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行林第二十四。

  圣观音下。
  观音一印念诵私记(丹州池上。又有大原记)。
  先择地。次洗衣浴身。次建立坛场。
  于先所择地建立坛场。其坛八肘或六肘四肘二肘也。
  私云。若杂具事缘者。暂可用一前机。恐颇似疏略欤。
  次辨备供物。次洗手澡口。次加持衣。次着衣。
  内心三毒外勤威仪。若出家菩萨者。必须被袈裟。若不被此者。法定不成就。又非佛弟子(云云)。
  次三业。
  二手莲花合掌。当心诵真言七遍。真言。唵秫(诗笔反)稊耨戌(引)驮曩(引)野娑嚩(二合)贺。
  由诵此真言七遍。即得三业清净。则成八功德水。灌身口意。
  次护身。二羽内叉。拳禅度出外竖。诵真言印额右肩左肩心喉。一处一诵。真言曰。唵阿噜力迦娑缚贺。
  次入堂礼佛忏悔着座(云云)。次净三业(先涂香涂乎云云印明如前)。次加持香水(取杵。若无者用三?印)。
  真言曰唵吉里〃〃缚曰罗吽发吒(大原记云。法性房说用马头印明云云)。
  次洒净。次加持供物。次去垢。次清净。
  以左拳安腰。右手作掬水。诵明。洒净供物等。明曰。唵阿噜力迦娑缚贺。
  次启白神分灵分祈愿等(云云)。次供养文唱礼里。表纸云。
  一印观行轨文次第。
  ●●●形像功能。
  或记云。一行法次第事初行愿分。始自入堂仪式至于五大愿。属此分。委旨如生疑。第一第二三昧耶分始自入佛三昧耶。
  第三成身分(本轨意。先大日成身釼印五字。次观音莲花部心印明也)。
  第四曼荼罗分(始自地结方隅了大海乃至道场观至于迎请圣众印明是也)。
  第五供养分(自五供养至于赞祈愿是也)。
  第六作业分(从入三摩地根本印念诵又至入三摩地根本是也)。
  第七三摩波多分(三〃〃〃者此云究竟。从三摩地根本是也。赞阏伽等至于出道场是也云云)。
  三身。佛眼。
  南无曼荼罗主阿利耶嚩噜枳帝冒地〃〃〃〃〃〃〃〃(三反)。
  〃〃阿利耶贺野吃哩缚冒地〃〃〃〃。
  〃〃大小〃〃〃〃。
  〃〃三部海会〃〃〃〃〃。
  次惊觉印明(如常)。次五悔(胡跪合掌诵之。金界五悔也)。
  若不用供养文等。替用金刚轮印真言(云云)。
  次发愿并五大愿(云云)。
  次则结观自在菩萨心密印○即成三昧耶印明如前护身。
  次又结前印诵真言三反。左转三反(辟除)。右转三反(结界)。
  次道场观(用定印)。
  想前结界内有八功德水。大海中有宝山即补怛落山。山上有八叶大莲花。上有师子座。座上有七宝楼阁。楼阁内有大坛。于其楼阁垂诸璎珞缯彩幡盖宝拄行烈垂妙天衣。周布香云普雨杂花。奏诸音乐。宝瓶阏伽天妙饮食摩尼为灯(已上道场观)。坛中心有八叶莲花台。台上有月轮。轮中有娑字。字变成初割莲花。莲花变成观自在菩萨白肉色。左手取莲花右手开敷之形。相好圆满具不可说。诸莲花部圣众围绕。菩萨我向菩萨作此观已。
  里。种子。或记云。或以萨为体(云云)。
  ●(轨)。缚字(胎谨轨●)。惹字(台青龙轨●)。●字(台图八叶)。
  三形。文殊。观音。
  初割莲花观音(开敷莲花观音台轨初割莲花云)。白拂(释迦院观音)。
    
  又开敷莲花(云云)。
  初割者未敷莲(云云)。
  次三力偈(用普印云云)。
  次奉请结前印诵真言七反。以禅度向身招之(明未加曳醯?之句)。则观自在菩萨莲花部一切圣众皆来集会。
  次阏伽(取阏伽器加持三古印吉里吉里明)。次作八叶印当额捧持水器。先求心愿。而后诵观自在菩萨心真言奉供也。供了。以阏伽水小入其盘而后置本处。若无事供者用前印真言献之。
  次奉座结前印诵真言七反。成莲花之座(私云当额奉之)。次善来偈(用普印云云)。次五供(结前印诵真言五度云云若其事供者一一加持薰烧香诵明奉献云云)。次普供养。结金刚合掌。诵真言(三反)。想无量无边涂香云海○(云云)。真言曰。
  (归命)萨嚩他(引)欠○釼娑缚(二合引)诃(大原记用前印云云)。
  次赞(用普印)。
  次观想结前印诵真言七反。则想自身。圣于八叶莲花台中相好威光具足圆满。等同观自在菩萨。于莲花八叶上。每一一叶上各有一如来入定面向花。观自在菩萨行者如是观念。极令分明。举印于顶散之。
  次加持珠(云云。如常)。
  里。赞金界法菩萨赞也缚曰罗达魔索娑怛缚罗他嚩曰罗钵娜摩素输驮迦路计湿缚罗素缚曰罗乞叉缚曰罗宁怛罗曩谟素都帝。
  次正念诵。
  则二手当心。各聚五指如来敷莲花形(私谓左持珠右水空移珠)。当心诵真言。不缓不急应历历分明。不应出声寂静念诵。每诵真言后字声施齐移一珠。于真言句中者。初后字念诵之时。勿令散乱。身心凝寂更不异缘。唯观本尊。专法念诵。即想身前有八叶莲花。上有观自在菩萨。相好圆满处月轮中。复观自身同彼观自在菩萨等。无有异。
  次还置珠念诵。数毕捧珠顶载。起慈悲发大誓愿。一切有情所悕望愿。出世间殊胜上愿。速得成就。珠则安于本处。
  里。念诵毕。入三摩地。本尊种子观字义也。
  ●字全诸法谛不可得义也。
  或私记念诵次第。
  大日。白衣。马头。本尊。
  轨云。作出声念诵者。于真言中应知此句。诵真言唵阿(去引)卢(引)力(力音中舍迦音也)枳罗底(二合丁异反下同)落乞洒(二合)弭尾步铭娜〃ソハカ(引)。
  次根本印。
  又结前印当心。诵真言七反。即成三昧耶。
  次五供养(如例)。次普供养(如例)。次赞(如例)。次阏伽(如前)。次解界。
  结前印诵真言。左转一匝成解界。
  次奉送。
  结前印以禅度向外掷之。诵真言三反。举印安于顶上即成。奉送一切圣众。
  次护身。
  结前印诵真言。如前加持自五处。则成被甲顶上散之。
  次随方回向。次下座礼佛。次出堂。次堂外作善。
  右私记略抄之。正念诵已下依大原记耳。
  观行仪轨文次第(私早可破却)。
  先建立曼荼罗。
  文云。修瑜伽者。先于静处建立曼荼罗。以香水散洒。以种种花而散其上。
  有沐浴着衣。
  文云。行者先须澡浴着新净衣。
  次入堂。
  文云。次入道场。
  次礼佛着座。
  文云。对尊像前。五轮投地发殷重心。顶礼一切如来及菩萨。即结跏趺坐。
  次观佛。
  文云。观想诸佛如在目前。
  次自誓受戒。
  先忏悔。
  文云。我某甲自从无始已来。乃至速得消灭(如是三说)。
  次正受戒。
  文云。复应自誓受三归依戒。乃至慈悲摄受。
  次舍身供养。
  文云。次应舍身供养。乃至(如是三说)。
  次三轮观。
  文云。次于最下方空中。观贺字黑色。其字变成风轮。其形半月。于风轮上。应观嚩字白色。其字变成水轮其形圆满。于水轮上。应观啰字金色。其字变成猛利金刚杵。依出金刚火焰其形三角。从下向上至于地轮及自身。火焰焚烧唯有灰烬。即以此灰变成金刚轮。其轮白色坚密。随量大小其形正方。
  次观本尊。
  文云。次于金刚轮上。观想八叶大莲华。具宝须蕊。于莲华台上。想娑(上)字黄金色。其字具无量光明。变此娑字成圣观自在菩萨。结跏趺坐身如金色。圆光炽盛。身被轻縠缯彩衣着赤色裙。左手当脐执未敷莲花。右手当胸作开花叶势。具头冠璎珞。首戴无量寿佛住于定相。
  次入佛三昧耶。
  文云。即结三昧耶印(乃至)。名超过法界道。
  次法界生印。
  文云。以二手各作金刚拳(乃至)。徐徐下散。
  次转法轮印。
  文云。以二手当心(乃)顶上散印。
  次大日如来剑印。
  文云。以二手当心合掌。屈二头指中节横相跓。以二大母指。并押二头指上节如剑形。结此印已。即观自心中有八叶莲花。于莲华中想阿字。放金色与印相应。想彼阿字。了一切法本来不生。即诵真言曰。那莫三(去)满多母驮(引)南(引)恶(引)尾啰吽(引)欠。
  诵真言八遍。以印如前加持自身五处。于顶上散印。
  次普供养印。
  文云。以二手合掌(乃至)。顶上散印。
  次观行布字法。
  文云。修瑜伽者应观想。自身眉间置吽字。赤金色。变成白毫相。于脑交缝内置暗字。白色光满其脑中。于顶上置囕字。作赤色光分焰上掣。于佛顶上应想唵字。白色光照法界。于自右足掌置娑嚩(二合)字。左足掌置贺字。即观自心为菩提心。离一切我离蕴处界能取所取。于法平等。了知自心本来不生空无自性。是故应当观察。自心非我人众生寿者等性。何以故。彼我人等性。无所造作无所得故。我人等本无。宁有自性。即得远离一切我见。是心亦非蕴处界性。何以故。此蕴等性。于胜义中实不可得故。蕴处界分别自性。即非彼心。是心亦非能取所取。非彼能取妄想之心。非彼所取青黄等相故。世尊言。心不住内亦不住外不住中间。何以故。本来清净无分别故。如是观察则知自心无我平等。了一切法本来不生。离妄分别。皆无自性犹如虚空。缘诸有情思情愍念。彼无始来不知自心本来清净。妄生分别颠倒鬼魅之所啖嚼。于生死中受种种苦。我今云何起大精进。令诸有情觉悟自心。了清净法。令彼远离虚妄分别。如是大悲为菩提心。发是心已。于啰字上具圆点。即为囕字为法界种子。想二啰字置二眼中。如盛灯光普照一切。用此光明智慧之眼。观自心中所置阿字。了一切法本来不生。即于阿字流出白色光明。照无边尘沙世界。除一切有情身中无明痴闇。即想自身转成毗卢遮那如来。具头冠璎珞坐白莲花。身如金色光明照曜。作住三摩地。相应如是观。
  次观自在印。
  文云。次结观自在菩萨心印。以二手内相叉翅竖右大拇指。印相即成。结印当心。诵观自在菩萨心真言七遍。以印加持心额喉顶。诵真言曰。唵阿(去引)囕(引)力迦(半音)娑嚩(二合引)贺(引)。
  随诵真言。以右大拇指向身招之。即成召请。
  次三摩地念诵。
  文云。即观本尊心上有圆满寂静月轮。于月轮中。右旋安布陀罗尼字。其字皆放白色光遍周法界。其光还来入行者顶。于瑜伽者心月轮中。准前右旋布列了了分明。其字复放光明。准前作观。如是观已。修瑜伽者自身与本尊观自在菩萨身。等无差别。如彼镜像不一不异。次应思惟字义。阿(上)字门者一切法本不生故。啰字门者一切法远离尘故。攞字门者一切法相不可得故。此攞字为加声。变成力字。从此力字中。流出迦字门。迦字门者一切法无造作故。应如是观系心于真言文字之上。即思字下所诠义门。谓本来不生等如上句义。如是作观终而复始。名为三摩地念诵。
  次出声念诵。
  文云。若作出声念诵者。于真言中应作此句。诵真言。
  唵阿(去引)嚧(引)力(力音中含迦字也)枳罗底(二合去又反下同)落乞洒(二合)弭尾步底铭娜娜娑嚩(二合)贺(引)。
  次观四字义。
  次应观前阿罗攞迦等四字黄金色。诵前真言。即得增益。法中所求皆得。前所观心中阿字及脑中暗字。体是一也。眼中啰字顶上囕字。如是四字义。以成自字义。以成自身等觉句也。
  次观菩提心。
  文云。复观菩提心(私云。以前观行布字中观自菩提意欤)。
  次结入佛等印。
  文云。即结前三昧耶印。及结法界生转法轮并钩印等。加持自身五处。各诵本真言。
  次礼佛出堂。
  文云。即礼佛发愿回向已。出道场。
  次堂外作善。
  文云。常转大乘花严般若等教。及印佛印塔经行。旋绕窣堵婆令速成就。
  右任文次第而抄记云。但生起次第似远乱。趁类正之。其所阙以通法可补之欤。
  问。三印后用大日剑印何意哉。答。有师说。更可问之。但私勘金刚记云。摄轨唯有佛部窣睹婆印。圣观音轨亦以此印为根本印。又云。随行三十七尊持明行者。各持诵印真言。且胎藏界大日持明者印○仁和上云。无所不至者。圣观音轨亦虽用此为本尊印。而不的指言传法印。故持明者不能知之(云云)。
  问。圣观音轨亦以此印为根本印者。即谓为观音根本印欤。将谓为大日根本印欤。答。对受记意谓为大日根本印欤。更可问明师。
  问。轨意以无垢眼观自心中无生阿字自身转成毗卢遮那。即用观音根本印明。其意如何答。可想大日即观音欤。更可详之。
  ●●●(师传云。是口授法也)。
  种子。●。
  三形。连花。
  本尊。依经意三尊也。虽然有禁忌故。只其中观音为本尊也。
  ●●咒小咒●●(云云)。
  ●●●消伏●●●●●●。
  番僧消〃〃〃〃〃陀罗尼。
  或读经若六人三人相分可念诵读经。
  以羊时置●●●上有二说。
  一例人所用之者。四而●●●钵口之上各一置也。大五寸许欤。是世间人食后用之意也。是大原说也。
  二亦●●●枝细置也。非人用物(云云)。是中道房说(云云)。是散杖义欤。
  或花瓶花加指是一说也(云云)。
  或人别水盛土器。其上柳枝置(云云)。
  供养法(多分依悉地修之)。
  根本印明(千转用之)。
  经中六字章句并消伏〃〃〃〃〃二咒随事随时随一用之。所谓祈咒咀时可用六字章句。祈病时可用消伏〃〃〃〃〃。献羊时咒阏伽咒缚曰罗●●〃〃可加用之。是三尸罗之时●●咒也(云云)。
  护摩。
  本尊坛时请供圣观音(云云)。
  已上师传书之了。
  经云。我今当说十方诸佛。救护众生神咒。
  多侄他(强鹅反)呜呼腻(名好填鬼)摸呼腻(名痴鬼)阎婆腻(名怕人鬼)耽婆腻(名叛人鬼)安荼詈(名不白鬼)槃荼詈(名白鬼)首埤帝(名青鬼)槃荼罗〃〃〃(名鬼母是前鬼母)啰婆私腻多侄他(如是)洼梨(名去鬼)鞮首利(名程反鬼)迦波梨(各戴髑髅鬼)佉鞮端耆(名食儿鬼)栴陀梨(名就人鬼)摩蹬耆(名师子头鬼魔王师子头)勒叉〃〃(守护一切众生)萨婆萨埵婆〃耶埤(云一切可鬼)婆呵(云悉去)多侄他伽帝〃〃(云悉去)腻伽帝(云已去)修留毗〃〃(云莫来〃〃)勒叉〃〃(云守护)萨婆〃耶埤娑呵(云急去)。
  白佛言世尊如此神咒。乃是十方三世无量诸佛之所宣说。诵持此咒者。常为诸佛诸大菩萨之所护持。勉离怖畏刀杖毒害。及与疾病令得无患。说是语时毗舍离平复如本(云云)。
  尔时世尊怜愍众生覆护一切。重请观世音菩萨。说消伏毒害咒。尔时观世音菩萨。大悲熏心承佛神力。而说破恶业障消伏毒害陀罗尼咒。
  南无佛陀。南无达磨。南无僧伽。南无观世音菩提萨埵摩诃萨埵。大慈大悲唯愿愍我救护苦恼亦救一切怖畏众生令得大护。
  多侄他陀呼腻(名大鬼)摸呼腻(吴音名水鬼)阎婆腻耽婆腻阿婆熙(唐翻名大填鬼)摸呼腻(此鬼口出光名白光鬼)分荼梨(名白华鬼)槃荼梨(此鬼身白名白鬼)输鞞帝(名极白鬼)槃荼罗婆私腻休楼休楼(名三头鬼)分荼梨菟楼〃〃(名三头儿鬼)槃荼梨(名母黑儿白鬼)周楼〃〃(入山中去不周楼周楼名好偷人小儿鬼山中住鬼名此)腻槃荼梨(名出白鬼)豆富〃〃(名敬便富富名不来鬼去鬼)槃荼罗婆私腻矧墀([弓*亶]资反名意鬼)疏墀(乃轸反名不亿鬼)腻疏墀(名最亿鬼)萨婆阿婆耶羯多萨婆坦婆娑陀(莫作着疑人)阿婆耶(莫住畏)卑离陀(云饿鬼)闭殿娑呵(云莫来急去)。
  一切怖畏一切毒害一切恶鬼虎狼师子。闻此咒时口则闭塞不能为害。破梵行人作十恶业。闻无咒时荡除粪秽还得清净。设有业障浊恶不善。称观世音菩萨诵持此咒。即破业障现前见佛○(文广可见之)。又云。尔时毗舍离人。即具杨枝净水。授与观世音菩萨(云云)。
  一形像。
  轨云。于莲花台上有娑(上)字(黄金色)具无量光明。变此娑字成圣观世音菩萨。结跏趺坐身如金色圆光炽盛。身被轻谷缯彩衣着赤色裙。左手当脐上。执未数莲花。右手当胸。作开花叶势。具头冠璎珞首戴无量寿佛。住于定相(云云)。
  胎轨(玄法)云。光色如晧月。商佉军那花微笑坐。白莲髻现无量寿。住普现三昧。莲花部眷属(云云)(观自在院)。大日经疏五云。顶现无量寿者明此行之极果。即是如来普门方便智也。此像及菩萨身作住现法示凞悦微笑之容身色如净月。或如商法即是上妙螺具。或如军那花。其花出西方亦甚鲜白。当总三譬言其光鲜润彻。白中之上也(云云)。
  胎记云。观音颇梨色彩红金刚幡(云云)(八叶文)。
  惟轨云。色如红颇梨。是名圣观音。○其曼荼罗犹如如彩虹。而遍围之垂金刚幡(云云)(八叶文)。
  金界轨云。左莲右开势(法菩萨羯磨会文)。
  安祥和上说。右手竖五指。掌向外名开势也(云云)。
  圆堂图云。肉色。左手开掌当胸。右手持莲花。首冠中安无量寿佛(八叶观音)。
  肉色左手持未开莲花。以右手如开一叶之势。坐赤莲花(观自在院)。
  肉色。右持白拂左持腰立莲花(释迦院观音)。
  肉色左持莲花右仰安股上坐花(文珠院观音)。
  念诵结护法。观自在菩萨。身耀焰如红莲花色。顶上髻中有观自在王如来。宝冠璎珞庄严其身。在持青莲花当心上。右手如擗莲花叶(云云)。
  如意轮经云。想圣观自在身相好圆满如日初出放大光坐莲花上。
  不空罥索经九曰。观自在菩萨左手持莲花。右手作掌䏶上跏趺坐。
  最胜心明王经云。观自在菩萨身相白色。虎皮为裙。白颇梨宝以为腰条。以黑皮角络而披住白莲花。左手持白莲花。右手施愿。无璎珞臂钏(云云)。
  又云。圣观自在菩萨右手住安慰(即以风空头相捻竖余指作引手势)左手持莲花身如秋箭(白也。云云)。
  集经第五云。画观世音菩萨像法。一切观世音菩萨像。通身白色。结跏趺坐百宝庄严莲花座上。头戴七宝庄严华冠。而有重光。其花冠中有立化佛。其花冠后作簸箕光。其光之内总作赤色。其像背倚七宝绣枕。其像左手屈臂当心。又屈中指向上直竖。右手屈臂。向左手上。屈头指与大指相捻。而柱左手中指之上。其像头有宝珠璎珞。左右臂腕各有宝钏。又以宝花庄白系络膊。身着花庄白絷之裙。其裙腰作青色赤裹。又以宝系其腰上(云云)。
  同经第六○其左相画观世音像。其身白银色。璎珞天衣庄严身分极令饰。莲花座上结跏趺坐。左手执白拂(云云)。
  私云。此说文殊曼荼罗也。以文殊为中尊。以普贤为右尊。同胎曼荼罗文殊院。但彼院观音左手持莲。
  八大菩萨曼荼罗经云。圣观自在赤身也。左持莲花。右手施愿。冠中有无量寿如来(云云)。
  阿噜力迦经云。我今说画像之法。取净氎未曾割截。童女织者最上。中画阿弥陀如来。长六柝手。住说法印于莲花台结跏趺坐。身纯金色作白焰光。佛右画观自在菩萨。左画大势至菩萨。皆纯金色作白焰光。二菩萨右手各执白拂。左手各执莲花。大势至身相稍小于观自在。皆种种宝庄严其身。着宝璎珞手钏。皆衣白衣。发并上结不得披下。于自在之右。画圣者半拏罗婆悉你菩萨(白衣观自在母也)发亦上结。宝冠种种宝衣以为庄严。著白色衣天衣为黑。左手持棒或持罥索。右手执于般若梵夹。于大势至近下。应画行人。手执花冠或红莲青莲。瞻仰尊颜。佛座正下为莲花池。中画宝莲。莲之右厢画难陀龙王。左画跋难陀龙王。皆立而半身出水。各出一。手捧佛座。托莲花。面貌忻悦以宝严身。身作赤色。池之左右各为天女。身服宝衣。二手执花仰奉如来。佛后应画如意宝树。树上桂种种宝衣及诸珍宝。乃至音乐作舞歌鸟。当于树上画诸天等。以手散花雨于佛上。画像毕。于净处面西安置(云云)。
  又云。我今复说刻像法。取一白檀木。中央刻阿弥陀佛。右观自在。左大势至。各执白拂。衣裳璎珞等并如法。唯除池等。于此像前造护摩炉。炉中先下五谷及五宝。以阿说伽木然火。以苏蜜乳酪及种种花相和。安金银及铜器中。调二千五百遍。便作护摩。从白月一日起首乃至七日。每日如是作二千五百遍护摩者。随求何事必称本愿而得悉地。已后任所作法皆得自在(云云)。
  又云。尔时观自在菩萨。重白佛言。我今更说别画像法○中央观自在菩萨。左手执红莲花。右手直下与饿鬼水。上结身著白衣。如前珍璎珞庄严。天衣为黑。于莲花上结跏趺坐。左厢画大势至菩萨。右厢普贤菩萨。各执白拂(云云)。
  又云。我今更说刻雕像法。或用金银或用香木。己六指量刻观自在菩萨像。左手执莲花。右手施无畏○(云云)。决第二云。观世音左手把杨枝。右手持澡瓶(文)。
  又云。杨枝拂动以表慧。净水澄净以表定(文)。
  一功能。
  轨云。修行者如是秘密要精诚作意修行一切所为速得成就。世出世间诸愿圆满业障消灭。三昧现前。不转此身腾空自在随意即往十方净土。历事诸佛速成无上菩提(云云)。
  大日疏释真言义之中意云。观谓如来之观也。以大悲为体。身心内外纯以大悲为身也。如来观者。言菩萨虽未成佛而见等同于佛。由见蕴性故得故观名也。唯以悲为体。此悲从离三毒得无贪等三善根。而成三解脱也。又云。大凡此第一重上方是佛身像众德庄严。下方是佛持明使者皆名如来部门。右方是如来大悲三昧。能滋荣万善故名莲花部。左方是如来大惠力用。能摧破三障。故名金刚部。是故金刚部。是故入阿字门。一切诸法不生是法身义。入娑字门一切诸法无染着。是莲花义。嚩字门一切诸法离言说。是金刚义。如下字轮品中以此三字统摄百明意在此也(云云)。
  理趣释云。观自菩萨者○表一切如来大悲。随缘六趣。拔济一切有情。生死杂染苦恼。速证清净三摩地。不着生死不证涅槃。皆由观自在菩萨金刚法现证(云云)。
  又云。清净者。表离垢清净。由瑜伽法。一念净心相应。便证真如实际。不舍大悲。于净秽土。受用身变化身成佛。经云洁白者。清净法界本来不染。与无量杂染。覆蔽异生无明住地。其性亦不减。预圣流证佛地。其性亦不增(云云)。
  又云。由如来清净意识与妙观察智相应。证得一切法本来清净。于净妙国土。为诸菩萨能转无上法轮。○由如来无漏五识与成所作智相应。现三业化。于净妙国土及杂染世界。任运无功用无分别。作佛事有情义事。
  又云。得自性清净法性如来者。是观自在如来异名。则此佛名无量寿。若于净妙佛国土。现成佛身。住杂染五浊世界。则为观自在菩萨(云云)。
  法花疏二云。观世音者。天竺云婆娄吉抵祝。思益云。若众生见者即得毕竟。得于菩萨。称名者得免众苦。故名观音。悲花云。若有众生。受苦称我名。为我天眼所见闻者。不得免苦不取正觉。宝藏佛言。汝观见一切众生。生大悲心。今当字汝为观世音(云云)。

  行林。圣观下二十四。
  建久二年五月二日于石山寺东院坊西部屋书了。
  沙门澄雅(二十一岁)。
  享德四年七月二十三日于西圆寺圣门院以石山寺本令书写了。
  承应二年三月十九以二尊院本出写之舜兴。
  元禄十六年卯月书之。
  兜率谷鸡头院严觉洪道。
  享保十三戊申年于出云寺书写校合讫。