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妙印钞卷第四十九

  沙门阿寂纪

释成就悉地品第七(经第三疏十二)

  将今释此品。即开为四。一宣大纲。二释品题。三明陈来意。四明入文判释。
  一明宣大纲者。如来答金刚手二种问。而说真言行果不可思议来处。所谓从一切众生自己本来之心处而来生。还成就一切众生自己本来之心处妙果。故经云。摩诃萨意处。说名曼荼罗。诸真言心位。了知得成果。诸有所分别。悉皆从意生。分辨白黄赤。是等从心起。决定心欢喜。说名内心处。真言住斯位。能授广大果(已上说果)念彼莲花处。八叶须蕊敷。花台阿字门焰鬘皆妙好。光晖普周遍。照明众生故。如合会千电。持佛巧色形。深居圆镜中。应现诸方所。犹如净水月。普现众生前。知心性如是。得住真言行(已上说行)疏释云。心处大众生曼荼罗皆作如是说者。心处亦可名为心位。即指此众生自心之处。即一切佛大非胎藏曼荼罗也。佛答意言。若欲知真言行及果。当于心处求之。皆如是说者。谓十方三世佛亦皆如是说。一道无异。非独我如是说也(云云)言此品中。正以种种秘密不思议修行方便故。能了知自心本来自性清净果。然此净心行及果。更不从余处而来。但直从行者自心而生。全无别来处也。如此等无上无过上悉地成就行果。始此品中说之。是即当品大意也。
  二明释品题者。今别题所言成就悉地者。是非世间有相有为之成就悉地。是即出世无上成就悉地也。故疏云。行者见此心佛之时。即名悉地第一成就。所谓得第一常身也。悉地有多种。或世间或出世间。或无量差别。今此成就者。即是出世间第一成就。所谓成就第一常身。此常身即是诸佛金刚不坏身也(云云)问。何故供养次第卷指当品云出世间品瑜伽法耶。答。今经习。始说世间法。终出世间法。此则此经法则也。故彼卷意。上既说世间成就故。此品言成就悉地者。是即可成就出世无上悉地。故云出世间品也。随今疏云。今此成就者即是出世间第一成就(云云)以如是等义故。名为成就悉地品也。
  三明来意者。初从住心品。至第六悉地出现品。虽说净菩提心如实句并攒摇之方便及悉地流出句等。皆是明真言果满之相。未说出世无上修入方便。是故疏云。从此品以前说真言之果。从此品以后次第明修行入证之方便。从此为首也(云云)故次上品而此品来。是即当品来意耳也。
  四从时执下。明入文判释中。大开为二。一明金刚手发问。二明如来答问。
  初中。又二。一明赞萨埵德。二明说发问甚深至理。
  初中。又分为四。一明释金刚义。二明释吉祥义。三明释开敷眼。四明释转金刚印矣。
  初中。又二。一明牒经。二明随释。
  初中。时执金刚乃至开敷眼者。经之时吉祥金刚。奇特开敷眼二句。未会引之也。故疏任未会本。先释金刚义也(云云)。
  二从金刚下。明随释中。复次此菩萨身等者。此菩萨身即是五智五大不二冥合体也。非但此菩萨而已。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菩萨乃至一切众生。皆亦同一金刚之体也。故云复次此菩萨乃至故名持金刚也。
  二从吉祥下。明吉祥义中。又二。一明别牒。二明随释。
  初别牒。自可见。
  二从叹下。明随释中。众善功德具足等者。普贤行愿皆悉圆满。悟三密金刚之人中最为第一。是即吉庆吉祥义也。故云吉祥者乃至即是吉祥义也。
  三从时彼下。明释开敷眼中。又二。一明别牒。二明随释初别牒。自可见。
  二从时彼下。明随释中。又三。一明闻奇特法。二明开功德宝藏。三明结归阿字功德。
  初中。闻如上说者。指上品所说四处流出句并五轮布字观等也。闻如此之法。作奇特之思。智惠之眼明朗而开敷。专心观察佛恩。奉问彼行从来及至到之处也。故云时彼菩萨乃至方发问也。
  二从复次下。明开功德宝藏中。又二。一举譬。二明合譬初文。自可见。
  二从菩提下。明合譬中。虽有秘密菩提心等者。自性清净妙莲。是一切如来功德实相库藏也。然此妙法莲花。不蒙如实平等大惠烈日之光晖。不能开明。今此菩萨为如来烈日所照。开如实知见已。云何奉问以此花台甘露之妙法。与一切众生令得如此之开敷眼也。故云菩萨亦尔乃至亦得如此开敷也(云云)此中烈日者。如来大智日光超越于列亿千日月轮故云尔也。非但如来而已。一切众生亦尔也。
  三从复次下。明结归阿字功德中。如上所说者。指上品二种真言。其义自可见(云云)。
  四从转下。明释转金刚印中。又二。一明正转金刚杵。二明其光明遍照。
  初中。又二。一明牒经二明随释。
  初中。转金刚杵者。经之手转金刚印文。未会引之也。
  二从有下。明随释中。有微旨者。今此金刚杵是一切如来微细法身同一金刚之深旨也。以平等法界密惠。共同照一切众生色心。然众生如实不知故。于此秘密宝藏中。怀无量恐怖。受六道贫里之苦恼。是故转智火欲令开敷一切众生心眼也。故云有微旨乃至令一切皆得开敷心眼故也。
  二从火先下。明其光明遍照中。又二。一明火光义。二明遍照佛刹义。
  初中。又二。一明别牒。二明随释初别牒。自可见。
  后从火喻下。明随释。又可见(云云)。
  二从遍下。明遍照佛刹义中。又二。一明略牒经文。二明随释初文。自可见。
  二从以此下。明随释中。诸文可见。注云私谓此世界者即是净心之土者。指上之无余世界云此世界也。净心之土者。一切众生自性清净心莲花台。是即花藏世界常寂光土。超越三世不坏常住。曼荼本佛镇住此中。故云即是净心之土常无毁坏金刚之国土也。
  二从发下。明发问甚深至理中。又三。一明赞叹佛德。二明问不生中何发众行。三明问真言从何来至何处。
  初中。又二。一明牒经。二明随释。
  初中。发美妙音乃至牟尼者。经之微妙音称叹。法自在牟尼二句。未会引之也。
  二从谓下。明随释。其义自可见(云云)。
  二从真言下。明问不生中。何发众行中。又二。一明牒经。二明随释。
  初中。真言乃至不可得者。经之说诸真言行彼行不可得二句。未会引之也。
  二从谓下。明随释中。又二。一明总表问意。二明细释问意。
  初中。谓平等三业真言之行业者。请问依三平等之行得无上大果报。愿佛为我等说此行也。故云谓平等三业乃至为我等说也。
  二从问下。明细释问意中。又分为五。一明无量功德皆得成就。二明以入●字故不能发行。三明证者能示悟众生。四明不证者不能为人说。五明问如此不思议云何能行。
  初中。此真言者。指上品所说阿字门也。及行者。指此阿字所生之妙行。所谓即心具万行是也。依此行能得一切如来功德者。是第三●字门也。广大甚深之事者。第四●字门也。如此等四点成满故。无量无边未曾有法皆成。故云问意言此真言及行乃至皆得成就也。
  二从然一下。明以入●字故不能发行中。然一切法无不入于阿字之门等者。言一切法入●字门故本初不生也。本初不生中云何能发起众行耶。虽无生无灭。而又具一切功德。是即无相而有相。有相而无相。不可思议不可得之境界。非十地等觉所量。唯佛与佛乃能穷尽。故云然一切法无不入乃至佛佛自证也(云云)。
  三从若闻下。明证者能示悟众生。自可见(云云)。
  四从若心下。明不证者不能为人说。是又自可见(云云)。
  五从如下明向如此难思法云何能修中。如是者。指如上难思行果。故云如是不思议不生不灭也。奉问此不可思议不生不灭法中云何得修行证入。故言云何修行也(云云)。
  三从真言本体下。明问真言从何来至何处中。又二。一明牒经。二明随释。
  初中。真言本体乃至宣说一切者。经之真言从何来乃至如众流赴海一偈半。未会引之也。
  二从又此行下。明随释中。又二。一明总表问意。二明细释问意。
  初中。又此行者从何所来等者。此甚深无相之行者间无生无灭故无去来。若无来去之相者始从何来终至何所耶也。故云又此行者乃至何所也。
  二从意问下。明细释问意中。又三。一明问无去来云何发起。二明释为我说意。三明一切万法皆同一味。
  初中。意问无生之行等者。奉问此无生之行无有所可发趣云何而得成就耶也。故云意问无生之行乃至而得成就也。
  二从此义下。明释为我说意中。此义亦甚深也为我说者等者。如此不来而来不去而去。是即甚深不可思议缘起也。请问愿佛为我等说此希有无上之法也。故云此义亦甚深也为我说者意言乃至无上之法也。
  三从如是甚下。明一切万法皆同一味中。如是甚深法性等者。此法从自性清净之大悲海而出。还归入本初不生之平等一味。从来至到不可思议也。譬如万水源从大海而出。还归入深海一色一味。如此不思议解脱名为发行义也。故云如是甚深法性乃至无有差别也如是说竟也(云云)。
  二从次如来下。明如来答问中。自分为六。一明众生心处名漫荼罗。二明知心处故得成果。三明佛法尽由心分别而有。四明以只多照干栗太。五明照干栗太故得大果。六明开习定初门。
  初中。又三。一明总表。二明牒经。三明随释。
  初中。次如来答云者。经之世尊等十言。会意引之也。
  二从心下。明牒经中。心处大众生乃至如是说者。经之摩诃萨意处说名曼荼罗二句。未会引之也。
  三从心处下。明随释中。心处亦可名为心位者。所言心者。治定本云意或云心。未会本云心或云识。皆是一法异名也。所谓一切众生本来成就自性清净心莲花台上果德是也。心者。集起为义。所谓秘记云。曼荼罗圣众集起曰心。今疏云。心处亦可名为心位。即指此众生自心之处。即一切佛大悲胎藏曼荼罗也(云云)故知今心者。是自心自觉曼荼罗圣众。集会云聚出生现起。名为心也。次意者。思量为义。如此一一曼荼罗圣众。各思量自证之三摩地故云意。故秘记云思量名意。经云思惟●字等也。次识者了别为义。故经云诸有所分别。疏释此文云。诸佛法尽犹心有。如人眼根见色者。眼根与色对不能了知青黄赤白等。次眼识即生不定之虑。此青黄哉。次意识即分别分折言此是青黄赤白等种种众相。当知但由心分别而有也(云云)又云。以一切万法莫不从心分别而有(云云)是故秘记云了别为识也。故知心意识是一心之异名也。是故经疏共更互说也。次处者。如此曼荼罗圣众居处故云处。位者。如此曼荼罗圣众一一次位不乱故云位也。故云心处亦可名为心位乃至胎藏曼荼罗也。然以四种烦恼等者。障自心所具四智果德故云四烦恼。所谓第八识障大圆镜智。第七识障平等性智。第六识障妙观察智。前五识障成所作智。故指如此等诸识云四种烦恼也。亦是障四转功德。开此四转为八叶故。此四种烦恼。亦障八叶心莲功德令不开敷。故云然以四种烦恼乃至不能明了而自觉知也。若如实自知时。障体即宝处也。故云若能自觉心处乃至大圆满实相之地也。是故佛答等者。金刚手之问意。请问说此真言来所至到之处故。佛答言。若欲知真言行从来及至到果所。当于汝心处可求之。更不可求别处。故云是故佛答意言乃至当于心处求之也。皆如是说者。治定经说名漫荼罗之说字。未会本云皆作如是说故。如此别牒也。其义自可见(云云)。
  二从真下。明知心处故得成果中。又二。一明牒经。二明随释。
  初中。真言诸心处彼识知果受者。经之诸真言心位。了知得成果二句。未会引之也。
  二从果谓下。明随释中。其义自可见(云云)。
  三从佛意下。明佛法尽依分别心而有中。又二。一明牒经。二明随释。
  初中。交牒可云。诸有所分别乃至是等从心起(云云)。
  二从佛意又言下。明随释中。诸佛法尽犹心有等者。指外道等心外建立法。非因为因非果为果。或以断灭为宗极。三世十方诸佛教法皆悉说从心出兴。所谓以善分别心离恶分别心。以离恶分别心故。善分别还寂灭。到本不生际。是名为佛法。故云佛意又言诸佛法尽犹心有也。如人眼见色等者。浮根不能了知色等。眼识生不定虑。然后意识细分别。了知色等本来种种众相。故知诸法皆由心分别而有。今了知自性清净大菩提心依妙观察智力用。所谓●字门也。此字亦名为遍知院也。言●字者中台自性清净大菩提心之体也。上加圆点成●字。此圆点者如实一念净菩提心是也。此时心王毗卢遮那入金刚界成自然觉故。心数诸尊亦同入金刚界同时成自然觉故。此正觉名为遍知院也。如此正觉正知不出三部妙体。故经云分辨白黄赤是等从心起。更问之意是也(云云)。
  四从决定下。明以只多照干栗太中。又二。一明牒经。二明随释。
  初中。决定悦心之处者等者。经之决定心欢喜说名内心处二句。未会引之也。
  二从此心下。明随释中。又三。一明辨二心不同。二明举二乘为例。三明此中意。
  初中。此心梵云只多者。决定悦心之心也。治定本云决定心欢喜。是则第七识能行之虑知心也。次干栗太等者。心处之心也。治定本。此云说名内心处。是则所证之体大般涅槃是也。
  二从如二下。明举二乘为例中。如二乘入道等者。入正性离生时。得决定心永无退转之思。依此决定三昧故。内心得现法之乐。生实知见。故云如二乘入道乃至即生实知见也。然三乘各有等者。三三昧乃至观练薰修禅定等浅深重重不同。如大论中说(云云)。
  三从今下。明此中意中。若能证此心处心中之心者。正指心莲华台上中心之心。故注云此即干栗太心也。是即所证之心也。即是如来决定心者。能证只多心也。一缘一相大菩提心能得毕定印故云决定心。以一缘而不缘余境故云谓三昧也。依有此一相一缘三昧故。至本不生际。能了知真言本来无作行并本来无作果。所谓八叶花台妙因妙果也。故云即是如来乃至了知真言行之与果也。
  五从若了知下。明照干栗太故成大果中。又二。一明牒经。二明随释。
  初中。若了知彼行乃至无上大果者。经之真言住斯位能授广大果二句。未会引之也。
  二从佛意下。明随释中。佛意言犹心住定故等者。依能证三昧。得如实正见。是即心自证心心自觉心之自证自知大果也。故云佛意言犹心乃至如实之见也。即能自知是事不信者。虽自闻如此心处之名字。未信其宝处之现相故。虽闻无益。是故从此以后正开彼心处观想之初门。令逮得如实之体。
  故云即能自知是事不信虽闻无益故此已下正明习定初门也。
  六从如上下。明开习定初门中。又二。一明结上来意。二明正开观想门。
  初中。又二。一明结金刚手所问意。二明结释如来答意。
  初中。如上执金刚所问等者。金刚手问云此真言心不来不去也。从何所而来。又去至何所。其至到得果云何愿说之也。故云如上执金刚所问乃至云何得果者也。
  二从今者下。明结释如来答意中。又分为五。一明结众生心名曼荼。二明结知心处故得成果。三明结佛法由心分别有。四明结以只多照干栗太。五明结照干栗太故成大果。
  初中。夫真言者从自心发等者。真言行从自心而出。及真言果又从自心而成。更心外无行与果之法也。故云夫真言者乃至外无别法也。
  二从所以下。明结了知心处故得成果中。此曼荼罗名之为净者。一切众生为不知之妄见所隔。而如实不了知。若如实了知自心本净。是即曼荼罗果处也。全非余处。故云所以者何此曼乃至不从余处来也。
  三从行及下。明结佛法由心分别有中。行及果报皆亦如是者。行者四隅也。果者四方也。如此八叶皆由心分别而有。是即以有心境界故。云行及果报乃至莫不从心分别而有也。中台非因非果故绝有心之域也。
  四从今下。明以只多照干栗太中。今此阿字门等者。指干栗太自心体。言此本初不生干栗太心亦不从余处来。但是众生自心耳。故云今此阿字门乃至无别来处也。
  五从所以下。明结照干栗太故成大果中。以有方便修定故等者。此自性清净本初不生自心。为不知之所染污。不自能显出。是故行者以●字大方便。一缘一相修习故。自心微垢渐渐清净也。以清净故至到本初不生际。是即大果报相也。如此等大果报更不从余处来。但是行者自心耳。故云所以者何以有方便修定乃至而得之也。当引央掘等者。央掘经第二云。尔时世尊告央掘摩罗。汝今当受离不与取戒。央掘摩罗以偈答言。
  我今亦不能 受持不盗戒
  常受不与取 劫盗他财物
  不与者菩提 无有授与者
  不与而自取 故我不与取
  佛坐菩提树 不得亦不失
  此是自性法 最胜无有上
  一打纸云。央掘摩罗以恶逆邪见故。切千人指欲为花鬘。既切得九百九十九人。今一人未到之。中间得一念觉悟时。而作是念。如此指爪从本乍有如是如是人。而此我有也。别不可切之觉知已。其后不能切之。然言不盗戒义者。所谓依非理之心切之即盗也。盗不盗皆法界是觉知。是不盗义也。今亦如是。以不知故取诸法之相。如实觉知法界即是也。以即是故自心之外更无别法。以无别法故。心自行心自证。此自行自证之处名为大果报。故云当引央掘不盗戒义也。
  问。何故至此处。殊结释前后之文。细判问答之意耶。答。欲开甚深秘藏观门。能能窍定金刚手问起之志旨。及如来答问之深意。问及答皆共从不思议之心处出生不思议行果。还明成就不思议大果报已。然后从此以下以如来于法自在大方便力故。直于凡夫肉心之中心。观想不可思议自性果德。施作不可思议广大佛事。以是义故疏家殷勤定科段。结释问答之深义也(云云)。
  问。此已下正明习定初门也(云云)然者如世间成就品中。说三月念诵等习定门。又如悉地出现品者。说四处流出妙观并五轮布字习定门等。依之世间成就品疏云。先当依此品次第而修行之。即是最初发足处也(云云)又悉地出现品疏释观彼菩提心句云。谓以心而观自己菩提之心。此即出世成就之正行(云云)既云最初发足处。云出世成就之正行。是岂非明习定门。然今何故云此已下正明习定初门耶。答。从此以前虽说观念持诵等。未正开自心花台。今开如来秘密之奥藏。示众生自秘之库藏。故云正明习定初门也。所言习定者。如来最无上大定所谓自性清净本觉。甚深无相寂静安然。周遍法界海故云大定也。对彼秘密曼荼罗法品等之终穷故云初门也。但世间品最初发足处者。于彼世间成就。最初发足。今是出世最无上习定初门也。故大别异也。又悉地出现品言出世成就之正行者。只举其名字不明行相。今正举其体故。又是异也(云云)。
  二从然此下。明正开观想初门中。又分为五。一明直观花台八德。二明花台观●字。三明观●字门。四明观●字。五明观●字。
  初中。又二。一明牒经。二明随释。
  初中。交牒可云。念彼莲华处。八叶鬓蕊敷(云云)。
  二从然此下。明随释中。又二。一明此心难示故请佛加直作方便。二明正观心莲华台。
  初中。然此心源等者。直指花台云心源也。此花台微妙寂静而绝离名相。非一切如来大善巧方便不可开敷也。愿十方三世一切如来。为化最上乘直行直入菩萨。直于凡夫心处之心而作方便。直令开此不思议心莲。不可用余对治持诵行等也。是即甚深之中甚深。秘密之中秘密。难值之中难值。难闻之中难闻。难解之中难解。难入之中难入。故如来犹以顾同一本誓故。请加于十方三世诸佛。而作直入直满方便。故云然此心源乃至亦不作余对治行也。此心之处即是凡夫肉心。最在于中。是汗栗驮心也。此中注云。对治者曼荼罗者不作如上造坛曼荼罗等对治也。持者诵也者。不用先来持诵也。真言行者修行也者。不可作如此真言行者修行。直于凡夫肉血干栗驮心中。可直修直行也。
  二从将学下。明正观心莲华台中。又三。一明直指凡夫心处。二明观想八叶花台。三明观鬓蕊具足(矣)。
  初中。将学观者亦于是处等者。直指一切众生胸中八分肉团。此肉团正是自性清净莲华台也。故云将学观者亦于是处思莲华之形乃至其心如实之相也。
  二从是故下。明正观八叶花台中。是故者。如此自性清净本觉体。为不知之烦恼妄想之所缚。不能自开觉是故以如实智。观此肉心令开敷也。故云是故先当乃至观令开敷诸蕊具足也。
  三从所以下。明鬓蕊具足中。所以云蕊具足者亦有其意等者。此自性清净心莲华台开敷之时。无量无边功德法门皆悉具足圆满。是则非但论表德义而已。自性果德表相也。故云所以云蕊具足者乃至皆从心而有也(云云)。
  二从于此下。明华台观●字门中。自分为三。一明正台上观●字。二明光晖普遍。三明举譬显普现。
  初中。又二。一明牒经。二明随释。
  初交牒可云。华台阿字门。焰鬘皆妙好(云云)。
  二从于此下。明随释中。又四。一明观●字。二明释于坐上义。三明焰鬘妙好义。四明问答决疑。
  初中。于此台上思想阿字而在其中者。如上观八叶莲华令开敷已。于此中心华台上观想●字。故云于此乃至其中也。
  二从于坐下。明释于坐上义中。于坐上者谓于等者。于华台梵语中有于坐上义故。如此别牒也。谓于华台中心上观●字故。云于坐上者谓于彼莲台中之上观●字故名坐上也(云云)又言坐上者亦含等者。为释或义又别牒也亦含多意者。于彼梵语含多意。所谓或有华坐义。或有自身坐时义。或有是成就大曼荼罗者义。故云又言坐上者亦含乃至是成就大曼荼罗者也。
  三从从此下。明焰鬘妙好义中。从此字出无量光等者。从此●字出无数光明遍满法界。其义如文可见。故云从此字出无量乃至以为一光之鬘也。
  四从何故下。明问答决疑中。又二。一明问答八叶不多少。二明问答多花中观莲花。
  初中。又二。一明答有自然八辩。二明答观八叶与理相应。
  初中。此有二义者。表言也。一切众生身中法然有八辩肉团。是即非诸佛菩萨作。非天人修罗作。非父母祖父祖母作。此是自性天然八德也。为地狱猛火寒冰不所染污。乃至为二乘灰断入寂不沉寂。是即自性自然莲华三昧也。故殊观之令开敷也。故云一者一切凡夫乃至即是三昧实观而且便也。
  二从然下。明答观八叶与理相应中。然其理者若观等者。与四智四行其理相应。故殊观八叶。其义可见。即是四摄法者。普贤文殊观音弥勒如次布施爱语利行同事四摄法。亦是如次慈悲喜舍四无量心也。更问此意也。先从阿字门发菩提心等者。从●字生●●●字。故云先从阿字乃至即是言来处也。次知彼果者。就之有二义。无点●字置东方。第五●字置中台。是即修行证入次第也。第一●字为中台。第五●字置北方。此是方便化道次第也。如初品说。更问此意也。以如此义故云次由此是字轮四阿字义乃至末后恶字门也(云云)。
  二从问何用下。明问答多花中观莲花中。又二。一明问之言。二明答之言。
  初问言。可见。
  后从答此下。明答之言中。此亦有意者。对前八叶而答。故云此亦有意也。如世莲华乃至皆生其中者。其义自可见。恐繁不记之(云云)。
  二从周遍下。明光晖普周遍中。又二。一明牒经。二明随释。
  初中。周遍普照明众生类故等者。经之光晖普周遍照明众生故二句。未会引之也。
  二从观此下。明随释中。又三。一明普现色身义。二明初学行仪。三明譬说。
  初中。观此花鬘之光等者。●字有焰鬘。其光遍照法界众生之时。无明妄云速消尽。亦能普现色身教法遍满十方界。如佛无异。故云观此花鬘之光乃至如佛无异也。云众生者等者谓彼以无明故乘业而生等者。今如此众生教化成就。故云众生者乃至令得佛之知见也。知见者如俗言心开意解等者。言大国俗于一切事得其意称云心开意解。此彼国俗风也。今云心开。亦如此。于普门法界自利利他一切事。皆悉得其意故。所谓本不生也。以本不生故入阿字门。故云知见者如俗言乃至即入阿字门也。漫荼罗中作此观行者。谓于如上●字方曼荼罗中。作如此观行时。即入●字门。明见大惠光明。此光明遍法界。现随类应现之色身。作种种佛事。故云漫荼罗中乃至而作种种佛事也。
  二从然行下。明初学行仪中。然行者初学观等者。言初心行者直不能观心处者。如文画莲华台。于其上画●字。令有圆明。如此方便谛观。于外处令显现已。然后于内心又观想。如上所说。如此内外能就见本不生际时。色光普遍法界一切佛刹作佛事。故云然行者初学观时乃至不可以喻言也。如此色光是自性清净寂静法身如来平等大惠之光明也。故云即是如来平等大惠之光也。
  三从如千下。明譬说中。又二。一明引牒。二明随释初别牒。自可见。
  二从如世下。明随释中。如世间等者。喻意可见。然此光从心遍照之时等者。如此●字圆光流散普照尽空法界。于应度众生前。现巧色摩尼之身。说巧色摩尼之法。令悟巧色摩尼之体。以是义故经云持佛巧色形。疏云然此光从心遍照之时乃至皆实不虚矣也。
  三从如下。明誉譬显普现中。又三。一明圆镜譬。二明水月譬。三明圣者所秘。
  初中。又二。一明牒经。二明随释。
  初中。交牒可云。深居圆镜中。应现诸方所(云云)。
  二从如下。明随释中。如世明镜于中现等者。譬意可见(云云)净心之镜等者。举分譬而况释也。镜譬如上品释(云云)。
  二从行者下。明举水月譬中。又二。一明一月顿现众水。二明月出时成就万物。
  初中。又二。一明牒经。二明随释。
  初牒经。自可见。
  二明随释中。又三。一明法说。三明譬说。三明合譬初自可见。
  二从由如下。明譬说。是又可见。
  三从然以下。明合譬。其义自可见(云云)。
  三从复次下。明月出时成就万物中。又二。一明牒说。二明合譬。
  初中。复次如月出时者。明譬说。自可见。
  二从行者下。明合譬。又自可见(云云)。
  三从从此品下。明圣者所秘中。从此品者。非谓三十一品随一之品数。以隐秘义故。今此品中说诸字门中。●字第一也。●字第二也。故说●阿字已。欲说●暗字门故。从此品者指第二●暗字门云尔也。以前说真言之果者。指第一●阿字门本初不生不思议果云尔也。从此品以后者。指●罗字门并●览字门云尔也。言第一●字门本初不生不来不去果故。此妙果未现前故第二用●字净除之点。未犹究竟成就故。又用罗字惠火之方便。能见心性不生。虽然犹未能究竟明了见于心性毕竟无相故。用●览字方便。至毕竟无相之大空。如此修行入证之方便中。●暗字是其始。故云从此品以后次第明修行入证之方便从此为首也。此中复有坐起等者。言此中复虽说一一方圆等坐摄取降伏威仪事业等。悉地出现品中并秘密曼荼罗位等中委悉说之故。此处别不说之。此经是如来最上秘密奥源故。一一次第明白不说。是故一部始终都摄。此处种子彼处三昧耶尊形等取合之。又此品坐起威仪彼品秘观三摩地等取合之。如此一经本末合论明修行证入之方便。故云此中复有坐起威仪众多秘法不别出之此经乃至次第说也。委细如第一记(云云已上相传)。
  三从如上下。明观●字门中。又二。一明牒经。二明随释。
  初中。总牒可云。次于其首上乃至而思惟暗字(云云)。
  二从如上下。明随释中。自分为九。一明指前所观为本。二明加净除点。三明用空点所由。四明所观身分处。五明释妙好净无垢。六明释水精月电。七明释寂静法身。八明释一切所依持。九明说悉地相。
  初中。如上观八叶等者。如上观八叶花台令开敷已。于其花台观想●字。令焰鬘围绕已。故云如上乃至阿字门也。
  二从先用下。明加净除点中。先用净等者。于此●字上加大空点。名为净除。依此净除方便。令彼圆明长养滋茂成大果。故云如上观八叶及阿字门乃至更明方便观庵●字门也。
  三从前入阿下。明用空点所由中。前入阿字门者。指前无点阿字门也。余文自可见(云云已上相传)。
  四从此庵字下。明所观身分处中。又二。一约浅略明义。二明深秘义。
  初中。此庵字当观在顶上等者。于行者顶上骨缝。令观置●暗字。令光焰散四方。故云此庵字当观乃至令字正面着之也。
  二从直后下。明深秘义中。直后更有秘密等者。以●字形相直配观行者身分。所谓肩以下●字字体也。首顶空点也。故云直后更有乃至为身分四支也(布字样在面授)问水从阿字下等者。言问此●字之智水亦流入于余字耶否也。意●字加空点者。亦余●等诸字加空点。●字加涅槃点。亦余字加涅槃点。是则百光遍照王也。为显此义故如此问起也(已上相传)。
  五从以行者下。明释妙好净无垢中。又二。一明牒经。二明随释。
  初中。交牒可云。妙好净无垢(云云)。
  二从以行下。明随释中。以行者未识自心等者。言行者直不识本有圆明之体。约八分肉团令开敷八叶莲华。虽令开敷。若无定水不能滋长故。次以●字之定水。令滋长涤除其垢得六根清净位也。故云以行者未识乃至皆总清净也。
  六从由六下。明释水精月电中。又二。一明别牒。二明随释。
  初中。别牒可云。如水精月电(云云)
  二从由下。明随释中。由六根等者。结前句也。心性无垢犹如水精等者。彼水精圆明体也(相传更问)。
  七从当知下。明释寂静法身中。当知此即名见者。经之说寂静之说之字含见义。故云当知此即名见也。成就者即是体同法界者。是即正自性清净法界体。故云尔也。此法界体如实了知。名为见。亦云成就。故云当知此即名见乃至即是体同法界也。此法体寂静安乐本来常住。故云当知此法本来寂然也(更问相传)。
  八从一切下。明释一切所依持中。又二。一明牒经。二明随释。
  初中。交牒可云。一切所依持(云云)。
  二从一切下。明随释中。又三。一明有情世间所依。二从乃至下明器世间所依持。三从法界亦尔下明智正觉世间所依持。其义自可见(云云)彼三轮器界观可思之(更问)。
  九从以众下。明说悉地相中。自分为二。一明得见圆明。二明普现色身。
  初中。又二。一明牒经。二明随释。
  初中。交牒可云。诸真言悉地(云云)。
  二从以众生下。明随释中。又三。一明六根净故能见。二明未见故用别字。三明释见义。
  初中。以众生无明垢故等者。为妄想颠倒所盲。不能见自心圆明。以如上之方便观智故。涤除六根垢尘。即逮见自己本来常寂光体。故云以众生无明垢故乃至即明见也。
  二从未见下。明未见故用别字中。未见时更有方便等者。如上虽用净除长养方便。犹未能得见故。更又用余方便。所谓●字是也。今亦在别品中者。如上记。●●二品既将说竟。故指●字门云别品也。是又隐语也(云云)故云未见时乃至又非直观此二字也。此中二字者●●二字也。行者自观者。以●字等诸字门布诸支分故云尔也。一义云。更以诸字者。指●●●等字也(云云)如此等加持方便事事明了。即成悉地持明仙。故云行者自观时更以诸字乃至故成持明仙也。
  三从又此下。明释见义中。云见者等者。所言见者。悉地名为见也。是即非眼见之见。只与自性清净法界体相应。名为见也。此见成名为悉地。故云又此中云见者乃至见即是法界体也。镜净影现。水澄月浮。是即离能见所见去来分别之域。自性清净法界圆镜大摩尼亦如是。众生心净即现。非能所去来一异相。若能如是逮见。为悉地之相也。故云如镜净故万像自现乃至若如是见之时即是悉地之相也。
  二从能普下。明普现色身中。又二。一明牒经。二明随释。
  初中。交牒可云。能现殊类形。得天乐解脱。逮见如来句(云云)。
  二从能普现下。明随释中。能普现色身等者。彼自性清净法界大如意宝珠。以普现色身故。或现巧色摩尼身。或出巧色摩尼语。或开巧色摩尼法。于尽空法界。示现无尽庄严藏。无法不照无所不遍。故云能普现色身示无尽庄严藏也。非但具足妙天之乐者。具足天之妙乐故云尔也。若深秘释者。天者第一义天。所谓大智金刚眷属门也。亦得大涅槃微妙之乐者。大悲菩萨大眷属也。亦见如来句者。不二极妙境智坐处。故云行者由心净故乃至句是诸佛之坐处也。谓佛住处也者。自性法身所住处故云尔也。
妙印钞卷第四十九
  一校了
  (御本云)元德三年(辛未)正月二十七日加点了。沙门阿寂(六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