等于如来无有异。故云如是观者乃至作者即是我也。就中彼若如是作者即是我也者。经之一切如是作即同于我体之文。未会引之而结释也。我即是我者等者。为解释阿阇梨即是而重别牒即同于我体之句也。非但以此等者。言成就此瑜伽之时。令弟子亦同于大我。故云非但以此瑜伽乃至即成弟子也。
  四从住瑜下。明安住瑜伽座中。住瑜伽座等者。上品所说黄色方坛以金刚令围之等也。故云住瑜伽座者谓四方金刚轮坐谓大因陀罗坐也(云云)住于阿字之上等者。于此座上而自身处中。全体同●字之方形。同●字之黄色。同●字之本不生如此一缘一相故。与本不生际相应故即同如来也。故云住于阿字之上乃至即是如来也。
  五从寻念下。明寻念诸如来中。又二。一明别牒。二明随释。
  初中。寻念诸如来者。别牒自可见。
  二从谓下。明随释中。谓观于诸佛者。指心莲华台上之万德也。梵音名苏罗多等者。举寻念梵语也。且举五义而辨其大旨。所谓一者着义者。谓着自性清净之妙法故。二者共住安乐义者。谓与自身之曼荼罗圣众而受现法之乐故。三者乐着妙业者。乐着自利利他妙业故。四者弃邪趣正义者。以净菩提心势力故。奇舍九种邪倒令得如实正见故。五者遍欲求义者。上遍欲求无上菩提之果位。下遍欲求度生死海之方便故。故云梵音名苏罗多乃至故名苏罗多也。是即寻念诸如来义也。将行者染欲之心等者。第六意识名染欲之心。九识中智心名真实惠心也。言以第六意识有分别之心。择得九识中智心。然后染欲之心与智心而相和合。即和同本有九识中之妙境。成还同本觉平等之一味也。故云将行者染欲之心乃至而共一味也。
  三从有称下。明说布字功德中。又二。一明依教知解为阿阇梨。二明举二十四摄一阿阇梨众德。
  初中。又二。一明牒经。二明随释。
  初中。称此广大智乃至彼为阿阇梨也者。经之若于此教法乃至说为阿阇梨一偈文。未会引之也。
  二从若具下。明随释中。若具斯法则等者。安住上来诸品及当品所说之瑜伽法则故。顿得广大智成就。即名为阿阇梨。故云若具斯法则乃至故得阿阇梨名也。
  二从称此故即是下。明举二十四摄阿阇梨众德中。又分为三十一。初明同如来。二明同佛。三明同菩萨。四明同梵天。五明同毗纽魔醯。六明日天。七明月天。八明水天。九明同帝释天。十明同世间主。十一明同黑夜神。十二明同焰魔。十三明同地神。十四明同妙音天。十五明同梵志。十六明同常浴。十七明同梵行者。十八明同漏尽。十九明同比丘。二十明同吉祥。二十一明同持秘密。二十二明同一切智者。二十三明同一切见者。二十四明同法自在。二十五明同财富。二十六明同菩提心者。二十七明同持诵者。二十八明同持吉祥。二十九明同真言王。三十明同持金刚印。三十一明总结(矣)
  初中。又二。一明牒经。二明随释。
  初中。挍牒可云。是即为如来(云云)。
  二从称此下。明随释中。称此故者。知解广大智。称普门之众德。名为如来。故云称此故即是如来乃至即是其身也。
  二从若是下。明同佛中。又二。一明牒经。二明随释。
  初中。挍牒可云。亦即名为佛(云云)。
  二从若是下。明随释中。若是阿阇梨者当知即是佛者。其义可见(云云)。
  三从当下。明同菩萨中。当知即是菩萨者。自可见。
  四从当知即下。明同梵天中。当知即是梵天梵是大梵者。指大梵天王也。具大涅槃名为梵者。以当分最极之处为涅槃也。
  五从当知即是韦下。明同毗纽魔醯中。当知即是韦纽天者。经云毗纽。然●●音通故。疏云韦纽。经云毗纽。依之疏犹释其正义云。尾是空瑟纽是定。定是佛四神足也(云云)是即自在天别名也。故注云自在天别名正云毗瑟纽天也。然者韦纽。尾瑟纽。魔醯首罗。皆是自在天别名也。
  六从当知即是日下。明日天中。当知即是日天能除一切众生暗谓大悲日也者。如来日光遍照法界生死暗冥。令除灭无明黑暗。故云尔也。
  七从当知即是风下。明同月天中。当知即是风天月天者。经中风天阙之。仍无解释。如月长养乃至菩提心也者。言譬如月天能以清凉德故长养众物而不令枯干。如来亦如是。以性净清凉功德故。滋长一切众生菩提心种子芽叶。令不为烦恼热恼之枯干也。故云如月长养乃至菩提心也。
  八从又缚下。明水天中。又缚噜拏乃至能遍洒一切也者。缚噜拏是水天梵语也。即是具大悲水者。水天能润生万物。是即如来大悲水亦如是。能润一切众生无明干地。令开发菩提心之种子。故云尔也。又如难陀龙王。不动住处。而欲一念降雨。即时于四天下遍降大雨。一时令润生无量草木国土。如来大悲亦复如是。不动本地法身之宫殿。无一念大悲之时。即时于普门法界。降三密之法雨。而平等令开发无量众生种种善萠。故云又缚噜拏是水龙乃至遍洒一切也。
  九从是帝释下。明同帝释天中。是帝释帝释因百施得成帝释也者。百度行无遮大施而成帝释。故云帝释因百施得成帝释也。百度开四城门乃至名故名帝释也。
  十从造立下。明同世间主中。造立世界主等者。诸外道计大自在等五大天能造世间故。
  顺彼迷情故云造立世界主乃至亦是毗首羯磨也。自性清净本地法身如来亦能造一切心王心数曼荼罗器界。故云我亦生一切心心主故得名也。
  十一从迦下。明同黑夜中。迦罗时者。迦罗此云黑。亦是时义也。故云迦罗时。所谓三昧证得时也。故云三昧时即是我也。是我所立时过三时者。如来所立时者超越过现未三世。无始无初际。无终无终际。故云是我所立时过三时也。皆是我者。普门法界自性心莲大我之体故云尔也。悉是心者超过三时本初不生●字之心体故云尔也。如此如来所立时。能破诸外道所立之时。故云对彼时外道说谓外道其名谓我即是也。
  十二从谓下。明同焰魔中。谓焰魔者等者。焰魔此云将至。言将至杀害迫恼之处故云尔也。如来亦尔也。将至如实菩提心处。而令杀害不知之贼也。故云谓焰魔者乃至而杀害彼烦恼也。余句可见(云云)。
  十三从地下。明同地神中。地神谓能持世间等者。言大地虽能持一切世间情非情等。而无恩德之念。如来亦如此。虽能持一切众生世出世种种善根果报等。而无分别恩德念也。故云地神谓能持乃至而无分别也。
  十四从妙音下。明同妙音天中。妙音亦云辨才天者。辨说微妙而音殊丽故云尔也。如来音声胜彼百千万亿倍。故云我出音乃至得名也。
  十五从梵下。明同梵志中。梵谓涅槃等者。所言梵者梵志之梵也。望得彼梵王所得之最极之处。故云梵志也。故梵者名其所求之处。故云梵谓涅槃也。先大梵是解脱者。指前梵天也。彼既解脱下界。故云是解脱也。今此梵志未证其最极涅槃之处。故云此中乃至谓未证也。
  十六从浴是下。明同常浴中。浴是天名者。此天常好洗浴故为名也。如来常净自他三业。六根内外清净也。故云谓净身口意最是第一浴也。
  十七从梵行下。明同梵行者中。梵行谓修梵行者名等者。言梵志未修梵行。此正修梵行。故异其名也。故云梵行谓修梵行者名也。
  十八从即下。明同漏尽中。即是漏尽者。即第四果大阿罗汉果也。如来亦尔也。可思之。
  十九从即下。明同比丘中。即是比丘者。怖魔义乞食义破烦恼义也。即通因果也。如来亦尔也。可思之(云云)
  二十从即是下。明同吉祥天中。即是吉祥者谓功德天者。自可见。我亦具一切法也者。如来具一切吉庆吉祥功德智慧故云尔也。
  二十一从谓下。明同持秘密中。谓持秘密者是即密迹力士也。如来亦尔也。能持三密金刚秘密神通。故云谓持秘密谓持三密也。
  二十二从一切下。明同一切智者中。一切智等者。一切智者外道之名也。如来如实知三种世间一切诸法。彼外道但有知者名而已。无有实知。故云一切智乃至非但空名也(云云)。
  二十三从一切见下。明同一切见者中。一切见者。是即一切见者外道之名也。如来明见诸法性相无有错谬。彼外道亦但有名无实见也。彼部类外道指自在天云见者。故云亦是天名也。
妙印钞卷第六十九

  (御本云)元德三(辛未)四月二十八日加点了。沙门宥范(六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