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0 页 共 77 页
妙印钞卷第七十二
沙门阿寂纪
释百字生品第十九(经第六始疏十八奥)
将释当品。即开为四。一宣大意。二释品题。三明来意。四明入文判释(矣)。
初宣大意者。此真言者速破无智之暗冥。顿成圆明之日轮。自开不生之心殿。早示正觉之自尔。是故一切众生若见闻触知此●字真言者。决定成无上菩提。无空过。故疏云。此●字一切真言之心。于一切真言最为上首。当知此即不空教真言也。不空者。随一切众生有所见闻触知。无空过者。皆必定于无上菩萨故名不空(云云)又云。如大宝王在高幢上。充足一切。故名不空。又云。此真言亦如是。于一切真言乃至真言之王(云云)又云。此真言王亦复如是。为一切真言导师(云云)以具足如此等无量无边不可思议自在秘密神通力故。行者如法如说修行。即同真言之功德。成不空自在大导师。此即此品大意也。
二释品题者。百者遍照法界义。言从此●字流出百种光明。遍满十方法界。故云百也。字者遍出义。谓●字也。体字是本初不生之●字也。于此●字之上。加大空三昧之点故。转声成●。所谓无相大我之己体也。是即毗卢遮那如来于法自在王之别名也。生者。从此字流出百法光明。出生四重法界曼荼罗。故云生也。故疏云。谓从此一字而放百法光明遍流而出也(云云)又云。百威德之光从此而出也。又云。此真言即是一切法自在牟尼。此即毗卢遮那之别名也。又云。当知此字即我所加持。即同于我。与我无异。即佛自体也。以是义故云百字生品也。
三明来意者。上来诸品中虽可说此真言之功德威力。为对治慢法之者不说之故。至此处而说之也。爰以疏云。前说真言品即合说之。何故不说至此方说耶。为迷彼寻经文人也。佛具大悲。何不显说而迷惑众生耶。答曰。非有吝也。但谓世间有诸论师自以利根分别者。智力说诸法相。通达文字。以慢心故。不依于师。辄尔寻经即欲自行。然此法微妙。若不依于明导师。终不能成。又恐妄行自损损他。若隐互其文。今彼自以智力不得达解。即舍高慢而依于师。以此因缘不生破法因缘故。须如此也(云云)此即当品来意也。
四从尔时下。明入文判释中。大分为三。一明观察大众。二明说真言导师。三明说真言功能(矣)。
初中。又二。一明牒经。二明随释。
初中。尔时毗卢遮那世尊乃至说三三昧耶圆满告言者。经之尔时毗卢遮那世尊乃至圆满三法文。未会引之也。
二从以下。明随释中。又五。一明观察大众意。二明释真言众名。三明三昧耶坐义。四明释三法圆满义。五明妙音告敕。
初中。又二。一明照彼心机堪法器。二明以佛加故堪闻此法。
初中。又二。一明别牒。二明正释。
初中。以上经文也者随释也。尔时毗卢遮那佛观乃至教不空悉地已者。别牒初一行也(云云)。
二从上来下。明正释中。上来虽说真言种种方便者。指从第二品已来所说种种真言加持方便等也。然犹未说此真言功德威力等。故云上来虽说乃至故更说之也。所以更观大众等者。如来普观察一切众生自性清净法界。皆真实平等平等无有胜劣高下。是故堪能为法器故而观察也。故云所以更观大会乃至乃复为说也。
二从复次下。明以佛加故堪闻此法中。复次以为不思议神力等者。言如来以彼自性清净法界不思议神力。加持一切众生故。堪能令闻此微妙寂绝法。故云复次为以不思议乃至故观察之也。
二从诸下。明释真言众多中。又五。一明释不空教义。二明释真言自在王。三明释真言导师。四明释救世者。五明释大威德者。
初中。诸真言如上已广说耳者。指普通真言品等所说也。于此等一切真言中。此●字真言最顶也。故云诸真言如上乃至当知此即不空教真言也。见闻触知此真言者必定不退无上菩提。复众望悉满足如大如意宝珠。故云不空者随一切众生乃主故名不空也。
二从犹下。明释真言自在王中。犹如如来等者。佛于诸法中得最自在。此真言亦同如来。于一切真言而得最自在。故云一切真言自在者乃至复名真言之王也。
三从复名下。明释真言导师中。复名真言导师者。超度六道生死贫穷无福之大海。而欲至五智圆满万德成就之宝处。无如大导师。今此真言即此大导师也。故云复名真言导师乃至为一切真言导师也。
四从真言下。明释救世者中。真言导师即是救世者等者。佛名为救世导师。此真言亦同于佛。故云救世者也。
五从复又下。明释大威德者中。复又具大威德等者。如来三部无尽庄严秘密神通力。皆悉从此●字真言而出生。是故行者住如实之惠习修之。即同此真言得如来万德。故云复又具大威德乃至而得如此也。
三从三三下。明三昧耶坐义中。谓身口意三三昧耶也者。是三等义也。所谓身者等于口意。口者等于身意。意者等于身口。于此三平等地上。诸正觉安住。是则即座义也。更问者此意也。今谓即金刚座也者。黄色方坛。以三?金刚为界域。此名金刚座。是即三?金刚者。三密平等离去来生灭故。以三?金刚表之。以三平等无动转故。以方坛表之。是即上来诸品中所说金刚不坏座是也。
四从三法下。明释三法圆满义中。谓理行果也者。所谓理者本初不生之体。即第一●字也。行者本初不生之行。即第二●字也。果者本初不生万行圆备证本初不生之果。即第三●字也。故云谓理行果也。教即上来所说者。经之不空教之教也。此教之释未在之故至此释之。聊有深意。上句理行果之三者。如次发心修行菩提三转也。然教是天鼓雷音佛三摩地。即北方大寂涅槃之义也。故是即第四●字门也。即具于上三轮而成●●●●四点。然理行果三转者依教力而圆满。故云今于教下满此三法究竟无余也。是即下所说百光遍照王四转功德也。故云三法圆满者谓理行果也乃至究竟无余也。
五从佛出下。明妙音告敕中。又二。一明别牒。二明随释。
初别牒。自可见。
二从前说下。明随释中。有二重问答。所谓前说真言品等者初问也。所言前说真言品者。指普通真言及布字品等也。为迷彼寻经文人也者答也。言为迷不依于明师而心为师直取经之人也而答也。佛具大悲等者重问也。答曰以下重答。自可见(云云)。
二从佛将下。明说真言导师中。又二。一明长行。二明真言。
初中。又二。一明释所住三昧。二明百光遍照义。
初中。又二。一明别牒。二明随释。
初中。佛将说此乃至生三昧者。经之诸真言乃至住于智生三昧文。未会别牒也。
二从谓下。明随释中。谓此三昧者。此智生三昧能生无量无边不可思议未曾有善巧智故云尔也。
二从百下。明百光遍照义中。又二。一明牒经。二明随释。
初中。百光遍照乃至遍流而出也者。经之而说出生乃至遍照真言文。未会别牒也。
二从此字下。明随释中。此字者治定经无之。未会本从此一字之字也。余文可见(云云)。
二从此真下。明说真言中。此真言也者。●暗字真言也。先归命一切佛者。南摩归命。三曼多勃驮南(佛也)。
三从乃说下。明说真言功能中。又二。一明总牒。二明随释。
初中。乃说金刚手此真言。真言救世者。乃至应理当作清净我者。经之佛告金刚手。此一切真言。乃至应理常勤修。恚愿佛菩提文。未会引之也。此总牒中有注。是即疏主私义也。余文效之。
二从以上经文也下。明随释中。又二。一释功德。二明字轮。
初中。又七。一明真言救世者即佛。二明真言威德即佛威德。三明真言法自在即佛别名。四明此字能破无智暗。五明此字即佛自体。六明以此字故佛示普现色身。七明劝修得益。
初五。自可见。
六从我以下。明以此字故佛示普现色身中。非但现身而已者。言非但现色。顿随无量众生心愿。皆悉令满足彼乐欲。故云然彼心愿思念乃至故云思发智也。非但满彼心之乐欲而已。复顿令住如实菩提心。故云又复起彼入道之机故云发智也。
七从住位下。明劝修得益中。又二。一明别牒。二明随释。
初中。住位住此最上句乃至修学也者。经之神变无上句乃至志愿佛菩提文。未会引之也。
二从若修中。明随释。自可见。
二从然此下。明字轮中。且有三种不同。所谓。
如是安布。故云。然此字轮最中置此真言王。乃至俄(上)若(上)拏曩摩五字是大空之点。遍一切处故同布列也(云云)
如是可布列。故疏云。又别时释云。此五字别在外。十二字同圆布之。更问(云云)即此意也。别时释云者。指字轮品也。
如是可安布。故疏云。若作五重布者。此迦等二十五字乃至逆(●)等为第四轮亦得也。此中五重者。加中央真言王故云尔也。更问之意未尽者。此字轮中●等十二字无之故云尔也已上三种字轮。右绕转之。故云其布字次第逐日转右也。次品说此真言王之果者。此品中者说百字真言之因行。次品者说此真言王之果相故云尔也。
已上释百字生品竟
释百字果相应品第二十(经第六疏十八终)
将释当品。即开为四。一明大意。二明品题。三宣来意。四明入文判释(矣)。
初明大意者。得入大智灌顶地。而示现陀罗尼形。为普门法界众生。而常恒施作佛事。故疏云。大智灌顶地者。即是如来第十一地也。由住此第十一地。入大智灌顶。乃能作如来事故。翻此大智地为陀罗尼身(云云)而作佛事由此故。能为一切众生而作佛事也。是即此品大意也。
二释品题者。百字者。如上品释。果者。彼●暗字是第三证菩提之字也。此菩提者即第十一地之极果也。是故称为果。故疏云。大智灌顶地者即是如来第十一地也(云云)相应者。以三平等故。境智相应迷悟平等。三种世间一切诸法不二相应。是即瑜伽瑜祇成就圆满之义也。所谓●字是也。言●字者境也。空点者智也。是即境智相应遍照法界之义也。法华云。定惠力庄严以此度众生(云云)复次一一字门皆与自性清净本觉之体而相应。故疏云。右百字品受用品。谓随一一门有相应者受用也。故云百字果相应品也。
三宣来意者。上品说百光遍照王之行仪法则。此品中即说百光遍照之果地万德。故疏上品之终结释云。次品说此真言王之果也(云云)是故次上品而此品来也。
四从秘密主下。明入文判释中。大分为七。一明说大智灌顶地法门。二明说广长语轮境界。三明从心胎藏生佛形。四明说无量世界海门。五明释志求正遍知义。六明得四无量心成佛。七明佛佛道同(矣)。
初中。又二。一明牒经。二明随释。
初中。秘密主若得入正觉乃至陀罗尼形佛事示现者。经之尔时毗卢遮那世尊乃至演说三三昧耶句文。未会引之也。
二从以上经文下。明随释中。大智灌顶地者。对第十法云地灌顶故第十一地名为大智灌顶地也。翻此大智地为陀罗尼身者。●●●等诸字轮形也。是即普门法界遍满总持字轮形也。住此总持身故普现所喜见之身。说所宜闻之法。同入佛智。故云翻此大智地为陀罗尼身乃至故无有差谬同入佛智也(云云)。
二从尔时世尊下。明说广长语轮境界中。又二。一明牒经。二明随释。
初中。尔时世尊众生诸佛事乃至众生性欢喜作现生者。经之佛言秘密主观我语轮境界乃至随众生性欲令发欢喜文。未会引之也二从以上经文下。明随释中。又二。一明语轮广长相。二明广长所由。
初中。即观佛陀罗尼身者。如来总持字轮境界。三种世间性相无所不至故云尔也。非但今秘密主等者。言非但此广长语轮遍满法界海。复能如一切众生本性信解。示随类应现之身口意。皆悉令得欢喜悦乐。故云非但今秘密主。乃至亦如今者释迦牟尼世尊流遍无尽虚空界。于诸刹土勤作佛事也。金刚手得观此一切大会等者。如大日如来广长语轮相遍满法界。释迦牟尼佛广长语轮相如此。以是义故大日释迦金刚手及一切大会一切众生广长语轮境界。皆共遍满遍满无二无别也。故云金刚手得观乃至得同睹此不思议神妙之境也。
二从所以下。明广长所由中。又分为五。一明非有心境故告言。二明广长横竖无量。三明一真言三密具足。四明释迦从大日字轮而出。五明殊异而平等。
初中。此大智之身者指此陀罗尼身也。常住寂灭者指自性清净本觉之体也。非有心之境者。非四智所量之境界故云尔也。是故如来大悲力故。以自在神力加持故告言汝观我语轮境界也。故云此大智之身乃至告言汝且可观我字轮境界广长无量也(云云)。
二从长谓下。明广长横竖无量中。私谓者。疏家御语也。如是广长之身普应一切者。言此广长无量语轮境界。遍满十方三世三种世间一切诸法。普作佛事。故云如是广长之身普应一切也。
三从以一下。明一真言三密具足中。以一真言印身等者。言以此●字一真言。印自身故。此身即成就总持智身。而示现普门法界随类之色身。以度一切众生。故云以一真言印身示一切身也。口密意密亦如此。故云以一真言乃至普示一切智惠之境也。
四从释下。明释迦从大日字轮而出中。即是此不空见之身者。此真言名为不空教。是即一切众生皆悉必定于无上大菩提堪为法器而知见身故云不空见之身。今释迦如来必定师子吼无有一众生空过。故云不空成就。
以此义故云释迦牟尼者即是此不空见之身乃至即是牟尼身也佛作佛事也。即此释迦从毗卢遮等者。释迦从大日如来●字字轮相而生。是即●●字。六月念诵之时空轮观之处说之。此二字合成一●字。从此●字之字轮而生故云尔也。故转字轮品十二真言王之处顶上布●字。十二真言王仪轨即释迦也(云云)故云即此释迦从毗卢遮那乃至当知百字之身亦如是也(云云)。
五从殊下。明殊异而平等中。殊异者谓如来三三昧耶之身者。言未会经殊异者如来三平等无尽庄严身。随类应现之相。无量无边不可思议。而一一色相一一言音一一性欲各各不同。故云殊异也。故云殊异者谓如来三三昧耶之身。乃至当知虚空不可量。身亦如是。广长无际而作佛事也。
三从秘密主下。明从心胎藏生佛形中。又二。一明总牒。二明随释。
初中。秘密主非诸有情乃至生佛之影像者。经之秘密主非诸有情乃至生佛之影像文。未会引之也。
二从非众生下。明随释中。又分为四。一明非众生所知。二明妙音。三明从胎藏生随类影像。四明令应度众生欢喜。
初中。非众生知者即此佛之字轮者。今此●字字轮是非一切众生所量之境。菩萨尚非佛加持力者不可见知。何况凡夫能测量耶。故云非众生知者即此。乃至而何众生知其所生之处及所往所住之境乎也。
二从此复下。明妙音中。又自为二。一明别牒。二明作释。
初中。此复微妙音庄严者。经之妙音庄严璎珞文。别牒也。
二从庄严下。明随释中。庄严谓以语言庄严其相者。言以微妙清净言音。庄严其色相也。所谓四辨八音殊胜人所乐闻也。故云庄严谓乃至其相也。然其音声种种无量。而示同普门法界无尽无余应度众生之音。以无相无著而庄严。令一切众生得入无相法界。故云诸言音中佛为最上乃至以无相庄严也三从从心胎藏下。明从胎藏生随类显像中。又二。一明别牒。二明随释。
初中。从心胎藏生佛形也者。经从胎藏生佛之影像文。未会别牒也。
二从胎藏者下。明随释中。从一字者指●暗字也。此一字能胞胎如来万德而生。故名胎藏也。所谓如来自受用●字之智与●字本不生之境和合。而胞胎如来之万德。故云胎藏者从一字而生名胎藏也。是故此一字为胎藏。而渐渐具足成就一切如来诸支分。既胎藏成就已。生大悲之根。出现方便为究竟之影像。故云从此一字而生为胎随彼生者以为影像也。然于自性清净大圆镜之中。而境智互成不思议因缘。曼荼罗影像而虽现显。即圣众不来亦圆明不往。而不思议感应因缘炳然。而三世常恒施作不可思议佛事。故云如一镜圆净乃至而为现生佛事也。彼法华相似六根净人。犹能以父母所生身。三千世界内境皆悉见闻触知。何况住行乃至等妙无漏之所知耶。何况自宗初地乃至第十一地究竟圆极之六根所量境界耶。故云即以一佛言乃至圆净之六根耶也。
四从心现生下。明令度众生欢喜中。又二。一明牒经。二明随释。
初中。交牒可云。随众生性欲令发欢喜(云云)
二从从心下。明随释中。从心现生佛随类身等者。指上●字所生之影像也。此随类应现身。住如此妙音声三昧故。令普门法界一切众生闻法得解得现法乐。故云从心现生佛随类身由住此妙音三昧乃至令得欢喜信解也。
四从尔时无下。明说无量世界海门中。又二。一明牒经。二明随释。
初中。尔时无量世间乃至现佛事中而住者。经之尔时世尊于无量乃至现菩提场而作佛事文。未会引之也。
二从以上下。明随释中。又三。一明释海门。二明菩提非一。三明复次义。
初中。由此大智灌顶者。如上指第十一地也。无量世界海门者。指随类所现之世界也。海谓广多无量无尽期之义也。门谓从一一世界海。而通入本初不生际故云门也。故云由此大智灌顶无量世界海门乃至所入之门也二从由知下明菩提非一中。由知此无量世界海门故勤修菩提者。如此等无尽法界之世界海门一一众生可度不可度。种种性欲通塞等。一一次第通达识知。既所知境界无量无边不可思议。故能知之菩提亦无量无边不可思议也。故云由知此无量世界海门乃至今乃普令得成也。
三从尔时世尊下。明复次义中。又二。一明重举未会经而注释。二明正复次义。
初文。自可见。
二从复次下。正明复次义中。又分为六。一明同入法界行。二明普贤行愿。三明净治大悲心地。四明胎藏庄严。五明庄严一切土。六明坐道场义。
初中。菩提如已无异者。指已前无碍菩提也。同入法界者。如前无量无边世界海一一应度众生。依如来无妨行愿。同共令得入平等法界也。故云同入法界此乃是大菩提之行耳也。
二从若如是下。明普贤行愿中。为此事者。普贤行愿者即如来行愿。故为满足此如来行愿故菩萨发心修行升初地也。故云菩萨为此事由是初发心也。如是发心即是初地位也。
三从花地下。明净治大悲心地中。花地者。释经之于此妙花布地也。花表大悲也。地表平等法界也。故云花地者如净治平等乃至亦如此也。
四从胎下。明胎藏庄严中。胎是初起处者。胎是一切生处中最初起之处。是即如来所起之处。故云胎是初起处乃至如来所起处也。所谓从本初不生之无自性而如来生也。故云以从如来性生如来性生是阿字而生也。海谓如来等者。释经之种种性海之海也。如来种性之海也者。指●字本初不生而云如来种性。此本不生际无尽法界之万德宛然具足。故云海也。故云海谓如来种乃至一切功德也。胎谓从此以为根本等者。言此●字本不生之种性海而为根本。具足自证化他行愿。所谓普贤行者自证也。如来行者化他也。如此行愿如来性海胞胎之。渐渐令增长具足一切如来六根之支分。故云胎谓从此以为根本乃至具足一切如来六根之支分也五从此普下。明庄严一切土中。此普门身者。从如来种性海而所生一切如来六根具足成就之身也。此无边身各各遍满尽空法界。以种种随类之身语心。随无量众生种种心行。各以●字本不生自性清净妙方便门。而净除其心垢。令至究竟圆极之果地。即是净佛国土成就众生之义也。故云此普门身随众生乃至即是庄严一切土也。
六从行者下。明坐道场义中。行者如是住菩萨地者。如此净佛国土成就众生之普贤行愿既圆备。而住第十地之位已。即普观见尽虚空法界。自身成毗卢遮那如来坐于法界道场。三轮清净而遍满于法界。即圆满无上正遍知。故云行者如是住菩萨地乃至即能遍知一切句谓成佛也。
五从亦能下。明释志求正遍知义中。又分为三。一明所愿满足。二明引经结。三明复次义。
初中。亦能随所欲乐等者。自利利他大愿。随其所乐皆悉圆满。而不空过。是即此菩萨二利圆满。将升第十一地之果位之表相也。故云亦能随所欲乐而满其愿不空过也。
二从故次下。明引经结中。故次经云乃至身无量证者。经之次复志求三藐乃至即知虚空界无量文。未会而略引之也。治定本言三藐三菩提者。是正遍知义也。是即此菩萨欲成最无上觉故志求最无上正遍知也。
三从次复下。明复次义中。次复乐求者。释于经之志求。有多种义。故如此细释也。还修菩萨道也者。即是等觉菩萨入重玄门之义也。然于此位菩萨入重玄门有二义。所谓自证化他相兼也。释其化他门之义。故云还修菩萨道也乃至即劝发心学道也。
释其自证门之义故云复次乐欲勤求正遍知句者知心无量乃至知虚空无量证而得此也。是即六大无碍平等之义也。所谓一知心无量者。●字是一切真言心也。是即地大也。二知身无量者。身是水大所成也。是即●字门水大也。三知智无量者。●字法界智门之种子。故是火大也。四知众生无量者。是●字因业所生众生也。是即风大也。五知虚空无量者。●字门即大空也。知此五种无量能知之智者即是识大也。安住如此六大无碍。名为正遍知也。是即自证圆极之义也。
六从秘密主心下。明得四无量心成佛中。又分为二。一明牒经。二明随释。
初中。秘密主心无量四无量而得乃至百门于诸佛心说者。经之秘密主由心无量故乃至诸佛所说心文。未会引之也。
二从以上下。明随释中。又分为四。一明住种性菩萨所知境。二明随缘身亦无量。三明四无量从心生。四明得此四无量心为暗字果。
初中。此意言犹入此大智灌顶门等者。大智灌顶者。第十一地也。此最后心位菩萨能可通入此大智灌顶地。故云门也。即知心无量等者。此菩萨所知犹自前倍明净故重说之也。故云即知心无量乃至即知虚空无量也。如此五种无量是非彼九种心量所知。故十住心论云。众生狂醉不觉不知(世间三心也)唯蕴拔业但知六识。他缘觉心但示八识。一道极无但知九识。释大衍论说十识(已上六个住心也)大日经王说无量心识(第十秘密庄严心也)显密差别能能可思之。
二从缘下。明随缘身亦无量中。缘示现之身等者。所知之境既无量无边故。能应之身亦无量无边而等同虚空也。
三从以身下。明四无量从心生中。以身智众生虚空无量等者。如上水火风空四大也。此四大从●字心而生。故知四无量故知心无量。知心无量故知四无量。是即知大日即知四佛。知四佛故即知大日。所谓四佛即大日。大日即四佛之意也。
四从若得下。明得此四无量心为暗字果中。若得此四无量心等者。言以知四佛即大日大日即四佛故成正觉。此十力是即暗字悉地之极果也。故云若得此四无量心乃至故名暗字悉地之果也。
七从如是下。明佛佛道同中。又分为二。一明牒经。二明随释。
初中。如是勤勇士乃至诸佛所说心者。经之勤勇此一切乃至诸佛所说心一偈。未会引之也。
二从勇下。明随释中。勇士谓秘密主也者。释经之勤勇也。此谓指上十力等功德者。言经云此一切无上觉者句者。指上十力等无量功德也。次经云于百门学处者。言于此百光遍照王●字门。而如法修学故。得成如上之十力世尊也。故云意云所以成佛由学此百门心也。此百门非但等者。释经之诸佛所说心句也。言今此百光遍照心王。非但我如是说而已。十方三世一切如来皆同共如是说也。故云此百字乃至亦同是说也。右百字果受用品者。此品亦应云百字果受用品。所以然者。若于一一门相应证入者。即必受用此妙果。故云右百字果受用品乃至受用也。所谓约修行之满故云相应品。约得果之位故云受用也(云云)。
已上释百字果相应品竟 一校了
妙印钞第七十二
(御本云)元德三年(辛未)五月二十二日加点了。沙门宥范(六十二)
妙印钞卷第七十三
沙门阿寂纪
释百字位成品第二十一(经第六疏十九始)
将释此品。即开为四。一明大意。二释品题。三宣来意。四明入文判释。
初明大意者。所谓秘密之中最秘。难得之中难得。内心之中大我真言之心●字也。故疏云。此法乃是一切如来秘密中之秘密。于诸秘藏最在其上。共所守护不妄与人。第一希有难得之法也(云云)是即此品大意也。
二释品题者。百字如上释也。位成者。所谓内心大我处自心八叶位也。今以●字之加持故。于意生八叶台上。安住三三昧耶。证得金刚微妙之极位。是故疏云。谓此花台从心意生也。即是观于自心八叶莲华。此花不从余处生。即从意生。意即是花。无二无别也。此花台圆明如月。清净无垢同于圆镜。以世间更无物可以为喻。唯有圆镜可以喻况。令彼得意忘言。然实过于彼百千万倍。不可为喻也。今此圆中有真言救世者。具大功德。真金色具有焰光。住三昧。寂然而住此。当观此一字真言王。从此真言王。即观本尊或大毗卢遮那。如上瑜伽法中说耳。说未分明。当更问之。然上文彼具可引检也。害谓一切烦恼悉以除害。其威光如和合百千日。威光猛盛。犹七日童子不能仰观烈日而观其明。今此光亦尔也。彼一切众生观于日轮而不能见其本质。今此佛光亦如此也(云云)故云百字位成品也(云云)。
三宣来意者。上品中依修百光王之瑜伽。说成大菩提之极果竟。虽然若真言行者不能修此中无相无分别方便观智者。不可得入毕竟无相大空三昧。是故此品中说镜像幻化之譬喻。遣行者法执之垢染。令意生曼荼毕竟清净。故疏云。右此成百字位品。说未分明当更问之。然其大意。以先修瑜伽故。成乃至极大广普。然不以此惠方便观空实相洗涤其心。即犹是世间之法。故须作此观行令入曼荼罗实相。成大空之坛无所不有。常恒而毕竟清净。此其大略也(云云)故次上品而此品来也。
四从尔时下。明入文判释中。自分为三。一明金刚手问。二明如来答。三明总结(矣)。
初中。又二。一明牒经。二明随释。
初中。尔时金刚手乃至说与愿者说者。经之尔时执乃至如此一切愿开示之长行偈颂文。未会引也。
二从以上下。明随释中。又二。一明牒佛所说旨。二明正问。
初中。时秘密主闻佛所说等者。言金刚手上品中闻说从一字出无量随类之身而作诸佛事。作奇特未曾有之思而奉问之也。故云时秘密主乃至说此真言救世者也。真言救世者等者。●字即是法身佛。故云救世者即是佛也。佛与●字其功德等同。故云如佛于一切众生中有大归依救护之处乃至为一切真言归趣之处也。是大圣者等者。言因上品所说而亦致此问。故云是大圣者乃至现种种神变也。
二从因问下。明正问中。又二。一明别牒。二明作释。
初中。因问之两言疏主之言也。此真言云何生乃至生在何处者。经之摩诃牟尼等之二句文。未会别牒之也。
二从问此三下。明随释中。又分为五。一明总句。二明谁能知。三明生在何处。四明谁能生。五明赞佛愿说。
初中。问此三事也更问未审者。如此三问未详细释故云尔也。大牟尼叹者。赞笑如来而为大寂默。是即对应佛故云尔也。云何知者总句也。言上品中佛说知四种无量故成正觉故。金刚手总先云何知而总问也。故经云摩诃牟尼云何知也。
二从一知下。明谁能知中。一知者谁者。释经之谁能知此之四言也。
三从生在何处中。二于何处谓从何得也者。释经之从何处之三言也。言从何处生耶而问也。
四从三谁下。明谁能生中。三谁生诸真言者。释经之谁生如是诸真言句也。言问能生者也。以上三问也。前问谁得知此四者。指一知者谁句也。对第三问故云前问也。谁得知此四者。上品中佛说知四种无量故成佛。然未说知四种无量之方法故。因此金刚手而问。故云问谁得知此四也。言问谁能生此四无量也。后问生者是谁者。言生此四无量者是谁而问也。
五从大勇下。明赞佛愿说中。又二。一明牒经。二明随释。
初中。大勇士乃至与愿者说等者。经之大勤勇等二句。未会别牒也。
二从此即下。明随释。自可见。
二从佛大下。明如来答中。自分为五。一明答第一问。二明答第二问从何生。三明答第三言谁能生真言问。四明答生者是谁问。五明说离着方便观智(矣)。
初中。又二。一明牒经。二明随释。
初中。佛大法自在牟尼乃至一切不知诸外道者。经之尔时薄伽梵乃至外道不能知文。未会引之也。
二从以上下。明随释中。又分为五。一明佛叹金刚手。二明秘之中秘。三明非两种外道所知。四明悲生灌顶者可闻。五明具众德得悲生灌顶。
初文自可见(云云)
二从此法下。明秘之中秘中。此法者此真言王之妙果。所谓自性清净本地法身也。上来诸品中所说秘密者即此法也。所谓心莲华台上之秘藏。是即诸佛世尊以同一本誓故。共同守护不妄授人。希有之中希有。难得之中难得也。故云此法乃是乃至难得之法也。
三从今下。明非两种外道所知中。今此诸法之秘者。指三种世间诸法。此一一诸法皆悉含藏此秘密之中秘密秘藏之中秘藏。无有增减胜劣。而两种外道更不能知之。故云今此诸法之秘一切外道所不能知也。所言外道大分有二种。一世间拨无因果断常二见外道。二佛法内外道也。故云然外道二种乃至有诸外道也。
问。以虽入佛法中者。指何等佛法耶。答。指显密一切法佛应佛之佛法也。
问。而未能知如来秘密犹是邪见(云云)然者一道极无等犹不知此秘密可云耶。答尔也。
问。若然者此等诸教中立顿渐不定秘密四种。盛谈秘密。依之法华云。如来秘密神通之力(云云)然者如何答。彼诸显教中所谈秘密者。大小权实机虽并座。相互不知故名秘密。非今宗所言之秘密。故法华玄云互不相知是故名密。但至法华经者。迹化弟子不知本地无作三身故。且云秘密。是亦非今宗最极秘密也。
问。若然者何故今疏文云此佛法中外道即二乘人也耶。答。是非常二乘。即大乘小乘呼为二乘也。即如香象释云。大乘小乘名为二乘。权乘佛乘名为二乘(云云)今亦尔也。大乘小乘共不知如来内证之秘密故为外道也。故今文云。以虽入佛法中。而未能知如来秘密。犹是邪见心行理外之道故亦名外道(云云)。
问。若然者今所言秘密者何等法耶。答。是密宗最极之奥源是也。
问。若然者此秘密者。于真言宗中者浅略深秘二机共知之耶。答。唯深秘之机所知也。非浅略之分。上品经云。未逮心灌顶秘密慧不生(云云)。
问。若然者今此浅略之人不知此秘密故名邪见耶。答。付之可有与夺二义。若与言之者。虽未知最秘密道。知秘密之家浅略分故。唯浅略分而非邪见。若夺而言之者。虽知秘密之家浅略。未知此最极秘密以前。总名为邪见。如迦叶云。从是以前皆是邪见人(取意)于自宗犹有此义。何况于显教耶。
问。若然者非此浅略之机所知真实秘密之法何物耶。答。唯有面授(更问)
四从佛既下。明悲生灌顶者可闻中。又二。一明别牒。二明随释。
初中。别牒可云。若秘生曼荼得大乘灌顶(云云)二从佛下。明随释中。佛既不妄与人等者。此秘密是唯佛与佛之自证众生自秘之库藏也。是故非其人者辄不授与。久忆胸中随机而与。唯有于大悲生坛沐秘密灌顶之者。乃可为说。若不然者非其分。故云佛既不妄与人乃至不然不得也。
五从次又下。明具众德得悲生灌顶中。又三。一明性调具善者能得。二明常悲利他者能得。三明非有缘观所得(矣)。
初中。次又简之者。简别前悲生灌顶得入机非机之相也。故云次又简之乃至灌之也。若其人性调等者。其根性调柔而离邪曲。奉行诸善法而不作恶。如此人乃可得入悲生灌顶也。
二从又有下。明常悲利他者能得中。有常悲者等者。夫悲有多种。所谓有缘悲。众生缘悲。法缘悲。无缘悲也。此是无缘悲而非前三种悲也。所谓住平等法界之体。不简怨亲贵贱男女上下。不择地狱饿鬼畜类恶毒。专悲愍彼如悲一子。于一切时一切处。偏哀愍此犹如己身。如此之人即可授悲生灌顶之法也。故云又有常悲者乃合引入乃至非如常流布之经也。此法华偈中等者。彼偈云。若人无瞋。质直柔软。常愍一切。恭敬诸佛。如是之人。乃可为说(云云)加之彼偈中。始从汝舍利弗我此法印。终至汝当为说妙法华经。总以六十五行之偈。分别此经可闻不可闻。而简释机非机之相。故云此法华偈中广说简人可引之耳(云云)。
三从复次下。明非有缘观所得中。有缘观者亦不合等者。若人执有相无相。住有缘无缘者。即堕断常见中。自拨无因果。是即犹不得四谛缘生之真理。何得入秘密甚深悲生灌顶耶。故云有缘观者亦不合乃至都无无所有耶非如是也。夫诸佛妙法虽离众相绝诸缘。而作寂平等智慧方便具足圆满。故云佛法虽离缘离相乃至如是之人乃可为说也。
问。上来诸品中说弟子众德竟。今说此三德有何意据耶。答。具缘品并秘密曼荼罗品中说五德。是即五智圆满义也。说十德是即十智力具足义也。今说三种德。是即行者本来三部众德也。所谓性调具善德佛部功德也。常悲利他德莲华部功德也。非有缘观德金刚部功德也。上诸品中未说之故。至此处而说之也(云云)已上答金刚手第一问谁能知此竟。
二从彼有能知下。明答第二问从何生中。又二。一明牒经。二明随释。
初中。彼有能知内心之大我谓叹此心也。随其自心位导师所住处。乃至真言救世大德金色具光焰三昧住者。经之彼能有知此乃至诸众生亦然文。未会引之也。
二从前问下。明随释中。前问从何生等者。是即指金刚手第二问从何处生也。今答从佛心生也者。言从法佛内心而生。所谓从自性清净之心而生也。彼有能知内心之大我者。赞叹内心法界自在之功德。故云谓叹此心也。若随导师随所住处者。经之随其自心位导师所住处二句。未会别牒也。此真言即随彼生谓彼一切支分生也者。即随释也。言从彼自性法身上中下支分。而曼荼罗圣众出生也。所谓●阿字遍己体故。自身即全分●阿字本地法身也。从此身之顶至喉生第一重。从喉至齐生第二重。从齐以下生第三重。故云此真重即随彼生谓从一切支分生也。导师即是佛也者。指自性清净本地法身之佛也。谓此花台等者。释八叶从意生等文也。从心意生也者。自性清净之处万德集起。故名为心。此万德具思量故名为意。是即一法二义也。故云从心意生也。此花不从余处生者。此自心八叶莲华更从余处而不生。即从意生。故八叶即意意即八叶也。心即莲华。莲华即心也。故云此花不从余处生乃至无二无别也。上品中云念彼莲华处八叶须蕊敷。今云八叶从意生莲华极严丽。可思之(更问)此花台圆明等者。彼水精月殿也。故云此花台圆明乃至过于彼百千万倍不可为喻也。上品云深居圆镜中。今云圆满月轮中无垢犹净镜。可思之(更问)。
三从今此下。明答第三言谁能生真言问中。今此圆中有真言救世者等者。彼中黄白色是也。今救世者等者。●字与彼黄白其体同一也。可思之。故云今此圆中有真言救世者乃至寂然而住此也。上品云次于其首上等。即●暗字也。谓从此字出百光生●●等诸字也。故今云于彼常安住。真言救世者。金色具光焰。住三昧害毒。如日难可观。诸众生亦尔。可思之(更问)即观本尊者。彼物也。或大毗卢遮那者。转彼成大日。此等皆是上来诸品说之。故云当观此一字真言王乃至当更问之也。然上文彼具可引检也。彼偈也。如今引合(云云)害谓一切烦恼等者。依自性清净炽盛日光。害烦恼妄执之黑暗。故云害谓一切烦恼悉已除害也。其威光如和合百千日等者。彼光辉威猛炽盛如亿千日轮同时显现。故上品云如合会千电。然众生不见自心之佛光本质。如七日婴儿不仰观烈日之光明。故云其威光如和合乃至今此佛光亦如此也。恒常于内外乃至而知于意镜者。经之常恒于内外乃至了知意明镜文。未会别牒之也。普遍内外当镜应知者等者。为委细释镜义。重而别牒也。镜即是圆明中花台者(更问)当知此镜即是意者。彼自性清净全成彼物故。彼物名为镜。此镜即花也。故云当知此镜即是意也。此镜即彼物故即是心也。故云当知此镜即是自心也。故上释云此花台从心意生也。意即是花也。无二无别也。心与意一法二义可思之(更问)作心镜亦得也者。非但以心譬净镜之类而已。此镜即自心也。此镜即意也。故云作心镜亦得也。已上●暗字观也。可思之(更问)以何方便而得观知耶者。言如此妙法莲华台上自心常住圆镜离解难知。故以何等秘密方便。面能鉴彼心镜耶而问也。从谓即下即答之也。如上方便者。指悉地成就品也。所谓啰字置眼界(乃至)俯颈小低显(云云)故云谓即如上方便乃至得明了现前也。谁能观之者。释经之真言者惠眼观是圆镜故二句也。余文可见。准悉地成就品可思之。故云谁能观之谓乃至而住同于彼佛也。所以然者乃至故种种惠眼如是者。为说相不可得●逻字观故。牒前尘垢不可得●罗字观也。所谓于前之从意生莲华。以罗字置惠眼观之。以此●字加持故。肉眼即成惠眼。以此惠眼观心莲华上之心境。故云此莲从意而生谓先以罗字置眼而观于心花台之镜即是外见也。依此加持之外见。得内心之惠眼。亲知见心莲华台上之万德。故云即以外见而成内见。即自了其心也。故经云惠眼如是也。
四从惠眼持下。明答生者是谁问中。又二。一明牒经。二明随释。
初中。惠眼持诵者镜观乃至作一切事意思者。经之当见自形色。寂然正觉相。乃至能作诸事业文。未会引之也。
二从以上下。明随释中。真言者惠眼而观是圆镜乃至身身所生像者。当见自形色乃至影像等三句。别牒之也。以离一切相而现示相名真实相也者。释寂然正觉相也。言如上以●字惠眼。知见心莲华台之万德。甚深无相而离相缘。依说无相即有相有相即无相。真即俗。俗即真。平等平等性寂不二也。以是义故。于无相之中而见自心之形色。于无性之中而见正觉相。所谓●逻字相不可得门之义也。故云以离一切相而现示相名真实相也。上身有为有漏等者。释身身生影像句也。以有为有漏相不可得故。即从父母所生之有为有漏之身。生法性无漏身。所谓本有万荼罗之影像。故云上身有为有漏下身无为也。一心生者。释意从意所生一句也。一心者垢心也。生心者净心也。言以妄想尘垢相不可得故。从六识染污垢心生真实惠心。即同本有净境。故经云意(净心)从意(垢心)所生也( 云云)所云生者谓身语意生者。指身身生之生并意从意所生之生也。先观圆明佛像金色等者。言先最初于心外观莲华。其上观圆明。于圆明中观字。转字成如来。色相音声皆悉周遍法界无所不至。如此观相现前已。然后引外观内心。如今品并悉地成就及秘密曼荼罗位品等说相。自之身口意同佛及本尊身口意。如此等平等三密皆是从行者之心意生。故云先观圆明佛像金色等乃至皆从意生也。金刚手问生者为谁者。其所生之者何物而问也。然此答意者所生者即身语意也答也。常出生清净等者。经之常出生清净种种自作业二句。未会引之也。言阿赖耶识中种种不清净业皆悉断除。而能作种种净法。所谓六度万行等诸佛事也。故云染污阿赖耶之业能生净业也。即以生此生者。言以生此净业之生故。而能净除一切不清净业也。故云即以生此生而能乃至即名诸佛也。经云自业者等者。言种种自作业既净除不清净业已。然能作种种六度四弘乃至八相作佛等无量佛事。是即如来之自业也。故云自业者即是佛事乃至若能如是知是成佛也。次光彼电焰乃至作一切事意思者。经之次于彼光现乃至作诸事业二偈文。未会引之也。次当彼光现圆照如电焰者。初二句而别牒也。不净业除等者随释也。言上句意次第相释也。谓不净业净除故净业当现前。净业既现前故生光辉普照法界。故云不净业除乃至光如电普照也。亦不取电义等者。言不取电光动散速疾等之方。但取其光焰种种杂光普耀照之方也。故云亦不取电义也乃至圆满杂色光照也。真言者能作一切诸佛事者。经之真言者以下二句而别牒也。若如是觉知即能等者。言如上所说。从有为有漏身生无为无漏五蕴。从垢心生净心。依净除不清净业。而出生清净佛事。是即觉知有漏无漏净不净皆悉本来不生平等平等同一实际故。即成正觉。于普门法界广作佛事同大日如来。故云若如是觉知乃至谓持真言者也。此皆佛答金刚手真言所生处也者。答金刚手生者是谁之问也。谓从行者身口意所生清净自业广作佛事即是也。故云谓此真言即从行者乃至而作佛事也。故经云若见者乃至能作一切事者。经之若见成清净乃至能作诸事业一偈之意引释也。于此一段者。委细不分别科段也(更问)。
五从持真言者下。明说离着方便观智中。自分为四。一约影像明义。二明自性空即同影像。三明互相缘起同影像。四明法缘通达名性空。
初从持下。明约影像明义中。又二。初明牒经。后明随释。
初中。持真言者住前观次第方便。此真言行是身有缘起更无殊胜异于佛也。亦秘密主真言门菩萨行乃至无有佛殊胜是也者。经之复次秘密主乃至过三菩提文。未会引之也。然此中其文二重见者。于梵本中有此二之意故。二重举之也。故其中间置亦之言。可思之。
二从以上下。明随释中。又分为四。一明缘起不生。二明愚人问难。三明依实义答问难。四明影像中佛为无上。
初中。师说未分明者。经家未再治。故云师说未分别乃至次第配也。像也缘起者。治定经云自身影像生起。未会本云是身有缘起。亦云如是身中生缘起也。如此等多种兼存。故云像也缘起也。谓观心八叶等者。依如此瑜伽方便。净除垢身生清净影像。同佛而作佛事。是即牒释上之文心也。故云谓观心八叶之花乃至即同一切佛等也。如是法生者。既等同佛故。如上六度万行八相作佛等净法出现。然此净法从缘而生故即不生不可思议。而得入自性清净法界体性三昧。所谓以●字之惠眼而为缘。以自心之净镜而为因。不思议事业缘起。然审实谛观惠眼不行净镜不来故不自不他。惠眼不行净镜不来故即不共。然以惠眼不缘。净镜影像更无。故亦不无因。但是以不思议感应之因缘故生不可思议影像。施作无边之佛事也。故云如是法生即是乃至如中论等所说也。
二从然有下。明愚人问难中。然有难云者。指会座愚者也。今此观本尊等者。闻三平等妙观。插显乘之空无相而问难也。故云今此观本尊身语意等种种境界。如上皆说离一切相。乃至岂不相违耶也。
三从如从下。明依实义答问难中。如从阿字生一切字等者。言且观●字。从此字而生一切字时。以●字本初不生故所生之一切字即本不生也。佛身影像缘起亦如是。法佛虽无相凝寂。以于法自在故。作此甚深不可思议瑜伽之观行时。于无相中而现有相。于有相中而示无相。是故有相无相毕竟平等。离有相无无相。离无相无有相。有相无相同一实际而不可思议。若不达此平等法界相。而有相之外求无相。无相之外求有相者。皆是断常之外道也。故云如从阿字生一切字生一切字时即本不生义乃至即同外人之断空矣也。
四从又秘下。明影像中佛为无上中。又二。一明牒经。二明随释。
初中。又秘密主真言门乃至所生影像者。为释影像义。又重而取意别牒也。
二从谓下。明随释中。谓身影像起者。从此垢身。本地法身影像生起也。然于此本地法身影像。略有十种。所谓十界普现色身是也。于如此十种影像中。佛界影像最殊胜。故云此所起莫过于佛。乃至莫过于佛也。此法殊胜更无过上也(云云)
二从如眼下。明自性空即同影像中。又二。一明牒经。二明随释。
初中。如眼耳鼻乃至等于影像者。经之如眼耳鼻乃至等于影像文。未会引之也。
二从因如镜下。明随释中。因如镜等者。以因业生譬镜身影也。言自性清净之圆明如镜。三密平等净业如本身。依之普现色身显现如对镜而影现也。故云因如镜乃至而影现也。即是相相者即是世间法等者。言虽自性空。从因缘生故是即相也。是相是世间有相法也。然今佛应说真言真实成佛之正行。何故说此世间有相三昧之法耶而问难也。故云即是相相者即是世间法乃至有相之法也。为遮此愚者伏难故。佛引譬说世间法自性空无二无别。故云故佛次引喻明之如眼耳乃至从因业生影也。是即重引结也。如行者先观外缘等者。如前于心外观圆明乃至毗卢遮那佛等。今现前已。即引入自身令平等无二。如此不二相应时。不思议影像现前生。是即成等正觉。故云如行者先观乃至谓真言行人也。此意者如世间等者。释彼世出世诸法皆从缘生本来无自性。以无自性故本来安住●字本不生际。何汝愚难言是有相有缘之法耶。若了知如此缘生实相。即名为正觉。故云此意者如世间乃至即成正觉也。故经云等者。六根四大种等从缘生摄取自性空。此空亦但名同于虚空故。乍有相有缘即同于影像。既同于影像。岂生著相乎。故云佛说言如如眼耳鼻乃至因业生影等也。
三从如来成下。明互相缘起同影像中。又分为二。一明牒经。二明随释。
初中。如来成正觉乃至生像天形生者。经之彼如来成正觉乃至尊形像生文。未会引之也。
二从如来下。明随释中。如来乃至互相缘起者。初二句而别牒也。如镜中生像等者释其意也。言此镜对缘而生像。彼镜亦对缘而生像。此镜彼镜互相对时。此镜像处而生彼镜像。彼镜像处亦生此镜像。镜像与镜像互相生无有间断。故云如镜中生像像互相生因缘不断中也。垢身净身彼互相生亦如是。垢身从因业生而同镜像。净身亦从因业生亦同镜像。然后垢身与净身相对时。从垢身生净身。所谓转凡成圣故。又从净身生垢身。所谓普现色身。故如此垢身净身互相生相续而无间断。是故佛身即我身。我身即佛身。本尊即自身。自身即本尊。互相发起无碍无障。故云自垢身生净乃至即是本尊互相发起也。我之所起因于圆镜者。依自心之圆明而影现。故云我之所起乃至即无影像也。己身净已又即同彼者。净除垢身已。净身既显现又同佛同本尊。彼此互相缘起。故云己身净已又即同彼乃至影像生也。以内外相因更分发者。内谓自性心镜。外谓行者染心。言行者染心与真实惠心相和合。即同自性清净妙镜时。自心之影现。是故自心之影如诸佛之影。诸佛之影如自心之影。无二无别。互相缘起无有间断。故云以内外相因更分发乃至我即是佛也。身生形相生者等者。经之身所生身尊形像生文。来会别牒也。谓从自身生也者。言从垢身而生净身也。故云谓从自身生也。从身生身(谓生净身)如是尊形乃至当如是解也。
四从观巳下。明法缘通达名性空中。又分为三。一明通达法缘无二。二明难性空云何生影像。三明举譬而答。
初中。又二。初明牒经。后明随释。
初中。观已秘密主法缘乃至意意生影像能生者。经之秘密主观是法缘乃至从意生意能生影像文。未会引之也。
二从通达下。明随释中。通达是证等者。通达缘依法。法依缘。互相缘起无碍自在。此通达是证果义。所谓得至法缘之实际也。故云通达是证果义乃至当言证也。秘密主观此者。举观已秘密主句而别牒也。言次上说从垢身生净身互相发起已。然观此法与缘故云观此也。如前者指次上文也。心中明镜现像影时者。以●字明灯照心镜时。自心之影像现。而无有无一异等分别。故云如前说镜譬乃至而实常空此是法也(云云)因观此法等者。如此以四性叵得观而观察镜像。终无有实性。是故此惠不可得。虽不可显示。若以方便不宣说者。众生得入无由故。以于法自在力故。还生法缘令一切众生见法成佛也。故云因观此法乃至亦可此意从缘生复成法也。所谓经云观是法缘通达惠者自证也。通达惠缘。法者化他(云云)意言秘密主观法等者。上之文意委细释之也。法性空寂之相者。虽法性空寂。此有相为因缘。而能以惠通达达离法无缘离缘无法。若达法之无自性。即亦达缘之无自性。若达缘之无性即亦达法之无性。法与缘互相发起。故云秘密主观法法性空寂之相乃至达缘即是达法互相发起也。同知法空寂即是达法也者。法缘同共皆知空寂。是即真实达法也。由有分别起者。由有分别。智生还知法是空而智缘尽。何以故缘必依法法必依缘。缘法互相缘起不相离。是即自性天然诸法性空。故云同知法空寂乃至是名诸法性空也。
二从若法下。明离性空云何生影像中。又二。一明牒经。二明随释。
初中。若法如是乃至生起影者。经之无住性空。秘密主云何从意生意。能生影像文。未会引之也(云云)
二从经文下。明随释中。彼等互相不住等者。此问意谓彼缘法互不相住。毕竟性空。何故从染心生净心而能生影像耶。而问难也。故云彼等互相乃至云何意能生影像。若如是者彼意从心生谁能得知耶也。
三从譬如下。明举譬能答中。又分为三。一明取白等譬显心生心。二明取治病譬显心坛不二。三明取幻化譬说性不实(矣)。
初中。又二。一明别牒。二明随释。
初中。譬如白黄乃至如是身转者。经之秘密主譬如乃至如是身转文。未会引之也。
二从以上经文也下。明随释中。秘密主譬如若白若黄等者。先牒譬文也。此上无问者。今此问是佛之自问也。从此问之上复金刚手无问。是即不知故非不问。问无问共唯为众生。故云此上无问乃至疑问也。从如人下。释譬意中。如人眼初见白时未明了者。对白色虽眼识生。未能分别故云尔也。次即生心分别此是像耶者。次意识生。即分别白非白等像故云尔也。佛即说喻由如白等者。言若人见白专作白解。不作青等解。何以故白异青黄等故。如白者青等亦尔也。皆是从心。此世间事法尚尔。当知从出世无漏净心生净心影亦尔也。故云由如白何以故乃至生净心亦然也。如见白时等者。释其意也。故云如见白时心作白解乃至一切亦青也。作意者观青等者。作白意者一切皆白也。青等亦尔也。如修十一切处等。是即久久作意故。白时者常白也。青黄等亦尔也。如此色皆随心而现。故知心能缘彼而亦生彼。故云作意者乃至能生彼类也。染着意生者染是执取义等者。释经之染着意生句也。如月灯三昧说等者。譬意谓于一事庄严愚者还爱着生罪。智者还深修观察生深智。故云如月灯乃至以此证于自是自心而生于心也。彼同类如是身转者。言此重女见己庄严身还爱着。是生死流转凡夫也。若见之觉诸法之无自性是菩萨也。是即于同类一物之上。依知与不知。成凡夫菩萨不同身转。故云彼同类如是乃至同类身转也。
二从从内观下。明疗病譬心坛不二中。又分为三。一明定科段。二明牒经。三明随释。
初中。从内观意中下是次又引喻者。上既以两种喻说无自性义竟。故今又为举热病之喻。故云是次又引喻也。
二从秘密下。至彼曼一相故者。经之秘密主又如内乃至彼曼荼罗一相故文。未会引之也。
三从又如下。明随释中。又如意中起立曼荼罗者。于内心中建立种种曼荼罗。所谓方圆三角半月等是也。如秘密曼荼罗品所说。故云如上说也。且如除热方便等者。如此等种种曼荼罗中。且为除热病等可作圆坛白色其圆坛中安●字。或安种子也。所言种子字者彼本尊之种子字也。如此于内心持诵相应时。即时热病除愈。是即从心生持诵之缘。除病身转。故知心与曼荼罗无二无别也。今此法与缘亦如此。从心生影。互相缘起无二无别也。故云且如除热方便乃至今此法亦如是可解也。
三从次佛下。明取幻化喻说二性不实中。次佛又引喻者。生后言也。从如幻化者下。次第举经而句句作释。自可见。
三从右此下。明总结中。又分为二。一明说未分明。二明宣大意劝修。
初中。右此成百字位品者。经之百字位成品未会而举也。说未分明者。此品中虽说离着观智方便。未说此果相成就之持诵等故云尔也。当更问之者。即此意也。
二从然其下。明宣大意劝修中。以先修瑜伽等者。前品中虽说大智灌顶之果相。未能以观空实相方便洗涤其心垢。若以此妙方便不洗涤其着心。即只成世间法。不能成无相大空果相。故云然其大意乃至无所不有毕竟清净此其大略也。
已上释百字位成品竟
妙印钞卷第七十三 一交了
(御本云)元德三年(辛未)五月二十三日加点了。沙门宥范(六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