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1 页 共 77 页
妙印钞卷第七十四
沙门阿寂纪
释百字成就持诵品第二十二(经第六中疏十九中)
将释当品。即开为四。一宣大意。二释品题。三明来意。四明入文判释。
初明大意者。以百字成就持诵之力故。垢身净身平等无异。又染心净心平等无二。以如此等平等法界故。除情见之暗冥。生智慧光明。普遍满十方。常恒作佛事。譬如如意大宝王随人心普雨宝。犹似娑伽罗大龙等降雨。是即于无相大空之中。垂无尽法界三世之化道。无有时暂息。故疏云。真言救世者身身不异。谓犹持真言故身(行者)不异我身(佛身)所谓处于心。是而用彼真言之身。意从意生。前是有生之意。后是净意也。即以此身不异彼身从自身生。即是从意生。由净除诸垢故一切事成也。由有此德。随诸支分。流出光明而作佛事。如斯等事凡愚所不能知(云云)又云。喻如如意珠满一切愿(乃至)而寂然不动无思无为不来不去为成一切。何况如来大宝耶。是故无分别法界。如大龙在宫不兴心动念而随业力等降差别之味也。以是义故于无相空中而现无量身口意普门之事。即身可得。不须疑也(云云)此即当品大意也。
二释品题者。成就者。所谓意生万德自性清净。净除业障。普皆有光之悉地也。持诵者。持如来之三密。诵秘密之真言。故云持诵。所谓持自性清净大菩提心之体。诵●●●等字轮法界之言。故号为成就持诵品也(云云)。
三宣来意者。前品中虽说百字位成之果相。未说相好具足圆满之瑜伽故。此品说三十七字。令圆满此等功德。故云。谓上迦等二十字。也啰等八字。及此四字。并为三十二也。一一字中三昧皆具三十二相也。次俄惹拏那摩。此五字遍定惠中。亦能成三昧。亦能成智慧。能遍成如来八十随形好也。是故修真言行者当识此等字义。是即此品来意也。
四从佛告下。明入文判释中。自分为四。一明意生悉地流出。二明举譬遮伏难。三明宣说四句。四明说阿字大空。
初中。又二。一明总牒。二明作释。
初中。佛告秘密主乃至无量多种者。经之尔时世尊乃至分说亦无量文。未会总牒也。
二从经云下。明随释中。又分为六。一明身身不异。二明意意净除流出。三明普皆光义。四明愚夫不知。五明得悉地故生随类身。六明同真言而成支分生(矣)。
初中。又二。一明别牒。二明作释。
初中。经云乃至身身不异者。经之尔时乃至无有异分文。未会别牒也。
二从谓身下。明随释中。谓身不异彼身者。垢身不异净身也。即以此身者垢身也。不异彼身者净身也。从自身生者。从垢身生净身故云尔也。即是从意生者。此身即从意生故云尔也。所谓处于心者。处自性清净心莲华台上瑜伽座故。即同●字真言之身。故云所谓处于心是而同彼真言之身也。
二从此言下。明意意净除流出中。又二。一明别牒二明作释。
初中。此言有异乃至彼所流出者。经之意从意生乃至彼处流出文。未会别牒也。
二从意从下。明随释中。意从意生前是有生之意者。上之意是生死染污之意也。后是净意者。自性清净之净心也。所谓从自性清净之心。从缘而生染污生死之心。然以如实惠方便。令彼染心净除也。故云犹持真言故能令意净除也。由净除诸垢故一切事成也。
三从普皆下。明普皆有光义中。又为二。一明从净心流出。二明光与瑜伽相应生。
初中。又二。一明别牒。二明作释。
初中。普皆有光彼处流出者。是别牒也。可见(云云)
二从从净心下。明作释中。从净心中流出言彼即指前意也者。谓净除诸垢竟。故从彼净心流出无量光明也。
二从光与下。明光与瑜伽相应生中。又二。一明别牒。二明作释。
初中。光与瑜伽相应而生者。经之相应而起遍诸支分句。未会别牒也。
二从由与下。明作释中。由与瑜伽相应等者。言以●暗字作自身。自身即●字。●字即自身。无二无别。故令垢心净除故即生光明。所谓与瑜伽相应。随身上中下。而流出光明。遍满于法界。而能作佛事也。故云光与瑜伽相应而生。由与瑜伽相应。而从彼心而生是光也。由有是德随诸支分流出光明而作佛事也。
四从愚下。明愚夫不知中。又二。一明别牒。二明随释初中。愚夫常所不能知者。经之彼愚夫乃至不达此道文。未会别牒也。
二从谓下。明随释中。谓愚夫等者。指内外两种外道凡夫之类也。言彼九种住心之辈。行心外之道。不知内心秘密瑜伽之道。不通达如斯秘密方便之事。故云谓愚夫所不能知于此道不能了达也。如斯等乃至此道者。即真言行也。所谓真言行者。上卷云知心性如是得住真言行(云云)可思之。
五从乃至身下。明得悉地故生随类身中。又分为二。一明牒经。二明随释。
初中。乃至身所生分乃至有无量多种也者。经之乃至身所生分无量种文。未会引之也。
二从以成下。明随释中。以成真言得悉地等者。今既如上净除垢心已。从身上中下分。光明普流出。是即由成真言行得法佛之悉地。从此净身。还更有身生。所谓三界所生十界随类众多身也。故云乃至身所生(乃至)有无量多种也。以成真言得悉地乃至其类众多也。
六从身既下。明同真言而成支分生中。又二。一明别牒。二明随释。
初中。身既无量乃至说有无量者。经之故如是乃至亦无量文。未会引之也。
二从皆从下。明随释中。皆从一真言而出等者。指●暗字真言也。此字全分同法佛故。从彼上中下分生三重曼荼罗身。所谓从顶至喉光出生第一重诸尊。从喉至齐之光出生第二重诸尊。此中有内大。如秘密曼荼罗品。从齐以下光出生第三重随类之身。真言并佛如此。行者亦尔也。故云皆从一真言乃至其数无量也。
二从如如下。明举譬遮伏难中。又二。一明说如意珠喻。二明虚空喻。
初中。又二。一明牒经。二明随释。
初中。如如意宝乃至一切利成者。经之譬如吉祥乃至无所不成文。未会引之也。
二从疑难云下。明随释中。又分为二。一明问难意。二明答意。
初中。又疑难云上说等者。言既说自性清净无相法界真言之行。同本初不生大空三昧已。何故说种种流出之法门并欲界随类众多身耶而问难也。故云又疑难云乃至而有此种种事耶也。
二从答下。明答意中。又二。一举如意珠喻。二明举大龙喻。
初中。乃至三事亦能净者。非但雨种种无量珍宝令满足一切希愿而已。亦能欲令身口意清净。故云乃至三事亦能净乃至世法尚尔也。世宝犹尔。何况法佛如来自性清净无量庄严大如意宝耶。故云何况乃至如此事耶也。世间浅近宝珠犹虽作种种未曾有事。寂然无动作。况无相甚深大宝耶。故云如世珠乃至何况如来大宝耶也。
二从是故下。举大龙喻中。是故无分别法界者。指清净法界本地法身。此本地法身大龙王居平等法界大悲海之中。虽不起心动念。而平等降大雨之时。于欲界诸方处。随其有情业力果报因缘。受用种种差别雨水。是即大龙自然力用如此。故云是故无分别法界如大龙乃至等降差别之味也。以如此等义故。从无相甚深净菩提心如意宝珠。而示现三部无尽庄严藏。三世常恒作佛事。故云以是义故于无相空中而现无量身口意心普门之事。此净心是普门之总体万德之根源。故云心普门。从此心之普门。从缘常恒施作普门之事业。故云心普门之事也。行者于如此等普门之事业。得最自在。而同于如来。即身之可得也。故云心普门之事即身可得不须疑也。已上御遗告大事也(更问)。
二从秘密主云何无分别下。明虚空喻中。又二。一明略牒。二明随句作释。
初中。秘密主云何无分别乃至又如虚空界者。经之秘密主云何无分别法界乃至内外而转文。未会略而引之也。
二从又喻如虚空下。明随句作释中。又分为四。一明与外道邪见非同性。二明众生作业依止虚空。三明合譬。四明结释。
初中。又喻如虚空等者。虚空非如彼外道妄见。委细如初品中所说。故云又喻如虚空非众生数乃至无去无来也。
二从然不下。明众生作业依止虚空中。然不异众生界者。言虚空虽非彼等僻见断常等同性。而以三种世间性相平等故。亦不异众生界。诸法种子蕴持虚空。作种种事饶益众生。虽然不可谓虚空是有为有相。故云然不异众生界乃至谓虚空有为有相也。
三从今下。明合譬。自可见。
四从故经下。明结释中。勿生疑惑等者。如此于无相中作种种事业。譬如如意珠。犹似大龙无念而降雨。又如虚空无分别而作种种事业。法佛如来无缘无作三世常恒应用亦尔也。更不可生疑惑者也。故云故经劝信云当如是知勿生疑惑也(云云)。
三从尔时下明宣说四句中。又分为二。一明牒经二明随释。
初中。尔时世尊乃至转他门句宣说者。经尔时世尊乃至转他门句文。未会引之也。
二从住无尽下。明随释中。住无尽众生净除者。以本誓愿故净除无尽法界一切众生心垢。普开示佛知见。此名为净除句。所谓是即●字之大空点也。此净除句即是普门法界加持三昧流出句也。此加持三昧无尽无余不可测量。故云不思议句。此不思议是以难思无方化用。转众生心垢令得清净之体。故云转他门句也。句者满足义圆满义无法不满无德不圆。故云住无尽众生净除乃至而说是法门也。
四从本生下。明说阿字大空中。又分为四。一明问答决疑。二明答问。三明结归阿字自然智。四明说成就三昧道。
初中。又分为二。一明牒经。二明随释。
初中。本生无所有乃至生此瑜伽者。经之若本无所有乃至此瑜伽者文。未会引之也。
二从偈下。明随释中。是承佛神力有此问也者。是金刚手承佛神力当致问也。问意谓若言本来无所有随顺世间而生随类之身者。彼修行者云何修行而生此净空耶。故云言若本生乃至云何此生净空也。若从本无所有而生之者。即是堕本无今无。故云若本无所有者乃至云何生瑜伽者也。
二从若自性下。明答问中。又分为二。一明菩提心生。二明菩提心生大悲。
初中。又二。一明囗经。二明随释。
初中若自性如是觉名不可得乃至谓菩提心生者。经之若自性如是觉名乃至所谓菩提心一偈。未会引也。
二从引上下。明随释中。引上明十喻也者。如住心品十缘生句也。故云引上明十喻也。以觉本不生等者。觉了本初不生实际故得三平等大空智。此名为等空心生。此等虚空心是本净圆满大菩提心也。故云以觉本不生乃至谓菩提也。
二从应发下。明菩提心生大悲中。又二。一明牒经。二明随释。
初中。应发起慈悲乃至即名为诸佛者。经之应发起慈悲乃至是即名诸佛一偈文。未会引之也。
二从谓如来下。明随释中。又分为五。一明无性缘生。二明生空。三明法空。四明遣生法二空。五明等空心生大悲。
初中。谓如来了达等者。言佛虽悟诸法本来不可得。随顺众生而示现普现色身。故云谓如来了达诸法乃至本无所有也。
二从众生下。明生空中。众生之性本性无所有者。谓众生者从因业而生无有自性故。行者修行此实理时。觉知众生之本性。空寂而唯有名字不可得。是即众生空也。故云众生之性本性无所有乃至唯有名字而不可得也。
三从谓空下。明法空中。谓空空性唯有名字者。然犹存空执未得法空。故云谓空空性唯有名字乃至即是不可得空也。
四从非如下。明遣生法二空中。非此如劣慧者等者。指诸显教学者。言虽说不得空。犹执空性而为真实法。终未知等同虚空阿字大空之体。故之非如劣慧者乃至即知真实之理不应取空法也。
五从此虚下。明等空心生大悲中。又分为二。一明正等空心生大悲。二明释所由。
初中。此虚空以不可得故者。此虚空以无自性故虽无相凝寂。而为诸法依持。是故空即不空。所谓等同虚空大菩提心也。此大菩提心生时自然发起普门之大悲。故云此虚空以不可得乃至而生大悲心也。
二从所以下。明所由。如文可见。
三从想唯心下。明结归阿字自然智中。又分为二。一明总牒。二明随释。
初中。想唯心住即名诸佛当知乃至阿字此首字相应加持自然智者。经之住于唯想行乃至自然智加持二偈一句文。未会引之也。此中从想建立生者。观想●字门至本不生际已。还生种种随类之身。观如此等法缘而为空空。所谓大空。故云当知从想造立生乃至但有名空从心生也(云云)但引文二重者。未会时广略不同也。上来皆效之。注言是如例疏主之言耳。
二从经文下。明随释中。又分为三。一明自证大空。二明譬喻。三明合譬。
初中。前说得虚空心者。指当等空心生句也。如法相家说等者。指瑜伽唯识大品大论等也。若但空都无所有性者等者。斥彼毕竟独空无曼荼罗之万德也。余文可见(云云)。
二从此中下。明譬喻中。最初画置一字者。是即天竺下算之法。于土中画之故云尔也。如注(云云)余文悉可见。恐繁不记。
三从今此下。明合譬中。随次出身无量法门者。随身上中下流出三部诸尊故云尔也。然有论师等者。指小乘论师等也。
问。若然者为破之引之耶答。不尔。其虫无量而虽成曲直长短等相。各各自是一虫时。无曲直等相。今阿字门亦尔也。从缘流出无量无数色身之时。大小方圆善恶尊卑虽无量无边。而于本不生一理无有差别。为譬此义引彼虫譬也。仍无破义也。故云然有论师乃至不离于一本不生理也。此阿字为首相应加持自然智者。今以阿字门加持自然智既尔也。如何字者。●字●字等亦皆以不可得。故同●字而加持自然智。然从一一字门流出无量无数字门。如从一算至无数。然住不可得无自性。如一及多皆尽除持在心中。故云此阿字为首相应乃至即显不生之理也。
四从次云秘密主下。明说成就三昧道中。又分为二。一明直说●字显不生。二明异门说诸字显不生。
初中。又二。一明总牒。二明随释。
初中。次云秘密主观此空中乃至诸法自形显示者。经之秘密主观此空中乃至以一切法本不生故显示自然形文。未会引之也。
二从是经下。明随释中。又分为五。一明一切法从阿生本不生。二明福智皆从阿生。三明●字生种种色。四明识阿字义同大日。五明显示阿字自形。
初中。观此阿字等者。今秘密主及诸大会观此阿字大空中流出万像而本不生也。故云观此阿字乃至然本不生也。
二从阿字下。明福智皆从阿字生中。证三昧者。由此阿字本不生义。通达三平等三昧耶故云尔也。具般若者。由通达此阿字本不生故。无相法界大智自然开发故云尔也。成万行者。实慧具足成就行无尽法界大悲万行故云尔也。
三从此字下。明●字生种种色中。此字能生种种色者。行●字是一切诸法能生母也。故显形众色无不皆从此字而生。故云此字能生种种色乃至及本尊等无量不同也。
四从若识下。明识阿字义同大日中。若识此中真实之义者。如上所说虽不生而具万德。虽显示众德而无相也。生与不生全体遍收。相与无相即体不离。如此觉知。是即●字真实之义。若能觉知如此真实之义。得入本不生际。即等同如来世尊也。故云若识此中乃至同于毗卢遮那也(云云)。
五从上来下。明显示●字自形中。上来所说阿字门等者。从具缘品以来所说阿字门者更非别物。即自身本来无相大我也。故云上来乃至显示自身我也。大我更无别体。即是自身也。以是义故自身即本初不生。亦本来常住也。故云即我自身本不生亦无灭也。当如是观察者。如上六月持诵中所说。●字遍自身全分●字形也。其色黄色而方形也。本初不生观智明朗住法界大圆明中。故云当如是观察乃至显示其德也(云云)。
二从次或下。明异门说诸字显不生中。又分为六。一明说●。二明说●等二十字。三明说●等八字。四明●等字成三十二相。五相仰等自在转随形好。六明劝修得益。
初中。又二。一明牒经。二明随释。
初中。次或无所得义乃至缚字形现也者。经之或以不可得义现●缚字形文。未会引之也。
二从即是下。明随释中。即是下文言语道断之义者。是即遍口十字中言说不可得●字也。故云尔也。问。若然者至下说此。何故此处先复说此字耶。答。为欲显从悲智具足大空流出诸字门。还显示本不生故先说此字也。所谓前说●字已。次之说●字门。是●●二字相和成大空。如第五月时坐方圆曼荼罗诵●●。是方圆人法义也。可思之。此明何义者。总问说●●等诸字之所由也。佛言以下答之也。佛言阿字具有一切功德等者。指上来所说●字义。故云阿字具有乃至以本不生而显说之也。或从异门等者。于●字具足一多自在之德故。以能生之●字自形显本不生。又以所生之●等诸字显本不生。故云或从异门显之即是缚字诸字门也。如此等字虽各殊异。只是自性清净法界自在大我之功德。自身本来本初不生之义门也。故云其义虽异门乃至无有异也。然诸字各说不可得。是即●字义也。故云若法有一是生。是即可说之相乃至不可说示也。以下皆是异门之相也。
二从或一切法中下。明说●等二十字中。自分为二。一明说●字形。二明●字乃至第二十●字形。
初中。又二。一明牒经。二明随释。
初中。或一切法中乃至迦字形现者。经之或诸法远离造作故现●迦字形文。未会引之也。
二从此即下。明随释中。此即明一阿字门者。是即明●字门之作业不可得义。故云此即明一阿字门乃至然迦字即明阿字义也。如迦字等者。迦字最初横画是阿字形也。若无此画即●迦字不成。故云如迦字若上置横画乃至即有阿形也。如●迦字者。●●等一切诸字亦尔也。故云当知此百字皆皆尔下例可解也。若无阿声在中等者。出诸字音声之时。阿声阙于其中。即不能开口。诸字声自无也。故云无阿声在中乃至亦自无有声也。
二从或一切法下。明●佉字乃至第二十●婆字形。自可见。其中粗字牒经也。细字随释也。依见易不作释耳。此中释摩字等者。言于此处。对文中虽有●摩字不可释之。●●●●●五字大空义。故别说之。若此处释之者文误也(云云)。
三从或诸乘下。明说●等八字中。自八。一明说●野字形。乃至八明说诃字形。其义自可见。此中复粗字牒经也。细字随释也。上来诸字皆置形之言者。如●字自形。于一一字皆亦可有各自形。所谓观想●迦时。自身全分●字形也。其音亦●声也。其义亦作业不可得也。所谓此字之三密也。三密具足六大法尔而四曼自然成就。以是义故一一字门即是己体也(云云)。
四从秘密主随下。明●等字成三十二相中。又分为三。一明总牒。二明别牒。三明随释。
初中。秘密主随入此等乃至三藐三佛陀随形好者。经之秘密主随入此等乃至三佛陀随形之文。未会总牒也。
二从秘密主一一下。明别牒中。秘密主一一三昧门乃至此中生者。经之秘密主随入乃至皆从此中出之文。未会别牒也。
三从即此下。明随释中。即此一一字有三十二等者。言一一字门皆具足六大四曼三密体相用。以陀罗尼形遍满法界作大佛事故。三十二字各各具足三十二相。互相涉入自在无碍。故云即此一一字乃至能成三十二相也。所谓●等二十字●等八字加四点字为三十二也。故云上迦等乃至并为三十二也。
五从次俄下。明仰等自在转随形好中。又二。一明别牒。二明随释。
初中。次俄惹拏娜摩乃至成就随现者。经之仰壤乃至随形好文。未会引之也。
二从此五字下。明随释中。此五字者仰壤等五字也。此即以大空故遍摩多对文。能成就智慧三昧。以此定慧具足功德庄严法佛如来也。故云此五字遍于定慧乃至八十随形好也。是故修真言行者等者。如此或有定门字。或有慧门字。或有不二大空字。然于一一字有字相字义。如此义一一义理能能通达。故云是故修真言行者乃至明如此事也。真言行者以明知如此等义门。知于此真言有如是如是功德势力。故云以明如此义故乃至功德力用等也。此中有一偈等者。未曾经于此处有此一偈。然非当所文故不入此文也。故云此中有一偈乃至文误也。
六从亦解下。明劝修得益中。又分为二。一明牒经。二明随释。
初中。亦解此诸佛乃至人中尊者。未会总牒中。等于一切法自在而转此等随现三藐三佛陀随形好成就。及此等三藐三佛陀随形好者。此中有二重正等觉句。所谓初等于一切法自在乃至三佛陀随形好者。
明已成诸佛世尊由此字门修行功德具足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成人中尊。故云如上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乃至得成天人中尊也。次及此等三藐三佛陀随形好者。今行者明如法修行故亦得成人中尊。故云若行者如是行者亦得成人中尊也。
已上释百字成就持诵品竟
释百字真言法品第二十三(经第六中疏十九中)
将释当品。即开为四。一明大意。二明释品题。三宣来意。四入文判释。
初明大意者。谓为欲令修真言行者。以阿字门加持一切法成无上正觉故。
加持一切法令同阿字大空三昧。于无尽无余法界而成最正觉也。故经云。于此三昧门。以空加持。于一切法自在成就最正觉。是故此字即为本尊(云云)疏云佛为欲满彼修真言行者令圆满故。后说此三昧句也。于此中空者。谓阿字也。阿字即本不生不可得空也。犹此毕竟不可得空。具足众德普摄一切佛法也。此摄于梵音。是摄取之摄。如摄取诸物令在己身之义也。由以此空加持力故。能摄一切法成佛也(云云)此即此品大意也。
二从品题者。百字如上释也。真言者●字真言也。法者。疏云法谓众多义。非达摩之法也。谓百字之轨仪也。于百字中生种种德名法也(云云)以是义故名为百字真言法品也。
三宣来意者。上品中虽说百字明门。未宣互相摄入之旨故。此品中于阿字一字具足百字。如阿字者。●等诸字亦如是故。诸字互成主伴。重重无尽一多自在也。故疏云。此中但明一字。然百字法门皆可知。故言百字门。谓举一字则百字可知也(云云)又云。此中自在者。梵音与观自在有异。此是摄取义。谓摄取一切法也。如王者于其境内。随意摄取皆得自在。如来法王于一切法自在亦如是(云云)。是故次上品而此品来也(云云)
四从复次下。明入文判释中。即开为二。一明一字摄取万德成正觉。二明声字真言本来空寂。
初中。又分为二。一明总牒。二明随释。
初中。复次秘密主于此三昧门乃至离相无相尊相中而来者。经之复次秘密主乃至而现相中来之长行偈颂文。未会引牒也。
二从佛为下。明随释中。又分为五。一明空力故摄一切法成佛。二明自在义。三明●字为本尊。四明法法普周遍。五明无相圣众现相。
初中。佛为欲满彼修真言等者。言为欲令成就圆满上来所说修真言行者秘密瑜伽故。复说此●字毕竟无相大空三昧。然此阿字虽毕竟无相大空。能具足无边功德。摄在一切如来无上佛法。故云佛为满彼修真言行者乃至普摄一切佛法也。此摄于梵音等者。言此摄者。指疏之普摄一切佛法之摄也。此摄义者。梵语摄取一切物令摄在于已身之义也。但经云加持。是即摄入摄持之义。然者与摄之义同一也。故云此摄于梵音乃至令在己身之义也。
二从此中下。明释自在义中。此中自在者等者。言如言观自在者。是于观智得自在。今此自在者能自在摄取一切物。如王者于其境内自在能摄取万物故。与彼其义别也。故云此中自在者乃至自在亦如是也。
三从是故下。明●字为本尊中。又二。一明别牒。二明随释。二俱可见(云云)。
四从明法下。明明法普周遍中。又二。一明别牒。二明随释。
初中。明法普皆字围绕者。经之明法等二句。未会别牒也。
二从明即下。明随释中。明即真言之别号者。明与真言一法二名事。如住心品记之。谓从一字亦无量等者。从此一字出生无量字。各放光明令围绕能生之●字。故云谓从一字乃至周匝围绕也。如前所说字轮者。如上百字字轮也(云云)。
五从虽有下。明无相圣众现相中。又分为二。一明别牒。二明随释。
初中。别牒可云。彼尊无有相乃至而现相中来(云云)
二从虽有下。明随释中。虽有如是围绕而体等者。如上从一字出生诸字而虽围绕本初不生●字。一一诸字各各本来空寂无有性相。虽然于无相空中。又各现相。空有即体不生不灭。而作寂一致也。故云虽有如是围绕而体乃至当知皆悉是真言不思议加持之力也。是故行者以此阿字大空。加持自身及一切众生故。圆满三平等。即时成就一切佛法也。故云以阿字乃至于无相中而现种种形声也。尊是义者。指彼尊无有相之尊。是即阿字实义。所谓本不生独尊无比之体也。故云尊是义也。字是相者。指字轮以围绕之字。是即●字自形即字相也。故云字是相也。是前品义同者。上品说阿字云观此阿字于空中流出世间万像。一切世间皆从此生。然本不生也。是即无相而现相之意也。故云即前品义同也。
二从声字下。明声字真言本来空寂中。又二。一明总牒。二明随释。
初中。声字出字真言生真言果成就乃至照阿字句多种真言相者。经之声从于字出。乃至无量真言相文。未会总牒也。
二从经文下。明随释中。又分为八。一明释救世者说。二明真言者说。三明声与空互相释。四明依法布相应义。五明以字为照明义。六明例●字知诸字。七明佛佛道同。八明释品名。
初中。又二。一明别牒。二明作释。
初中。交牒可云。声从于字出。乃至诸救世尊说(云云)。
二从依于下。明随释中。又三。一明阿字自同空。二明所由。三明结释。
初中。依于阿字者。三种世间一切诸法依止于阿字故云尔也。然此阿字无复本生。即同虚空无有性相。故云阿同虚空当知本离相也。虽离相而随缘往来常恒显现。故云离相而有来去之相乃至既本空也。
二从所以下。明释所由中。此声者众缘而有者。声经于七处而生。所谓喉舌腭上下齿上下唇。如是众缘相触而声生。更无有自性。譬如空谷响。当知声生当体即不生也。故云此声者众缘而有乃至而能生众缘亦得从缘也。
三从当知下。明结释中。当知乃至而因缘有真言者。从无相无自性中。从缘而生字。从此字而生声。从此声而生真言。从此真言而成果。此是自性法身救世者三世常恒自然法尔缘生所说也。故云而因缘有真言乃至如是即救世者所说也。
妙印钞卷第七十四
(御本云)元德三年(辛未)五月二十四日加点了。沙门宥范(六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